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洞簫賦

鎖定
《洞簫賦》是西漢文學家王褒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先寫做簫的竹,再寫簫的製作及吹奏者,接着寫簫聲極盡其妙的變化,然後寫簫聲的道德感化作用和藝術感染力,最後再寫簫聲的餘音嫋嫋和不絕如縷。全賦詞藻華美又生動形象,用語準確而又鮮明,無堆砌之弊,卻極盡精巧之致,同時音調和美,句式整飭,雖駢偶而不呆板凝滯,描繪了一幅幅有聲、有境、有情、有人物及其行動的聲樂畫面,收到了音樂化、詩化、畫化、情趣化的效果,極富表現力。
作品名稱
洞簫賦
作    者
王褒
創作年代
西漢
出    處
《文選》
作品體裁

洞簫賦作品原文

洞簫賦1
原夫簫幹之所生兮,於江南之丘墟2。洞條暢而罕節兮,標敷紛以扶疏3。徒觀其旁山側兮,則嶇嶔巋崎,倚巇迤㠧,誠可悲乎其不安也4。彌望儻莽,聯延曠蕩,又足樂乎其敞閒也5。託身軀於後土兮,經萬載而不遷6。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蒼色之潤堅7。感陰陽之變化兮,附性命乎皇天8。翔風蕭蕭而逕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9。揚素波而揮連珠兮,聲礚礚而澍淵10。朝露清泠而隕其側兮,玉液浸潤而承其根11。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春禽羣嬉翱翔乎其顛12。秋蜩不食,抱朴而長吟兮,玄猿悲嘯,搜索乎其間13。處幽隱而奧庰兮,密漠泊以𤡳猭14。惟詳察其素體兮,宜清靜而弗喧15。幸得諡為洞簫兮,蒙聖主之渥恩16。可謂惠而不費兮,因天性之自然17。於是般匠施巧,夔妃準法18。帶以象牙,掍其會合19。鎪鏤離灑,絳唇錯雜20。鄰菌繚糾,羅鱗捷獵21。膠致理比,挹抐擫㩶22
於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體勢,暗於白黑之貌形23。憤伊鬱而酷𦓖,愍眸子之喪精24。寡所舒其思慮兮,專發憤乎音聲25。故吻吮值夫宮商兮,和紛離其匹溢26。形旖旎以順吹兮,瞋㖤㗅以紆鬱27。氣旁迕以飛射兮,馳散渙以逫律28。趣從容其勿述兮,騖合遝以詭譎29。或渾沌而潺湲兮,獵若枚折30;或漫衍而駱驛兮,沛焉競溢31。惏慄密率,掩以絕滅32。㘊霵曄踕,跳然復出33
若乃徐聽其曲度兮,廉察其賦歌34。啾咇㘉而將吟兮,行鍖銋以和囉35。風鴻洞而不絕兮,優嬈嬈以婆娑36。翩綿連以牢落兮,漂乍棄而為他37。要復遮其蹊徑兮,與謳謠乎相和38。故聽其巨音則周流汜濫,幷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39;其妙聲則清靜厭瘱,順敍卑迖,若孝子之事父也40。科條譬類,誠應義理41。澎濞慷慨,一何壯士42!優柔温潤,又似君子43。故其武聲則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㥜44;其仁聲則若颽風紛披,容與而施惠45。或雜遝以聚斂兮,或拔摋以奮棄46。悲愴恍以惻惐兮,時恬淡以綏肆47。被淋灑其靡靡兮,時橫潰以陽遂48。哀悁悁之可懷兮,良醰醰而有味49。故貪饕者聽之而廉隅兮,狼戾者聞之而不懟50。剛毅強虣反仁恩兮,嘽唌逸豫戒其失51。鍾期牙曠悵然而愕兮,杞梁之妻不能為其氣52。師襄嚴春不敢竄其巧兮,浸淫叔子遠其類53。嚚頑朱均惕復惠兮,桀蹠鬻博儡以頓顇54。吹參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貴55。時奏狡弄,則彷徨翱翔56。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愺恅瀾漫,亡耦失疇57。薄索合沓,罔象相求58
故知音者樂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偉之59。故聞其悲聲,則莫不愴然累欷,撆涕抆淚60。其奏歡娛,則莫不憚漫衍凱,阿那腲腇者已61。是以蟋蟀蚸蠖,蚑行喘息62。螻蟻蝘蜒,蠅蠅翊翊63。遷延徙迤,魚瞰雞睨64。垂喙䖤轉,瞪瞢忘食65。況感陰陽之和,而化風俗之倫哉66
亂曰67:狀若捷武,超騰逾曳,迅漂巧兮68。又似流波,泡溲泛𣶏,趨巇道兮69。哮呷呟喚,躋躓連絕,淈殄沌兮70。攪搜㶅捎,逍遙踴躍,若壞頹兮71。優遊流離,躊躇稽詣,亦足耽兮72。頹唐遂往,長辭遠逝,漂不還兮73。賴蒙聖化,從容中道,樂不淫兮74。條暢洞達,中節操兮75。終詩卒曲,尚餘音兮76。吟氣遺響,聯綿漂撇,生微風兮77。連延駱驛,變無窮兮78 [1] 

