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池市教育局

鎖定
河池市地處廣西西北邊陲、雲貴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東連柳州,南界南寧,西接百色市,北鄰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西長228公里,南北寬260公里,全市土地面積3.35萬平方公里。
河池市總人口為409萬人。境內有壯、漢、瑤、仫佬、毛南、苗、侗、水8個世居民族,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區之一。
河池市現轄金城江區、宜州市和羅城、環江、南丹、天峨、東蘭、巴馬、鳳山、都安、大化9縣,其中民族自治縣5個。
中文名
河池市教育局
內設機構數量
8個
現任領導
鍾雲(局長)

河池市教育局機構簡介

根據《中共河池市委、河池市人民政府關於河池市人民政府機構設置的通知》(河發[2009]27號),設立河池市教育局,為河池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 [1] 

河池市教育局職責調整

(一)取消已由河池市人民政府公佈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
(二)加強基礎教育工作,以農村教育為重點,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公共教育資源進一步向農村傾斜,促進教育公平。深入推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減輕中小學學生的課業負擔,加強中小學德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積極推進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發展後力。
(四)加強教育督導工作,指導基礎教育發展水平、質量的監測工作。
(五)加強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完善辦學秩序,促進民辦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河池市教育局主要職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及自治區的有關規定,本部門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令、法規和規章制度,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擬訂執行計劃、具體實施辦法和有關補充規定。
(二)編制本市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並檢查實施情況,向市人民政府和上級教育部門作出報告。
(三)督促檢查各縣(市、區)貫徹執行教育方針、政策、法令、法規和上級的各項規定;評估指導全市教育教學工作。
(四)負責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促進教育公平,負責義務教育的宏觀指導與協調,指導普通高中教育、幼兒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
(五)負責本市教育系統校長隊伍、人才隊伍和教師隊伍建設,包括校長崗位培訓、後備幹部隊伍建設、教師學歷教育、繼續教育等。
(六)指導全市中等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社區教育和漢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工作。
(七)負責組織各縣(市、區)做好中考、高中畢業會考、高考的考務工作、招生錄取工作和中小學學籍管理工作;負責組織本轄區的各類學歷教育的自學考試工作,核發自學考試畢業證書。
(八)按照中央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負責教育教學管理、教育教學改革及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工作,檢查指導各縣、市、區實施素質教育工作,並組織推廣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
(九)檢查指導各縣(市、區)加強學校教育教學設備的裝備、管理和使用工作,按規定如期實現實驗教學普及縣(市、區)。
(十)檢查指導全市開展電化教育和信息化教學工作。
(十一)領導、檢查本市各級各類學校的工作,統籌和指導少數民族教育工作。
(十二)主管全市的的教師工作。負責全市教師的職稱評聘和教師資格的認定工作。按照管理權限對教師進行考核、聘任、獎懲、晉升等工作,指導教育系統人才隊伍建設。
(十三)負責監督審計全市教育經費和教育基建經費撥付及教育附加費和教育費附加的徵收、管理與使用工作。
(十四)負責全市中小學校教育教學常規管理評估工作,指導全市中小學、中職學校德育、體育、衞生、藝術、安全工作以及團組織和少先隊工作。
(十五)檢查指導全市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工作。
(十六)協調管理、檢查指導各縣(市、區)學校基礎設施建設。
(十七)指導全市的教育督導工作,組織和指導對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的督導檢查和評估驗收工作,指導基礎教育發展水平、質量的監測工作。
(十八)檢查指導基礎教育階段民辦教育辦學工作,負責高中階段民辦教育辦學的審批和管理。
(十九)檢查指導全市學生資助管理工作。
(二十)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河池市教育局內設機構

根據以上職責,河池市教育局內設8個內設機構;

河池市教育局辦公室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計劃生育等工作。

河池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

指導全市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辦教育、學前教育、少先隊、青少年常規管理工作。負責高中錄取和學籍管理、高中階段民辦教育審批和管理。

河池市教育局師範教育科

(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指導全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中長期規劃、教師師德教育建設、中小學校長崗位培訓、語言文字等工作。負責教師資格認定審批並進駐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中小學教師評優獎勵、普通話測試等工作。

河池市教育局職教與成教科

指導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和管理;指導鄉、鎮、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建設和管理。負責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學歷教育的專業設置及進行評審、辦學及教學質量評估標準並指導實施、
招生錄取、畢業證書驗印和頒發、社會力量辦學的審批和管理等工作。

