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南省傳統村落

鎖定
在住建部公佈的五批共計6819個中國傳統村落名單中, 河南省共有205個村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  [5] 
2023年1月17日“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紮實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傳統村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象徵,如何保護和利用好河南的傳統村落,這是我十分關注的話題。 [4] 
2023年,傳統村落保護系列宣傳活動尋美·河南還在繼續,“誰不説俺家鄉好”短視頻徵集活動第二季也即將開啓,歡迎廣大網友踴躍投稿,為保護傳統村落、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一份力。 [18] 
2023年6月19日,“設計河南·美麗鄉村”創意設計大賽(第三屆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河南賽)新聞發佈會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 [19] 
2023年6月21日,首批“河南省村史館示範點”授牌儀式舉行,鄭州市新鄭市觀音寺鎮潩水寨村村史館等20個村史館獲此殊榮。 [20] 
中文名
河南省傳統村落
外文名
Henan Traditional Villages
別    名
河南古村落
讀    音
hénánshěng chuántǒng cūnluò

河南省傳統村落沿革

河南作為中國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五批次共計入選205個國家級傳統村落。這些傳統村落,是河南農耕文明的精華和重要遺產。它們的入選,印證了河南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史,其中多個傳統村落保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高水準、重量級歷史遺蹟。傳統村落是不可複製、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空間資源,對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和科學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2] 

河南省傳統村落概況

傳統村落是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河南省作為華夏文明重要的發祥地和傳承區,傳統村落是記載並延續中原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展示中原農耕文明和鄉村生活的印記。為做好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實現“看得見山、望的見水,留得住鄉愁”“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的願景目標,助力新時期鄉村振興戰略,2012年起河南省啓動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村落文化遺產得到基本保護,防災安全保障基本具備,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保護管理機制有效建立,綜合發展能力逐步增強。截至目前已公佈了5批共807個河南省傳統村落,其中204個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3] 

