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洋人

鎖定
洋人,顧名思義是從海洋而來的人,主要指歐洲美國等西方人。中國是一個以大陸為主的國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歷史過程中外國人基本上從大洋乘船而來。故稱洋人。 [1] 
中文名
洋人
拼    音
yáng rén
分    類
西洋人
英    譯
foreigner, Westerner
釋    義
從海洋而來的人,主要指歐洲美國等西方人
注    音
ㄧㄤˊ ㄖㄣˊ

目錄

洋人名詞解釋

釋義
中國位於亞洲大陸架上,兩面環海,中國古代的海洋貿易一直不夠發達,地方保護主義的觀念根深蒂固,因此為了區別外來種族之民,故稱他們為東洋人、西洋人、南洋人。因為中國北方土地荒涼,且不臨海,因此沒有北洋人一説。
洋人一詞,狹義的講,特指西洋人。因為西洋人與南洋人和東洋人相比,特點更加突出,更容易區分,且血緣更加疏遠,更加與眾不同,因此成為洋人的代名詞。

洋人其它相關

洋人分類

西洋人
洋人在中國人的固有觀念中多指為西洋人。西洋人就是歐美的白人以及非洲的黑人的統稱。特別指出的是,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中國的北方被認為是無人煙的極寒之地,且北方不臨海,北方的國家“羅剎國”(即俄羅斯)人,也是從西邊來的,而且形象樣貌與西洋人無大異,被一起視為“西洋人”,所以便沒有了“北洋人”之一説。
人種特徵:
白種人 白種人
黑種人 黑種人
1、白種人金髮碧眼,身材高大,體毛濃密。
2。黑種人,捲毛闊鼻,身材高大,體態修長。
日本人 日本人
在當今的漢語中,東洋人,東瀛人,指的就是日本人。東洋人,東面海洋海島上生活人們的總稱。
但是在日本人看來,東洋人指的是包括中國,越南,印度等亞洲國家在內的亞洲人。這和日本人的文化觀念有關,在他們看來,東洋,主要是區別西洋和南洋而言。

洋人淵源

1. 據《聖經》中記載:史前曾有一次世界範圍的大洪水,當時只有諾亞一家八口在上帝的指示下獲救。(參考挪亞方舟)洪水退去後,上帝與諾亞簽訂永遠的彩虹之約,主動承諾永不滅絕人。
諾亞有三個兒子,長子:閃、次子:含、三子:雅弗。
長子閃的後裔繁衍,成為黃皮膚黑眼睛的黃種人種羣的亞洲裔。
次子含的後裔繁衍,成為黑皮膚短捲髮的黑種人種羣非洲裔。
三子雅弗的後裔繁衍,成為白皮膚金髮的白種人種羣歐美澳後裔。
因此,天下本為一家。但在中國古代,人們主觀地認為自己所擁有的地土是世界中心,方外之地皆為未開化之地,方外之民皆為未開化之民,因此對待從海洋上過來的任何民族都抱持着比較鄙視的態度和眼光來審視、區分,不難看出原本的“洋人”概念是帶有歧視的,分別的,不接納的。更有統稱其為蠻夷者的。

洋人交流

航海術發展之前,中國四境較為平靜,並無洋人之説。直到十四世紀以後,隨着航海術的發展,世界各國都在探索未知的領域,故此開始產生文化交流,碰撞。
東洋
遣唐使
遣唐使(5張)
東洋人是較早與中國開始交往的洋人。唐朝時東洋人多次派遣“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中國文明,日本還保留下來許多中國唐代的遺風,包括服裝、茶文化、書法繪畫、文字等等。
另一方面,隨着航海的發展,中國東海出現了倭寇的蹤跡,不斷騷擾劫掠沿海地區和人民。
直至清王朝末期的中日甲午海戰開始,以致後來的日本侵華戰爭,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二戰後,兩國化干戈為玉帛,中國人民和日本人民不斷友好交流,兩國間各領域交流不斷增加。
南洋
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4張)
與南洋人最早的交往,是在明朝明代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下西洋時期,鄭和率領規模巨大的船隊七次出海遠航,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的友好和平交流。
清王朝以後許多中國勞工闖蕩南洋,並在南洋紮下根基,如今南洋地區有許多華裔居住。
西洋
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5張)
西洋人最早是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國。曾與中國建立友好的貿易往來,因為路途遙遠,沒有產生過多的矛盾衝突。馬可波羅遊記使西方人極度嚮往中國。
隨着歐美國家的基督信仰的建立,以及航海術的大發展,歐美國家從一個落後的狀況,後來居上,反超越中國的文化科技,成為列強。面對清王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西方國家不斷派遣宣教士來華建立友好關係,並擔任清王朝官吏,宣揚基督信仰。
另一方面,面對清王朝的不接納和不開放,西方列強出於膨脹的佔有慾,最終走上了以武力侵略的手段砸開了中國的國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