河池市教育局人事教育科

指導全市教育系統人事教育工作。負責局機關和直屬單位班子建設、後備幹部隊伍建設、人事管理、人才隊伍、黨務、紀檢監察和全市教師職稱評審等工作。受理本市教育系統的行政複議和信訪工作答覆。

河池市教育局計劃財務科

指導全市教育系統財務管理、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負責本局財務管理、財產登記;負責教育系統經費統計、學年初統計、市直教育費分配使用、社會捐資助學等工作。

河池市教育局教育督導室

統籌規劃、組織實施本市的教育督導工作,研究制訂本市教育督導與評估的指導性文件和工作制度。監督、檢查和指導本市貫徹落實有關教育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河池市教育局校安管辦

指導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學校安全工作;指導學校處理學生傷害事故,開展學生安全教育,制定校園安全應急預案及演練。負責對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民辦教育)的食品衞生管理、學校周邊治安綜合治理、道路交通安全、禁毒、未成年人教育、汛期地質災害防治、避震減災和維穩等工作的檢查 、指導和考核。
信息產業科
承擔電子信息產品製造的行業管理工作;指導軟件業發展;協調行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協調重大系統裝備、微電子等基礎產品的開發與生產;組織協調國家和自治區重大項目所需配套裝備、元器件、儀器和材料的國產化;促進電子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組織實施軟件、系統集成及服務的技術規範和標準;推動軟件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軟件服務外包;指導協調信息安全技術開發;依法實施河池市軟件產品登記工作。
信息化與信息安全科
指導推進信息化工作,協調信息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協助推進重大信息化工程,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指導協調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發展,協調推動跨行業、跨部門的互連互通;推動重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共享;促進通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網融合發展。協調全市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協調推進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等基礎性工作;指導監督政府部門、重點行業的重要信息系統與基礎信息網絡的安全保障工作;承擔信息安全應急協調工作,協調處理重大事件,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無線電管理協調工作。
人事培訓科
負責機關、直屬單位人事管理、機構編制、紀檢監察、隊伍建設、出國(境)人員政審等工作;擬訂相關管理制度和辦法;負責專業技術職稱改革工作,組織全市工程、經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材料上報及初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工作。擬訂全市工業和信息化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培訓規劃;指導全市工業和信息化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訓工作;指導有關企事業單位開展校企合作和引進國外智力工作;負責機關的全體人員的培訓工作。

