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波道帕耶

鎖定
波道帕耶(緬甸語:ဗဒုံမင်း,緬甸語委轉寫拉丁字母:Bodawpaya [4]  ,1740/1741年—1819年),中國史籍稱“孟雲”、“孟隕”。緬甸貢榜王朝國王(1782年2月2日—1819年在位) [2]  。貢榜王朝建立者雍籍牙幼子。波道帕耶初受封采邑於巴東,故又稱“巴東王”。即位後,自阿瓦遷都阿摩羅補羅(Amarapura,在今曼德勒西南)。1785年吞併阿拉幹,後又遠征暹羅丹那沙林阿薩姆等地,佔據緬甸有史以來最大統治版圖。實行全國人口、歲入普查,發展經濟,重視文化;與中國清朝通好。在位年間為貢榜王朝鼎盛時期。 [1] 
本    名
波道帕耶
所處時代
緬甸貢榜王朝時期
民族族羣
緬族
出生日期
1740年 至 1741年
逝世日期
1819年
主要成就
締造了貢榜王朝的全盛時期
四處征伐,佔據緬甸有史以來最大統治版圖的之一

波道帕耶人物生平

波道帕耶時貢榜王朝建立者雍籍牙的幼子,初受封采邑於巴東,故又稱“巴東王”。 [1] 
1760年雍籍牙死後,長子莽紀覺繼位,莽紀覺在位三年逝世。1763年,雍籍牙次子辛驃信(中國史籍稱孟駁)即位。辛驃信於1776年去世。長子贅角牙嗣位。贅角牙(又名新古王,1776—1782年在位)不視朝政,貪圖安逸,沉醉於宗教和宴樂,加上父王時代留下的種種社會危機的加劇,使正在上升的緬甸國勢停滯下來。1782年,當贅角牙前往上緬甸瞻拜佛陀時,被他的堂弟邦角牙貌貌篡了位。不過,這位邦角牙貌貌在位僅7天,就在外出巡行時被波道帕耶所弒。 [2] 
1782年2月2日,貢榜王朝的第6代緬王波道帕耶正式登基 [2] 
波道帕耶(1782—1819年在位)登基後,放棄了阿瓦的王宮,在阿瓦東北面大約6英里的阿摩羅補羅(“阿摩羅補羅”意即“安全和平”,今曼德勒西南)大興土木,營建一座新的王都,並於1783年6月將朝廷搬入新都。 [2] 
波道帕耶執政初期,國內很不安定。雍籍牙的一位王子辛他敏曾與著名將領摩訶梯訶都羅一起聯合反叛。又有一位撣人名叫伽美邦,曾於夜晚率眾約200人襲擊王宮。勃生亦有300多名孟族仰光進發,攻佔了仰光。這些起義和暴動,都被波道帕耶鎮壓下去。1784年,他派兵分四路(三路從陸地上,一路從海上)往攻阿拉幹王朝的都城謬漢,取得了勝利。對阿拉乾的征服,是波道帕耶時代影響較大的事件。它徹底完成了全緬統一大業,打下了今日緬甸的版圖基礎;但同時卻使緬甸邊境與英屬印度邊境接壤,客觀上給英國殖民者染指緬甸提供了方便條件。 [2] 
1784年和1803年,波道帕耶兩次下令對全國的人口,土地,城鎮、鄉村、作物栽培、貿易往來等情況進行普查,把普查情況記載在棕櫚葉和“帕拉別克”(一種非常堅固的土紙)的“清冊”上。200年前的這些“清冊”,已成為研究關於緬甸社會和經濟情況的無價之寶。波道帕耶根據。清冊”,改進行政管理和税賦徵收制度,使國家的財政收入大大增加。 [2] 
波道帕耶重視興修水利,為解決都城周圍地區水源不足的問題,修築和疏浚了曼德勒東邊的翁民梨湖和該湖北邊的阿難陀湖。今天曼德勒通往眉苗的公路,即當年翁民梨湖的湖堤。1796年又修築了密鐵拉湖的水壩,使周圍地區都受其益。波道帕耶還在全國範圍內禁止宰殺役畜,禁止酗酒,保護財力物力,獎勵發展生產。在國庫盈實的基礎上,他於1800年拿出10萬緬斤(一緬斤等於3.64,亦即約等於3.2市斤。)稻穀分配給黎民百姓。 [2] 
