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油菜病毒病

鎖定
油菜病毒病,又稱油菜花葉病,主要由蕪菁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煙草花葉病毒、油菜花葉病毒引起的,發生在油菜的一種病害。該病主要為害油菜的葉、莖稈、花、角果。 [1] 
油菜病毒病在中國各油菜產區均有發生,其中南方冬油菜區比北方春油菜區發病重。白菜型油菜栽培區,城鎮郊區以及秋冬温暖乾旱年份為害嚴重。重病區流行年份一般減產20-30%,嚴重者在70%以上。病株平均產量損失65.7%,種子含油量降低7%。此外,病株抗逆能力下降,易被菌核病霜黴病軟腐病等病害所侵染,冬春也易遭受凍害。 [1-2] 
油菜病毒病的防治應以消滅傳毒蚜蟲為重點,提高農業栽培管理技術,選用抗病優良品種等綜合防治措施。 [3] 
中文名
油菜病毒病
外文名
Rape Viral Disease
別    名
油菜花葉病
毒素病
病    原
蕪菁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煙草花葉病毒、油菜花葉病毒等
為害作物
油菜
為害部位
葉、莖稈、花、角果

油菜病毒病病原特徵

油菜病毒病
油菜病毒病(5張)
病原物主要4有種,分別為:馬鈴薯Y病毒科馬鈴薯Y病毒屬蕪菁花葉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雀麥花葉病毒科黃瓜花葉病毒屬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uirus),煙草花葉病毒組的煙草花葉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和油菜花葉病毒(Youcai mosaic virus)。其中,蕪菁花葉病毒是最重要的病原病毒,中國油菜產區的油菜病毒病多由它引起,長江流域發病株中該病毒佔80%左右;其次為黃瓜花葉病毒和煙草花葉病毒,分別佔8%左右;油菜花葉病毒極少。中國國外報道的病原物還有花椰菜花葉病毒科花椰菜花葉病毒屬花椰菜花葉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和長線形病毒科、長線病毒屬的甜菜黃化病毒(Beet yellotes virus)等16種。 [2]  [1] 
蕪菁花葉病毒:病毒粒體線狀,大小為(12-13)納米×(700-800)納米,失毒温度55-65℃,稀釋終點1:7×103,體外保毒期3-6天。汁液和蚜蟲非持久性傳毒。寄主範圍有蕪菁、蘿蔔、油菜、白菜、芥菜、甘藍等十字花科及菊科、茄科、藜科和莧科等植物。中國油菜上已發現TuMV-CR1至CR12等12個株系。 [1] 
黃瓜花葉病毒:病毒粒體為球形,直徑30納米。失毒温度55-60℃,稀釋終點1:(1-3)×103,體外保毒期2天。寄主範圍甚廣,有十字花科、葫蘆科等40科130多種植物。可通過汁液接種和16種蚜蟲進行非持久性傳毒。 [1] 
煙草花葉病毒:病毒粒體桿狀,大小為(15-16)納米×300納米,失毒温度98℃以上,稀釋終點1:5×106-7,體外保毒期29天以上。寄主範圍有茄科、十字花科、藜科、毛真科、豆科、芹科、旋花科、菊科等30科200多種植物。可經汁液、土壤和大型針線蟲傳毒。 [1] 
油菜花葉病毒:病毒粒體球形,直徑為38納米。失毒温度55-65℃,稀釋終點1:(5-7)×102-3,體外保毒期1-6天。在油菜上有花葉和隱蔽兩個株系。 [1] 

