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泃河

鎖定
泃河形成較早,春秋戰國時期即有泃水的記載:魏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54年)“齊師反燕,戰於泃水,齊師遁”(《竹書紀年》)。
泃河天津段自泃河與鮑邱河交界處至泃河與薊運河交界處為薊州與寶坻兩區的分界線。
泃河發源於河北省興隆縣將軍關外的芧山、青灰嶺,流經薊縣平谷區、三河市故城(泃城),由三河市橋頭村南進入寶坻縣境之西四莊村北,而後沿薊縣、寶坻區界向東流至張古莊與州河相匯(下稱薊運河)。
中文名
泃河
流經地區
河北、北京、天津
源    頭
河北省興隆縣跑馬場鄉和茅山鄉
注    入
薊運河
全    長
206公里
流域面積
1712 km²
負責河長
孫梅君 [14] 

泃河幹流概況

泃河 泃河
泃河 泃河
泃河,發源於河北省興隆縣大青山南側,新集以上匯流面積約1940平方公里,由黃崖關入天津薊縣境,經下營、羅莊子,在泥河村以下進入北京平谷縣,1960年建有海子水庫,總庫容1.21億立方米。在平谷縣境內納錯河、金雞河,流經河北三河市,從薊縣紅旗莊再入天津境內。1958年在紅旗莊建攔河閘一座,設計流量350米3/秒,下行至薊縣辛撞村於1973年建節制閘1座,設計流量250米3/秒,同時在右岸開挖引泃入潮分洪道,設計流量830米3/秒。泃河在天津市境內紅旗莊閘始至張古莊附近與州河匯流入薊運河。該段河道長55公里。堤防左堤於薊縣長35公里,右堤於寶坻縣長17公里,堤防總長52公里。左堤高程17.5~10.3米(大沽高程,下同),1978年實測左堤高程為14.7~11.2米,右堤高程11~9米,1978年實測右堤高程15.6~9.9米。堤頂寬度2~4米,堤距90~160米,控制地點為新集,控制泄量為250米3/秒。 [1] 
泃河發源於河北省興隆縣茅山鄉,於黃崖關流入薊縣境內,再經泥河村流入本縣。河道走向由東向西,於海子村北出口進入行洪灘地。至此,非汛期河水滲入地下,至西瀝津溢出。此段河道寬闊,無固定河牀,為篩選性差的砂卵石河灘,進入下紙寨村以下出現固定河牀,常年有水。河道成蛇曲形,繞過平谷縣城流向西南,在馬坊鄉東店村南流出,進入三河市境,最終匯入薊運河。泃河主河道全長89.4公里,縣境外長35公里,縣境內長54.4公里,流經本縣的靠山集、韓莊、南獨樂河、夏各莊、平谷鎮、東高村、門樓莊、馬昌營、英城、馬坊鄉、鎮的部分村莊。在縣境內先後納入了季節性的將軍關石河、黑水灣石河、南山村石河、黃松峪石河、北寨石河、魚子山石河、夏各莊石河和大旺務石河以及常年性的洳河、龍河和金雞河,是平谷縣排澇和泄洪的唯一河道。 [2] 
泃河為海河北系薊運河的支流,發源於河北省興隆縣茅山與跑馬廠,經薊縣泥河村流入平谷縣境,由東向西,在縣城西南前芮營村納錯河後又折向南流,入河北省三河市。市界內流域面積為1377平方公里,其中:山區為689平方公里,平原為688平方公里。 [3] 
2021年9月27日,屈家店樞紐開閘,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實現全線通水,泃河全線水流貫通入海。 [13] 

