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帶魚

(帶魚科帶魚屬動物)

鎖定
帶魚是鱸形目帶魚科帶魚屬的魚類,俗稱刀魚、白帶魚、牙帶魚、裙帶、肥帶、油帶等。 [5]  體延長呈帶狀,甚側扁,體前部背腹緣幾呈平行狀,向尾部漸細;頭狹長;眼中等大,位高;口大;下頜長於上頜;鰓耙細短,大小不規則;體光滑無鱗,側線完全;背鰭長,胸鰭短尖,無腹鰭;尾長,向後漸細,末端成鞭狀。體銀白色,背鰭及胸鰭淺灰色,具細小黑點;尾呈黑色。 [6] 
帶魚分佈比較廣,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多,中國沿海各省均有分佈。 [7]  棲息於外海之中下水層,有洄游習性。 [6]  游泳能力差,有晝夜垂直移動和結羣排隊的習性。食性雜,捕食毛蝦、烏賊及其他魚類。 [8]  在5—7月水温為18—20℃的河口外鹹、淡水區域產浮性卵,成熟卵一次產出。 [9] 
帶魚性温,味甘,歸肝、脾經,具有暖胃、澤膚、補氣、養血等功效。可以降低血壓和血脂,對心腦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10] 
中文名
帶魚
拉丁學名
Trichiurus lepturus
別    名
牙帶魚
外文名
Largehead hairtail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鱸形目
帶魚科
帶魚屬
白帶魚 T. lepturus
亞    目
帶魚亞目
亞    綱
輻鰭亞綱
分佈區域
廣泛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沿岸。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帶魚形態特徵

帶魚
帶魚(3張)
帶魚,體帶狀,側扁。前部背腹緣幾平行,體長一般50~70cm,大者長達120cm。頭狹長,尖突吻尖長。眼中大,位高,眼間隔平坦,中央微凸。口大;平直,口裂後緣達眼下方。下頜長於上頜,突出。牙強大,側扁而尖,兩頜前端各有2對倒鈎狀大犬牙,上頜具側牙10~13顆;下頜具側牙12~14顆。鰓孔寬大,鰓耙(8-14)+(15-24),細短。體表銀灰色,無鱗,但表面有一層銀粉,側線在胸鰭上方向後顯著彎下沿腹線直達尾端。體光滑,鱗退化為銀膜側線胸鰭上方顯著下彎,沿腹緣伸達尾端。背鰭1285-145,起點在頭後部,延達尾端。臀鰭88-13-13,完全由分離小棘組成,僅棘尖外露,第1鰭棘甚小。胸鰭11-12,短尖而低。無腹鰭。尾鞭狀,尾鰭消失。體銀白色,背鰭上關部及胸鰭淺灰色,具細小黑點。尾暗黑色。脂肪較多且集中於體外層。 [1] 
帶魚腹部有遊離的小刺,遊動時不用鰭划水,通過擺動身軀來向上遊動。捕食毛蝦烏賊及其他小型魚類。洄游性魚類。帶魚食性很雜而且非常貪吃,有時會同類相食。有晝夜垂直移動的習慣,白天羣棲息于海洋中、下水層,晚間活動於海水底層。帶魚壽命8年左右,1齡魚的平均身長18至19釐米,重90~110克,當年即可繁殖,2齡魚可長到300克左右。 [1] 

帶魚棲息環境

帶魚廣泛分佈於世界各温熱帶海域,是中底層洄游性魚類,一般棲息於大洋水域、深海、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水深在60~100公尺間,也會遊至深遠350公尺,甚至更深之水域,產卵時則洄游至淺海水域。

帶魚生活習性

帶魚活動

帶魚游泳能力差,白天浮在海水錶層,晚上就降到海底。靜止時頭向上、身體呈垂直,只靠背鰭胸鰭的揮動,眼睛注視頭上的動靜,若發現獵物時,背鰭就急速震動,身體彎曲,撲向食物。帶魚具有結羣排隊的特性,每年春天回暖水温上升時,帶魚成羣遊向近岸,由南至北於生殖迴游,是為捕撈季節;冬至時,水温降低,帶魚又遊向水深處避寒。 [4] 

帶魚洄游

中國沿海的帶魚可以分為南、北兩大類,北方帶魚個體較南方帶魚大,在黃海南部越冬,春天遊向渤海,形成春季魚汛,秋天結羣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魚汛,南方帶魚每年沿東海西部邊緣隨季節不同作南北向移動,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東海帶魚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帶魚產卵期很長,一般以4月~6月為主,其次是9月~11月,一次產卵量在2.5萬粒~3.5萬粒之間,產卵適宜水温為17℃~23℃。 [1] 

帶魚食性

帶魚全年攝食的餌料種類數共有60餘種,魚類和甲殼類為其主要餌料類羣。帶魚的食物組成存在季節差異,春季以細條天竺鯛、磷蝦和帶魚為主要食物;夏季以帶魚、磷蝦、糠蝦和刺鯧為主要食物;秋季以口足類幼體、七星底燈魚和竹莢魚為主要食物;冬季以帶魚、七星底燈魚、小帶魚和糠蝦為主要食物。攝食強度的季節變化並不明顯(P>0.05),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各個季節的主要餌料類羣組成存在差異,魚類餌料的重量百分比均最高;餌料多樣性指數季節差異並不顯著(P>0.05),秋季最高,冬季和夏季較低。通過與歷史資料進行比較發現,東海帶魚的食物組成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已由過去以磷蝦為主轉變為以魚類為主,同時表現出明顯的同類相食的現象。 [3] 