洞簫賦註釋譯文

洞簫賦詞句註釋

  1. 洞簫:樂器名,由十六至二十三支竹管排列而成,因為底部不封,所以稱為“洞簫”。洞,通。
  2. 原:推究。簫幹:指洞簫的軀幹。丘墟:山名,指江寧縣(今屬江蘇)的慈母山,相傳此山之竹最宜制簫。
  3. 條暢:條直通暢。罕節:很少有竹節。標:竹的末梢。敷紛:繁茂的樣子。扶疏:分佈展開的樣子。
  4. 徒:僅。旁:通“傍”,靠近。山側:山邊。嶇嶔(qīn)、巋(kuī)、崎(qí)、倚巇(xī):都是山勢險峻的樣子。迤㠧(yǐ mí):坡勢徐緩而降的樣子。
  5. 彌望:滿月。儻(tǎng)莽、曠蕩:都是寬闊的樣子。聯延:相連延伸。
  6. 后土:指大地。
  7. 至精:純正到極點的自然精氣。滋熙:潤澤。稟:接受。蒼色:指竹子具有的蒼綠色。潤堅:鮮潤而堅硬。
  8. 感:感受。陰陽:指陰晴、寒暑、晝夜等自然變化。附:依附。皇天:指上天。
  9. 翔風:飛舞着的風。逕(jìng):同“徑”,通“經”,經過。其末:指竹子的末梢。回江:曲折的江流。溉:澆灌。
  10. 素波:白浪。連珠:指浪水攪起的水沫。礚(kē)礚:同“磕磕”,水擊撞在石頭上發出的聲音。澍(zhù):通“注”。
  11. 清泠(líng):露水清涼。隕:墜落。玉液:指泉水。浸潤:滋潤。
  12. 孤雌寡鶴:指單隻的雌鶴,這裏的雌即指鶴。娛優:悠閒地遊戲。羣嬉:成羣地嬉戲。顛:頂。
  13. 秋蜩(tiáo)不食:相傳秋蟬只飲露水,而不吃食物。秋蜩,秋蟬。抱:通“附”,附着。樸(pǔ):樹皮。搜索:往來的樣子。
  14. 奧屏:深藏。漠泊:竹子濃密的樣子。𤡳猭(chēn chuān):竹子連延不絕的樣子。
  15. 素體:本體。宜:適宜。清靜:指清靜之地。弗喧:不喧鬧。
  16. 幸:有幸。諡(shì):賜名號。蒙:蒙受。聖主:指皇帝。渥(wò)恩:恩澤。
  17. 惠而不費:是説簫給人以好處卻無所耗費。因天性之自然:洞簫成為樂器來自於自然的本性。
  18. 般匠:春秋時的巧匠公輸般和匠石。施巧:運用巧妙的技藝。夔(kuí)妃:含義未詳。夔,唐堯時的樂官。準法:衡量確定洞簫的法則。
  19. 帶:裝飾。掍(hùn):會合。
  20. 鎪鏤(sōu lòu):雕刻。離灑:有花紋的樣子。絳(jiàng)唇:染紅嘴唇接觸之處。唇,指洞簫的吹口。錯雜:有文采的樣子。
  21. 鄰菌繚糾:都是簫管相互連接的樣子。羅鱗:羅列如魚鱗。捷獵:長短不齊的樣子。
  22. 膠致理比:簫管排列細密整齊的樣子。挹(yì)、抐(nè)、擫(yè)、㩶(niè):都是吹奏洞簫時手的動作。㩶,同“捻”。
  23. 性昧之宕(dàng)冥:指盲人。性昧,天生矇昧。宕冥,過於昏暗。體勢:色彩姿態。暗:不明白。白黑:晝夜。
  24. 伊鬱:憂思鬱積的樣子。酷𦓖(nǜ):憂愁的意思。愍(mǐn):憐惜。眸子:眼珠。喪精:指失明。
  25. 寡:少。發憤:用功。
  26. 吻吮(shǔn):用嘴吸,指吹簫。值:合。宮商:五聲中的兩個音調,此處指一般聲調音韻。和:和聲。紛離、匹溢:聲音散佈的樣子。
  27. 形:吹簫者的形體。旖旎(yǐ nǐ):通“阿娜”,屈曲美好的樣子。瞋(chēn):睜大眼睛。㖤㗅(hán hú):鼓氣吹簫的樣子。紆鬱:憂愁的樣子。