河南省傳統村落融媒

傳統村落
河南作為中國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第五批次共計入選205個國家級傳統村落。這些傳統村落,是河南農耕文明的精華和重要遺產。它們的入選,印證了河南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史,其中多個傳統村落保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高水準、重量級歷史遺蹟。傳統村落是不可複製、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空間資源,對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和科學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時間維度下的傳統村落格局
不同歷史時期的河南傳統村落,在空間特徵分佈上有很大的差異。河南的205個國家級傳統村落中,形成於元代以前的有75個,形成於明代的有79個,形成於清代的有51個。元代及以前,河南傳統村落的空間分佈呈現一心一帶的格局,“一個核心”為中原腹地的嵩山文化區,“一帶”是豫晉邊界的太行山、王屋山地區;明代時期,河南傳統村落的基本格局形成,傳統村落分佈向豫北太行山和豫中嵩山地區集中,豫北和豫中兩個核心集聚已經形成,豫南大別山地區組團已見雛形;至清代,傳統村落的三個核心集聚組團基本形成,豫南大別山組團的傳統村落集聚加強。清代時期,傳統村落很少向豫中嵩山區增加,重點偏向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地區和湖北交界地大別山地區。這可能是清代後期至近代長期戰亂,傳統村落向能隱蔽的山區、且具有交通方便的文化特色山區集聚。而豫中地域分區中,不斷遭受兵燹之災,位於山區、平原交錯地帶,歷來是戰亂、兵家必爭之地。《鄭縣誌》中記載“鄭縣地當孔道邑處衝繁,值滿清入關之後,遭明季兵燹”,村落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壞。
傳統村落空間集聚特徵形成原因
河南省傳統村落三大集聚片區中,豫北集聚核心區的分佈特徵有三個:
第一,南太行的林州傳統村落多是依山而建,接近谷底,造就了濃厚地域特色的石頭村落,如漏子頭、草廟村、朝陽村等;
第二,淇縣、輝縣和衞輝三縣交界區域,整個村落形態粗獷,地域材料使用豐富,如獅豹頭村、紂王殿村、水磨村等;
第三,新鄉、濮陽交會之處,距離京畿之地相對較近,交通便利,開明鄉紳在村落建設中起主導作用,且豫北南太行佔“太行八陘”中的三個,如“白陘官道”等,因此豫北片區傳統村落的形成與交通要道分不開。
豫中集聚核心區分佈特徵比較集中,主要在郟縣、寶豐、汝州和禹州等區域。該區域位於環嵩山地域帶,自古以來是村落形成的密集區域、中華文明起源和文化大融合的核心區域之一。嵩山以其山體大小適中,山中夾有較廣的低丘與盆地,地貌以平原、淺山為主、水網發達,黃土台地廣佈等而利於人類生存。
豫南集聚區主要位於信陽的光山、新縣、商城縣,處於南北地理的分界地帶。信陽是河南及北方通往武漢及南方的重要通道,地緣關係密切。在明清時期“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人口大遷徙運動在我國轟轟烈烈地展開,之後清政府強迫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居民內遷,以達到隔離沿海人民與鄭成功及其他反清力量聯繫的目的,這也造成了兩湖等地客家人的大量分佈,信陽也是這次遷徙運動的影響區域。此外,清末武漢開埠也是豫南傳統村落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豫南傳統村落的傳統文化與景觀因子與豫中和豫北迥然不同,是“一個南北文化的過渡地帶,兼容南北文化”,受到天中文化和楚文化的綜合影響。
保護的基本原則及思路
基於類型和地域特性進行有序開發。豫南地區的傳統村落大都分佈在大別山深處等現代交通條件極不便利的地區,有的甚至位於山頂,並且呈現大面積荒廢的趨勢,但風景優美秀麗,紅色資源豐富;豫西的窯洞傳統村落也面臨類似境況;豫中離中心城市較近,有地理優勢,但破壞嚴重;豫北地區善於利用石材建造房屋,形成了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石頭建築羣。傳統村落建築整體佈局多是因山就勢,層次錯落,自然環境,處處彰顯着非凡的勞動智慧。河南的傳統村落地域特徵明顯側重點各不相同,還有的傳統村落物質遺產衰落但非物質遺產燦爛,例如,温縣太極之鄉陳家溝。因此對傳統村落的旅遊需要進行深入特色分析,並不是所有傳統村落都適合搞鄉村旅遊等活化活動。應根據不同類型的傳統村落制定不同的保護策略與措施,儘量做到因地制宜。
培育典型樣板發揮引導示範效應
從傳統村落中遴選具有典型性和示範性的村落,傾力打造高質量的鄉村旅遊示範基地,針對不同地域特色,注重文化內涵,形成和擴大傳統村落鄉村旅遊品牌的帶動輻射效能。鄉村旅遊是傳統村落“活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對鄉村商業活動、民居修復、鄉愁文化傳承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焦作的“老家莫溝”。特別是在當前國家特色小鎮與鄉村振興大戰略背景下,鄉村旅遊成為傳統村落延續生命活力的良好助推劑。但在鄉村旅遊開發建設活動中,應控制好“度”,防止古民居、廟、塔、寺、觀等歷史文化元素遭到破壞,量力而行,慎重而為。
以模式化取得保護實效
一些不具備鄉村旅遊開發條件或不宜進行大規模旅遊開發的傳統村落,應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針對河南傳統村落具體實際,可採取三類保護模式:社區營建式,搶救性修復與文博遺址展示式,複合式。
