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刀鱭

鎖定
刀鱭是鯡形目鯷科鱭屬魚類,又稱刀魚、長頜鱭、太湖湖鱭、短頜鱭、毛刀魚、毛花魚、梅鱭等。 [8]  體側扁長,前部高,向後漸低,腹緣具鋸齒狀稜鱗;頭短小,側扁而尖;吻鈍圓,突出;眼較小。鼻孔每側2個;口大,下位,口裂斜行;上頜骨向後伸達胸鰭基底,下緣具小鋸齒;牙細小;鰓孔寬大,左右膜相連,不連於頰部;鰓耗細長;體被圓鱗;無側線;背鱗基部前方具一小棘;臀鰭基底延長,與尾鰭相連;胸鰭下側位,上部具遊離鰭6條,延長長絲狀;腹鰭小;尾鰭不對稱,上葉長於下葉。體銀白色。 [9] 
刀鱭分佈於日本、朝鮮半島,在中國見於渤海、黃海、東海,以及通海的河流中下游及附屬湖泊, [8]  棲息於淺河口一帶。肉食性 ,成魚以小魚和蝦為食,幼魚以端足類、枝角類、橈足類為食。洄游性魚類,每當春、夏季,成羣潮江而上,進入淡水行生殖迴游。 [9]  1齡性成熟,繁殖期為4-6月,懷卵量一般在2-7萬粒。 [10] 
刀鱭由於過度捕撈及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的影響,資源急劇衰退。 [11]  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為瀕危(EN)物種。 [12] 
拉丁學名
Coilia nasus
別    名
黃河魛魚
長江刀鱭
刀魚
毛花魚
野毛魚 展開
別名
黃河魛魚
長江刀鱭
刀魚
毛花魚
野毛魚
梅鱭等 收起
外文名
Japanese Grenadier Anchovy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鯡形目
鯷科
鱭屬
刀鱭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鯡亞目
亞    綱
輻鰭亞綱
亞    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保護級別
(IUCN)2017年 ver 3.1——瀕危(EN) [2] 
中文學名
刀鱭
同義學名
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 1905 [1] 

刀鱭形態特徵

背鰭Ⅱ~Ⅳ-9~10;臀鰭Ⅱ~Ⅳ-97~112;胸鰭Ⅵ-12;腹鰭Ⅰ-6;尾鰭。縱列鱗74~84,橫列鱗10~11。鰓耙16~18+20~26。 [3] 
體長為體高的5.89~7.0倍,為頭長的5.85~6.5倍。頭長為吻長的4.35~5.28倍,為眼徑的5.25~6.51倍,為眼間隔的3.06~4.32倍。
體側扁而長,前部高,向後漸低;背緣平直,腹緣有鋸齒狀稜鱗。頭短小,側扁而尖。吻鈍圓,突出。眼較小,近於吻端。眼間隔圓凸。鼻孔每側2個,距眼前緣較距吻端為近。口大,下位。口裂斜行。幼魚時上頜骨短,向後伸到鰓蓋附近;成魚時上頜骨向後伸達胸鰭基底,上頜骨下緣有小鋸齒。輔上頜骨2塊。齒細小,兩頜、犁骨、齶骨均有齒。鰓孔寬大。鰓耙細長,17~18+24~25。左右鰓蓋膜相連,與峽部不相連。鰓蓋條10。肛門靠近臀鰭前方。
體被薄圓鱗。腹喙稜鱗18~22+27~34。無側線。
背鰭中等大,約位於體前半部中間,起點稍後於腹鰭起點。背鰭基前方有一小棘。臀鰭基部甚延長,與尾鰭下葉相連,起點距吻端較距尾鰭基底為近。胸鰭位稍低,上緣有6遊離鰭條,延長為絲狀,伸過臀鰭基底前1/4~1/2處。腹鰭小,起點距鰓孔較距臀鰭起點為近。尾鰭不對稱,上葉長於下葉。
體銀白色。背側顏色較深呈青色、金黃色或青黃色。腹部色較淺。尾鰭灰色。 [4] 

