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國大革命戰爭

鎖定
法國大革命戰爭指的是1792年到1802年間新建立的法蘭西共和國和反法同盟之間的一系列戰爭。
法國大革命戰爭在軍事史上有重大意義,是歷史上的第一場“現代戰爭”。在民族主義激勵下的法國公民組成的軍隊打敗了歐洲各國的職業軍人,顯示了民族主義徵兵制相結合的巨大威力。法國軍隊開創了以普遍徵兵制,就地補給制和多兵種合成編制為核心的現代軍事體制,成為現代軍事體制的先導。新興的民族主義和軍事制度,隨着拿破崙戰爭傳遍了歐洲,徹底改變了人類戰爭的形態,使得席捲全民的殘酷的世界大戰成為可能。
名    稱
法國大革命戰爭
地    點
歐洲埃及中東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洋
參戰方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反法同盟
結    果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勝利
參戰方兵力
法蘭西方面:304,000人
參戰方兵力
反法同盟方面:268,000人
傷亡情況
法蘭西方面:27,200人陣亡31,580人受傷6,450人被俘
反法同盟:37,618人陣亡35,513人受傷6,200人被俘
著名戰役
土倫戰役、洛迪戰役等
發生時間
1792年4月20日至1802年3月25日

法國大革命戰爭歷史事件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的出逃失敗被捕,加劇了法國人民對外國干涉的擔心,也激化了歐洲君主對共和國的敵視。
1792年4月20日,法國對奧地利宣戰;8月,奧地利與普魯士聯軍進逼巴黎,要求恢復路易十六的自由與統治。共和國的生存一度面臨危機。但9月20日,臨時組織的法軍憑藉“保衞共和國”的高昂熱情,在瓦爾密戰役中出人意料的擊敗了訓練有素的普魯士軍隊,扭轉了不利的戰局。
1793年1月21日,法國國民工會以叛國罪為由,處死了路易十六。這一行動激怒了歐洲幾乎所有的君主。英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那不勒斯王國,以及德意志和意大利諸邦都加入了反法同盟,共和國再度面臨危機。卡諾將軍對法國軍制做出了重大改革,實行全國普遍徵兵制,成年法國人都加入了軍隊。軍事改革還包括:就地解決補給,多兵種混合編成。戰術上的改進包括:使用步兵縱隊代替步兵橫隊,以利於快速機動;大量使用散兵;大規模集中使用炮兵。經過改革的法國軍隊成了一隻足以和歐洲各國職業軍隊抗衡的大軍。法國和反法同盟在各條戰線上展開了多年的拉鋸戰。
1797年1月14日,拿破崙·波拿巴指揮法軍在裏沃利戰役贏得了對奧軍的決定性勝利,奧地利被迫和談。法國贏得了對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勝利。
1799年,英國,俄羅斯,奧地利,那不勒斯,葡萄牙,和部分德意志邦國再次結成反法同盟。反法同盟在戰場上取得了節節勝利。
但1800年俄國退出同盟給了法國以喘息之機。遠在非洲指揮埃及遠征軍的拿破崙秘密返回法國,重組政府和軍隊。
1800年6月14日,法軍在拿破崙指揮下取得了馬倫哥之役的勝利,瓦解了第二次反法同盟
《亞眠和約》簽訂 《亞眠和約》簽訂
1802年3月27日,《亞眠和約》簽訂,英國和法國也結束了戰爭狀態。法國大革命戰爭結束,歐洲獲得了短暫的和平,但很快就捲入了規模更大的拿破崙戰爭。

法國大革命戰爭主要戰役

1、第一次反法同盟
皮埃蒙特戰役
2、埃及遠征
3、第二次反法同盟

法國大革命戰爭歷史意義

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1794年7月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共經歷了5年曆程。這場革命的意義有四個方面:
其一,就其規模而言,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
其二,人民羣眾在三次起義中都顯示了偉大力量,每當在革命的轉折關頭,都推動革命向前發展;
其三,大革命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它“是真正把鬥爭進行到底,直至交戰的一方即貴族被消滅而另一方即資產階級完全勝利的首次起義”;
其四,這場大革命還震撼了歐洲的封建制度,給它們以沉重的打擊。
這場大革命的徹底性更為以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而具有世界意義。正如列寧所説:“它被稱為大革命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次革命給本階級、給它所服務的那個階級,給資產階級做了很多事情,以致整個19世紀,即給予全人類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紀,都是在法國革命的標誌下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