第一,社區營建式。主要是指恢復傳統村落的歷史記憶,喚起原住村民的主動保護意識並留下來繼續居住,可採取舊村更新或保留舊村、新建新社區的方法,最終目的是使社區活化,從而實現傳統村落保護起到綜合保護的效應。
第二,搶救性修復與文博遺址展示式。對保留有典型傳統民居或有一定規模文化遺址的傳統村落,可採取此類模式,進行搶救性修復與文博展示,主要目的在於文化宣傳、文博教育與科普、科學研究等,而非營利性的鄉村旅遊。
第三,複合式。對本來基礎較好的傳統村落,可以採取複合式的保護模式,將鄉村旅遊、社區營建、文博展示結合起來。
以底線思維和可持續思維延續文化命脈
在鄉村旅遊開發建設活動中,應堅持兩點,
一是底線思維。應防止“拆真文化、建假文化”現象出現,也就是堅持物質遺產的原真性。
二是可持續思維。傳統村落最大的價值,就是其承載的地域文化內涵。無論何種保護模式,脱離掉文化,都很難實現可持續的保護與發展。對傳統村落所承載的地域文化進行合理的挖掘與修復,是傳統村落保護的根本和命脈。而古民居等物質要素僅僅是地域文化空間的載體,應合理看待。不等於有了古民居,傳統村落就能夠得到妥善保護與利用。
保護利用好傳統村落
河南是中國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全省共有205個村莊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這些村落是河南農耕文明的精華和重要遺產。
程玉旺告訴記者,傳統村落文化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傳統村落的固態建築上,更體現在包括原住民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精神信仰等在內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中。因此,立法保護傳統村落,對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和科學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如何保護好傳統村落,程玉旺建議,應進一步推進傳統建築保護立法工作,制定出台專門法律法規,嚴格保留傳統村落歷史格局,對水系、山體、古樹、古街巷等歷史要素進行保護。同時,將區域集中連片保護髮展與民俗文化、鄉村旅遊相結合,構建以休閒農莊、觀光采摘園、田園綜合體為基礎的發展格局,助力和美鄉村建設。
“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非一日之功,可以按照一村一規劃的思路,從小處着手,延續村落的文化肌理,統籌兼顧特色風貌保護和農村住房質量安全,讓鄉村真正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韻鄉愁、品得出歷史厚重。”程玉旺説。 [12] 
登封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登封袁橋村: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15]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登封袁橋村
2017年年初,村裏動員本村在外創業有成的袁氏三兄弟——袁佔國、袁佔欣、袁佔軍參與古村落保護。按照鄉賢主導、村民參與、保護為主、整村修復、適度開發的思路,村裏很快註冊成立了袁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古村公司”)。
登封袁橋村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村裏堅持存古、用古、興古理念,將古村落保護納入美麗鄉村建設與新農村規劃,積極挖掘古村落的文物價值、審美價值、利用價值,努力實現保護促利用、利用強保護的良性循環。先後籌資3.2億多元,修復古寨牆750米、古寨門3座,實施了二進院村史館、二排三進院私塾學院、窯洞民俗文化、明朝地道、避難樓等古建築保護項目。 [14] 
登封袁橋村
袁橋古村位於登封市南7公里,距鄭少高速少林寺出口5公里。袁橋古村有近600年曆史,是“中國傳統村落”、“鄭州市美麗鄉村精品村”,村內藴藏着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重大遺產,被譽為“中原古村落的歷史標本”。袁橋古村由鄭州市蹬槽集團投資5億元進行修復保護。環古村有近千米的古寨牆、三座古寨門,有文化廣場、古戲樓、農耕文化展示廳、村史館、婚慶館、文化陳列館、仿古遊園、私塾學院、明代地道、避難樓、登封一大舊址、窯洞民宿地坑院。走進袁橋古村,可以瞭解明代人口大遷移歷史,探索袁氏家族完整清晰的傳承脈絡,學習袁橋人耕讀傳家、樂善好施的美德,讚歎新時代袁氏三兄弟致富不忘家鄉,帶領村民建設新農村的成果。 [16] 
2022年12月23日,登封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批覆:(登文廣旅體字〔2022〕62號)批准河南袁橋古村旅遊景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至此,河南袁橋古村旅遊景區正式成為國家AAA旅遊景區,進入國家旅遊信息平台。 [17] 
林州市民宿發展優秀民宿集羣榮譽稱號
“2023年1月28日,西溝村集羣獲得林州市民宿發展優秀民宿集羣榮譽稱號。”茶店鎮鎮長李躍文告訴記者,“我們不僅要把西溝的傳統和文化保留下去,同時也讓老百姓都能夠受益,在家門口就能掙錢。”
傳統村落變“潮”了(走進鄉村看振興) 傳統村落變“潮”了(走進鄉村看振興)
千年古村“潮”起來。打扮“潮”、文化“潮”、發展“潮”,西溝村走出“深閨”迎客來。記者注意到,村裏還安裝了旅遊標識牌,印製了特色宣傳手冊,設置了宣傳欄。同時,通過網絡平台宣傳村裏的特色美景,“藏在深閨無人知”的西溝村正煥發出勃勃生機,昂首闊步走進人們的視野,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特色村和示範村。 [13] 