波道帕耶關心翻譯和出版工作。他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印度,索取用巴利文、那加利文和梵文印成的書籍,親自督導翻譯印行。先後翻譯印行了100多部書,內容包括國家事務,道德品行以及宗教典籍、藥典、科學知識、星相學等。這些書籍的印行,豐富了緬甸的科學文化。為了有效地使用這些知識,他還派朝臣官員到印度中夭竺各邦去見習。波道帕耶身邊不僅雲集一批勇土良將,而且薈萃許多文人學士。這些文入學士創作了不少優秀的文學作品,使緬甸文學進入了“集錦時期”。 [2] 
18世紀末英國人描繪下的阿瑪拉普拉王宮(居中坐者為波道帕耶) 18世紀末英國人描繪下的阿瑪拉普拉王宮(居中坐者為波道帕耶)
對歷史和考古感興趣的波道帕耶,請自己的啓蒙老師、內閣大臣端亭等温作碑銘官,調查和探究以前的文學和歷史。端亭等温利用搜集到的600餘塊碑銘和許多其他的文物史料,在良淵王時代吳古拉寫的《大史》的基礎上,編修了一部著名的歷史著作——《新史》。《新史》充實、修訂了《大史》的內容,並補述了蒲甘王朝以後的實皆王朝、邦牙王朝、敏生王朝、阿瓦王朝的歷史,增述了東籲王朝良淵時代至貢榜王朝初期的歷史。 [2] 
波道帕耶執政時,緬甸佛教僧侶業已分為兩派。波道帕耶統一教義,消除分歧,使兩派重新團結起來。他支持有名的文學家烏奧婆他高僧將梵文寫的佛經故事譯成緬文,豐富和發展了佛教文學。在慈善事業方面,他主持建造了宮內的雍彌流羅加塔、伊洛瓦底江西岸的明恆寶塔。明恆寶塔由於規模過大,他生前建而未成,而在其附近澆鑄一口重555555緬斤的巨鍾佈施於該塔。當時全緬有56座城鎮。他令每座城鎮造2座藏經樓,每座城鎮派去5名僧侶傳教,使佛教在全國得到了進一步弘揚。 [2] 
波道帕耶十分重視睦鄰友好關係。他除跟印度建立了密切的文化和經濟聯繫外,還與中國建立了親密的友好關係。地在緬京阿摩羅補羅隆重接待了中國清朝乾隆帝和嘉慶帝先後派出的5個使團。有一首著名的緬甸長詩記述了中國使團到達緬甸宮廷受到隆重接待的盛況。這首長詩在當時幾乎家喻户曉。波道帕耶也派遣了4個親善使團到清朝京師(今中國北京),同樣受到清廷的熱情接待。中緬兩國如此頻繁地互派使團,大大增進了兩國的睦鄰友好關係,促進了兩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2] 
從王朝建立到波道帕耶執政的五六十年中,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對外關係等都有明顯的發展。在波道帕耶統治下,貢榜王朝進入了全盛時期。 [2] 
但是,由於波道帕耶執行大緬族主義政策,特別是對阿拉幹族的殘暴鎮壓,導致了阿拉幹族對貢榜王朝的離心,從而給英帝國主義侵略緬甸以可乘之機。 [2] 

波道帕耶歷史評價

緬甸學者波巴信《緬甸史》:“在國王孟雲統治時期,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和勞動都得到國王的幫助。文學、詩歌、文化知識方面,也曾盛極一時。” [3] 
參考資料
  • 1.    波道帕耶  .大辭海[引用日期2020-11-11]
  • 2.    郭振鐸等 著.世界著名古國王朝 2:商務印書館,1991-06:166-169
  • 3.    [緬]波巴信 著;陳炎 譯.緬甸史:商務印書館,1965:133
  • 4.    Bodawpaya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