泃河水文特徵

據泥河水文站28年資料分析,泃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0.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85立方米每秒。泃河下游英城橋河段歷史洪水調查成果如下:
為開發泃河水利資源和減少下游洪澇災害,建國後,在泃河流域修建了海子、黃松峪及西峪3座大、中型水庫。
泃河河道,海子水庫以下至市界長約32公里,其中:由海子水庫至上紙寨村一段長約16公里,無固定河牀,行洪灘地寬達2~3公里,底坡較陡(平均縱坡約1/200~1/300),為砂卵石荒灘;下紙寨村以下河牀大致固定,但主槽蜿蜒曲折,河牀狹窄,嚴重影響行洪、排澇。 [3] 
泃河歷年平均流量11立方米每秒(三河市新集站資料),縣內東寺渠大橋實測的洪水量:1958年為2000立方米每秒,1978年為500立方米每秒,一般年份枯季逕流2立方米每秒,1980年3月在馬坊鄉東店村南實測流量6.54立方米每秒。泃河主溝匯水面積為1050.24平方公里,縣境外514平方公里,縣境內536.24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區213.4平方公里,山區322.84平方公里。泃河流域總彙水面積為1712.28平方公里,境外760平方公里,境內952.28平方公里。
由於泃河匯水面積大,河道彎曲河槽窄,河牀內樹木雜草叢生,行洪能力低,每到汛期遇有較大洪水,西瀝津以下沿河兩岸的低窪地區常有洪澇災害發生,是本縣的重點治理河道之一。 [2] 
金雞河,是泃河支流,發源於大北塢燕山腳下的一個山泉。流經龍灣屯、破羅口、穿順平公路,到大三渠、李家窪子一帶後,在大故現村東出境,匯泃河於平谷英城。順義境內流程2公里,流域面積135.9平方公里。金雞河屬地下河流,以小三渠為界,以上壩高4—5米,以下壩高7~8米,常年有基流,平均流量0.05立方米每秒。治理前河道彎曲,治理後成為縣域東部地區主要排水河道。
冉家河,是金雞河支流,發源於沙嶺鄉徐莊、別莊、曹莊一帶。流經杜莊、辛莊户、大段村後,在客家莊與金雞河相匯。全長8公里,流域面積15平方公里。
無名河,發源于山裏辛莊東北的山麓。經後蘇橋、西營、穿順平公路後,在大卜山附近出境,匯泃河於平谷果各莊。順義境內流程6.1公里,流域面積34.24平方公里。無名河屬地下河,以王會村為界,以上為山谷河牀,無基流;以下為平原丘陵,有間歇基流。河岸高於河牀5~7米,以排洪為主,無自流灌溉條件。
鮑丘河,發源於境內北務鄉荊坨村附近。流經郭家務,於大洛泡村出境入河北省三河市後匯入泃河。順義境內流程6.5公里,流域面積70.53平方公里。鮑丘河屬地下河流,常年有小量基流,主要排除東南部地區的瀝水。 [4] 
泃河上游建有海子水庫,二十年一遇洪水控泄1330米3/秒,泃河下游當辛撞洪峯流量在 五年一遇(830米3/秒)以下時,全部由引泃入潮下泄。當泃河上游來量大於1080米3/秒時, 引泃入潮分泄830米3/秒,泃河辛撞閘下充分泄洪後,上游水勢仍繼續上漲時,由南周莊閘分 洪;當九王莊水位達9米或泃、州兩河來量大於400米3/秒時,由嘴頭閘或邵莊子閘分洪;當 泃河發生二十年一遇以上洪水時,由辛撞閘上游破堤分洪,分洪順序依次為本窪、南窪、東 窪、北窪、西窪。 [1] 

