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波羅堡

鎖定
波羅堡是榆林鎮重要關堡。位於陝西省橫山縣境內。據史載:波羅堡為正統十年(1445)巡撫馬恭置,在天定河南側黃雲山上,依地勢而築,大致呈方形,“城週二裏二百七十步,有東、西二門,樓鋪十座,系極衝中地。萬曆元年(1573)重修,六、七年加高,共三丈五尺”。今堡城磚石砌築部分,僅西牆和南、北兩城角及北牆稍有殘存。其餘均被拆毀。夯土牆除南門以東基本被毀掉外,多殘存。今尚存磚砌券拱同洞及北門洞,進深10米、寬4米高約5米。南門外築有一座小甕城。明時波羅堡轄長城“三十五里四十七步,墩台三十五座”。
中文名
波羅堡
地    址
陝西省橫山縣境內
建設時間
1445年
重修時間
1573年

波羅堡地理位置

波羅地處毛烏素沙南鹿,與鄂爾多斯草原相接,北距內蒙烏審旗70餘公
波羅堡 波羅堡
裏,西臨大夏故都統萬城白城則約50餘公里.原為民族相接雜居地區.北面與明長城隔河相望,在無定河南岸,城建在石頭山上.沿川煤源豐富,小煤窯林立.陶瓷業自古就有,瓷器、銀器等手工業產品,有史以來就很出名,由於水陸交通方便,物產豐富,工商業呈現出繁榮景象。自古以來成為兵家相爭之地,也成為國家戍邊的軍事戰略重地,也是歷史上具有陝北軍事特殊地位,據史可考波羅從建寨迄今560年的歷史。
人世滄桑,變幻莫測,在慢長的悠悠歲月中,波羅堡有過繁榮輝煌的時期,也遭過多次戰火紛飛,刀兵相接的劫數。撫今憶昔使人憾慨萬分,興嘆無窮。

波羅堡著名建築

1、大龍王廟也叫黑龍王,建立西門外南下方,現叫龍王廟灣,廟宇寬大,有戲台,廟內塑一尊黑龍王很威武,天旱時羣眾祈雨許願,年年唱戲,曾記民國33年(1944)天旱無雨羣眾着急,抬龍王爺祈雨,堡人梁升領頭,當雨師祈雨,幾天滴雨未下,人們都很灰氣,我那時14歲,招集了我的一些同年夥伴,照大人樣綁龍王樓子祈雨,大人用柳捎,木樓、木神牌位、木卦、敲鑼打鼓,有旗有傘喊號令,很有派頭。我用蒿草、板橙、貼紙神位也抬起板橙、抬樓子,引我的小兄弟,喊聲價天的開始祈雨,記得當時有劉外外(叫劉世賢,解放後參軍,打宜川陣亡,後來傳説投胎轉人,還回波羅城認原住地方。)韓五信、董還貴、曹海生、康思節(這幾人都70歲以上的人健在。)下午起動身抬上滿街跪,我是雨師(回廟樓子的活,實際雨師説話樓子左右前後移動表示神意。)用小木做卦,卜問指揮行動。真靈,我抬的樓子半天時間,下午西方黑雲密佈,不到天黑,就開雷聲,千里閃電,一會大雨傾盆,雨下的滿街大流,晚上轉成普雨,久旱的禾苗,得了甘露,第二天一早,各類莊稼精神倍爭,煥發容顏,生長茂盛,人們歡天喜地説,娃娃們祈雨真心,感動天地,施雨普救萬民,我也很傲氣,自覺有功。晚上把我的神樓同樣和大人的樓子放進大龍王廟內。晚上回家安息。第二天早飯後到廟上,我們兩支樓子抬起奔向無定河示威游泳。樓子游到深處,(我們叫油鍋哨眼)這時梁升紅眼跑來抓我的頭,按往深處喝水。我見勢不妙,一個屈水蒙子攢進水裏搶出險境,梁升瞎心眼制服我。自覺沒有祈下雨叫娃娃們把功搶走了。 [1] 
2、黑虎廟,城西新寺溝過去,一座山上,建黑虎靈官廟是明代建修。內塑靈官趙公明,身旁一隻黑虎很威風,進廟首先下你一跳,栩栩如真,廟座很高,人們叫黑虎廟窪,夏秋連陰雨時能收地軟菌生植物很好吃。即木耳雨後沃地生長,色青綠似木耳,拌上鮮豆腐,做餡,吃餃子,包子最美,該地生一種野生植物叫“摘蒙”的調食之花。七月開淡紫紅白色花。人採油炸調羹味辣香美。我小時和小男女夥伴同去刁:“摘蒙”。現該廟香火旺盛,每年説書唱戲。
3、堡城南五里白連溝村的永福寺,傳説先有永福寺,後有波羅堡,大約廟建宋元時代,廟院正殿塑一尊彌勒古佛,穩健大方,笑容滿面,姿態活潑。有一付對聯:
大肚能容了劫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今古愁。
右殿建九天聖母娘娘,左殿建馬明王宮、北建土地廟,南建關帝聖君廟。中建衞陀,藥王等塑像。佈局十分有序。底溝建五海龍王廟。相傳白蓮溝生長一棵白蓮樹,被“南蠻”人盜走了,破了風水,四面生沙,耕地淹埋,無地可種,人口疏流,明清時常住僧人,香火很旺,現存兩桶石碑,是大清康熙、雍正時立,碑文中寫有廟內主持和和尚,傅德、傅徼會首石生印,楊有智劉遷佐、張文智等人。捐佈施波羅城各商號的名字,如波羅城四大當鋪名,天順當、永遠當、和合當、恆順當,商號有復興號、長興號、恆太館、義盛館等20幾家。廟院有會首石生印字魁吾,手植槐樹兩棵,已經300多年,樹大幾圍,現兩樹光樹皮生長,枝葉茂盛,花開雪白,結子生根。是波羅地方有生命力的活古蹟了。白蓮溝永福寺有19份半軍頭信士入會,(每份糧3.73石)上至無定河上游鮑渠塞城梁,下至爛泥灣駝雁溝村。河北沙澗海子,。可見地域之大,信士之廣,古剎名勝一時。我小時方園祈雨的老百姓,都到白蓮溝五海龍廟取神水。
