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口生態

鎖定
河口生態是指河口水體中各類生物之間及其與河口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中文名
河口生態
價    值
更好地開發河口生物資源
類    別
河口環境、河口環流等
相關因素
潮汐、

河口生態名詞解釋

河口水體中各類生物之間及其與河口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河口是河流與受水體的結合地段,受水體可能是海洋、湖泊,甚至更大的河流,但河口生態在此僅指入海河口的生態。入海河口是一個半封閉的沿岸水體,同海洋自由通連,在其中河水與海水交混。潮汐的漲落和河水的洪枯使河口水流處於經常的動盪中,而河口特性影響着河流終段和近海水域,所以河口區的範圍很大。河口包括以河流特性為主的近口段,以海洋特性為主的口外海濱段,和兩種特性相互影響的河口段。河口水體中水動力、鹽度、泥沙含量等特點給河口生物帶來特殊的負荷。而人類在河口區的頻繁活動,包括交通、貿易、水產等等都在影響着河口生態;河水中彙集了大量陸源污染物,更直接威脅着河口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研究河口生態的一個目的便是為了更好地開發河口生物資源。

河口生態生態要素

河口環境
河口區域鹹淡水的進退和交混以及入海泥沙的沉積是決定河口生態的河口生態主要條件。
環境因素
潮汐是一個重要因素。潮汐的強弱和範圍,以及河口的地形直接影響河口水的進出量和海水、淡水混合的程度。其次,河水排放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洪水季節,淡水流出量大於海水流入量。枯水季節,淡水流出量小於海水流入量。風可以破壞河口水的層化,而寒帶河口的冰,卻因可隔絕風的作用而導致相反的結果。兩者均為應考慮的環境因素。
河口環流
河口環流 河口環流
隨着潮汐的變化,海水鋒面在河口區也呈現規律性的進退。但由於鹹淡水交混的情況不同,河口環流也有不同的模式。河水排放量大而潮汐較弱時,河水輕,易沿表層向外流,海水重則在深部向內流,形成所謂鹽水楔(圖1)。在鹹淡水交界面上則產生閃波,促進兩者之間的混合。一部分接近表層的海水會隨着外流的淡水向海的方向返流。如果河口處河牀窄而深,則更有利於這種高度分層現象的發生。 如果河水排放量小而潮汐強,則鹹淡水的混合大為增加,結果表層及深層水的流量均可比河水排放量大10~20倍。這是一種大規模的環流,向內流的深層水不斷與上方的淡水混合,進入表層再向外流出。這造成一種部分分層的現象(圖2)。 當河牀淺而潮汐強且風力大時,鹹淡水迅速混合,垂直分層現象可消失,不過由海向內的水平方向鹹淡梯度仍然存在。
河口沉積
沿河下降的淡水中挾帶的大量泥沙,遇到含電解質的海水,便粘結成團(絮凝現象),並沿着河水交界的擾動帶產生強烈的下沉,從而形成河口淺灘沙洲。沉積率同沉積物的顆粒直徑有關。粗顆粒(如中等或較大的沙)的沉降率隨顆粒直徑的平方根而變化。在近口段,常沉積由團塊狀粉砂構成的稠密細泥;在河口段,則由較粗泥沙沉積形成淺灘和沙洲;在口外海濱,沉積物常由細復又變粗,成帶有軟泥的粉細沙,分佈常呈條帶狀,並與海岸相平行。
其他理化因子
其他理化因子 其他理化因子
淡水流到河口,帶來了陸源或城市排放的各種無機和有機物質,如磷、氨、硅等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大量的有機碳、重碳酸鹽、鈣或鈉,還有各種工農業污染物,如農藥、油污、重金屬離子
等。它們隨同淡水下降,一部分隨泥沙沉積在河口、一部分入海擴散。工業熱污染以及放射性污染則造成特殊問題。
河口有機物質的循環
河口有來自陸地淡水或由海水帶來的大量碎屑,細菌和其他異養性的微生物將它們分解成為溶解的或顆粒的有機物質,然後這些物質可被植物利用。濾食性動物過濾微生物或植物,肉食性動物又吞食這些濾食性動物,這就構成了河口有機物質的循環。

河口生態生態影響

河口生物的分佈
河口生物一般都能忍受温度的劇烈變化。但是在鹽度適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影響它們在河口區的分佈。河口生物可劃分為:①貧鹽性種類,適應在5.0的鹽度以下生活,因此僅見於河口內段,接近正常淡水環境。②低鹽度種類,適應在15~32.0的鹽度下生活。如鹽沼紅樹林、淺水海草羣落、偏頂蛤、藍蛤、大腿偽鏢水蚤等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③廣鹽性海洋種,適應在26~34.0的鹽度下生活,適應幅度較大,可分佈在河口,也可見於外海。④狹鹽性海洋種,適應在33.0~34.5的鹽度範圍生活。隨着外海高鹽水的入侵,偶見於河口區或季節性地分佈到河口。
河口生物對水温度變化的適應
河口水温隨緯度而異。適於在低温生活的種類,在高温季節種羣數量最低,甚至以休眠或包囊形式度過不利條件。反之,適應高温生活的種類在低温季節常產休眠卵,以度過不良環境。因此,河口一些生物類羣表現出季節性更替現象。
河口生物對滲透壓調節的適應
由於河口是淡水和海水交匯區域,一些上溯入河川營生殖洄游的魚類,如鮭、鱒、銀魚、刀鱭等,一些下降入海營生殖洄游的動物,如中華絨螯蟹日本鰻鱺等,以及在河口區營生殖洄游和索餌洄游的動物,如梭鯔魚類、鱸魚、江豚、白海豚,它們進入河口區後,不論將這兒作為通道或活動區域,都需要作短暫的停留,調節個體滲透壓,以適應河口、下海或入河的環境。
河口生物在繁殖上的適應
河口水的流動很急,在紅樹林區,植株的果實直接插入泥中,減少被漂浮帶走的危險。一些甲殼類的卵常具卵囊,以適應動盪環境。
河口羣落和生產力
河口生物羣落的主要特點是種的多樣性低,單個種羣或數個種羣的丰度大。雖然河口擁有大量營養鹽類,但由於透明度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效能受影響,致使河口營養物質未能充分利用,所以浮游植物高產量區常出現在河口外區。河口含有大量有機碎屑,為食碎屑的動物或濾食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源。在河口,種間競爭不強烈,但濾食性或草食性動物大量發展,因此形成相當高的次級產量。
河口污染
由於河流承受城市工業排放的污染,污染嚴重時河口生物常受損害,例如氮的排放可形成河口高度富營養水,促使一些鞭毛蟲類和硅藻過度繁殖造成河口赤潮現象,直接為害河口貝類、魚類等。一些重金屬離子和農藥也常在河口養殖對象體內富集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