泃河主要支流

洳河,俗稱錯河,位於平谷縣西部地區,流向由北向南。發源於密雲縣東邵渠鄉太堡莊南山北麓。於太堡莊南山口流入本縣境內。流經劉家店鄉、峪口鎮、樂政務鄉、大興莊鄉、王辛莊鄉、平谷鎮、馬昌營鄉,於前芮營村東南匯入泃河。全長40.7公里,境外長13公里,境內長27.7公里。北店村至胡家店村西段常年有水。胡家店村南河水滲入地下,至中橋村北溢出,此段河道為砂卵石河灘。中橋村以下為土質河牀,坡度較緩,河道彎曲,行洪不暢。洳河匯水面積509.34平方公里,境外103.3平方公里,境內406.04平方公里。在洳河中段嶽各莊大橋處實測流量為:一般年份0.5立方米每秒,1978年洪水流量為200立方米每秒。1980年3月在前芮營匯入泃河處的下游河段,實測流量為1.72立方米每秒。洳河是平谷西部和北部地區的一條排澇泄洪河道。 [2] 
錯河發源於北京市密雲縣東邵渠鄉太保莊南山北麓,自北向南流至劉家店鄉北店村入千谷縣境,後於馬昌營鄉前荷營村東南匯入泃河。全長40.7公里,流域面積494平方公里,行洪能力200至400秒立方米。河西北店村處吉山頂上有兩峯似駝峯,並有古廟。 [5] 
金雞河,是流經境內的常年有水的支流之一,位於平谷縣西南部,發源於順義縣的唐指山南麓,河道走向由西北流向東南,經順義的小故現村流入縣境。在本縣境內流經馬昌營鄉的圪塔頭及英城鄉的河奎、北石渠、東撞等村,由英城大橋北匯入泃河。河道全長23.2公里,境外長18.2公里,境內長5公里,匯水面積168平方公里,境外158平方公里,境內10平方公里。1980年3月對金雞河進行了實際測量,流量為0.36立方米每秒。 [2] 
龍河,位於平谷縣西部邊界地區,有兩條河道:一條發源於峪口鎮西樊各莊村西,河道走向由北往南,流經北楊家橋鄉的坨頭寺、胡辛莊、北楊家橋、雲峯寺和馬昌營鄉的定福莊、薄各莊、天井。另一條發源於順義縣張鎮西,於張鎮東南入境,河道走向由西北往東南,在境內流經馬昌營鄉的西雙營、東雙營、大陳各莊、小陳各莊、馬昌營、王各莊。兩條河流在英城鄉的果各莊匯合後再往東流匯入泃河,是本縣西部平原地區的排澇泄洪河道。 [2] 
將軍關石河,是洵河流入本縣境內的第一條支流。河道走向由北向南,經陡子峪於靠山集鄉的將軍關北山口入境,往南流經本鄉的彰作、中心村、靠山集、郭家屯,於韓莊鄉的上宅村南山口匯入泃河主河道。陡子峪至將軍關河段常年有水。境內河道長12公里。由於此河匯水面積較大,河牀不固定,歷史上發生過幾次洪水災害。 [2] 
黃松峪石河,發源於黃松峪鄉黃土梁村狗背嶺南麓,由北向南流經本鄉的黃土梁、梨樹溝、塔窪、湖洞水、刁窩、黃松峪、黑豆峪和南獨樂河鎮的南獨樂河、北獨樂河,於峯台村南匯入泃河主河道。全長13公里。黃松峪村以北在峽谷之中,河牀較窄,黑豆峪村東豐山山口以下進入河漫灘,歷史上沒有固定河牀,汛期洪水經常改道,沖毀道路和土地,危及沿岸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2] 
在泃、洳河的支流流域中,出露有34處流量較大的泉水。這些泉水分佈山區和半山區的溝谷內或山腳下,發育在片麻岩、花崗岩、安山岩、石英砂岩、碳酸岩及第四系砂卵石的岩層中。其中:片麻岩13處,花崗岩2處,安山岩2處,石英砂岩8處,碳酸岩8處,沙卵石層1處。總逕流量1158.11立方米每年。 [2] 

泃河治理開發

建國以來,河道未進行過整治,河牀上又樹木叢生,阻水嚴重,洪澇災害時有發生。如1962年7月24日大雨,海子水庫雖已建成,洪峯高達1740立方米每秒,經海子水庫調蓄,下泄流量雖削減為770立方米每秒,下游受災面積仍達0.74萬畝。1978年大水,淹沒耕地3.6萬畝,8個鄉受災。

泃河河道治理

據有關史料記載,洵河水大時,沖毀街道、田壟、害及上紙寨,瀝津莊,有危級縣城之虞。為消除水患,上紙寨村民從民國十九年(1930年)三月十四日起,致力於泃河河道治理。三十四日內,挖成新河道六百三十弓(摺合1050米)。又經三十四日的修建,建成一條一百六十四弓(摺合273.3米)的長堤。
1979年,山東莊公社西瀝津大隊在村南泃河河灘上,裁彎取直舊河牀350米,新挖河道200米,底寬30米,河深1.5米,坡比1∶1.5,挖方9679立方米,用工6450個。此項工程由山東莊公社水管員設計,並負責施工指導。通過治理,河道走向趨於合理,避免了洪水對河岸的嚴重沖刷。原來的50畝舊河彎經過墊土整地,栽植楊樹1萬多棵。三年後綠樹成蔭,既鞏固了新修河堤,又美化了環境,還增加了集體收入。 [6] 