我查橫山舊縣誌中著有懷德關在波羅堡南。我考白蓮溝地處波羅城正南,藏梁墕有一個叫磨旗墩的烽火墩,高出方園羣山,海拔1500米以上。站在墩頂能直視方園幾十裏。能看到榆林影形。隔溝有一山名曰大王山。墩前有一山名曰總兵官,墩底面積幾里的澗地,是天然草場,傳説當年的寸草灘。放馬的好地方,懷德關當年是否在這裏,是我的推測了。
4、堡南玉龍山法雲寺:五龍山原屬波羅堡營現殿市鄉。建在唐代,殿閣崢嶸,高接雲霄,古雷音寺。今昔香火旺盛,每年三月十八定期為會日,招來四方遊客前來敬香。清時有僧人名曰普慶,僑僧法雲寺,少年受戒,為人聰明機警,風儀雅度,凜然有儒者襟懷。其參禪禮璨清淨,訓徒悉本,釋教奧諦,寺禪宇殿,經營巍峨,為一方勝景。
5、清風寺波羅堡南原屬波羅堡管,黑木頭川,王樹卯溝後溝,塑無量祖師一尊,山高地險,解放前廟內常住“童真女”如尼姑不結婚。橫山縣養蜂能手王子和原為該廟善士,(道人)。婚煙法實行後與童真女結婚成家。後溝陳興莊有個叫陳老道,修廟化緣遍走四方,見人求錢,把自己的頭磕起一個圪塔,為修廟獻出自己生命。
6、寶山寺,建在波羅城東十里地,上泥灣,拐渠溝內、寺建唐代,寺院修建宏偉,香火旺盛,廟內有名人題匾等古蹟。現建一塔,高23米多,是我縣一個奇景,登塔瞭望環繞羣山,方園景物,盡收眼內,實系波邑一大配景。
7、波羅堡娘娘廟建在城外小西門對面,城牆腳下,廟塑有精緻的九天聖母像,三霄良娘娘,送子娘娘,摧生娘娘,院內一對鐵旗杆高大美觀鑄有圖案文字,每根都在一噸以上,正殿對正,建戲台一座。戲台坐一幢石窯上。院內兩旁有廂房數間,供廟內尼姑居住。常住尼姑兩三人。民國年間住老王姑子。胡五駐波羅時,老爺廟和尚搬到娘娘廟和姑子住在一個院內。娘娘下方有石崖流淌泉水冬暖夏涼,供波羅人民吃水,又有邊建漢菜地供城內軍民吃菜。娘娘廟背石崖上有名人提刻四個斗大的字“固若金堂”為泉水提句。波羅人叫水門溝,生到波羅的人從會擔水,先用小罐,後用水桶,長大了,用大柏木桶,爬水門溝窪,這是波羅人擔水練就是基本功。這段路很艱苦,任你什麼門户的人,都要過這一關,大家閨秀,新媳婦都得擔水。
每年四月初八,唱戲辦廟會,有送紙做鞋,紅綢子大袍給娘娘穿。大匾布賬,方園信士,特別婦女們,喬裝打粉,引自己的兒或女,完關的續身的爭先鞏後怕誤事,惹下神靈,怪罪下來吃不消。
賣吃喝的,要玩藝的,算命的,人山人海,擠的水泄不通,庵內尼姑更忙,給來廟敬神信徒祝禱唸經,布油施藥,供水供食忙的不可開交,收入自然豐足。
8、火神廟坐城東,外羅城上,石峻處,制高點、供火地真君、老君煉丹爐、塑像宏偉,院落較大,下面就是烏瓦窯了,瓷匠最信火神,常年供奉,每燒一窯瓷必先上廟敬神,保佑出好瓷,沒破爛,好銷售多賺錢。故波羅瓷遠銷內蒙,靖定西花池,延安等地。產品玲巧,美觀耐用。
9、無定河河神廟,建在城外東山上,是康熙年間,邑人合資修建,因無定河河面寬,無固定渡口,泥沙淤集,行人往往溺入河中,每年人畜傷亡很多,所以到波羅來的南北兩岸渡河羣眾,沒有橋通行,只有祈求河神保佑,是唯一辦法求無定河神爺保佑,渡河的人,背河的人,都提前到廟內敬神,保佑平安渡過,“渡到彼岸梵語波羅的意思”。
有史以來,波羅人和周邊的蒙漢各族人民,多麼想在波羅這裏渡口有座橋,讓他們平平安安回家,和家人團聚,眾親放心。如波羅九台村肖錦如爺爺肖登魁跑蒙地,發了財成南油房的東家,有一年冬天,十月天,凍冰河過河時失蹤了,第二年春三月消冰時,芹河口發現屍體。誰也不知肖掌櫃如何跌入無定河,到現在後人還是個謎,如凍河消河夏天發洪水,有天大的事也辦不成。俗話:“隔山不化遠,隔河不算近”。特別二八月冰淩河冬天的滿河印水,水冷入骨,冰凌刺肉,血流兩腿,還不平安,舊縣誌“嘉慶25年夏霪雨,波羅沙澗海子潰決口成溝十里。”“咸豐5年大雨,波羅堡硬條梁河洪水,橫潰兩月餘天”。歷史上的水推波羅西門灘,關廂街可能就在這兩次發生的。傳説關廂街商號林立,各族人民交易場所,住有五六百户人家,2000餘人。由於暴洪經常發生。波羅城外不設市場,部户商店全部搬入城內經營。波羅堡在無定河岸渡口上放一小船,供過往行人和牲畜渡河便用。在河將要凍時,消河時,河水攏窄才能放船,有專人負責搬船,多數捎翁是楊沙畔人,楊永昌波羅邊建汗、柳四、李招海等人,收取過河人付的報酬作為工資。船是地方上公有財產,有一些人疏財丈義,給船工工資,行人可以免費不出錢過河,叫做行善做好事,積陰德保子孫平安加福長壽。
