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沿河城

(北京市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沿河城,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獅子溝溝口,始建於明隆慶五年(1571年),是明清時期的邊防重鎮之一,也是北京通往塞外的要衝之一 [2] 
沿河城分為沿河城和敵台兩部分。沿河城依東西向峽谷而建,東、西、北三面城牆呈直線,南面城牆依山勢呈弧形,周長約1200米,原有東、西二門,現僅存永勝門(西門)城台。敵台從沿河口起至小龍河口止,共有17座,有編號的15座,無編號的2座 [2]  。沿河城與敵台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2-3] 
1984年5月24日,沿河城與敵台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2]  。2013年5月3日,包含沿河城在內的長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歸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城 [4] 
中文名
沿河城
地理位置
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獅子溝溝口
所處時代
明朝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沿河城歷史沿革

明永樂四年(1406年),在三岔村設立守禦千户所駐防,始稱“沿河口”。
明嘉請三十二年(1553年),沿河口正式修建守備公署。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沿河口守備公署改屬真保鎮馬水口參將府節制,下轄沿河口至小龍河口,從沿河口起至小龍河口止,根據地形分別建設城牆和敵台。
明隆慶五年(1571年),兵部右侍郎汪道昆楊兆劉應節等主持修建沿河口一線敵台。
明萬曆三年(1575年),沿河口一線敵台建成。
明萬曆六年(1578年),副都御史張滷倡建沿河城,便於屯兵防守。
20世紀60年代,沿河城萬安門(東門)被拆除 [2]  [3] 

沿河城建築格局

沿河城分為沿河城和敵台兩部分。沿河城依東西向峽谷而建,東、西、北三面城牆呈直線,南面城牆依山勢呈弧形,周長約1200米,原有東、西二門,現僅存永勝門(西門)城台。敵台從沿河口起至小龍河口止,共有17座,有編號的15座,無編號的2座 [2] 
沿河城與敵台

沿河城主要建築

沿河城沿河城

沿河城依東西向峽谷而建,地勢南高北低。東、西、北三面城牆呈直線,南面城牆依山勢呈弧形,周長約1200米。城牆以條石為基,牆體以條石和鵝卵石砌築,內填碎石。城牆不含牆基和雉堞,外牆平均高約5—6米,內牆高約3米。城牆頂部寬約3.5—3.7米,鋪青磚,為巡城馬道。城有東、西二門,一條主幹道連接東、西二門。東門名“萬安門”,西門券門漢白玉門額陰刻“永勝門”,均為磚石結構,城台上原有城樓,現已無存。現場僅存永勝門(西門)城台 [2] 
復建的萬安門 復建的萬安門
沿河城北側城牆西端築有角台,中間有馬面三處,居中建有水門一座,下部條石為基,頂部青磚發券,面闊1.73米,南高北低,以供城內排水之用。南城牆建在山上,與北水門相對 [2] 
沿河城內建有上、下衙門,大、小校場,營房,火藥樓,大板倉,過營崗,望景台等建築。寺廟主要有真武廟、文廟、老君堂、關王祠等 [2] 

沿河城敵台

敵台從沿河口起至小龍河口止,以“沿字某號”編號,共有17座,其中有編號的15座,無編號的2座,另有附牆台牆5座、烽火台6座。台基用料就地取材,用花崗岩條石或青石砌築。台身用青磚砌就。射孔、窗口、券門用石料雕砌。敵台一般高10米以上,四邊長各近10米。結構分3層,下層實心,中層空豁,為方形磚室,四壁有券門,為四廊式。四面箭窗,既可瞭望,亦可發射火器,內室一側有夾牆台階通往台頂。上層樓頂,環以垛口。樓櫓(建在敵樓上有屋頂的小房子)為長方形,底部平鋪木板,磚砌四壁,有窗有門,用於宿兵或儲軍需 [2]  [3] 
敵台

沿河城文物遺存

沿河城城外保存有眾多寺廟和碑刻。其中《沿河口修城記》碑立於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現僅存碑身、碑額,碑身高2.17米,寬0.88米。碑文詳細記載了沿河城修城始末 [2] 
“國家以宣云為門户,以薊為屏,而沿河口當兩鎮之交,東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渾河湯湯襟帶其左,蓋腹心要害處也。今皇帝六年,御史中丞張公來撫畿南,按行茲土,則詢其將吏曰:“是固宜有城。今邑、路、郊、保皆城而茲,闕如也?”對曰:“先撫臣請於朝矣,而未竟也。”公曰:“夫業已得請,奈何玩歲,視陰而稽,成命守土之謂何?”則命吏具畚鍤,積儲,期期而不具罪之。命將校督吏卒分工而作,期期而不就罪之!將校及吏士奉約束惟謹,凡數月告成事,上聞而嘉之。昔公副都御史留填撫如故,賜將吏各有差。餘惟設險守國戒於易,而宋儒以為重門擊析為待衰世之意,小康之事耳。夫豈惟小康,即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亦豈能遽忌備哉?然則戌虎牢,去下陽,春秋無識矣。先是虜闌入塞,民聞警潰散去,保匿山谷間,士之屬囊鞬出捕虜者志死,綏而猶以內顧分其鋭,病在無城。且地當萬山中,潢池桴鼓時時而有,百姓未能貼席卧也,不能備盜,何論備虜?假令之役以堅城當其衝,虜即深入,則狼顧而恐護其後,此其利害較然矣。今士民賴主上神武,大虜內附,無赤羽之警,藉公籌策以其間為此城也。平居不復憂盜,即一旦有緩急,急入收保,憑堅城而守,據河上流為天塹,而壯士挽強赴敵,人人自堅無二心,西扼虜東護三輔諸郡國,燕台易水之間可高枕而無憂虜,此其為國家計久遠,豈惟一城?天下無事,邊臣不復修備,即修備亦不復見功頌者,虜於西陲而言者,始扼腕談御虜事,練甲繕塞凜凜不暇給,餘從宜指周視關城,未有如沿河口之壯者也。夫惟遠計顧盡之臣,見未形而備不然。語曰:眾心成城,價人維藩。是城也,實幹輦轂稱藩籬。惟公之經略以及於此也,故知設險守國要惟在任人哉。公名滷,別號滸東,河南儀封人,餘則公禮闈中所取士雲。
萬曆十九年辛卯夏四月吉日。
賜進士第、中憲大夫奉救總理紫荊等關、保定等府地方兵備,兼理馬政驛傳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北海馮子履撰並書。” [2] 

沿河城文物價值

沿河城是明清時期的邊防重鎮之一,也是北京通往塞外的要衝之一,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2]  [3] 

沿河城文物保護

1984年5月24日,沿河城與敵台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2] 
2013年5月3日,包含沿河城在內的長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歸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城 [4] 

沿河城旅遊信息

沿河城地理位置

沿河城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獅子溝溝口 [2] 

沿河城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M15路公交車,在沿河城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距離沿河城約72千米,駕車約107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