泃河灌溉

1953年—1970年,平谷縣曾興建了“三·八”、峪口、海子、西峪、黃松峪、馬坊6個河道、水庫灌區。1960年“三·八”河道灌區併入海子水庫灌區。由於水源缺乏和機井的發展,馬坊、峪口灌區於1961年和1970年相繼廢棄。1971年後保留海子、西峪、黃松峪3個水庫灌區。1990年,三個水庫灌區實澆面積5.94萬畝,其中包括井灌面積1.41萬畝。
海子水庫灌渠。包括總乾渠,乾渠和支渠三個部分。原總乾渠建於1960年,從主壩北頭至分水閘由東往西,總長573米,過水流量8立方米每秒,是下游乾渠與水庫之間的樞紐工程。1971年擴建,過水流量12立方米每秒。1987年在溢洪道正西利用水庫擴建工程中的倒虹吸工程重新修建一條總乾渠,與舊總乾渠的下游渠段銜接,總長835米,其中舊總乾渠287米。原總乾渠上游渠段及其建築物作廢。海子水庫南乾渠、北乾渠共修建支渠98條,總長124.75公里,渠道防滲38.73公里,流量22.5立方米每秒,控制澆地面積12.4萬畝。其中:北乾渠在韓莊、南獨樂河、山東莊、王辛莊、樂政務5個鄉、鎮修建支渠74條,長86.67公里,塊石襯砌22.48公里,地下管路1.2公里,流量17.48立方米每秒,澆地面積2.35萬畝。南乾渠在韓莊、南獨樂河2個鄉修建支渠24條,全長38.08公里,渠道襯砌14.49公里,過水流量5.02立方米每秒。 [7] 
西峪水庫灌區。設東西2條幹渠,1968年8月開工,1969年8月竣工,總長25.71公里,分佈在水庫下游河川兩岸的山坡、台地上及河套中,灌溉大華山鎮大部分台地、河灘地、以及劉家店鄉江米洞以南的山前地帶。西峪水庫東、西兩乾渠,共修支渠56條,總長139公里,渠道防滲54.41公里,流量9.27立方米每秒,控制澆地面積2萬畝。其中:東干渠在大華山境內修建支渠29條,長58.84公里,塊石襯砌45.11公里,流量4.85立方米每秒,控制澆地面積1.20萬畝;西乾渠在大華山鎮、劉家店鄉修建支渠27條,長80.16公里,塊石砌築9.3公里,流量4.42立方米每秒,控制澆地面積8000畝。 [7] 
黃松峪水庫灌渠。乾渠工程:黃松峪水庫下游,沿着山坡、台地設置東西兩條幹渠,總長20.06公里。乾渠工程與水庫工程同時進行,水庫建成後即可通水運行,灌溉黃松峪、韓莊、南獨樂河、山東莊、靠山集五個鄉、鎮的山前台地及河套地。支渠工程:黃松峪東、西乾渠,共建支渠53條,總長60.1公里,渠道防滲10.3公里,流量7.69立方米每秒,控制澆地面積2萬畝。東干渠在黃松峪、韓莊、靠山集鄉修建支渠20條,長36.5公里,其中,塊石襯砌2.93公里,地下管道1.77公里,流量3.73立方米每秒,控制澆地面積0.78萬畝。西乾渠在黃松峪、南獨樂河、山東莊3個鄉、鎮,修建支渠33條,長23.6公里,其中塊石襯砌5.6公里,流量3.96立方米每秒,控制澆地面積1.14萬畝。 [7] 
峪口灌渠,洳河河道上游,基流常年不斷,為了開發利用洳河的水利資源,1957年平谷縣委決定在洳河上游的峪口一帶修建乾渠1條,定名洳河干渠又稱峪口灌渠。解決峪口、樂政務、大興莊、馬昌營鄉等西北部平原地區部分土地灌溉問題。1958年6月,洳河干渠正式投入運行,控制灌溉面積2萬畝,基本解決了渠道沿線的農業灌溉用水問題。隨着井灌建設的發展和乾渠水源的減少,1970年,峪口自流灌渠廢止不用。
[7] 