河池市教育局人員編制

河池市教育局機關行政編制為24名。其中:局長1名,副局長3名,正科級領導職數8名,副科級領導職數4名。
黨組領導和紀檢組長按有關規定配備。
暫保留機關後勤服務事業編制1名,待現有人員退休後自然消失。
教育概況
2010年全市有小學1500所,教學點2276個,在校小學生337486人;初中191所,在校初中生145403人;特殊教育學校8所,在校學生409人,其中小學階段343人,初中階段66人;普通高中26所,在校學生56897人;中等職業學校19所,其中,自治區直管學校1所,市直屬4所,縣(市)屬學校10所,技工學校2所,民辦中職學校2所,在校中職生4133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8161人,非全日制學生23169人。不含區直學校和技工學校數據,下同)。
2010年全市有小學教職工23754人,其中專任教師19726人,小學師生比為1:15.35;普通初中教職工10198人,其中專任教師8493人,初中師生比為1:14.14;普通高中教職工4175人,專任教師2811人,高中師生比為1:17.66;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員工1510人,其中專任教師1092人,“雙師型”老師348人,中等職業學校師生比為1:37.85(按全日制在校生師生比為1:16.63)。
2010年,全市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專任、中職學校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6.05%、98.94%、97.57%、93.7%、81.69%。
2010年全市每萬人口在校生,幼兒園151人,小學835人,普通初中359人,普通高中140人,中等職業學校101人。
2010年全市小學校舍總面積2485151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7.3平方米;初級中學校舍總面積1466889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10.09平方米;普通高中校舍總面積847825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14.9平方米;中等職業學校校舍總面積387768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9.38平方米(按全日制在校生為21.35平方米)。
2010年全市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50%;輟學率0.48%;初中毛入學率112.62%,輟學率1.45%;15週歲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為99.34%。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82.33%。
2010年,河池市、縣(市、區)教育經費總收入230782萬元,比上年多收入12223萬元,增長5.59%。其中財政撥款收入192801萬元,比上年多收入10869萬元,增長5.98%;預算外資金收入22962萬元,比上年多收入944萬元,增長4.29%。教育經費總支出231013萬元,比上年多支出13100萬元,增長6.01%。其中財政撥款支出195818萬元,比上年多支出11597萬元,增長6.3%;預算外資金支出22962萬元,比上年多支出944萬元,增長4.29%。總支出中,人員經費支出225367萬元,公用經費支出63688萬元,基建支出5645萬元。(河池市教育局)
金城江區教育概況金城江區是河池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行政建制始於宋初,1983年10月撤縣建市,2002年11月撤市設區,總面積2340平方公里,轄4鄉7鎮1個街道,居住着壯、漢、瑤、苗等22個民族34萬人。金城江區交通發達,是大西南雲、貴、川、渝出海的重要門户。2010年,金城江區共設123所公辦學校,其中教師進修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普通高中2所,初中18所,小學98所(其中完全小學48所、初級小學45所、教學點5個),幼兒園3所。在校普通高中生4940人,初中生11037人,小學生20436人,特教生86人,在園幼兒917人。小學教職工1711人,初中教職工1042人,高中教職工272人,教師進修學校教職工12人,幼兒園教職工65人。民辦中小學5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初中1所,小學3所;在校學生1034人,其中高中生98人,初中生228人,小學生708人。民辦幼兒園44所,在園幼兒6742人。
普及程度。2010-2011學年度,全區初等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96%,初級中等教育階段適齡少年入學率為114.32%,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為98.77%。全區初等教育階段適齡兒童輟學率為0,初級中等教育階段適齡少年輟學率為0.55%。15週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為99.68%,17週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為99.21%。15週歲人口的文盲率為零。
師資水平。全區小學專任教師1548人,學歷合格率為100%;初中專任教師872人,學歷合格率為100%。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合格率為100%。全區中小學正副校長162人,培訓合格率為100%,持證上崗率為100%。辦學條件。全區小學校舍建築總面積198771平方米,生均9.7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築總面積150507平方米,生均13.3平方米。全區中小學全面消除D級危房。教學儀器設備按不同類型學校標準要求配備,小學和初中的配齊率均達100%。小學圖書生均17.2冊,初中圖書生均28.2冊。