自1979年有了橋不用船了,現船也不知去向了。波羅堡於1976年,文化革命後期,波羅公社張永新黨委書記,代頭倡導波羅渡口建橋,解決千百年來波羅堡齊河兩岸及過往行人的願望,張書記親身組織建橋指揮部,動員羣眾投入建橋運動。請橫山縣水利管理技術員郭志和(關中人)設計報縣委縣政府王漢昌書記批准,組織副書記楊思智一線指揮,脱產幹部王成發,任俊業為施工員,民工領導有張殿銀、楊萬山、高步強、李得才、郭子英(女)。成立民工連男連、女連,李得才、郭子英分為兩連連長,張殿銀、揚萬山為指導員,又成立石工連,爆破排,運輸排等,請有名石匠劉宏雄為技術指導,當時買不起炸藥用硝安制炸藥,我的兒子張新年為司號員,又是造炸藥的技術員,負責裝藥點炮等工作。炸河槽近500餘米,寬近50米,暴破用硝安700餘噸,每日民工補助二角伙食費,半斤紅高梁(在救濟糧中付)投入人工平時不少350人。大會戰時民工達到1200餘人,於1976年3月初六日開工,79年工程結束,歷經3年時間,橋建兩孔每洞10米,橋建石壕中間,投資材料資金115萬元,申請上級拔款10萬元。下餘款項,大橋俊工時,唱戲3天,發動各方面投資100多萬元。施工暴破時,炸死奕河民工奕月明(小名收成)炸傷蔡家溝大隊女民工兩人,張義琴、張玉琴。原計與河北臨近鄉社合修,動工後河北人不幹。只得波羅公社自己動手,去完成這一歷史使命。24個大隊建橋時農業產量歉收了,受到損失,但這一大工程,在無定河上成功了。原來估計無定河身不固定,泥沙底子,橋難建。可是共產黨領導下,發揮羣策羣力,沒有辦不到和做不成的事。河槽固定了,洪水訓服了,兩岸造成無邊水地,種上插秧稻子,各類五穀雜糧,把原來俗話説:“有錢不治河灣地、有錢不治半年閒”的説法沒人去信了。現在楊沙畔人發了財家家喂大豬,也賣新鮮蔬菜賺錢,你看楊沙畔户户建磚窯,瓷磚門面;地板磚,坑上有地毯,地下有電視,輕年人騎摩托車身帶手機。真是美而樂乎。波羅城原來沒地種,現在有固定大面積的稻田,城西關鋪面林立。家家以人口分配,修出街產, 自己不住,租給別人一年幾千元收取房賃錢樂在其中。昔日的官廂街又復活了,比原來官廂街氣派的多。
楊沙畔原來河身拉到沙丘根底,沙畔下方,根本不住人,人們把房屋建在沙樑上,現在都倒建在沙梁下河灘上。橫山吃糠窩窩時代過去了,大蒸饃、白稻米屯屯不斷。楊沙畔大棚菜、雲梁的大西瓜、還有八台界林場的灘羊,名利全收,無定河上建起永定橋,這個千年願望在共產黨領導實現了,這個功應記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的天下,張永新同志倡導,楊思智同志親臨現場指揮,波羅人民的血汗換來的幸福,民工奕月明走了,但奕收成確實使兩岸人民收到利益了。無定河河神廟無存了,也沒有敬河神爺了,無定河以固定變成永定河了。
1987年,改革開放以後,在鎮黨委書記郭玉山同志倡導下,西門灘官廂街回覆了原來風貌、建築更為雄偉。
10、離城10里路,大川溝的娘娘廟,新盛峁村的龍泉寺。地處無定河南岸一條支流中,從小咀水磨溝流入無定河,溝源於10裏地的新盛峁村,現有石窟三穴,原有石鑿佛像,估計石穴出至北魏,傳説廟建洪化年,清嘉慶年間重修,廟窟鑿在懸崖上,廟下方是大石畔。形勢險要環境獨特,窯大寬敞是一石窟古蹟的遺留,曾記1947年5月間,天旱無雨,羣眾祈雨求神,謠言新盛峁石畔出了蛇精,桶粗幾丈長,蛇精作怪,造成老天不下雨,當時波羅鎮長郭振華帶兵丁,去新盛峁打蛇精。我也隨去看熱鬧。沒有看到蛇精,只見兵丁們持槍對準石畔亂放槍,沒有出現蛇精,見對面石崖上被槍擊起塵煙,算蛇精跑了。傳説蛇精尾巴帶傷,蛇精不知去向,天仍然不下雨,當年跌下大年饉遭了災年,人民的苦難加重了。
大川溝口,左上方是大川溝娘娘廟,廟殿坐南向北,正殿塑一尊立馬關王像,關公玉泉山顯聖圖岸,塑馬踩雲頭,關羽提刀立馬很顯威風,旁塑周倉關平二人跟隨,觀者敬仰。每年三月十八日定為會期,唱戲三天,無定河南北兩岸的信徒都來燒香完願。祈保一年四季大吉大利,都數量不等地上佈施,稱大川溝是活娘娘,婦女們托兒帶女,新裝豔服來廟敬神給娃娃過關完願續身等(續身許下入廟當姑子的孩童滿12歲,拿上羊或雞送到廟上,表示續回家了)近年廟塑更好除正殿關帝廟,左殿塑三霄娘娘催生送子等娘娘站像,右殿是菩薩像,遊人很多香火十分旺盛。