  28. 旁迕(wǔ):左右觸迕相撞,這裏指氣流相撞而出。散渙(huàn):散佈的樣子。逫(zhú)律:徐緩的樣子。
  29. 趣:疾走。從容:不緊迫的樣子。勿述:沒有阻礙的樣子。騖(wù):亂跑。合遝(tà):眾多擁擠的樣子。詭譎(jué):奇怪。
  30. 渾沌(dùn):混雜不分的樣子。潺湲(chán yuán):水流的樣子。獵:樹木折裂的聲音。若:通“然”。枚:樹木枝幹。
  31. 漫衍:水流四溢的樣子。駱驛:相連不絕的樣子。沛:水勢浩大的樣子。競溢:競相溢出。
  32. 惏慄(lán lì):冷清的樣子。密率:安靜。掩:止住聲息。絕滅:指聲音完全消失。
  33. 㘊霵(xī jí)、曄踕(yè jié):眾多聲音同時出現的樣子。跳然:跳躍的樣子。
  34. 徐:緩慢。曲度:樂曲的節度。廉察:小心考察。賦歌:吹奏的歌曲。
  35. 啾(jiū):眾多聲音。咇㘉(bì zhì):眾聲響起的樣子。行:且。鍖銋(zhēn rén):緩慢的樣子。和囉:聲音混雜的樣子。
  36. 鴻洞:連綿不停的樣子。優:隨意舒緩的樣子。嬈嬈:柔弱的樣子。婆娑(suō):飛舞的樣子。
  37. 翩:飛揚的樣子。綿連:纏連不絕的樣子。牢落:稀疏的樣子。乍棄:暫時丟棄。他:指不同於一般的聲音。
  38. 要復:等待。遮:攔。蹊徑:道路。謳(ōu)謠:指歌。相和(hè):相應和。
  39. 周流、氾濫:都是散佈廣遠的樣子。幷包吐含:指包含各種聲音發出美好的樂曲。若慈父之蓄子:像慈祥的父親懷着深廣的愛心養育兒子一樣。蓄,愛。
  40. 厭:安靜的樣子。瘱(yì):深邃的樣子。順敍:有次序。卑迖(dá):柔和順暢的樣子。若孝子之事父也:像孝子服侍父親一樣柔和順暢。
  41. 科條:音樂的曲類。譬(pì)類:類比。誠:的確。應:合。義理:事理。
  42. 澎濞(bì):通“澎湃”,大水衝擊之聲。慷慨:激揚的樣子。一何:何其,多麼。
  43. 優柔:柔弱的樣子。温潤:温和滋潤。
  44. 輘輷(líng hōng):聲音巨大的樣子。佚豫:聲音變化迅速的樣子。沸㥜(wèi):聲音起伏不定的樣子。
  45. 颽(kǎi)風:即“凱風”,指南風。《國風·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紛披:吹拂的樣子。從容:和緩的樣子。施惠:佈施恩惠。
  46. 雜遝(tà):眾多的樣子。遝,通“沓”。拔摋(shā):分散的樣子。奮棄:用力拋棄。
  47. 愴恍:不得意的樣子。惻惐(yù):傷痛的樣子。時:有時。恬淡:安靜的樣子。綏(suí)肆:遲緩的樣子。
  48. 被:覆蓋。淋灑:繁盛的樣子。靡靡:細密的樣子。橫潰:從旁邊沖決而出。陽遂:清亮暢達。
  49. 悁(yuān)悁:憂煩的樣子。良:的確。醰(tán)醰:餘味深長的樣子。
  50. 貪饕(tāo)者:貪財的人。廉隅(yú):清廉。狼戾者:殘暴的人。懟(duì):怨恨。
  51. 強虣(bào):強暴。虣,同“暴”。反:通“返”。仁恩:仁慈而有情義。嘽唌(tān yán)、逸豫:徐緩放縱。
  52. 鍾期:鍾子期,春秋時善於聽音樂的人。牙:伯牙,春秋時善於彈琴的人。曠:師曠,春秋時晉國的樂師。悵然:若有所失的樣子。愕(è):驚愕。杞(qǐ)梁之妻:春秋時齊國杞人梁殖之妻,相傳梁殖戰死,其妻自作曲彈奏,曲終,投水而死。氣:氣調。