教育經費。2009年,區財政對教育撥款為15561萬元,比上年增長比9.17%;財政經常性收入為30038萬元,比上年增長7.35%。財政對教育撥款的增長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撥款為4713元,比上年增長5.36%。教育公用經費撥款為1080萬元,比上年增長14.87%。(金城江區教育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教育概況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位於桂西北大石山區,山清水秀,資源豐富。全縣總面積2658平方公里,轄4個鄉7個鎮,總人口37萬,居住有仫佬、壯、漢、苗、瑤、侗等12個民族,其中仫佬族11.7萬,佔全縣人口31.7%,佔全國仫佬族人口80%以上,是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同是也是國家少數民族扶貧重點縣。2010年,全縣共有義務教育學校142所,其中普通小學126所,民族小學1所,普通初中14所,民族中學1所。全縣村教學點78個。現有高中2所,職業高中1所,公辦保育院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全縣學生總數36861人,其中高中4325人,初中10751人,小學21785人。全縣教職工總數2732人,其中專任教師2497人,研究生學歷3人,本科學歷864人,專科學歷1016人,具有中教高級職稱91人,中教一級(小學高級)1428人。全縣學校佔地面積1270480平方米,其中小學佔地738858平方米,初中佔地447603平方米,高中佔地84019平方米;全縣校舍面積346228平方米,其中小學177604平方米,初中120975平方米,高中47649平方米。全縣適齡兒童各學年入學率都在99%以上,初中階段入學率達到100%,小學、初中生輟學率分別控制在1%和3%以內。中小學專任教師合格率均達99%以上。生均校舍面積小學8.16平方米,初中10.78平方米,高中11.01平方米。7~15週歲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15週歲和17週歲人口完成率、學生與教師的編比、校長崗位培訓情況、各種儀器配備情況等均達到或超過指標要求。全縣共有電腦網絡教室35間、多媒體投影教室23間,衞星收視點162套,教學光盤播放點200套,白板投影教室13間,班級投影教室42個,班班通教室36間,校長培訓專用衞星接收設備13套,遠程教育設備和資源覆蓋中小學校176所,受益學生36725人,受益率99.9%。(羅城縣教育局)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教育概況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境位於廣西西北部、雲貴高原東南麓,東鄰羅城、融水兩縣,南接宜州和金城江區,西面與南丹縣隔河相望,北部與貴州省的荔波、從江兩縣相連。土地總面積4572平方公里,現有6個鎮6個鄉,145個行政村(社區),2899個自然屯和異地移民場點,有毛南、壯、漢、苗、瑤、仫佬、侗、水、布衣等14個民族,總人口40多萬人,其中毛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6%左右。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現有小學290所,其中村完小以上學校153所,教學點137個,小學在校生25900多人;普通初級中學14所,初中在校生13300多人;普通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1所,私立高中1所,高中在校生近3000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在校生1300多人(含在企業頂崗實習學生);縣直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500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62人。全縣專任教師3288人,其中,幼兒教師45人,小學教師2062人,初中教師931人,高中教師190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60人。
2010年,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99.30%,小學生年輟學率0.12%。初中階段入學率114.93 %,初中生年輟學率2.22 %。各小學理科教學儀器配齊率97.24%、電教設備配齊率93.79%、體育器材配齊率95.17%、音樂器材配齊率93.10%、美術器材配齊率92.41%、衞生設備、勞技設施配齊率91.03%;中學理科教學儀器、電教設備、體育器材、音樂器材、美術器材、衞生設備、勞技設施配齊率100%。全縣小學生均實物圖書12.94冊;初中生均實物圖書15.82冊。全縣小學校舍總面積216246平方米,生均7.54平方米;初中校舍總面積122127平方米,生均7.93平方米。全縣村完小以上學校有95%建有教學樓;初中以上學校有80%建有學生宿舍樓,有60%的學校建有學生公寓樓。學校教學設施和辦公設施極大改善,部分學校建有功能齊全的綜合辦公大樓,配備了較先進的辦公設備,鄉鎮中心小學以上的學校均建成了能適應現代化教學需要的多媒體教室,並開通了遠程教育網絡系統,教學信息化、現代化邁上了新的台階。
南丹縣教育概況到2011年春季學期初,全縣共有學校223所。其中幼兒園20所(公辦2所、企業辦3所、民辦15所);小學186所(完小121所,教學點61所、民辦小學1所);初級中學15所,普通高中1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在園幼兒3069人,學前班學生6826人,在校小學生27813人,初中生11938人,普通高中生2892人,中職學生1853人。全縣在職在編教職工3343人,其中幼兒園64人,小學2148人,初中855人,高中241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35人。小學教師合格率100%,大專以上學歷佔小學教師總數的81.8%,初中教師合格率100%,本科以上學歷佔初中教師總數的51.7%。中小學特級教師2人,高級職稱63人,中級職稱1585人。全縣中小學共有各類實驗室105間,儀器室186間,儀器櫃1524個,中小學圖書室129間,演示開出率高中平均達97.5%,初中達94%,鄉鎮小學達88%,村完小達75%。分組實驗開出率高中平均達97.5%,初中達91%,鄉鎮小學達70%,村完小達55%。全縣配備“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模式Ⅰ學校99所180套,模式Ⅱ學校137所,139套,模式三15所18套。(周春勇)
東蘭縣教育概況東蘭縣地處廣西西北部,雲貴高原南緣,境內東西橫距65公里,南北縱跨68.5公里,總面積2415平方公里。有壯、漢、瑤等11個民族29萬人口,其中壯族23.7萬人,佔81.7%;漢族2.7萬人,佔9.3%。轄9鄉5鎮147個行政村2個社區,2955個村民小組93個居民小區3676個自然屯。