大川溝下方十里塘,有烽火墩,從三捷關出一道關口,舊縣誌記載,距波羅城十里有石門巖,可能就在此處,因北隔無定河對面黑沙墩,是一座很大的烽火台墩。大川溝現由邑人叫思文國等,開出煤礦遠銷四方。
11、離城西十五里,順無定河上經大川溝鮑渠村到寨城梁,現存土塞遺址,是當年守兵巨敵之所,寨城樑上方黃蒿峁西山上,馬家西山處,有雙墩焉,高出羣山,有座峯火台,和寨城梁相對配合。
黃蒿峁下方建龍王廟。人稱寨城梁是活龍王。如天旱無雨,方遠的農民都到活龍王廟上求神施雨;黃蒿峁、寨城梁的農民,每年三十晚都到廟上守夜敬神,守至雞叫打龍眼紙,用紙一塌放在磨眼上,用鐵“紙釘”等到雞第一聲開始打,打出有眼的紙,就是龍眼紙,在夏秋天能止住冰泡侵擊。同時殺公雞祭老龍王。龍眼紙燒了能止雷雨冰泡,還能避邪鎮妖,百病不生,百魔不侵,驅惡除邪。
傳説很早以前,南方廣西某地,活龍王要來塞城樑上任和一個赴任懷遠縣就任知縣的人,同行結伴,拜為朋友,北上相隨,活龍王給赴任縣太爺送了一頂傘,作為一路不受太陽照曬之苦,後來走到懷邑不見送傘的朋友,只在頭頂上有一朵烏雲相隨到了懷遠縣就任知縣是位清官,能體貼民情,很好的一位縣太爺,傳説這位縣太爺是廣西直隸鬱林州人,姓蘇名其紹,字臨九、號靈堂。雍正任子科舉人,癸丑科進士。乾隆三年任懷遠知事。到縣既恤民艱,兼籌兵食,招撫流亡,多方賑貸。復建侖儲、興學校、置官署、改祠宇十餘年間,教隆養溢,剔弊釐奸,百姓殷實,士風丕振。創纂縣誌24篇,後升邠州直隸州知州。
12、二石磕娘娘廟,無定河北,距堡十里,二石磕娘娘廟建在明代,廟院寬大,正殿供娘娘塑像,催生送子三霄娘娘,左建觀音菩薩,右有眼光菩薩,院內北建幾處尼姑住處,還建香客來廟敬神住地。原常住尼姑六七人,因他們都是從由小到老許願入庵的,終身到老,敬神祝禱,祈保一方平安,二石磕姑子沒有文化,口授經卷代代相傳。他們被神權剝奪了生育自由,失去了人生最大樂趣的性生活,不能公開結合。據説也有私勾,懷上孕,養下私生孩子,只有作溺嬰處理。她們都很善良,解放後還有五六人,因有廟產、有業、有地,政府給訂了成份為中農,她們都很愛人,廣積陰德,多行善事,普濟眾生,比如無定河橋沒建起,河北地沒煤窯,草地人民要來河南馱炭,來往住宿二石磕娘娘廟上,隔宿馱炭。每天人畜幾十住在廟上,遇上無定河發洪水,住下幾天不走,沒吃的廟給供吃供喝,人走了,人畜拉屎拉尿,都要姑子們打掃。從不説累也不嫌人。那時無定河南的羣眾每年二石磕推水磨,當年橫山人吃糠窩窩,都在冬天去二石磕水磨加工成粉面,因為水磨是當時進步的工具了,用木輪子水打,轉動石磨就比人快的多了,照樣住在二石磕娘娘廟,姑姑們同樣相待,無定河南鄉親。因此無定河兩岸羣眾都喜歡二石磕姑子。每年秋冬到南北各莊化緣羣眾們都樂意給糧食錢物,幫助送到廟上。
改革開放以前住的姑子,廟內主持老楊姑子,老誠穩健,説話有份量,實事實辦,從不誑言,傅姑子大而胖愛説愛笑,人很忠厚待人熱情,王姑子善良老者對人殷勤熱心。奕姑子人年輕生的俊俏,是青年當家姑子,人有責任感,入社被選成,生產隊婦女隊,生產隊長等職,做事勤快,待人周到熱情,薛姑子年輕,人傻些,但很賣力。寺內笨重活都由她去幹。總之這些人都受方園來庵打擾者愛戴尊重。

波羅堡商業介紹

波羅至清乾隆年,懷遠知縣胡紹租請帑重修波羅堡城以後,城內建設已具一定規模。城南北一條街,北高南底,中凹平,街中南北二樓,北為玉皇閣,南為三官樓,樓下有洞可通車馬行人。南有石牌,北有木牌坊,給街道增加了潤色。鋪面東西相對林立,鋪門前砌有石級台階,可供商旅客人站息之地,街中寬10—12米長。街雖窄但也整齊。街北建有堆房子現存舊貌,是前清傳送消息的地點。
1、當鋪四處,天順當、永遠當、和合當、恆順當,分上下當鋪。如三官樓巷,上當鋪為永遠當。現存完整無損,院落敝寬、有捲棚,有當台,當窯,偏門正門,照壁。特別有一大“當”字刻在進門對首,有一米見方,進門一望就很醒目,是一完整古蹟了。下當鋪分左右對門,左有恆順當,右有天順當,恆J頃當,是當年曹貢爺曹林祥開的,現其後代曹佔寬住在院中四合院完整無損,曹貢爺同治七年,西回回反亂,殺在雷沙梁莊。民國九年(1920)橫山縣城財主尉修文子兒尉澤保繼其父在波羅開設,德恆當地點在上當鋪院中。如波羅人杜全章領二石磕思姓資本,在橫山縣城東關開設恆順當。上當鋪由邑人白海山買去,其後人白繼明,榆林中級法院刑二庭長。當鋪是用錢急緊的人,把衣物貴重東西折價存入,按時付息,如到期還不上錢的人,所存東西下當歸當鋪所有。