泃河水庫

海子水庫,位於泃河山峽出口處。建國初期,海河流域規劃曾擬在此修建一座壩高40.5米、庫容1.13億立方米的水庫。後於1959年水利化運動中開工修建,1960年基本建成並開始蓄水,庫容僅有4980萬立方米(原設計為4500萬立方米),最高蓄水位限制在97米高程。1968年進行續建,在溢洪道上加設閘門,將水位提高至103米高程。1973年擴建成為具有1.21億立方米庫容的大型水庫。水庫攔洪蓄水,減輕了下游洪害。經三查三定調查,最高有效灌溉面積7.6萬畝。水庫電站總裝機320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123萬度。水庫宜漁面積4590畝。水庫已闢為金海公園,與名勝盤山為鄰,將逐步開展為旅遊區。 [8] 
西峪水庫,1966年春,平谷縣為控制錯河洪水併為乾旱缺水的大華山地區解決灌溉用水,提出修建西峪水庫。4月,市市政設計院開始着手水庫方案的調查研究,11月完成方案設計。方案研究了西峪和下游約3公里處的瓦管頭二處壩址,最後選定了西峪壩址。壩址處河牀砂卵石層厚約10米,基岩為石英砂岩。主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33米,壩長283米,壩頂高程220.4米。溢洪道設兩孔閘門,各寬10米。副壩為均質土壩,高7米、長125米。水庫總庫容1430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861萬立方米,死庫容182萬立方米。水庫按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最高洪水位219.95米。 [8] 
黃松峪水庫,1968年,平谷縣為調節泃河支流黃松峪溝來水,防止洪水對下游威脅,併為黃松峪、靠山集和韓莊三個鄉的農業用水提供水源,要求修建黃松峪水庫。水庫總庫容為1040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950萬立方米,死庫容50萬立方米。水庫防洪標準原系百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大壩設溢洪道兩孔,各寬12米,堰頂高程199.2米。上設高6.3米的弧形閘門。1970年,水電部要求全國進行一次審查設計,8月,市有關單位決定,將水庫校核洪水標準由500年一遇降為200年一遇,溢洪道減少一孔。水庫以下修建兩條幹渠,長約21公里,引水流量7立方米每秒,可澆地2萬畝。電站裝機250千瓦,年發電量16萬度。水庫宜漁面積445畝。 [8] 
滑子水庫,位於韓莊鄉滑子村北的泃河支流上,流域面積1.5平方公里,庫區地層巖性為紫紅色鈣質粉砂岩。縣人委水利科負責設計,縣人委組織施工。1957年開工,1958年竣工,是平谷縣第一座水庫。壩型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15米,壩頂長84米,頂寬4米。溢洪道形式為開敞式。總庫容57萬立方米,控制澆地面積700畝。1959年開始攔洪蓄水,由於滲漏嚴重未能發揮灌溉效益,只起到了攔堵洪水,緩解地表逕流的作用。 [9] 
彰作水庫,位於靠山集鄉的彰作村東北,大壩修建在泃河支流的彰作石河上,壩址和庫區地層為紫紅色鈣質粉砂岩,流域面積0.93平方公里。由北京市駐靠山集公社的下放幹部孫德成設計,彰作大隊組織社員施工。1971年10月開工,1972年6月竣工。整個壩體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14米,壩頂長82米,頂寬4.5米,上游壩坡坡比1∶2.75,下游壩坡坡比1∶2.25,護坡採用大卵石幹砌。溢洪道選用泄洪洞型式,建在庫址東側山體處,洞長55米。總庫容3萬立方米。總投資11.5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1萬元。水庫蓄水後滲漏嚴重,未能發揮。2其灌溉作用,只是在汛期起到了調蓄洪水的作用。 [9] 
上堡子水庫,位於平谷縣靠山集鄉上堡子村東,大壩修建在泃河支流的河道上,庫區流域面積1.42平方公里,巖性為紫紅色泥質頁岩。經過初建和擴建,水庫總庫容達13.7萬立方米。初建1970年3月10日水庫落成。擴建工程於1974年7月開工,1975年12月竣工。通過擴建,水庫壩高由原來的10米增加到13.5米,壩長114米,壩頂寬5米,庫容為13.7萬立方米。1976年10月~1977年6月,上堡子水庫加寬溢洪道,安裝了三孔泄水閘門,此項工程由縣水利局設計,上堡子大隊組織施工。擴建工程完工後,起到了較好的灌溉效益和防洪效益。 [9] 
南山村水庫,位於南獨樂河鄉南山村東南,水庫大壩建在洵河支流南山村石河的龍潭上,庫區流域面積3.5平方公里,壩址巖性為盤山岩體的花崗岩。水庫工程於1970年10月開工,1971年11月竣工。壩體類型為混凝土心牆漿砌石壩,最大壩高19米,壩頂長66米,壩頂寬5米,大壩北部建溢洪道一座,上設兩孔敞式手搖啓閉門,高2.5米,寬2米。總庫容12萬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積300畝。由於庫區地質條件較好,施工質量較高,水庫建成後沒有發生滲漏,一直髮揮着良好的灌溉效益和防洪效益。 [9] 
楊家台水庫,位於平谷縣鎮羅營鄉楊家台村西,距縣城40餘公里。大壩修建在洳河水域鎮羅營石河的楊家台溝谷的山峽處,庫區流域面積10.9平方公里,巖性為片麻岩。第一期工程,壩高22.5米,總庫容72萬立方米。當年9月,水庫工程縮小興建規模,設計總庫容減少到23萬立方米。壩體結構仍為瀝清質混凝土心牆堆石壩,壩高15米,壩長135米,壩頂寬6米。1975年設計,1949年動工,1982年竣工,水庫工程於1983年蓄水運用,由於施工工程質量和地質條件較好,沒有滲漏情況,加之庫區水源條件好,每年可用2至3庫水。灌溉土地700畝,年發電量為6000千瓦小時,是平谷縣蓄水最多,經濟效益最好的小Ⅱ型水庫。 [9] 