刀鱭近種區別


刀鱭
特徵
體側扁長,前部高,向後漸低,腹緣具鋸齒狀稜鱗;頭短小,側扁而尖;吻鈍圓,突出;眼較小
體延長,銀白色,側扁,向後漸細長;腹部稜鱗顯著,頭較大,吻短而圓突;眼較大,近於吻端,眼間隔圓凸
圖片
刀鱭 刀鱭
鳳鱭 鳳鱭

刀鱭生活習性

刀鱭棲息於沿海、河口,可以忍受淡水。刀鱭為洄游性魚類,以撓足類、枝角類、輪蟲等浮游動物為主要食物,此外也食小魚的幼魚;攝食的種類常與棲息地及魚體大小有關。每年春季2月下旬至3月初成羣的個體由海進入江河及其支流或湖泊中進行產卵洄游。當年孵出的幼魚順流而下,在河口或鹹淡水中生活,次年下海生長和肥育。 [4] 
在魚苗和幼魚期生長速度較快,每天平均可長1毫米左右;同齡成魚生長速度差異較大,1~3冬齡的魚體,雄魚體長和體重幅度一般大於雌性,其最大值也比雌性大;4冬齡魚的體長和體重,已達到最大生長限度、體長可達410毫米,體重可達360克;5齡魚的體長、體重都不再增長。刀鱭壽命不長,一般為4~5冬齡,最長不超過6冬齡。由於棲息地環境不同,而分成許多地方種羣。如棲息在長江的刀鱭脊椎骨數較多,最多可達83,而棲息在錢塘江的刀鱭脊椎骨數較少,最多不超過73,肝臟也比較短。 [4] 
生活在長江刀鱭在海洋不集成大羣,多分散在沿海及附近海域的底層,屬近海底棲魚類。進入長江口附近才逐漸集成大羣,由底層上升到中、上層。多棲息在水流混濁的水域中,清水中較少。生殖洄游時停止攝食。其在長江中下游分佈甚廣,從長江口直至洞庭湖一帶,包括各通江河道和湖泊。部分長江刀鱭在早春可進入錢塘江,上溯至桐蘆一帶,但數量不多。在海洋裏主要分佈在近海,它們不僅在附近水域底層越冬,還進入島嶼岸邊風浪較小的淺灘、海灣越冬和覓食。 [5] 

刀鱭分佈範圍

分佈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中國黃海、東海等海域;主要分佈於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在中國北起遼寧遼河,南至廣東沿海及其與海相通的河流、湖泊都有分佈。 [2]  [4] 
刀鱭分佈圖 刀鱭分佈圖 [2]

刀鱭繁殖方式

生活在黃河的刀鱭自3月底(春分節)至5月底自近海、外海成羣溯河產卵。向上溯河可到開封以西。於緩靜多水草處產浮性卵。卵有油球。最早性成熟為2~3齡。尾體長370毫米雌魚懷卵量為45000粒(鄒鵬,1960)。據東平湖標本,當年魚體長達56.3~77毫米,1周齡約150.7毫米,2周齡約223毫米,3周齡約337毫米。秋季漸回近海越冬,11月初在東平湖尚可遇到個別大魚。 [3] 
生活在長江的刀鱭分批從海洋進入長江,上溯至產卵場進行繁殖。長江刀鱭的產卵場分佈範圍較廣,可上溯至距長江口1400全棉以上的湖南省洞庭湖一帶,產卵環境一般是要求在流速緩慢的水域中進行。在長江中下游及附屬湖泊中,均發現有性腺成熟的個體,其性腺是在洄游的途中逐漸成熟的。產卵場多為水流平緩、水質混濁、泥砂底質的地方。 [5] 