河南省傳統村落第一批

2012年12月17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組織開展了全國第一次傳統村落摸底調查,在各地初步評價推薦的基礎上,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並公示,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決定將北京市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等第一批共646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同時,為指導地方做好相關工作,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印發了關於加強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工作的指導意見。
河南省(16個)
洛陽市孟津縣小浪底鎮喬莊村
洛陽市汝陽縣蔡店鄉杜康村
平頂山市寶豐縣楊莊鎮馬街村
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臨灃寨(村)
平頂山市郟縣李口鎮張店村
平頂山市郟縣渣園鄉渣園村
平頂山市郟縣冢頭鎮西寨村
新鄉市衞輝市獅豹頭鄉小店河村
濮陽市清豐縣雙廟鄉單拐村
漯河市郾城區裴城鎮裴城村
三門峽市陝縣西張村鎮廟上村
南陽市鄧州市杏山旅遊管理區杏山村
南陽市內鄉縣乍曲鄉吳埡村
信陽市光山縣文殊鄉東嶽村
信陽市羅山縣鐵鋪鄉何家衝村
信陽市新縣八里畈鎮神留橋村丁李灣村 [11] 

河南省傳統村落第二批

2013年 8月26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日前聯合公佈了第二批列入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村等915個村落名列其中。第二批名單是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印發的《傳統村落評價認定指標體系(試行)》,在各地初步推薦上報的基礎上,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的。
河南省(46個)
洛陽市孟津縣朝陽鎮衞坡村
洛陽市孟津縣常袋鎮石碑凹村
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鎮寺坡山村
洛陽市嵩縣九店鄉石場村
洛陽市洛寧縣上戈鎮上戈村
洛陽市洛寧縣河底鎮城村村
洛陽市洛寧縣東宋鎮丈莊村
洛陽市洛寧縣底張鄉草廟嶺村
平頂山市寶豐縣石橋鎮高皇廟村
平頂山市寶豐縣商酒務鎮北張莊村
平頂山市寶豐縣李莊鄉程莊村
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大營村
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白石坡村
平頂山市魯山縣瓦屋鄉李老莊村
平頂山市郟縣冢頭鎮北街村
平頂山市郟縣冢頭鎮東街村
平頂山市郟縣冢頭鎮李渡口村
平頂山市郟縣茨芭鎮蘇墳村
平頂山市郟縣姚莊回族鄉小張莊村
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漁洋村
安陽市林州市任村鎮任村村
安陽市林州市石板巖鄉朝陽村
安陽市林州市石板巖鄉漏子頭村
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王家站村
鶴壁市山城區鹿樓鄉大胡村
鶴壁市山城區鹿樓鄉肥泉村
鶴壁市浚縣衞溪街道辦事處西街村
鶴壁市淇縣黃洞鄉紂王殿村
焦作市中站區府城街道辦事處北朱村
焦作市修武縣岸上鄉一斗水村
焦作市修武縣岸上鄉東嶺後村
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平頂爻村
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雙廟村
焦作市沁陽市常平鄉九渡村
三門峽市澠池縣段村鄉趙溝村
三門峽市澠池縣段村鄉趙坡頭村
三門峽市陝縣西張村鎮南溝村
三門峽市盧氏縣朱陽關鎮杜店村
三門峽市義馬市東區辦事處石佛村
三門峽市靈寶市朱陽鎮朱陽村
南陽市南召縣雲陽鎮老城村
信陽市新縣周河鄉毛鋪村樓上樓下村
信陽市商城縣長竹園鄉張花店村何家衝村
信陽市商城縣長竹園鄉汪衝村四方窪村
信陽市商城縣馮店鄉郭店村四樓灣村
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竹溝村 [10] 