2、波羅堡城內商號,有復興號、長興號、天佑號、永遠號、天義恆、永泰號、通順和、飯店有恆泰館、恆盛館等。義盛館是我祖開設的。以上當鋪商號,是白蓮溝村永福寺,碑中清雍正十年建牛馬王行宮,施捨佈施石刻記名中抄來,原波羅堡永勝昌,是響水鄧家財主。源昌美波羅龍泉墩王家開設,財主掌櫃都姓王,如波羅中學退休老教師王生樹父親王德仁掌櫃,橫山縣人大主席王生林父親王德恆為坐賬先生。這二人都是解放前源昌美的人手。我記47年春獨立營退波羅時,王德恆和我都去抬架送傷員,把獨立營的傷員用一天一夜時間送至響水鄉高樓村。還有永興隆、永長雷、復義昌、萬利生、復盛魁等,如永盛昌,寫首對聯是:駱駝運來五湖四海貨,物美招進四方三江客。眉聯生意興隆。清時波羅城較大商號,都自有駱駝(沙漠之舟)。解放前永盛昌還養駱駝30餘頭,駝運貨物,東渡黃河,到柳林汾陽太原、大同、運來百貨、杏花村白酒、西出靖邊走五馬路經往寧夏蘭州運回,甘肅出產的水煙,甘字煙、黑牛王、潮煙等。南到西安關中、四川、鄭州拉運棉布綢緞,江西景德鎮細瓷,四川表紙大茶。北達包頭天津運進洋貨。波羅堡起運皮毛羊絨,糧豆鹽鹼等土特產品。遠銷各地。
3、錢鋪、明清時市場交易主要銀兩銅錢為主,錢鋪是兑換銀兩的地點。波羅堡錢鋪自建堡開市就有兑換銀兩的錢鋪,古來無法考查民國年間有邑人白海山開設“通盛昌”錢鋪,東家邊姓,從業數人。銀分元寶、銀定、銀庫、銅錢有卦錢、麻錢、銅元,清後期發行銀元(一枚7.15錢)元寶有太谷寶50兩、銀定10兩八兩不定等,銀庫幾錢不等,人叫銀滴子,銅元分大板、小板兩種,大板1枚頂麻錢20個,小板一枚頂麻錢10個。最為人喜愛的是康熙通寶叫青錢板大質好。有種康熙麻錢叫師錢,我小時最愛玩師錢,有20個字分先後,先大後小,耍時大壓小。字是“同福臨東江,宣遠蘇薊昌,寧河南廣浙,台桂陝雲章。”這20個字可能代表清時所轄行省代稱。
4、銀匠鋪:有專業十餘家,波羅堡銀器首飾比較繁榮,是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舊社會銀器為女人主要裝飾品,婚嫁必備之物,二是波羅靠蒙地近,蒙人婦女最講究頭帶銀器珠寶之物,特別烏審旗通過邊客,每年都來波羅銀匠鋪訂貨,或於每年秋冬親自來波羅城,挑選自己的用品,銀匠鋪延續到民國時還有數十家存在。我祖父張德昌從小學銀匠,後開銀匠鋪,我小時我家還存銀匠工具,拔絲板、鐵針子等物。聽説來過什麼灰土匠,和銀匠有關的匠藝,又説我家有一窖“硼砂”埋在地內找不到了。據説冶煉銀子,離不了硼砂,可能是一種化學原素。波羅解放前有八家銀匠鋪,白汗忠(其子白楚榮西安水利水保專家)杜三茂(解放時五旅打波羅被炮彈炸死的和平居民)。蘇四爺、劉四娃、牛三(其父牛啓者辛亥革命哥老會十家弟兄之一,事敗跳城殉難。)還有榆林來的牛銀匠。銀匠當時確實是一紅門生意,現波羅堡無一人會銀匠手藝。只有流入橫山縣城波羅人張三羔、吳陽鎖的後人,可能會銀匠手藝。
5、油房:小麻籽解放前是陝北地方主要食用植物油。食用照明天天日日離不了的必需品。本地農民用小鍋熬油,費工費時,滿足不了市場需要,波羅地處蒙漢交界,口外大面積排子地宜種小麻籽。故小麻籽每年產量很大,資源豐厚。小熬油趕不上需求,利用大炸出油多、質量高、省時省科。波羅是個商業中心區,油房自然不少。城內有萬利生南油房,恆順宮曹良才油房。梁家院梁尚盈油房、張樓底油房,(由窯現存)。西門外西門灘有兩處油房,高油房雙梁雙榨。楊沙畔油房,大榨油房首先一根油梁粗近一米,長7—8米。這樣的木材,就地很難找到,要去很遠的地方運來。當時運輸條件不方便。運回一根油梁費工費時造價很高,油磨很大很重,又要西石磨,西石是從寧夏賀蘭山運來。造價更高,(本地沙石磨質量差不能用)開油房的人,要資金雄厚的東家。蒙地大量小麻料運來波羅榨油,油房生意紅及一時。
6、磨坊,城內軍民人等都要吃白麪,人推磨趕不上需用。用牲口推磨,能較減輕人力。手工蘿面。改用腳踏蘿省時。腳踏蘿,做一木櫃,吊木架蘿(或磚砌)置木樁,用雙腳踩蘿面比手蘿面快。一天每座磨坊推二斗麥子,從五更到中午12點至1點結束,約70—80斤麥子。出面粉50餘斤,波羅城十幾家磨坊,都喂牲口,騾馬驢等,就這樣工序沿續波羅人老幾輩子。特別抗日戰爭胡五駐波羅,隊伍拿農民交給的麥子和磨坊換面。波羅人賺吃麩皮。今天現代化的機器磨,代替了石磨,原來的石磨和磨坊變成古蹟了。
7、粉坊,波羅地處沙土地質,宜於種豆,南部山區廣種豆類,特別大明綠豆產量最高,波羅人到了冬天家家户户推綠豆澄粉面。人吃粉槳,豬吃渣,一般人家都會加工粉條。用白葫蘆瓢,瓜籬制粉條粗寬由人選定。粉面加白礬,制粉條,質量高美味,波羅的粉條粉面銷內蒙,靖定延安等地,用綠豆粉面,打涼粉,白亮嫩晶,堅狀好吃,夏天能降暑解毒。粉漿飯更具地方特色常吃不厭,百吃不煩,俗話説粉漿飯“吃窮當鋪”因為粉漿飯能和貴重食品調食並用,添加風味更加好吃。