東蘭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鄧小平領導右江土地革命的指揮中心,是廣西農民運動的發祥地、百色起義的策源地、右江革命根據地的腹心地。屬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2010年,東蘭縣有普通高中、教師進修學校、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公辦幼兒園各一所;初中11所;小學212所,其中鄉鎮中心校15所(含勞小)、村完小校49所、教學點148所。在校學生總數37594人,其中高中共40個班,在校學生2500人,寄宿生2201人;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在校生250人,寄宿生250人;初中共176個班,在校學生9856人,寄宿生8387人;小學在校生24626人,寄宿生14419人;特教在校生50人,寄宿生50人。現有教職工2459人,其中高中教師170人,職校教師50人,初中教師671人,小學教師1626人,教師進修學校教師12人。
近年來,縣委、縣人民政府堅持"科教興縣"發展戰略不動搖,以創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積極推進教育改革與創新,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改善教育辦學條件,全縣教育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績,教育事業與經濟社會實現了同步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巴馬瑤族自治縣教育概況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與百色、田陽、田東、平果、大化、東蘭、鳳山、凌雲等市縣相毗鄰,全縣總面積1971平方公里,總人口25.14萬,現轄10個鄉鎮,境內居住有瑤、壯、漢等12個民族,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佈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類聖地”。全縣有小學296所,其中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小學12所,村完小校40所,教學點244個。2010-2011學年度,全縣有適齡兒童25210人,已入學2521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其中內宿生11543人。全縣小學校舍面積149899平方米,生均6.35平方米;圖書330690冊,生均14冊。全縣小學專任教師1607人,其中大專學歷742人,中師學歷717人,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6.63%。普通初中15所,在校生8466人,其中內宿生7309人,入學率為5.34%。全縣中學校舍建築面積120458.63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11.03平方米。初中有實物圖書166683冊,生均實物圖書17.50冊。全縣初中專任教師552人,專科以上學歷540人,學歷合格率98%。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一所,在校生2647人。專任教師142人,本科學歷以上133人,學歷合格率為93.66%。學校佔地面積117339.2平方米(176畝),生均49.74平方米;教學建築面積28778m2,生均12.2㎡;學生住宿面積12649平方米,生均5.36平方米;綠化面積31878.66平方米,佔校園總面積27.16%。幼兒園58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所,民辦幼兒園57所。2010—2011學年度全縣3-6歲幼兒14792人,已入園5925人,入園率為40.06%。全縣有專任幼兒教師243人,均是幼師畢業生,教師合格率100%;全縣幼兒教育共有校舍面積6063平方米;幼兒運動娛樂場面積2821平方米。特殊教育學校一所,在校生31人,全部在校住宿,有專職教師4人。2010—2011學年度全縣適齡殘疾兒童少年95人,已入學76人(含隨班就讀45人),殘疾兒童入學率80%。 全縣有12所鄉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有103所村級農民文化技術學校,佔行政村總數的100%。專職教師65人,兼職掃盲教師340人。 職業教育中心一個(2008年整合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縣教師進修學校、縣農機校的教育資源而成),在校生985人,成人大專468人,共有教職工74人。校園佔地面積86.5畝,建築面積10200平方米。(李大朝)
巴馬民師(河池三高)概況河池市巴馬民族師範學校成立於1957年10月,名稱“廣西省巴馬初級師範學校”,1959年升為中等師範學校,隸屬百色專區;1965年河池地區成立後,歸屬河池地區管理。197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改為民族師範學校,執行區、地共管,以地為主的領導管理體制。2004年3月,經河池市教育局批准成立高中部,當年秋季招普通高中生368人;2005年5月16日,經河池市編制委員會批准,在本校開辦普通高中教育,增掛“河池市第三高級中學”牌子,實行一套人員、兩塊牌子管理模式,並且隸屬關係不變、人員編制不變、財政撥款基數不變。2007年元月,經河池市教育局組織專家評估組評估,學校被確認為“河池市示範性普通高中”。目前,學校佔地面積168畝,編制168人,現有教職工154人,在編140人,單位自行聘用13人,借調1人。其中研究生學歷13人,在讀研究生6人,高級職稱13人,中級職稱66人,初級職稱36人。專業設置有學前教育和普通高中兩種。在校高中學生31個班1786人,幼師學生8個班500多人,幼師大專首屆函授班70多人。學校曾獲自治區藝術、體育、德育工作“先進單位”、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河池市“青少年綠色文明園”等稱號;2002年被譽為“老區民族教育一枝花”。

河池市教育局現任領導

局長:鍾雲 [4-8] 
副局長:文德生

河池市教育局所獲榮譽

2020年4月20日,被中共河池市委宣傳部、河池市司法局評為“‘七五’普法中期先進集體”。 [2] 
2021年5月,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脱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