泃河涵閘工程

一、紅旗莊閘(黃旗莊閘)
該閘1958年5~10月建於天津市薊縣黃旗莊泃河河道上,名為黃旗莊攔河閘,後更名為紅旗莊攔河閘。設計、施工單位均為薊縣水利局。主要用於蓄水灌溉。在1984年因工程陳舊進行改建,為開敞式,共25孔,單孔高3米,寬2米,閘門為平板鋼閘門,採用消力池消能。設計上游水位12米(大沽),設計下游水位7.7米,設計過閘流量350米3/秒,校核過閘流量830米3/秒,啓閉型式為門吊車一台,啓閉能力為6噸/台,設計蓄水量6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0.88萬畝,後於1989年河北省三河縣在泃河中游建錯橋攔河閘,致使紅旗莊閘的調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響,薊縣灌溉受到一定的制約。 [1] 
二、辛撞節制閘
辛撞節制閘建於薊縣辛撞莊,所在河流為泃河,設計與施工均為薊縣水利局,施工期為1972年10月至1973年6月,主要用於調洪,為涵洞式水閘,共6孔,單孔高4米,寬3米,閘門型式為鋼筋混凝土平板閘門,設消力池消能,設計上游水位11.82米(黃海高程,本閘同),設計下游水位9.71米,設計過閘流量250米3/秒,校核上游水位12.41米,校核下游水位10.05米,校核過閘流量控泄250米3/秒,啓閉機為電動捲揚機共6台,啓閉能力30噸。 [1] 

泃河航運

建國前,泃河航運曾是平谷唯一的交通運輸線。水上漕運,歷史悠久。據《竹書紀年》記載:“齊師及燕,戰於洵水,齊師遁”。齊師為何戰敗?《郡國軍事考》對此戰爭有一段較為詳細的描寫:周顯王五十四年即燕文侯七年(公元前355年)秋季,齊威王興師數千,自營丘(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至無棣河,乘舟百艘,繞渤海進沽口,循鮑丘水(薊運河前身)北上,過津盧,入侵燕地,欲襲燕京(今北京)。文侯聞訊,即率師萬餘人,於燕郊乘船,順百河疾下,與齊師會戰泃河口,因現平谷、三河、通縣、寶坻地區水路楫運,供應及時,燕軍又人多勢眾,奮勇抗敵,結果齊師殘敗遁逃。可見泃河水道、早在戰國就通航運。 [10]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平谷縣降為大王鎮,北邊屯兵二、三萬人,驛鋪渡口備軍船幾十艘。軍需物資多由南方內地經水路運至軍糧城,再由軍糧城沿海河北上,入鮑丘水,從泉州口進入洵河,經三河至大王鎮洵河渡口(寺渠渡口)再達檀州(密雲故城)。
明朝永樂年間,平谷復為邊防要地,縣北長城二百里,建六關、立十營、十三寨;內地設四鋪、建六墩、十七堡;城內建平儲倉、置中屯衞。此時平谷境內駐軍數萬,畜騎千匹,由於軍需用食主要靠外地供應,洵、洳兩河各渡口即繁榮起來,寺渠龍廟渡口和前芮營合口渡口實行軍督民運,造驛船、建棧房。驛船由天津衞倉裝載糧食、海鹽和軍需,沿薊運河北上,入東路,進泃口,運往前芮營、寺渠等渡口,然後將棧房存放的平谷、密雲、興隆各縣的果品、藥材、皮棉等裝船運往津沽和京師等地,此時洵河水運達到鼎盛時期。
由於民船不堪官府徵調勒索,再加上邊防裁軍,驛鋪縮小,軍需減少,以及河道失修,淤淺阻航,到明末清初年代,泃河漕運一度呈現蕭條冷落景象。 [10] 
自康熙二年(1663年)大規模修建東陵以後,所需糧食、建築材料、多從南方水路通過薊運河運往工地。為了加強水運,泃、洳兩河多次進行了清淤疏浚,因此、泃洳兩河的水運又逐漸興起,每天來往的駁船達十餘隻。
民國初起,泃、洳河河道加深。前芮營、英城、寺渠等渡口,常有幾十只帆船往返運輸,位於泃、洳兩河交匯處的前芮營渡口,帆船最多達到一百多條。往返於平谷、三河、唐山,蘆台、天津、通縣、北平等地。往外運送核桃、栗子、籽棉、藥材、皮毛、木材、乾草等農副產品,返回運載煤油、麪粉、大米、食鹽、紅糖、白糖、火柴、紙張、磁鐵器等食品及日用物資,是平谷縣與外地通商的主要運輸工具。
民國二十八年(1939)前後,日本侵略軍先後督民修建了由平谷至三河、薊縣、通縣、北平、天津等地的所謂警備公路,又在平谷建立了華昌轉運貨棧,這樣,一切物資改用汽車運輸,至此水路停運,民航廢除,具有二千二百多年的泃河漕運就此終斷。 [10] 