8、豆腐坊,波羅堡水好,特別水門溝的泉水,冬暖夏涼,做豆腐質好量大,白嫩堅狀,繪不爛,用油炸虛軟可口,如老爺廟台康家,南門口薛家,做的豆腐很出名,前清潘將爺做的臭豆腐也有名氣,民國年白廣惠做的豆腐乾,是下酒的一道成熟食好菜,做豆腐的人家,豆渣站壯豬,喂母豬,俗話説“做豆腐的發了,不知發做生意窮了不知窮”。是這個道理,做豆腐人家站豬踏類都有用。做買賣的最後留些貨底子賣不出去,不就窮了。波羅營伍地方人口多用量大,做豆腐的十幾家。
9、醋醬鋪、掛麪鋪、饃饃鋪、有賣滷雞、涼糕等地方特色小吃,黃米饃、攤黃、煎餅、粳糕、蕎麥疙飥、燉羊肉、應有盡有,各具風味,如雷登弟醋醬鋪,復盛魁薛根山的掛麪鋪,張仲義白麪饃,老財主的油果餡,楊三羔滷雞,吳克仁涼糕,慕七粳糕,吉長水黃米饃,李高爺的羊雜碎,劉海儒的禍盔,新生食堂的羊肉泡饃(我父親開設),總的來説波羅堡兵營地方,兵員來至全國各地,匯成各地食品的做法帶進波羅。
10、糖坊:冬天開設,用小米麥芽製糖,有甜糖、麻糖、芝麻糖、黃豆糖、糖稀等,民國年間有張治堂(我父親)廖長安蘇牛幾家,每年的古歷臘月二十三日,波羅人家家户户祭灶媽爺(灶神)都要買米糖給灶君爺吃,糊灶君口,不叫上天説壞話,只言好事,故灶君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因臘月二十三是新灶君到任,舊灶君離任上天。婦女們最注重這個節令,怕自己日常生活中得罪灶君爺,上天告自己的狀。糖稀能熬醬搭色,做醋醬離不了糖稀。米糖又是有基糖吃了耐飽,我父親張治堂在波羅開糖房很有名氣,他十四歲時,給橫山縣城王炳孝聘為糖大師傅。
11、藥鋪:波羅有萬生堂、福恆永、永泰德。萬生堂開設年長延至民國年掌櫃康思明,自家資本請河南人張醫生坐診,號脈開藥方。萬生堂有付對聯:藥到病除
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
春風來時盡着花,但聞霍香木香。
福恆永波羅吳子江開設,(吳克增父親)。永泰德藥房波羅人邊正江開設,延續到解放後成立聯合診療所。後轉為波羅地段醫院,老中醫邊威震橫山、內蒙地區都很出名,現83歲健在,仍為醫者號脈開方,從不説累,現雖卧病在牀來人不煩。
12、皮坊:因和內蒙交界皮源方便,牛羊皮加工業有專門開皮坊,波羅人韓瞎子(因為眼有毛病人叫瞎子),韓少餘的父親。民國年的張茂林,馮起勝幾家,都會做皮革用品,牲口攏頭繮繩鞍仗皮條等。波羅堡鞋匠們都會自熟皮革,民國年,張文政、張文治、馮起勝、薛鞋匠等,釘鞋都自制皮子。
羊皮加工更為普遍,過去我們懷遠人冬天都穿皮衣,俗話順口留:“身穿一領大皮襖,白天晚上離不了,天陰下雨毛朝外,蝨子咬起牆頭曬。”晚上蓋皮被子十家九户都是這個樣。皮匠村村都有,有專業跑蒙地的,一年四季做皮活地,多半農忙回家種地,農閒出門做皮活,冬天是皮匠忙的季節,多半農忙回家種,平時走村串户攪活縫皮子。無定河兩岸的人家家會熟皮子,這裏我附一首清朝一位朝官來巡視三邊,寫首七筆勾其中一首:“沒面皮裘,四季常穿不肯丟。紗葛不需求,褐衫耐久留,褲腿寬而厚,破爛且將就,氈片遮體被褥全沒有,因此上把綾羅綢緞一筆勾”,這首詩説明我們懷遠人民當時情景。我小時去響水師範學校唸書,只拿一領破皮大襖作為鋪蓋,在沒有什麼行李了。
13、染房:波羅堡因商號多,遠地運來白小布,要本地加工染成各色出售,分藍布、蘇蘭布、等幾種。前清有王坪人王繼成在波羅開染坊,在辛亥革命,是波羅哥老會頭子,成立十家弟兄推翻滿清,殺了守備,穆克金額,建立民國。不幸遭鄉勇圍剿遇難而亡。一家是黑木頭川沙峁溝人李宏賓在波羅城開染房,還有葉五染坊。
14、糧行:波羅堡糧食專設鬥行數人,備笸籮一個鬥,升合各件,買賣雙方,都由鬥行過鬥,抽税(為鬥損)。波羅本地耕地很少,糧食來源大部由黑木頭川農民供應,固有幾個村莊的農民專門販糧為生,有菜家溝,國盡甫山、東山溝、沙峁溝,碗家崖、王樹峁溝、白家灣等地的莊子羣眾,起五更趕毛驢或馬騾去殿市,韓岔集上把糧食買上販波羅市上銷售糧食,品種冬老麥,小米豆類,天天如此,他們很辛苦,五更動身晚上回家,天陰雨濕,寒冬臘月,集集不誤,會會都到,無定河北農民運來莜麥,肉類禽蛋,幾道溝的農民運來大米春小麥,二石克、沙河、磚窯溝、龍泉墩等地。使波羅軍民有充足的糧食來源,波羅人多數不種地,靠耍手拾藝過光景,因此波羅糧行很多,糧行擺木汗(木櫃類)用木做長方形一個大木鬥、匣、一米長短,放各種糧食供用户挑選。窮户人家,吃一噸,買上三合兩合過光景,也不誤事。抽洋煙的提油瓶,去糧行一兩五錢,買油,糧行人員不麻煩,窮人過的塊塊炭,合合糧的日子。
