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洄游行為

鎖定
洄游(migration)某些魚類或海獸等水生動物在一生活動中,由於環境影響或生理習性,在一定的時期從原棲息地集羣游到另一個水域中去生活,經過一段時間,或經過一定的發育階段,又沿原路線游回到原棲息地生活,這種集羣的定期、定向有規律性的移動,稱為洄游。
中文名
洄游行為
外文名
Migration behavior
歸    屬
魚類或海獸
原    因
環境影響或生理習性
起    點
原棲息地

洄游行為洄游介紹

魚類的生活形形色色,大部分魚類要麼在淡水中生活,要麼在海水中生活,只有不到10%的洄游魚類在淡水和海洋兩種生境中來回遷徙。 在海洋中生長但需要去淡水中繁殖稱為溯河洄游(如中華鱘),在淡水中生長但需要去海洋中繁殖稱為降河洄游(如花鰻鱺)。 如果肥育和繁殖的遷徙發生在河湖之間,就稱之為半洄游性魚類,一般是在湖泊中肥育,在河流中產卵(如四大家魚)。 還有一些魚類的生活限於河流的干支流,只進行相對較短距離的遷徙 [1] 

洄游行為洄游路線

洄游所經過的途徑,稱為“洄游路線”。譬如,中華鱘從大海來到長江,長途跋涉數千公里到達長江上游的金沙江,那裏有喘喘急流,河底鋪有礫石,親魚將它們的卵粘附於礪石或掉落於礫石縫隙之中,之後親魚以及孵出的仔魚再遊向大海,仔魚要在大海中攝食生長8-14年,待成熟時方遊向金沙江去產卵。20世紀80年代初,葛洲壩的建成使性成熟的中華鱘無法上溯到原先的產卵場,中華鱘的繁殖羣體開始急劇下降,現已瀕臨滅絕 [1] 

洄游行為洄游分類

洄游行為生殖洄游

依據大部分魚類洄游到達目的地所表現的生活行為,一般可分為生殖洄游索餌洄游季節洄游。如某些魚類在性腺成熟發育過程中,每年在一定時期內集羣,並按一定路線遊向沿岸、河口、深海或上溯至河流等適宜的地方進行產卵,稱為生殖洄游。生殖洄游有的只在海中進行,如帶魚、大黃魚、小黃魚;有的只在淡水中進行,如青魚、草魚、鰱、;有的由海洋上溯至江河,如大馬哈魚;有的則由江河下降至海洋,如鰻鱺等。

洄游行為索餌洄游

有些魚類在育肥階段常成羣遊向餌料豐富的地方攝取食物,這種尋找食物的洄游,稱為索餌洄游。如小黃魚在渤海灣產卵後,在返回深海越冬場所前,要在產卵場所附近和返回越冬場所的途中,索尋食物多的地方攝食。

洄游行為季節洄游

有些魚類隨着不同季節水温的變化,常成羣向適合它們生活的地方游去,這種隨季節的變化而進行的洄游,稱為季節洄游。如鱈魚在春夏季向北方遊動,深秋又向南方遊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