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泛心論

鎖定
泛心論(panpsychism)認為每一存在——準確地説,我們這個現實的宇宙中、自然中的每一個現實存在(actual entity)——皆具有其相應的主體性形式,這種主體性形式被我們一般地稱之為“心智”(mind)或者“體驗”(experience),前兩種現代術語用來替代並沒有現代對應術語的希臘詞“psyche”。泛論的同義詞也包括“泛體驗論”(panexperientialism)和“泛主體論”(pansubjectivism)。根本來説,“泛主體論”這個詞更好地在字面上説明了泛心論運動的時代意義
根據大衞·斯科比納(David Skrbina)在《泛心論在西方》(Panpsychism in the West)的考證,是意大利自然主義者弗蘭西斯科·帕特里齊(Francesco Patrizi)最早杜撰“泛心論”一詞,拉丁文拼寫為“pampsychia”,不過,並不清楚為什麼沒有拼寫成“panpsychia”。
泛心論在當代意識哲學-科學研究中的復興是心身關係理論發展的內在要求推動的。 [1] 
中文名
泛心論
外文名
panpsychism
觀    點
每一存在皆具有相應的主體性形式
代表人物
懷特海;德日進;熊十力;
泛心論(panpsychism)這個詞,就它在我們這個時代被賦予的形而上學意義來看,是有問題的。因為泛心論者並不是觀念論者(idealist),泛心論者雖然承認每一存在皆具有心智的層面,但是並不接受每一存在本身就是心智的觀念論結論,因為在強調事物具有心智性之前,他/她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是一個物質論者了。所以,就現代復興的泛心論的完全內涵來説,另一方面也可以説它是泛物質論(pan-materialism)。泛心論是一種心物不二的一元論:“它既不是純粹物質論(純粹物理的),也不是觀念論(純粹心智的)。……也不是真正的二元論。它是‘二元的一元論’(dualistic-monism)或‘不二的二元性’(nondual duality)……” [2] 
概括來説,泛心論在當代意識哲學-科學研究中的復興是心身關係理論發展的內在要求推動的。 [3] 
參考資料
  • 1.    Skrbina, David.Panpsychism in the West.Cambridge:The MIT Press,2005:70
  • 2.    克里斯蒂安·德·昆西.徹底的自然:物質的靈魂.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81
  • 3.    克里斯托弗·科赫.意識與腦:一個還原論者的浪漫自白.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