泃河流域面積

泃河薊州區境內現狀圖(下營鎮段莊村村東,鏡像:S) 泃河薊州區境內現狀圖(下營鎮段莊村村東,鏡像:S)
全長206公里,流域面積2276公里。市境內總長66公里,流域面積952平方公里。有支流錯河金雞河、州河及還鄉河。
泃河薊州區境內現狀圖(下營鎮段莊村村東,鏡像:N) 泃河薊州區境內現狀圖(下營鎮段莊村村東,鏡像:N)
1958年以後,河北省、天津市、 北京市先後在泃河上修建城下(工程幾經上馬未成庫,即後天津市楊莊水庫;該工程如果建成,規模要比楊莊、海子大)、楊莊水庫、海子水庫及三河分水閘。泃河自戰國時期開通水運,明永樂年間為鼎盛期。
民國初年泃河加深,在平谷縣境內設寺渠、芮營、英城三大渡口,一般船載重量可達10噸,是平谷與外地通商的唯一航道。
1939年改用公路運輸,水運遂止。 [11] 

泃河河流歷史

泃河有着悠久的水運歷史。早在戰國,泃河水道就通航了。
漢獻帝建安十一年(206),開鑿了平虜渠、泉州渠,開闢了由中原通達長城內外的軍運路線,為以後各代南北物資交流、軍事供應打開了通道,從而擴大了泃河水運的範圍和規模。
明永樂元年(1403),平谷成為邊防要地。縣北長城蜿蜒百餘里,建六關、十營、十三寨。此時,平谷縣內駐軍數萬,畜駒千匹。
由於一切軍需食用主要靠外地供應,泃洳二河各渡口又開始繁榮起來。東寺渠龍廟渡和前芮營合口渡實行軍督民運,造驛船,建棧房。
驛船由天津裝載糧食、海鹽和軍需品,沿薊運河北上,運往前芮營渡口,卸船入站清點後,再轉運各倉庫和邊關各地。
同時,再將棧房存放的平谷、密雲、興隆各縣的果品、藥材、皮棉等物品裝船,運往天津、塘沽和京城各地。
此時,泃河水運十分鼎盛。
至明末清初,泃河水運逐漸蕭條。但到了康熙二年(1663),由於大規模修建東陵,所需糧食、建築材料,多從南方供應,因而泃河水運又漸興起,每天幾十只船舶來往通運。民國初年,北運河淤淺,泃河河水反而加深。
一般船載重量可達10噸,成為平谷與天津等地通商的惟一航道。每年運輸總量達3.3萬多噸,河道上來往木帆船達數十艘。
前芮營、英城、寺渠等渡口,經常有幾十只木帆船來往運輸。特別是前芮營渡口,帆船最多時到過一百多隻。
當時在河口兩岸,建立六所棧房共計三十多間,將各地所產各類於鮮果品、農副產品用駱駝、網車或小駁船運到各棧,再分別裝船運往唐山、天津、北京等地,又採辦各種曰常生活用品返航,運至前芮營渡口,卸貨入棧。
當時,泃河兩岸的村莊,有各類船隻一百多隻,以後芮營為最多。其中較大的船每隻達六丈多長,一丈二尺寬,八九尺深,兩節對連,六個船槽,一槽住人做飯,五槽裝貨,可載二百八十多包食鹽或一千六百多袋麪粉,載重量達六萬七千多斤。
據《平谷縣志》載:“平谷年平均運進運出的物品總量折重為23942噸,其中運進8784噸,運出15158噸。其航路為:平谷寺渠——前芮營——英城——馬坊小屯——三河錯橋——侯家營——馬莊——三岔口——新安鎮——蘆台——北塘——天津。
因下游河道冬季結冰,不便通行,所以每年舊曆二月至十月為航運期,約有二百五六十天。”又載:“平谷縣境內以泃河、洳河為巨流,春冬作橋樑,夏秋用舟楫,以濟行人,沿河田園多資灌溉。”“泃水晚渡”是平谷舊城八景之一,可以想見當年泃水岸邊,船隻往來,千帆相競的繁華熱鬧。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先後修建了由平谷至三河、薊縣、通縣、北平、天津等地的所謂警備公路,一切物資改用汽車運輸,加上泃河淤淺失修,因而結束了兩千多年的水運歷史。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態環境的核心,而河流又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泃河作為平谷的母親河,哺育了世世代代,滋養着子子孫孫。
然而,進入九十年代,伴隨着經濟的快速增長及人口的自然增加,河承納了上游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河岸兩側雜草叢生,白色污染嚴重。
致使水質極度惡化,水體為黑褐色,水中無任何水生動植物。特別是枯水期,基本上處於斷流狀態,河牀內佈滿黑褐色的淤積物,並時常發出陣陣令人窒息的氣味。