油菜病毒病為害症狀

不同類型油菜上的症狀差異很大。
  • 甘藍型油菜
苗期主要症狀有枯斑和花葉兩種。苗期枯斑症先在老齡葉上出現,然後向新生葉上發展,主要為點狀枯斑和黃色斑塊,前者病斑很小,直徑0.5-3毫米,表面淡褐色,略凹陷,中心有一黑點,迎光透視呈星藻狀。葉背面病斑周圍有一圈油漬狀灰黑色小斑點,病斑密集,常使葉片變黃枯死。後者病班較大,直徑1-5毫米,斑淡黃色或橙黃色,呈圓形、不規則形或環狀,與健全組織分界明顯。枯斑症常伴隨有葉脈壞死,使葉片皺縮畸形。花葉症與白菜型油菜花葉相似,支脈和小脈半透明,葉片成為黃綠相間的花葉,有時出現皰斑,葉片皺縮。 [1] 
成株期莖稈上症狀主要有條斑、輪紋斑和點狀枯斑三種。條斑症狀在莖枝一側初現2-3毫米長的褐色至黑褐色梭形斑,中心逐漸變成淡褐色,病斑上下蔓延呈長條形枯斑,有時可從莖基部蔓延至果枝頂部,病斑後期縱裂,裂口處有白色分泌物,條斑連片蔓延後常致植株半邊或全株枯死。輪紋斑症狀在莖稈上初現梭形或橢圓形病斑,長約2-10毫米,病班中心開始有針尖大的枯點,周圍有一圈褐色油漬狀環帶,病斑稍凸出,繼續擴大時,中心呈淡褐,色枯斑,上有白色分泌物,外圍有2-5層褐色油漬狀環帶,形成多層同心輪紋斑,病斑長1-10釐米,病斑多時可連接成一片,使莖稈呈花班狀。點狀枯斑症狀在莖稈上散生黑色針尖大小的斑點,斑周圍稍呈油漬狀,病斑密集時,班點並不擴大。此三種症狀,以條班症狀較普遍而嚴重,常致全株枯死。發病植株一般株形矮化、畸形,蓬莖短縮,花果叢集,角果短小扭曲,上有小黑班,有時似雞爪狀。 [1] 
  • 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
苗期主要症狀為花葉和皺縮;後期植株矮化,莖和果軸短縮,角果畸形。苗期先從心葉顯症,葉脈呈半透明狀,由葉片基部向尖端發展,支脈和細脈呈顯著的明脈。明脈附近逐漸褪綠,使葉片呈黃綠相間色斑,形成花葉,並伴隨有皺縮、葉肉增厚、變脆。 [1] 
成株期主要症狀為株形矮化,葉片花葉皺縮,莖稈上有黑褐色條斑,根、莖質跪開裂,分枝數減少,花蕾深黃不開放,角果畸形,數量減少,每果種子數減少或呈秕粒。 [1] 

油菜病毒病分佈範圍

在中國各油菜產區均有發生,其中南方冬油菜區比北方春油菜區發病重。 [2]  在中國南方油菜產區,湖北武漢、湖南長沙、四川成都、安徽合肥等市的郊區發病較重;貴州、四川、江西等部分地區、發病較輕,可能與氣候以及油菜栽培條件有關。 [4] 

油菜病毒病侵染循環

蕪菁花葉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主要通過蚜蟲非持久性傳毒,病毒汁液也可傳病。傳毒蚜蟲主要有蘿蔔蚜桃蚜甘藍蚜等數種。蚜蟲獲毒、持毒和傳毒時間都很短。在病株上吸汁約5分鐘即可獲毒,在健株上吸汁不足1分鐘即可傳病,但吸毒後經20-30分鐘後,傳毒力即可消失。 [2] 
冬油菜區病毒在十字花科蔬菜、自生油菜和雜草如蔊菜等植物上越夏。秋季首先傳播至早播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蘿蔔、大白菜和小白菜上,再傳入油菜地。油菜子葉期至抽薹期均可感病。子葉至5葉期為易感期。潛育期一般7-30天,日温20-25℃時為7-10天,13℃左右為10-20天,59℃以下或30℃以上病毒不易侵染或表現隱症。油菜出苗後約一個月(5葉期前後)出現病苗。冬季病毒在病株體內越冬。春季旬均温達到10℃以上時,感病株逐漸顯症。一般在終花期前後達到發病高峯。在春油菜區和夏油菜區,油菜苗期病毒主要來自十字花科蔬菜留種株。 [2] 