刀鱭人工養殖

  • 温室試樣養殖
温室試樣養殖就是對刀鱭進行試點基地養殖。這樣可以逐步瞭解長江刀鱭生長、生活、繁殖習性,掌握了轉餌、苗種培育、成魚養殖、越冬管理、餌料配置等核心技術。通過小試、中試,成功進行温室、大棚及露天養殖,轉入商品魚培育階段。這為恢復長江珍稀魚類種羣、實現增殖放流奠定基礎。温室試樣養殖主要是在模擬刀鱭野生環境,為刀鱭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有利於其生長,發育和繁殖,但最終還是天然的交配繁殖,其規模有限,幼苗數量有限。 [5] 
  • 池塘養殖
徐鋼春等對刀鱭的池塘養殖進行詳細研究,刀鱭人工繁殖試驗也取得初步成功,刀鱭的池塘養殖逐步成為新興的產業。池塘養殖主要包括幼苗放養、餌料、池塘環境等方面。 [5] 
一般人工養殖池塘面積是4000平方米,池深2.0米,池底平坦,魚池坡比1:3,淤泥厚度不超過10.0釐米。同時,在池塘中央縱向挖一溝,其寬1.5~2.0米,低於池底0.3m左右,便於收穫時的乾池捕撈。池塘配備有排灌、增氧等機械。養殖水質良好,無污染。 [5] 
魚種放養魚種要求規格整齊、鱗片完整、活潑遊動。3月中下旬,水温為10~15℃時用鹽度5‰池塘水運輸魚種,放養前將鹽度升至5.0%浸泡10分鐘進行魚體消毒,然後帶水操作把魚種放入池塘。放養魚種為人工繁育魚苗,規格為體長10.2~15.8釐米、體重4.9~7.0克,放養密度300~500尾/667平方米。幼刀魚放養時間為6~7月,即捕即放[。放養時應注意:①同池放養同批次魚。②帶水操作。③操作時要輕快細作,就近捕撈就近放養,儘量避免或減少運輸環節。④在混養的池塘內禁止放養與刀魚有食性矛盾或對刀魚有傷害的養殖品種。如一些肉食性小型品種以及兇猛性魚類。 [5] 
餌料培育及投放刀鱭餌料以活餌料為主。早期以潑灑豆漿就池培養浮游動物和投餵收集的新鮮輪蟲類(Rotifera)、枝角類(Cladocera)和橈足類(Copepoda)等浮游動物為主,密度保持在3~5個/毫升。培育池池水透明度大於30釐米時,應經常潑灑複合肥,以增加池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改善池塘水體水質狀況。 [5] 
  • 池塘馴養
馴養池塘宜選在近江通江水系池塘,面積3333~13333平方米為宜。幼刀魚就近捕撈,規格以10~15釐米為好,超過20釐米運輸困難,馴養成活率會降低。幼刀魚要求魚體體表光滑,鱗片完整,不出血,游泳正常。放養時要即捕即放,帶水操作,切忌離水操作,同一馴養池要放養同批次魚,混養的池塘內禁止放養與刀魚有食性矛盾或對刀魚有傷害的品種。單養池塘放養密度200尾/667平方米左右,混養池塘放養密度20~30尾/667平方米,這樣馴養效果較好。馴養管理要堅持每天2次日常巡塘,注意水質變化,經常加註新鮮江水。刀魚應激反應極強,在養殖過程中儘量減少驚擾。換水時也不要過急,少開或不開增氧機。馴養時間為26~30個月。刀鱭經過馴養,可成功的養成商品魚(規格達50克/尾左右)。 [5] 

刀鱭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7年 ver 3.1——瀕危(EN)。 [2] 

刀鱭主要價值

刀鱭是中國重要經濟魚類之一。鱭魚肉肥嫩,然多細刺,最宜膾食(剁碎做丸子或餃子餡等)或酥魚。風尾魚罐頭甚受人歡迎,不宜煮食。溯河時為盛漁期,自河口到東平湖年產1500噸以上。 [3] 

刀鱭發現記錄

2000年7月4日開春以來,生活在黃河下游的人們驚喜地發現,消失了十幾年的黃河刀魚重新出現在河口一帶。這是國家對黃河水實行統一調度帶來的生態效益之一。 [6] 
2020年7月18日,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刀鱭活體。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