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慶寺

鎖定
法慶寺舊址在青州市區西郊營子村西側。清初達法和尚倡建,初名“大覺禪院”,俗呼“叢林寺”。順治三年(1646年),青州明衡王府被查抄,其財產一半歸入寺中,寺院範圍得以拓展。光緒《益都縣圖志》卷十三《營建志上》載:“順治中,敕賜今名(法慶寺),並頒帑金五百兩大其門廡。”康熙年間,寺院香火最盛,有和尚100餘人,土地800餘畝。殿宇宏整,法相莊嚴,為一方佛門勝地。光緒年間,寺僧麗吉、中寶、天性相繼重修寺院。該寺與長清靈巖寺、諸城侔雲寺、五蓮光明寺號稱山東四大禪寺。清代高僧“宏覺禪師”道忞“(1596~1674年)、“天岸和尚”本升(1620~1673年)、“儒僧”元玉(1629~1695年),元玉字祖珍,號古公,廣陵崇川人。清康熙初年,居泰山普照寺。元玉學識淵博,亦僧亦儒,當時州學正孔貞瑄稱他“貌則積也,言則儒也,學則岸乎其高,窈乎其深,灝乎莫可涯埃也,薦紳先生從之遊離傾倒”。
中文名
法慶寺
外文名
Should's ancestral hall
地理位置
武漢
著名景點
法慶寺
元玉又好養菊,巖阿種菊皆遍,命日菊圃,有詠菊詩百餘首,(故號“菊林隱”)均曾住持過法慶寺。據青州市博物館藏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重修青州萬年橋募緣文》碑載,法慶寺僧成行曾經“捨身募化,苦行數載”,籌集資金重修萬年橋,大為州人稱道。清代著名文學家王士礻真、戊戌變法領袖康有為皆曾蒞臨寺中,分別賦有《法慶寺閣上望雲門山》和《題贈法慶寺方丈慈寬》,為寺院增色不少。1919年的五四運動期間,青州各界人士齊集法慶寺,舉行萬人大會,聲援北平學生反帝愛國運動。1931年,益都縣長楊九五改法慶寺為駐軍營房,存世近300年的齊魯名剎宣告終結。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