油菜病毒病流行規律

油菜病毒病的發生和危害,主要受傳毒介體蚜蟲的吸毒傳毒頻率、農業栽培管理措施、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其中與傳毒蚜蟲的數量關係最為密切。 [3] 

油菜病毒病傳毒蚜蟲

傳毒介體蚜蟲是影響油菜病毒病發生流行的最重要因素,尤其是有翅蚜的遷飛與傳毒,直接影響油菜苗期病毒病的發生遲早與危害程度。因此,油菜苗牀和大田苗期的初侵染源,主要來自於周圍毒源寄主植物上遷飛的帶毒有翅蚜,凡帶毒有翅蚜發生和遷飛早,蟲口基數大,吸毒、傳毒頻率高,油菜苗期病毒病的發生就相應早,危害程度可能就重;反之,病害發生遲,危害則輕。油菜大田生長中後期,病毒病的發生危害程度又與苗牀後期或大田初期的發病率和蚜蟲的擴散引起再侵染的頻率有密切關係。油菜病毒病的發病率增長高峯與有翅蚜的發生高峯呈正相關。 [3] 

油菜病毒病栽培管理

油菜的各種農業栽培管理措施與病毒病的發生和危害的關係,是從兩個方面加以影響的。一是直接影響油菜的生長髮育,二是直接或間接影響傳毒介體蚜蟲的遷飛、吸毒與傳毒,從而影響病毒病的發生輕重和危害程度。 [3] 
油菜的播種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病毒病發生的遲早和輕重。通常早播油菜發病重,遲播的發病輕。因為早播油菜受毒源寄主上帶毒蚜蟲的遷飛與傳毒比遲播油菜要早,其傳毒頻率也相應高得多,故病情往往重。 [3] 
油菜苗牀期或大田生長期的肥水管理,也影響病毒病的發生危害。合理施肥,尤其是氮、磷、鉀肥配合施用,並根據油菜的不同生育階段對肥料的要求,分階段按比例使用,可促進油菜健壯生長,增強植株的抗病性,有利於減輕病害。如果田間排水不良,株間濕度過大,肥力不足,管理不善,油菜生長髮育不良,抗性降低,病害發生會加重。 [3] 

油菜病毒病氣候條件

油菜苗期病毒病的發生直接影響大田期病情的嚴重度。氣候條件對病毒病流行的影響,主要是影響蚜蟲的遷飛、吸毒與傳毒,以及病害潛育期的長短等。 [3] 
油菜苗期氣候乾燥,有利於蚜蟲的繁殖和遷飛,田間傳病的機會增多,再侵染頻繁;此時乾燥的氣候條件,不利於幼苗的生長髮育,使抗性減弱,病毒病的發生會加重。相反,如果陰雨天氣較長,特別是暴雨較多,蚜蟲的發生或遷飛顯著下降,病毒病的發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3] 
據報道,適合於介體蚜蟲發生和遷飛的温度為15-20℃,相對濕度在70%以下,温度過高過低或濕度過大,都不利於蚜蟲的發生和遷飛危害。温度對病害潛育期的影響也相當明顯,當日平均氣温在20℃時,潛育期為7-10天;13℃左右時為10-20天,温度愈低,潛育期愈長。油菜出苗後前期生長階段,除温度因素外,雨日、雨量和相對濕度是影響病害發生危害的關鍵因素。當油菜出苗後的30天左右時間內,月平均氣温在16-19℃,降雨量在35毫米以下,相對濕度低於77%,有利於傳毒蚜蟲的發生,病害潛育期短,苗期病毒病發生嚴重,成株期也可能流行。 [3] 