水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發展之源和歷史文化的載體,是城市風韻和靈氣之所在。以人為本,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道路,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而滋養着人類文明的河流,更應當得到悉心的保護。
可喜的是,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加大了泃河治理的力度,關停污染嚴重廠礦,修建污水處理廠,減少垃圾排放,加強河道管理,加寬加固河堤,兩岸植草種樹,泃河得到了有效保護。
在平谷區“十一五”水資源保護髮展規劃中,把水資源作為北京市和平谷區發展的重要的戰略性資源,予以高度重視。
把保障北京市應急水源地,作為今後水資源保護的重點。
特別是2011年,區委、區政府提出了生態立區理念,努力打造“生態綠谷”建設,全面建設首都生態第一區的目標。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千年古河一定會重新煥發往日的青春與活力,為生態平谷建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12] 
參考資料
  • 1.    天津市地方誌編修委員會.天津通志-水利志.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270-279
  • 2.    北京市區縣水利志編輯委員會.平谷縣水利志: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7年4月:24-25
  • 3.    北京水利史志編輯委員會 .北京水利志稿 第一卷 :北京出版社 ,1987 :242 .
  • 4.    北京市順義縣水利志編輯委員會 .順義縣水利志.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5:30
  • 5.    北京市河流水系  .京都熱線[引用日期2020-03-29]
  • 6.    北京市區縣水利志編輯委員會 .平谷縣水利志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7年4月 :147 .
  • 7.    北京市區縣水利志編輯委員會 .平谷縣水利志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7年4月 :99-113 .
  • 8.    北京水利史志編輯委員會 .北京水利志稿 第一卷 :北京出版社 ,1987 :242--251 .
  • 9.    北京市區縣水利志編輯委員會 .平谷縣水利志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7年4月 :82-85 .
  • 10.    北京市區縣水利志編輯委員會 .平谷縣水利志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7年4月 :241-242 .
  • 11.    北京市河流水系:大小河流80多條一覽  .騰訊新聞[引用日期2012-08-20]
  • 12.    保護平谷的母親河——泃河  .平谷檔案信息網[引用日期2012-08-20]
  • 13.    天時地利人和!永定河全線通水,京城五大河流首次“牽手”入海  .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引用日期2021-09-27]
  • 14.    北京市領導擔任河長名單公佈!  .百家號.2023-03-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