  53. 師襄:春秋時樂師,相傳孔子曾跟他學習音樂。嚴春:古代善於彈琴的人。竄:改易。浸淫:逐漸親近的樣子。叔子:顏叔子,相傳他獨自在家,夜有暴雨,鄰居寡婦因屋壞而至,叔子讓寡婦住在家裏,而自己持燭直至天亮。遠(yuàn):離開。
  54. 嚚(yín)、頑:指舜的母親和父親。相傳舜的父母頑固愚蠢,想殺死舜。朱、均:堯的兒子丹朱和舜的兒子商均,相傳二人平庸不像他們的父親。惕:驚動的樣子。慧:聰明。桀:夏朝亡國之君,為人暴虐。蹠(zhí):春秋時的大盜。鬻(yù)、博:夏育和申博,二人都是古代勇士。儡(lé):虛弱的樣子。頓顇(cuì):困頓憔悴。
  55. 參差(cēn cī):指洞簫。御:用。
  56. 狡弄:輕快的小曲。彷徨、翱翔:皆音樂盤旋飛舞的樣子。
  57. 愺恅(cǎo lǎo):寂靜的樣子。瀾漫:分散的樣子。亡耦(ǒu)、失疇(chóu):都是失去伴侶的意思。耦,通“偶”。疇,通“儔”。
  58. 薄索:接近去尋求。合沓:聲音相聚的樣子。罔(wǎng)象:餘音虛無的樣子。
  59. 悲之:以之為悲。怪:驚怪。偉之:以之為壯美。
  60. 愴然:傷心的樣子。增欷:反覆抽泣。增,通“層”。撆(piē)、抆(wěn):都是擦拭的意思。涕:淚。
  61. 憚(dàn)漫、衍凱:都是歡樂的樣子。阿那腲腇(ē nuó wěi něi):徐舒不迫的樣子。
  62. 蚸蠖(lì huò):蟲名。蚑(qí):蟲爬行的樣子。
  63. 螻:蟲名,即螻蛄。蝘蜒(yǎn yán):蟲名,即蜥蜴。蠅蠅、翊(yì)翊:遊行的樣子。
  64. 遷延徙迤(yǐ):都是退卻的樣子。瞰(kàn)、睨(nì):都是看的意思。
  65. 喙(huì):指雞嘴。䖤(wǎn)轉:指魚在水中盤旋不去。䖤,通“宛”。瞪:直視。瞢(méng):看不清的樣子。
  66. 況:何況。感:感受。陰陽之和:陰陽的交合。化風俗之倫:變化風俗的倫理。
  67. 亂:亂辭。
  68. 捷武:指輕捷勇武之人。超騰:騰跳。逾曳(yè):超越。漂巧:迅疾輕巧的樣子。
  69. 泡溲(sōu):盛多的樣子。泛𣶏(jiē):水流迅疾的樣子。巇(xī)道:山中危險之道。
  70. 哮、呷(xiā)、呟(juǎn)、喚:都形容聲音洪大。躋(jī):升起。躓(zhì):停頓。絕:斷絕。淈(gǔ)、殄沌(tiǎn dùn):聲音混亂不分明的樣子。
  71. 攪搜、㶅(xué)捎:像風吹過竹木的聲音。逍遙:聲音遙遠的樣子。踴躍:聲音高起的樣子。若壞頹:像物體崩潰墜落。
  72. 優遊、流離:聲音和緩分散的樣子。躊躇(chóu chú)、稽詣(jī yì):聲音滯留不去的樣子。耽(dān):沉溺。
  73. 頹唐:聲音輕微的樣子。漂:流。
  74. 聖化:天子的教化。從容:舉止,這裏指音樂演奏。中(zhòng)道:合於中和之道。樂不淫兮:雖然很快樂卻不過分。《論語·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75. 洞達:通達。中(zhòng)節操兮:合乎人格的節概操守。
  76. 詩:即曲。
  77. 聯綿:不絕的樣子。漂(piāo)撇:餘音輕輕振起的樣子。
  78. 連延、駱驛:都是相連不絕的樣子。 [2] 

