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現代
- 外文名
-
modern
modern times
- 外文名
- the contemporary age
- 拼 音
- xiàn dài
- 反義詞
- 古代
現代詞語解釋
編輯現在這個時代,在中國歷史分期上多指五四運動到現在的時期。
[2]
魯迅《墳·我之節烈觀》:“節烈這事,現代既然失了存在的生命和價值;節烈的女人,豈非白苦一番麼?”
現代爭議
編輯現代中國
文學界認為:
現代,指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時期。而其後,為當代(1949年10月1日至今)。
現代歐美
歐美所指的時間跨度為:公元1936年—公元1968年
現代起源
編輯“現代”是個舶來詞,最早可追溯到歐洲中世紀的經院神學,其拉丁詞的形式是“modernus”。據德國解釋學家姚斯在《美學標準及對古代與現代之爭的歷史反思》的權威考證,“現代”一詞於公元10世紀末期首次被使用,意指古羅馬帝國向基督教世界過渡時期,目的在於把古代與現代區別。不過今天普遍公認的“現代”是指18世紀啓蒙主義運動興起以後的歷史時期。關於“現代”含義的解釋,哈貝馬斯的説法最具代表性,他指出:“人的現代觀隨着信念的不同而發生了變化。此信念由科學促成,它相信知識無限進步、社會和改良無限發展。”最早使用“現代化”一詞是在 1951年6月。在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經濟增長委員會主辦的學術刊物《文化變遷》雜誌編輯部舉辦的一次學術討論會上,與會學者討論了貧困、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第一次使用“現代化”一詞來描述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特徵。這種描述到今天仍不失其意義。中國現代化研究先鋒、原北京大學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羅榮渠先生,就沿用這一説法來描述他心目中的“現代化”。他指出: “從歷史的角度來透視,廣義而言,現代化作為一個世界性的歷史過程,是指人類社會從工業革命以來所經歷的一場急劇變革,這一變革以工業化為推動力,導致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全球性大轉變過程,它使工業主義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思想各個領域,引起深刻的變化。”現代化具有無比巨大的經濟、政治能量,今天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活便捷無一不是現代化帶來的結果。從而,現代化也就成了人類歷史行程中一道充滿誘惑力的迷人風景。
- 參考資料
-
- 1. 夏徵農.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2005年:1479
- 3. 中國現代史的開端 .學習啦[引用日期2021-08-27]
- 4. 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