15、店鋪:波羅堡沿無定河這條大道,東至黃河畔,西通三邊寧夏,南達綏延,北到內蒙的交通要道。西門灘常有過往客商蒙回漢各族人民。西門灘李家店人老幾輩開設,傳至民國年李招海為掌櫃,現其女李柱蘭住地就是當年李家大店,前清時接引寺底有閆六的騾馬大店,(閆六是前清營伍中閆守令的兒子)。店鋪日日有人,夜夜有客,有草有料畜拴滿槽,人喊馬叫店鋪紅火,解放前波羅城內南門口,有個店鋪叫“吉仁站”是波羅鎮長雷登吉吳克仁合和開設。長城外有三馬路、四馬路、五馬路途中都有店鋪。
16、學坊:清朝前波羅城沒有公立學校,但有私塾教學,如波羅城雷家幾輩是貢爺、有雷古人,還有邊古人,他們都立私學,招收學徒,收取學費來維持生活,冬天去各農村教冬書,請波羅的教師,如清末明初的吳子俊、雷安、閆大爺、雷八爺等都串農村教夏學攬冬學,自戌戍維新事變,光緒34年波羅設公立學校(分小學、完校)。其次寺廟文化,波羅和尚收徒弟教學,教佛教音樂等。民國十四年波羅設第三完全小學校,幾度遭劫幾度興。延續到現在中小學師生髮展到2400餘人。
17、戲房:波羅從明朝開始就有樂樓,及羣眾自組樂班,搞音樂沒報酬。到清末明初有人組織戲班。主要晉劇為主。冬天排戲,夏天出演。我曾祖張銀,就領過戲,本人會拉二胡,一年四季跟班。冬天在波羅雷沙梁自己窯內排戲,供跟班老師家(山西人)冬天吃用,排戲掙工資,墊支費用,第二年開台扣回,民國年把戲班推給蘇牛領去。胡五來波羅成立秦腔劇團。延伸到解放後成立橫山縣秦腔劇團。
18、煙局: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內地廣種洋煙,陝北尤勝。無定河南北兩地更為普遍。民謠“洋煙開花花果餡油炸炸,洋煙下架架皮襖爛掛掛”。吸食鴉片之人,村村都有户户不缺,固波羅城煙鋪林立。如有一家煙鋪對聯寫:橫眉“神仙居”。
一股香姻下嚥喉,五體酥麻上心頭。鴉片吸食者,覺得精神舒暢,神經振奮。吸久成隱,則萎靡不振,骨瘦如柴,煙價格高貴,吸者多數,一敗塗地,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如波羅城鞋匠馮宗榮民國18年吸煙加災年把妻子賣于山西人。家中留下幾歲的男孩起世,見了人人落淚。又如波羅城吳克仁(今波羅中學教師吳世才爺爺)吸洋煙將自己兩個親生女兒子賣與山西,一個兒子賣與蒙人為兒。解放前榆林人郭鐵匠吸煙,把自己的唯一長女賣與二石磕村做童養媳,最後把老婆賣于波羅人牛三羔,現住內蒙城川生子4人,郭鐵匠早已不知去向。這類事情村村皆有。
鴉片煙民國二十三年(1934)剷除煙苗,加強禁煙,終在解放後絕跡。還有不上隱的煙從甘肅運來水煙名“黑牛王”甘字煙,還有小包潮煙白條煙,價錢便宜沒隱,煙在波羅是個大銷售點。
19、賭坊:波羅城原來,每年從正月開始城內自由賭博,大人耍紙牌,明暗寶、滴骰子、推牌九、麻將牌壓單雙等。娃娃們砍錢、滴碼(小銅錢)拍幹對出鍾等。過了二月二,城內不準賭博,移到南門外城壕賭去。如遇城內過會唱戲,開官賭設賬房,抽中指,包賭税,扎賬房包“中資”作為公用唱戲等支費。故招來四方八面的遊人,人山人海進行賭鬥。比如有人給賭場寫付對聯為:時氣手氣試試運氣,浮財浪財場場生財”橫眉“神仙保佑”四字。有的喜氣,多數灰氣,還有尋死上吊弄的不得回家。
20、嫖娼:波羅堡沒有專門妓院,多數為半開門娼婦,本地人把娼婦叫“媳婦”如叫張媳婦、李媳婦、何媳婦、思媳婦。娼婦集中地點叫爛大院。有人給爛大院貼了一付對聯:“男情女情日日調情,你思我思月月相思。”橫眉“情緣孽債”。
工礦業方面
21、陶瓷業波羅烏瓦窯瓷廠,明清前早就有廠,瓷器也很出名,工藝精巧,品種齊全,如大缸、二缸、龍壇、盆罐、碗碟、盤勺、水管、花盆、瓷瓦、瓷磚、寺廟需要的琉璃瓦。舊社會吸鴉片煙小瓷葫蘆幾釐米也能做出的,裝油的各式各樣瓷瓶應有都有,瓷貨遠銷內蒙靖定西花池寧夏延安等地。深受各地人民歡迎。瓷匠柳姓最多,原來都用手工操作,清末民初有柳風保解放前有柳玉英,柳登槐等,現在健在的柳登祥89歲高齡,柳登祥,人稱柳古董,什麼活只要他見了都會幹出,是個多才多藝的瓷匠。人活潑笑話多。波羅婦女結拜,發咒“出了南門遇上柳登祥”成了本地一個出名的大笑話,他有大小老婆,愛説愛笑紅火人,周圍人取笑説大球柳登祥,是否?只有他兩個老婆知道,別人耳聞了。
