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泡葉栒子

鎖定
泡葉栒子(Cotoneaster bullatus Bois)是薔薇科栒子屬的植物。落葉開張灌木;小枝粗壯,圓柱形,稍彎曲,灰黑色。葉片長圓卵形或橢圓卵形;葉柄長3-6毫米,具柔毛;托葉披針形,有柔毛,早落。花5-13朵成聚傘花序;花梗長1-3毫米;花直徑7-8毫米;萼筒鍾狀;萼片三角形;花瓣直立,倒卵形;雄蕊約20-22,比花瓣短;花柱4-5,離生;子房頂端具柔毛。果實球形或倒卵形,紅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佈於中國四川、湖北、雲南、西藏。生長於海拔2000-3200米的坡地疏林內、河岸旁或山溝邊。
花色鮮豔,可植於公園、庭院供觀賞,也可植于山地護坡護堤作水土保持之用。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泡葉栒子
拉丁學名
Cotoneaster bullatus Bois [6]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薔薇目
薔薇科
栒子屬
泡葉栒子
命名者及年代
Bois,1904
保護級別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泡葉栒子形態特徵

落葉開張灌木,高達2米;小枝粗壯,圓柱形,稍彎曲,灰黑色,幼嫩時被糙伏毛。葉片長圓卵形或橢圓卵形,長3.5-7釐米,寬2-4釐米,先端漸尖,有時急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上面有明顯皺紋並呈泡狀隆起,無毛或微具柔毛,下面具疏生柔毛,沿葉脈毛較密,有時近無毛;葉柄長3-6毫米,具柔毛;托葉披針形,有柔毛,早落。 [1] 
花5-13朵成聚傘花序,總花梗和花梗均具柔毛;花梗長1-3毫米;花直徑7-8毫米;萼筒鍾狀,外面無毛或具稀疏柔毛,內面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無毛或有稀疏柔毛,內面僅先端具柔毛;花瓣直立,倒卵形,長約4.5毫米,先端圓鈍,淺紅色;雄蕊約20-22,比花瓣短;花柱4-5,離生,甚短;子房頂端具柔毛。果實球形或倒卵形,長6-8毫米,直徑6-8毫米,紅色,4-5小核。花期5-6月,果期8-9月。 [1] 

泡葉栒子近種區別

泡葉栒子近似尖葉栒子Cotoneaster acuminatus Lindl.),唯後者葉片上面柔毛較多,不具泡狀隆起,萼筒外具柔毛,果實橢圓形,常具2小核,可以區分。 [1] 

泡葉栒子主要變種

泡葉栒子大葉變種Cotoneaster bullatus var. macrophyllus):與泡葉栒子的異點為植株高達5米;葉片寬大,長5-15釐米,寬2.5-8釐米,具8-10對下陷側脈,葉柄長2毫米;花序多花,11-31朵,直徑5-8釐米;果實近圓形,直徑7-9毫米,有5小核。分佈於中國四川西部。 [1] 
泡葉栒子多花變型Cotoneaster bullatus f. floribundus):葉柄稍短,長1.5-2.5毫米;花序多花。15-31朵,直徑4-6釐米,萼筒微具柔毛。分佈於中國四川西部。 [1] 

泡葉栒子產地生境

生長於海拔2000-3200米的坡地疏林內、河岸旁或山溝邊。分佈於四川松潘、九寨溝、平武若爾蓋等地。湖北、雲南、西藏東南部也有分佈。 [3] 

泡葉栒子繁殖方法

泡葉栒子可以用組織培養進行繁殖。
  1. 外植體的消毒及預培養。將預選好的試驗材料用自來水沖洗30分鐘,在超淨工作台上按以下程序進行表面消毒處理:用70%的酒精浸濕30秒,取出後再採用含有效氯2.8%的次氯酸鈉水溶液進行消毒15分鐘,然後用無菌水沖洗3-5次,最後用無菌吸水紙吸乾,將消毒處理的側芽全部接種到1/2MS培養基上預培養10天后備用。 [5] 
  2. 芽增殖培養。將預培養10天后的健壯側芽接種到MS+6-BA 0.5毫克/升+IAA 0.5毫克/升的增殖培養基上,加濃度3%蔗糖,濃度0.7%瓊脂,調至pH值5.8,培養温度控制在(25±2)℃,光照時間12小時/天,光照強度2000勒克斯,培養30天。 [5] 
  3. 芽伸長培養。將在增殖培養基上長出的芽接種到MS+6-BA 0.5毫克/升+IAA 1.0毫克/升的培養基上進行伸長培養,培養30天。 [5] 
  4. 再生芽的生根培養。當組培苗長至2-3釐米時,將生長健壯的小苗切成單苗接種於1/2MS+NAA 0.5毫克/升的生根培養基上,添加蔗糖克/升,pH值為5.8。60天后將生好根的組培苗栽植到基質中進行入地培養。 [5] 

泡葉栒子主要價值

花色鮮豔,可植於公園、庭院供觀賞,也可植于山地護坡護堤作水土保持之用。 [3] 

泡葉栒子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