洞簫賦白話譯文

推究那做簫管的竹幹生長的地方,是在江寧的慈母山。那竹直條通暢,竹節稀疏,上端枝葉四布,茂盛繁密。只見它身旁的山嶺,陡峭險峻,蜿蜒崎嶇,真為它不安的處境而悲嘆。如果向遠處望去,開闊寬敞,連綿曠遠,又為它處在這高敞恬靜的環境而歡喜。它生長在大地上,歷經萬載而沒有改變,吸收天地至精之氣,潤澤有光,承受青蒼之色,豔潤堅貞。感受着四時的變化和皇天的恩澤而生長着。風聲蕭蕭,吹拂着它的枝頭,回江流川,灌溉着它的山坡,掀起白色的波濤,飛灑着水珠,發出轟轟聲響,注入深澗。早晨,清冷的露水滴落在它的身旁,如玉之水浸潤着它的根鬚。孤單的雌鶴在竹下水中嬉遊,春天的鳥兒成羣地在枝頭歡樂地飛來飛去。秋天的蟬飲露水而不思飲食,附於竹上久久地鳴叫,冬天黑猿長聲悲啼,在林間搜尋。竹子身處幽深隱僻處,叢山密林間,仔細觀察它素潔的軀體,知它天性喜愛清靜而不喜喧鬧。幸運地得到“洞簫”這個稱號,是蒙受着聖明君王的厚恩。這賜予正所謂給人好處而自己卻不耗損,順應着它自然的天性。於是魯班、匠石施展技巧,師襄、夔妃定準音階。將象牙裝飾在簫管的會合處,使其巧密,簫管上再雕刻各種精美的花紋,吹口處用鮮紅顏色塗飾,使色彩多樣鮮明。將簫管排列纏繞在一起,如魚鱗羅列,參差不齊。排簫編連細密合理牢固,按捻掀點均合法式。
於是讓天生的盲人吹奏,他們生來未見過天地的形狀,不能辨別白天和黑夜,悲憤鬱結,十分憂傷,痛惜眸子失去精光,其他思慮很少,發憤專心吹簫。當口邊吹起宮商之調,簫聲紛繁四散,盲人彎曲着身子順勢吹去,鼓腮作氣表達出內心的鬱懣。強烈的氣流急促地從簫旁進發而出,然後又慢慢地分散開去,從管內緩緩排出。有時聲音從容不迫,沒有阻礙,有時聲音急促繁雜,令人驚奇。有時如一汪渾沌的池水,緩緩流動,有時發出一聲脆響,如折斷乾枯的樹枝,有時又像滿滿的一潭積水,不斷向外湧淌。有時沉寂安靜,聲音近於止息,突然繁雜急促的聲音又從管中進發而出。