油菜病毒病品種抗病性

油菜病毒病的發生和流行與油菜的類型和品種間的抗病性也有明顯關係。通常甘藍型油菜較芥菜型油菜抗病,白菜型油菜較感病;晚熟品種較早熟品種發病輕。 [3] 

油菜病毒病防治方法

根據影響油菜病毒病發生流行的因素,油菜病毒病的防治應以消滅傳毒蚜蟲為重點,提高農業栽培管理技術,選用抗病優良品種等綜合防治措施。 [3] 
  • 治蚜防病
有效消滅蚜蟲介體或切斷毒源是防治油菜病毒病的關鍵措施。治蚜防病的策略應統籌考慮,連片防治,早治、連續治,才能取得較好的防病效果。油菜田周圍的各種毒源寄主病苗上的蚜蟲,是油菜苗期病毒病發生的主要侵染來源。因此,在防治蚜蟲時,不僅要注意防治油菜苗牀或大田苗期的蚜蟲,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慮毒源寄主植物上蚜蟲的防治,儘量做到統籌安排,連防連治。由於蚜蟲介體屬非持久性傳毒,少量的蚜蟲的田間吸毒傳毒後,會導致田間苗帶毒率高,加之蚜蟲繁殖速度快,往往會使病害嚴重。因此,治蚜防病應早治、連續治。通常油菜出苗後,從子葉期開始就要噴藥,間隔5-7天噴藥1次。 [3] 
用於防治蚜蟲的藥劑種類很多,常用的藥劑有:①150%滅蚜淨4000倍液;②2.5%敵殺死乳油2500倍液;③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④20%單氰乳劑2000-2500倍液,進行噴霧均有較好效果。 [3] 
  • 適期播種
通過調節播種期避開蚜蟲遷飛高峯期,降低蚜蟲吸毒傳毒的機會,從而使病害發生減輕。一般早播會加重病害,播種過遲又不利於油菜豐產。因此,應根據當地的具體實際情況適時播種,一般秋季乾旱少雨,氣温偏高,蚜蟲繁殖快、遷飛早,如果油菜播種過早,往往與蚜蟲的遷飛期相吻合,導致苗期發病嚴重。同時,為成株期積累了大量毒源,使其病害流行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掌握在不影響油菜產量的情況下,適當延遲播種期,具有明顯減輕苗病發生的作用。 [3] 
  • 加強栽培管理
油菜病毒病的發生危害與栽培管理技術,尤其是苗牀期或直播大田苗期的管理水平關係很密切。因此,必須加強苗期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抗性。做到苗肥施足、施早,避免偏施、遲施氮肥;結合中耕除草、間苗、定苗時拔除弱苗、病苗。同時,苗牀土壤乾燥時,應注意及時灌溉,以控制蚜蟲的危害。此外,油菜苗牀的選擇不宜設在離毒源寄主較多的蔬菜地附近,避免蚜蟲介體頻繁遷飛吸毒傳毒,這對控制苗期病毒病的發生具有一定作用。 [3] 
  • 選用抗病品種
不同類型的油菜和品種間對病毒病的抗性存在明顯差異。一般甘藍型油菜比白菜型油菜抗性較強,但不同類型油菜品種間的抗性差異很大,如甘藍型油菜甘油5號在湖北就表現嚴重感病。在白菜型油菜品種中,也有抗病性較好的品種。因此,在油菜病毒病發生的地區,應根據本地毒源的種類,油菜的類型和品種,在調查自然發病情況的基礎上,有條件的地區,進行必要的人工抗性鑑定,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抗病優良品種。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主編,中國農作物病蟲害 上,中國農業出版社,1979.12,第870-871頁
  • 2.    陳利鋒,徐敬友主編,農業植物病理學 第3版,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第243-246頁
  • 3.    侯明生主編,新農村書屋農業常備技術手冊系列 農作物病害防治手冊,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0,第158-161頁
  • 4.    王聖玉, 李麗麗. 我國南方油菜病毒病的發生和病原血清學鑑定[J]. 植物保護, 1990, 16(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