帶魚分佈範圍

帶魚分佈比較廣,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多,中國沿海各省均可見到,其中以東海產量最高。

帶魚繁殖方式

帶魚北方帶魚

北方帶魚1~3月在北緯34°以南,東經124°30′以東的海區越冬;4月開始分數支北上生殖洄游,其中一支越過山東半島後,於6月在黃海北部和渤海產卵,產卵後帶魚就近捕食12個月之後,各支魚羣又彙集遊向越冬場。帶魚生長迅速,2齡魚一般體重350克左右,性已成熟;有少數個體1齡性成熟。最大年齡為7齡。懷卵量1.9萬~12.5萬粒。卵浮性,球形,卵徑多為0.5~0.9毫米。產卵場水深10~25米;適温14~18.5°℃;鹽度29.5‰~31.4‰。

帶魚東海帶魚

東海帶魚羣體5月主要集中在魚山漁場和舟山漁場南部附近海域,隨後帶魚羣體聚集區東移,離岸稍遠;6月則廣泛分佈在東海近海海域。帶魚屬於多次產卵類型的魚類,隨着春季水温的升高,東海帶魚逐漸從位於浙江中南部外海的越冬場開始集羣向近海進行生殖洄游,先後到達魚山、舟山和長江口漁場,具有產卵期較長、產卵場分佈範圍廣泛的特點。

帶魚種羣分類

  1. 叉尾深海帶魚(拉丁文名:Benthodesmus enuis
  2. 卜氏窄頭帶魚(拉丁文名:Evoxymetopon poeyi
  3. 條狀窄頭帶魚(拉丁文名:Evoxymetopon taeniatus
  4. 沙帶魚(拉丁文名:Lepturacanthussavala
  5. 降頭帶魚(拉丁文名:Tentoricepscristatus
  6. 短帶魚(拉丁文名:Trichiurusbrevis
  7. 日本帶魚(拉丁文名:Trichiurusjaponicus [2] 

帶魚主要價值

帶魚經濟魚類

帶魚是一種商業物種,產量甚大,全世界年產量超過500,000公噸,是極重要的經濟漁獲。它以新鮮、冷凍和鹽漬的形式銷售,是全世界最豐富和最常捕獲的商業魚類之一,為中國、日本、韓國的捕撈漁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帶魚藥用價值

帶魚不僅可製成宴席上的美味佳餚,而且也是一種滋補魚類珍品,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帶魚的銀鱗是一層由特殊脂肪形成的表皮,稱為“銀脂”,是營養價值較高且無腥無味的優質脂肪。該脂肪中含有6-硫代鳥嘌呤物質、卵磷脂、不飽和脂肪酸3種對人體極為有益的物質。6-硫代鳥嘌呤物質是一種天然抗癌劑,對白血病、胃癌、淋巴腫瘤均有防治作用,帶魚還有豐富的微量營養元素,尤其鎂元素有助於調節人的心臟活動,降低血壓,預防心臟病等疾病。

帶魚物種現狀

帶魚在大陸架軟底上分佈廣泛且豐富。它在其部分範圍內進行商業開發,並且經常作為底拖網漁業的兼捕物出現,但沒有跡象表明種羣數量下降。因此,2013年被評估為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物種。

帶魚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帶魚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127 千卡
蛋白質 17.7 g
脂肪 4.9 g
膽固醇 76 mg
飽和脂肪酸 1.5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0.4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1.3 g
碳水化合物 3.1 g
150 mg
43 mg
191 mg
280 mg
28 mg
0.17 mg
1.2 mg
0.08 mg
0.7 mg
36.6 μg
維生素A 29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2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6 mg
煙酸(煙酰胺) 2.8 mg
維生素E 0.82 m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Trichiurus lepturus 帶魚  .台灣魚類資料庫[引用日期2012-12-22]
  • 2.    帶魚科 Trichiuridae  .藍色動物學[引用日期2019-06-19]
  • 3.    東海帶魚食性的季節變化 .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引用日期 2015-01-23]
  • 4.    宋建華主編.完美休閒書架 釣魚技巧大全: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06頁
  • 5.    周永東,李聖法主編,東海區主要經濟種類三場一通道及保護區圖集,海洋出版社,2018.09,第12頁
  • 6.    韋桂寧,胡炳義主編,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中草藥妙用,中醫古籍出版社,2016.05,第28頁
  • 7.    陳長芳主編,中餐海鮮烹飪大全,旅遊教育出版社,2019.07,第11頁
  • 8.    胡燁編著,魚類,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07,第100頁
  • 9.    管華詩著,中華海洋本草精選本,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1,第377頁
  • 10.    柴瑞震編,吃對食物養好心臟,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08,第1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