假如能慢慢地叫他演奏,細心地品味曲子的情趣,就能隨着繁多的聲音而吟唱,又將與舒緩的聲音相呼應。如和煦的春風不斷地吹拂,妙齡女子柔美的舞姿翩翩起舞,聲音連綿起伏飄散四方,突然舊曲結束再奏新聲。演唱已經開始,簫聲中途與演唱相和。聽到巨大的聲音如洪水漫延,吞吐大地,好似慈父以博大胸懷養育着子女。而美妙的聲音,平和流暢深沉恭順,又如孝子侍奉年邁的父親,它所表達的各種情感又正中條規,正符合義理,聲音洶湧澎湃,多麼像慷慨壯士的胸懷!温柔平和,又如肜彬有禮的君子。那雄壯的聲音如雷霆轟鳴,迅疾地在空間震盪翻滾,奏出平和的聲音則如南風吹拂,從容安詳,給人恩惠。有時像將眾多雜亂什物堆積,有時又像將它們分散拋撒。悲哀時怨恨傷痛,平靜時恬淡寬鬆。有時聲音細弱美好,有時又如江河橫決,清暢通達。哀傷的曲調使人不能忘懷,醇厚的曲調令人回味無窮。貪婪的人聽了會廉潔有節操,兇狠的人聽了會改惡從善,殘暴的人會反歸仁恩之情,放縱的人會決心改正過失。鍾子期、伯牙和師曠都要自慚和驚歎,杞梁妻子的哭泣也不會有那樣的氣韻,師襄、嚴春這些古代琴師不能改易他的技巧,浸淫叔子等古代精通音樂的人遠不能與他比擬。舜母舜父,堯子舜子皆醒悟變得仁慈,夏桀、盜蹠、夏育、申博也會變得勤勞恭順。簫吹起來有道德成化的作用,因此經常欣賞是可貴的。吹起節奏多變的小曲,則令人徘徊彷徨留去不定。曲調沉重緩慢,像失去配偶和夥伴,曲調急迫往復似水怪罔象相求。
所以,懂得音樂的人會隨曲調而悲歡,不懂音樂的人也會為它的美妙而驚訝。聽到悲哀的曲調,無不感傷抽泣,擦跟抹淚,奏起歡樂的曲調,無不興高彩烈,手舞足蹈的了。舉頭爬行的蟋蟀、蚸蠖聽了張口舒氣,拉着長隊行進的螻蛄、螞蟻聽了也停止不前。它們像魚兒一樣視而不見,像雞雛一樣斜眼而視,像鳥兒一樣垂口盤旋,茫然地瞪着眼睛忘記了吃東西。蟲鳥聞簫聲尚且如此深受感動,何況有感於陰陽之合,受倫理教化的人呢?
末章:簫聲的情狀如敏捷的藝人,空翻跨越,迅疾靈巧。又如江河急流,奔騰激盪,從險要的山谷衝出,咆哮着,呼號着,時起時伏,時斷時續,紛繁混亂。水聲高遠而強烈,如巨大物體被沖塌下來,水聲平和緩慢,如躊躇徘徊拖延不去,最後頹然流去,長辭而不返了。蒙受聖王的教化,簫聲從容和樂,合於道德規範,歡樂而不失其正。條貫通暢,合於節操,曲子結束,還餘音嫋嫋。管中的氣流和餘響,連綿不斷,互相撞擊,散發出微弱的氣體,在空間絡繹不絕,變化無窮。 [3] 

