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泰國圓斑蝰

(蝰科圓斑蝰屬的管牙類毒蛇)

鎖定
泰國圓斑蝰是有鱗目蝰科圓斑蝰屬爬行動物, [3]  又稱百步金錢豹、金錢斑、圓斑蝰。 [4]  身體全長1.2米左右。頭較大,略呈三角形,頭頸區分明顯,沒有頰窩;體粗壯而尾短。體尾背面棕揭色,有3行鑲黃邊的深色大圓斑縱貫全身。 [5] 
泰國圓斑蝰分佈於緬甸中部與南部,泰國中部,柬埔寨,印度尼西亞。 [6]  在中國分佈於台灣、福建南部和廣東北部。 [6]  棲息於亞熱帶平原、丘陵或山區,在開闊的田野草叢中較為多見。晝夜均活動。炎熱天氣多見於陰涼通風處,秋季可見於稻田。以鼠類、鳥類、蛙類、蛇和蜥蜴為食。卵胎生。 [5]  2月、4月及11月均見到交配。妊娠期6—8個月。8月下旬到10月上旬均見產子,以9月中下旬為多。 [6] 
泰國圓斑蝰為管牙類毒蛇,毒素類型是以血循毒為主的混合毒,是亞洲傷人率最高的毒蛇。 [5] 
中文名
泰國圓斑蝰
拉丁學名
Daboia siamensis [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蝰科
圓斑蝰屬
泰國圓斑蝰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蛇亞目
亞    綱
雙孔亞綱
亞    科
蝮亞科
分佈區域
亞洲
命名者及年代
Smith, 1917 [1] 

泰國圓斑蝰形態特徵

色斑
泰國圓斑蝰 泰國圓斑蝰
體尾背面棕褐色,有3行深色大圓斑,背脊中央一行30個左右,較大,其兩側各一行略小而與前者交錯排列。圓斑中央紫色,周圍黑色鑲以黃色細邊;前述每兩行圓斑之間還嵌有一行粗大而不規則的黑褐色點斑,也就是在每兩行的3個圓斑之間有一個點斑。腹面灰白色,每一腹鱗上有3~5個近於半月形的深褐色斑,前後綴連略成數縱行;尾腹面灰白色而散有細黑點。頭背有深棕色斑3個,下唇緣、頷片及喉部也散有深棕色斑,略呈橫排。 [2] 
鱗被
端鱗2~3枚;上唇鱗10~12,第四枚最大;下唇鱗11~15,第一對在頰鱗後相接;頷片1對。背鱗29(27~31)-29(27~33)-21(23)行,除兩側最外行,其餘均明顯起稜;腹鱗151~166;肛鱗完整;尾下鱗40~54對。 [2] 

泰國圓斑蝰生活習性

棲息於亞熱帶平原、丘陵、山區。受到驚擾,常連續發出聽而生畏的"呼呼"聲。晝夜均見活動。以鼠、鳥、蛇、蜥蠍、蛙等為食。 [2] 

泰國圓斑蝰分佈範圍

在中國分佈於廣西、福建、台灣、廣東。中國以外分佈於緬甸、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 [1-2] 
參考資料
  • 1.    Daboia siamensis (Smith, 1917)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引用日期2023-03-03]
  • 2.    趙爾宓.中國蛇類.安徽: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2:148-149
  • 3.    黎振昌,肖智,劉少容編著,廣東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11,第243頁
  • 4.    張風春,生物多樣性基礎知識,中國環境出版社,2015.09,第422頁
  • 5.    朱建國主編,正在消失的美麗 中國瀕危動植物尋蹤 動物卷,北京出版社,2019.10,第268頁
  • 6.    趙爾宓著,中國蛇類 上,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2,第149頁第1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