22、香坊:波羅寺廟文化,羣眾多信鬼神迷信等活動,逢年過節用香,上廟敬神用香,按神獻土用香婚喪奠祖用香,清巫治病用香,特別過大年香要燒到從三十晚上星全起,第二天天明止,敬過一個正月,早晚三爐香,到二月初二龍抬頭結束。神位又多,天地土神,家它六神,門神灶君,碾磨青龍白虎之神,還有圈神爺,位位不能缺香,敬不到得罪神靈,會降災人間。故此用香量很大,波羅堡無定河北,大、二、三石克利用天然水源加上地處石畔有利條件,設木輪水打磨數處,較人力推磨進步很多,水磨推木材,榆樹皮,柏木材、推成粉面。攪活在一齊手工制香,二石磕香分上中下三種,好香叫頂料,柏木材做的加香藥,香氣襲人,價格之貴。中等叫雙料,杆粗長價中,下等叫、窄皮香,材料次造價底,價底賤。但銷售量大。二石磕很有名氣,遠銷內蒙,西花池、陝北各地。民國年間思五羔香房很出名。鄉人敬神燒香從不吝惜錢財。
23、煤礦:波羅地區煤炭資源從古就很豐富可以説遍地是煤,開採時地下水多較為困難,但煤是人生活必須的燃燒資源,人類總會想方設法去開採地。故波羅奕河莊無定河灘下,原小煤窯林立。如50年波羅區政府派組織科長思銀山,結合河北區派劉汗邦等人,組織抽派民工挖煤窯,於奕家河灘挖壕排水,當時我被派參加,同時有上爛泥灣農民王長毛,現年89歲健在,柳家溝村張振玉75歲健在,在奕河灘芹河口挖壕排水。挖深4米左右,出現舊煤窯口,我們用牛皮包打水後用水輪車絞水,挖出舊窯的淤泥,進去都是原來開採過的空塘口,我們進去在炭柱子上採零炭,我用柳框背過煤,現奕河國營煤礦在此基礎上開了一號井,開二號井時我給煤礦攔工用牛皮包打過水,現在的機械化水泵,抽水,代替了舉重的牛皮包,減輕了人力,就是進步,就是科學的威力。當年的炭毛子,最吃苦、最受罪、活遊地獄的生活,俗話説“炭毛子埋了沒死”確實這個道理,原來掏炭的人,都是當地農民,農忙種地,農閒掏炭延續多少輩子。現在炭毛子叫工人,機械化採煤,設施建全,安全可靠。採煤的安全性較有保證,原來奕家河、高家溝、宋家窪、槐樹峁都是小煤窯採區,這幾個莊人老幾輩掏炭過光景。用血汗、用生命換來子孫的繁延,走向進步光明的大道,清水黑炭是古堡之寶。
24、冶煉:波羅沒有什麼冶煉廠,但波羅有四處廟,都有鐵旗杆,老爺廟一對、城隍廟一對、娘娘廟一對、祖師廟一對,每根旗杆高7—8米,粗10—20公分,底坐有鐵鑄獅子,重量一噸以上,波羅睡佛爺長有3—4米,寬90—100公分,重量一噸多,老爺廟有一對鐵鶴,高二米寬長1—1.5米。鐘樓山,大鐵鐘重量都很大,當時運輸條件從遠處運來是不可能的,絕對是本地鑄造的。沒有冶煉設備,和鑄造技術是根本辦不到的。還有玉帝樓,玉皇銅像,三官樓三官銅像,8尊銅像都體積很大,很重,遠地運來是很難辦到的。也可能就地鑄造,如58年大鍊鋼鐵,我在下爛泥灣領導民工採礦石。在下爛泥灣下邊一公里處,公路上側拐溝,發現一個洞深有300—400米的空洞,我們進內採過礦石,用土高樓煉出生鐵。具我推測不知什麼朝代時波羅有過冶煉工業,因為礦源不足而後消失。
25、鐵匠、木匠、泥水匠、軲轆匠(釘鍋匠),各種匠藝工人,波羅城都設專行鋪户,因為波羅的繁榮農工商兵人口全俱增,五色匠藝,樣樣不能離開,鐵匠農民需要四季農具,工人的工具,兵營的兵器,獄史要刑具。波羅沒有鐵的原料,都從臨省山西運來,一般駱駝運進,每駝只運幾根條鐵,費時費工,造價高貴。另一個辦法收集就地破鍋、爛犁、生鐵加工炒成熟鐵。波羅鐵匠本地外地人皆有,如解放前民國年間河南人柴元功隨姐夫趙鐵匠到波羅娶妻落户,人忠厚手藝出名,他做的農具鋤鐮鐵銑周邊農民特別喜歡,合適耐用壽命長。他給胡五的隊伍,修槍、打刀、訂馬掌,給犯法的軍民,打鐵鐐手烤,給獵户打鐵夾子,他做的樣樣玲巧結實,隨他來的河南人李忠憲流入橫山縣城柴興梁娶妻生子落户橫山。(建在) 木匠有木匠鋪,有做傢俱的,有做壽木的,比如解放前波羅城有個老木匠張二木匠能抽梁換柱。波羅的建築人多數是波羅人,波羅匠藝自古有名,釘鍋匠有波羅人張世德、劉珍和等人。 泥水匠瓦工石工都是本地人,比如解放前薛應華老人,雖生富裕家庭,但人為忠厚老實,一生吃苦耐勞,他做泥水活,隨叫隨到做活周到細緻,活到九十年代,每天打石臼(用石臼杵米)石磨,供四鄉用户選購。壽終九十以上。
26、鹼場:波羅樊河灘,地下濕潮鹼土,原先户户掃土熬鹼,熬成液體,倒入長方形模子內,凝固成大塊白色土鹼,能蒸饃頭,去污。質純,價錢便宜,遠銷四方,是當地農民一項可觀收入,解放前樊永勝鹼廠很有名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