洞簫賦創作背景

此賦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是漢王朝由盛轉衰時期的一位宮廷作家,其作品注重辭藻華美、形象生動,又具有很強的娛樂色彩。洞簫是一種古代樂器,以竹子為材料。一説作者因深愛吹奏洞簫而為其創作此賦。一説漢宣帝時,作者為諫議大夫,因太子體不安、愁苦不樂而創作此賦以娛太子。 [4-5] 

洞簫賦作品鑑賞

洞簫賦文學賞析

此賦分為五段,正文分四段,尾聲為一段。第一段寫做簫的竹。作者巧妙地抓住竹子的生態環境,“拍”下一近一遠兩個“鏡頭”,並注入作者一悲一喜兩種感情:“悲乎其不安”和“樂乎其敞閒”,這不安而又敞閒的環境,正足形成竹子內在美好氣質的重要條件。然後寫竹林的四季景物:春天鳥兒的歡飛,夏天雌鶴的嬉遊,秋天蟬子的長鳴,冬天黑猿的悲啼。未言竹而處處寫竹,再現了一個變化多姿的竹的世界。“惟詳察其素體兮,宜清靜而弗喧”,以擬人化的手法,從竹的外形,點出它內在的氣質,完成對竹的藝術描寫。正因竹有“清靜而弗喧”的個性,才能有清肅的音色,成為做簫的材料。大段地對竹的描寫,是為寫簫作鋪墊,與下文美妙的簫聲相呼應,使之成為全賦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第二段寫簫的製作及吹奏者。簫的製作精良,裝飾巧妙,花紋鮮明美麗,如握於手,愛莫能釋。那吹奏者,由於眸子失去精光,悲憤鬱結於胸。“形旖旎以順吹兮,瞋㖤㗅以紆鬱”,他彎曲着身子,滿含着悲憤,鼓腮作氣順勢吹去,抒發出胸中的鬱懣。將人物命運、吹奏神態和音樂旋律融為一體。第三段寫簫聲的變化,極盡其妙。落筆處,繁音殊調翻騰着、飄妝着,喚起讀者對那些美好音樂的聯想和回味。它忽而伴舞,忽而伴唱,忽而獨奏,一曲又一曲,那優美的旋律縈繞耳畔,充滿着聲的神韻,聲的美趣。為了使文字再現音樂形象,作者採用了聽聲類形,通感的表現手法。取類極其廣泛,大自然的春風、雷鳴、流水、樹木以及雜亂什物,人類社會的父子人倫,壯士、君子之氣質等等,用以展現音樂所表現的各種形象和意境,傳達出音樂的節奏和旋律。第四段寫簫聲的道德感化作用和藝術感染力。“吹參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貴”,列數簫聲對貪婪者、兇狠者、殘暴者和放縱者各類人物的道德感化。追朔歷史,簫聲會對舜之父母、堯子舜子、夏桀、盜蹠等起感化作用。“知音者樂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偉之”,“啾咇㘉而將吟兮,行鍖銋以和囉”,都講音樂的感人魅力。但如何具體表現這種魅力,正面描寫難於表達或易落於平淡,於是作者用擬人手法,傳神地描繪出蟲子聞簫聲那停步不前,如痴如呆如夢如醉,瞪目忘食的神情。蟲子尚且如此受感動,“感陰陽之和而化風俗之倫”的自不待言。這烘雲托月之筆,大大地突出了簫聲對人的藝術感染力。虛則詳寫,實則略寫,虛實詳略恰到好處,賦予作品極大的表現力。尾聲再寫簫聲,或奔騰跳躍,或徘徊往復,最後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全賦取材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樂器洞簫來描摹、詠贊,詞藻華美又生動形象,用語準確而又鮮明,無堆砌之弊,卻極盡精巧之致,措辭用語之妙,足以令人歎賞,而又音調和美,句式整飭,雖駢偶而不呆板凝滯,寫簫的材質之美、製作之美、名稱之美和千變萬化動人心絃的聲音藝術之美,描繪了一幅幅有聲、有境、有情、有人物及其行動的聲樂畫面,收到了音樂化、詩化、畫化、情趣化的效果,,塑造了一個完整的洞簫的形象,寫得生動感人,極富表現力。 [3]  [6] 

洞簫賦名家點評

南朝梁劉勰:子淵《洞簫》,窮變於聲貌。(《文心雕龍》) [5] 

洞簫賦作者簡介

王褒(約前90年—前51年),字子淵,蜀資中(今四川資陽)人,與揚雄並稱“淵雲”。少年時期就善於寫詩,工於作賦,對音樂也有較高的天賦,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有《甘泉賦》等賦16篇,其中《洞簫賦》為早期的詠物之作,較有名。其作品對後世有一定的影響,原有集,已散佚,明代楊慎在其編輯的《全蜀藝文志》裏選有王褒的作品明代張溥輯有《王諫議集》。 [7-8] 
參考資料
  • 1.    南北朝·蕭統.昭明文選譯註.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150-152
  • 2.    趙逵夫 編.歷代賦評註 2(漢代卷).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212-222
  • 3.    田兆民.歷代名賦譯釋.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149-158
  • 4.    白雪,李倩 編著.古文鑑賞大全集 上.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年:168-171
  • 5.    曹餘章 主編.歷代文學名篇辭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06月第1版:82
  • 6.    陳振鵬,章培恆 主編.古文鑑賞辭典 上 第1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343-347
  • 7.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 編.古文鑑賞辭典珍藏本 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425
  • 8.    邊恆然,包朗 編著.天天向上 年輕人要熟知的2000個文學常識.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