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沾沾自喜

(漢語成語)

鎖定
沾沾自喜(拼音:zhān zhān zì xǐ)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1] 
沾沾自喜指自己覺得美好而得意;多用於形容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滿足得意,表現出一種輕浮的樣子。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2] 
中文名
沾沾自喜
拼    音
zhān zhān zì xǐ
近義詞
自鳴得意沾沾自滿洋洋得意洋洋自得趾高氣揚
反義詞
垂頭喪氣、灰心喪氣
出    處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注音字母
ㄓㄢ ㄓㄢ ㄗㄧˋ ㄒㄧˇ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沾沾自喜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沾沾自喜”。 [1] 

沾沾自喜成語故事

竇嬰為人正直敢言,喜歡結交朋友,也很有才幹。有一次,漢景帝劉啓的弟弟梁孝王劉武來朝見,景帝叫梁孝王、竇嬰一起喝酒。這時劉啓還沒立太子,當酒喝得高興的時候,劉啓對劉武説:“將來我死以後,把皇帝傳給你。”竇太后偏愛小兒子劉武,聽了這話,心裏很是高興。不料,竇嬰卻表示反對。他對劉啓説:“漢朝的天下,是高祖打下來的。父親傳給兒子帝位,這是漢朝的制度。您怎麼可以擅自把帝位傳給弟弟呢?”竇太后聽了這話,對竇嬰非常憎恨和不滿,從此,不准他再進宮朝見。竇嬰因此假託有病,辭掉了“詹事”(官名掌管皇后和太子宮中事務)的官職。 [2]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勾結另外六個諸侯國發動叛亂,企圖奪取劉啓的漢景帝認為,在一班宗族親信當中,竇嬰是個很能幹的人,於是拜他為大將軍,賜給黃金千斤,命他討平叛亂。竇嬰把景帝賞賜的黃金全部分給部下,和名將周亞夫一起,平息了叛亂。事後,竇嬰被封為魏其侯,威望大大提高。竇太后改變了對他的態度,但漢景帝始終不太信任他。 [2] 
後來,竇嬰任慄太子老師。不久,漢景帝要廢掉太子,竇嬰多次勸阻。結果不但沒有改變漢景帝的主意,反而引起漢景帝對他的不滿。 [2] 
公元前143年,丞相因庸碌無為而被免職。竇太后幾次向景帝提起竇嬰,希望任命他為丞相,但漢景帝不同意。他説:“魏其侯竇嬰這人,自以為了不起而洋洋得意,辦起事來常常草率輕浮,很難擔任丞相這一重任。”結果,漢景帝任命衞綰當丞相。到漢武帝劉徹即位後,竇嬰才當上丞相。 [2] 

沾沾自喜成語寓意

謙虛是一種討人喜歡的美德,能使人走向成功,從而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昨日或者現在,無論多麼輝煌,都不值得滯步滿足,更不應該沾沾自喜。成語告訴人們,三人行,必有我師。多向那些具有所不能及至優點的人學習,成功便不會是某一時段的事情,而是一路層出不窮。 [2] 

沾沾自喜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沾沾自喜”指自己覺得美好而得意;多用於形容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滿足得意,表現出一種輕浮的樣子。 [2]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2] 
運用示例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四·辛十四娘》:“會提學試,公子第一,生第二。公子沾沾自喜,走伻來邀生飲。” [3] 
鐵厓 《名説》:“鄙陋之夫以一材一藝自詡腐朽之士以一文一詩自矜,洋洋自得,沾沾自喜。” [4] 
茅盾子夜》:“然而象他那樣的人,決不至於讓某一件事的勝利弄得沾沾自喜,就此滿足。” [3] 
參考資料
  • 1.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1429
  • 2.    陳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389-390
  • 3.    遲紅葉編寫;戴友生等繪. 寫給孩子的中華成語故事 故事裏的中國 道理篇 全新彩繪版[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8.02:68
  • 4.    洋洋自得的意思  .千篇國學[引用日期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