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東村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北宅街道河東村)

鎖定
村莊由來 明朝嘉靖年間,何氏祖一家從雲南(山西大同南部)遷至北宅街道東烏衣巷社區。之後復遷白沙河上游東岸立村,取名河-區。徐氏祖在明朝移民中,從雲南經即墨、沙子口街道王子澗輾轉至白沙河上游西岸,稱為“河西”。隨後徐氏(與上述徐氏不同祖)、孫氏、姜氏、王氏等也相繼入社區定居。現何姓人數居多,佔全社區的60%,徐姓次之,佔全社區的20%。
中文名
河東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北宅街道
地理位置
北九水即白沙河上游河段
面    積
近4000餘畝
下轄地區
社區
電話區號
0532
郵政區碼
2660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48人
著名景點
小丹丘又因其狀如髮髻,又稱“仙人髻”
車牌代碼
魯B
方    言
本地方言

河東村河東村背景

河東村就位於外九水之七水處,距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以東10公里,倚嶗山白沙河(北九水即白沙河上游河段)而建,由河東、河西、駱駝頭、幹河、東澗、口子前6個自然村組成,現有村民131户,401人;耕地150畝,山巒3600餘畝。
河東村
據傳,明朝嘉靖年間,何氏祖一家從雲南遷至北宅東烏衣巷村。數年後,年長者去世,兄弟二人攜妻兒又遷白沙河上游東岸立村,取名河東村,現已傳至15世。後徐氏祖在明朝移民大潮中,從雲南經即墨、沙子口的王子澗輾轉至白沙河上游西岸立村,稱為“河西”。隨後百年內,徐氏(與上述徐氏不同祖)、孫氏、姜氏、王氏等也相繼入村定居。現何姓人數居多,約佔全村總人口的60%,徐姓次之,約佔20%。

河東村河東區

河東區 [1]  的自然景觀富有傳奇色彩,令人歎為觀止。黃宗崇《夜遊九水記》中曰:“七水雙嶂夾水,峭峭如門,澗上大石穹然。”河東、河西兩自然村之間,有一峯臨水獨立,呈丹褐色、似一山水盆景,名曰“小丹丘”;又因其狀如髮髻,又稱“仙人髻”。丘下有一清澈潭水,相傳八仙中的何仙姑曾在此借潭梳洗,故亦有“小梳洗樓”之稱。村後200米許,是著名的嶗山十二景之一“駝峯煙雲”(又名“駱駝峯”)。此峯巍然矗立,高達300餘米,奇石羅列,山頭白雲漂浮,如昂首之駝闊步向前,雄偉壯觀,惟妙惟肖。
傳説峯巖間藴三處水晶礦,因千萬年來浴日月之精華,感天地之靈氣,遂化為水晶三仙子。駱駝峯頂下50米處有左右並排兩洞穴,呈黑、黃兩色,當地人稱為“黑窩”、“黃窩”,就是傳説中的仙子居住之地。“駱駝峯”、“小丹丘”等景點,一直為畫家、攝影者所傾慕。村西是2002年新建的四水水庫,如無瑕碧綠的翡翠鑲嵌在兩山之間。村東是連綿羣山,怪石嶙峋,或躺、或立、或奔;或笑、或思、或靜……其中尤以“眾仙拜佛”、“關公石”等石景最為形象,“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不知身之尚在人境”。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這是20世紀80年代前河東人的真實寫照。全村150畝的山嶺薄地難以養家餬口,就加以採石、家庭飼養、婦女手工織花等進行輔助,但生活依舊清貧困苦。糧食不夠吃,村民們就步行30餘里山路,背麻袋、挑擔子,到王哥莊集市買糧食。
1980年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後,村民大力發展林果業,80%的農田被櫻桃、杏、山楂、桃等果樹所覆蓋。同時進行花崗岩開採,不少村民還買上了拖拉機搞石材運輸。但隨着生態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村民們毅然放棄了十幾年賴以生存的採石業,逐步融入發展旅遊經濟的大潮中。特別是1996年北宅首屆櫻桃節舉辦之後,一户户“農家宴”在河東村悄然興盛起來。遊客們來到這裏可以盡情地吃農家飯、睡農家炕、飲山泉水、品九水果,同時還可以買到嶗山蘑菇、嶗山參、嶗山靈芝、嶗山蠍子等山珍特產。村民們在為遊客服務中,既享受到了人氣旺盛的快樂,又增加了收入。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496萬元,人均收入4489元。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文件嶗政發[2004]228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溝崖等36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