河南省傳統村落第三批

河南省(37個)
鄭州市登封市大金店鎮大金店老街
鄭州市登封市徐莊鎮柏石崖村
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鎮東山底村
洛陽市欒川縣潭頭鎮大王廟村
洛陽市欒川縣三川鎮火神廟村抱犢寨
洛陽市宜陽縣張塢鎮蘇羊村
平頂山市郟縣薛店鎮冢王南村
平頂山市郟縣茨芭鎮齊村
平頂山市郟縣茨芭鎮山頭趙村
平頂山市汝州市蟒川鎮半扎村
平頂山市汝州市夏店鄉山頂村
安陽市林州市石板巖鄉草廟村
安陽市林州市石板巖鄉梨園坪村
安陽市林州市石板巖鄉南灣村
鶴壁市淇縣黃洞鄉石老公村
鶴壁市淇縣黃洞鄉温坡村
新鄉市輝縣市拍石頭鄉張泗溝村
新鄉市輝縣市沙窯鄉郭亮村
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長嶺村
焦作市温縣趙堡鎮陳家溝
三門峽市陝縣西張村鎮丁管營村
三門峽市陝縣張汴鄉劉寺村
南陽市南召縣馬市坪鄉轉角石村
南陽市淅川縣盛灣鎮土地嶺村
南陽市唐河縣馬振撫鄉前莊村
信陽市光山縣潑陂河鎮何爾衝村徐樓村
信陽市光山縣潑陂河鎮黃塗村龔衝村
信陽市光山縣南向店鄉董灣村向樓村
信陽市光山縣淨居寺名勝管理區楊帆村
信陽市新縣蘇河鄉新光村錢大灣
信陽市新縣周河鄉西河村大灣
信陽市新縣陡山河鄉白沙關村白沙關
信陽市新縣卡房鄉胡灣村劉咀村
信陽市新縣田鋪鄉香山湖管理區水塝村韓山村
信陽市新縣田鋪鄉田鋪居委會大灣村
信陽市商城縣吳河鄉萬安村何老灣
信陽市商城縣餘集鎮迎水村餘老灣 [9] 

河南省傳統村落第四批

河南省(25個)
鄭州市滎陽市高山鎮石洞溝村
鄭州市新密市劉寨鎮呂樓村
開封市祥符區朱仙鎮西街村
洛陽市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
洛陽市新安縣倉頭鎮孫都村
洛陽市洛寧縣下峪鎮後上莊村
平頂山市魯山縣梁窪鎮鵓鴿吳村
平頂山市郟縣薛店鎮後冢王西村
平頂山市郟縣黃道鎮前謝灣村
平頂山市郟縣渣園鄉馬鴻莊
平頂山市汝州市焦村鄉張村
鶴壁市浚縣白寺鄉白寺村
鶴壁市淇縣靈山辦事處趙莊村
新鄉市輝縣市沙窯鄉水磨村
許昌市禹州市淺井鎮扒村
許昌市禹州市淺井鎮淺井村
許昌市禹州市花石鎮白北村
許昌市禹州市張得鎮張西村
三門峽市陝州區張灣鄉官寨頭村
三門峽市澠池縣張村鎮蘇秦村
南陽市方城縣獨樹鎮硯山鋪村
信陽市光山縣馬畈鎮代窪村楊柳灣組
信陽市光山縣晏河鄉管圍孜村徐畈組
信陽市新縣郭家河鄉土門村徐衝組
駐馬店市西平縣楊莊鄉儀封村 [7] 

河南省傳統村落第五批

鄭州市鞏義市大峪溝鎮海上橋村
鄭州市登封市少林街道玄天廟村楊家門村
鄭州市登封市徐莊鎮楊林村
鄭州市登封市徐莊鎮安溝村
洛陽市孟津縣城關鎮寺河南村大陽河村
洛陽市孟津縣橫水鎮橫水村
洛陽市新安縣鐵門鎮土古洞村
洛陽市嵩縣白河鎮下寺村
洛陽市嵩縣白河鎮大青村
洛陽市嵩縣白河鎮白河街村
洛陽市嵩縣白河鎮火神廟村
洛陽市嵩縣九店鄉王樓村窪口村
平頂山市魯山縣瓦屋鎮紅石崖村
平頂山市郟縣黃道鎮王英溝村
平頂山市郟縣黃道鎮紙坊村
平頂山市郟縣薛店鎮冢王村
平頂山市郟縣薛店鎮下宮村
平頂山市汝州市大峪鎮青山後村
平頂山市寶豐縣李莊鄉翟集村
安陽市安陽縣磊口鄉清涼山村
安陽市林州市合澗鎮肖街村北庵溝村
安陽市林州市臨淇鎮佔元村
安陽市林州市臨淇鎮白泉村
安陽市林州市臨淇鎮黃落池村郜家莊村
安陽市林州市東姚鎮石大溝村
安陽市林州市東姚鎮齊家村
安陽市林州市任村鎮白家莊村
安陽市林州市任村鎮牛嶺山村馬刨泉村
安陽市林州市任村鎮盤龍山村
安陽市林州市任村鎮皇后村
安陽市林州市任村鎮後峪村
安陽市林州市五龍鎮石陣村中石陣村
安陽市林州市五龍鎮七峪村
安陽市林州市石板巖鎮賢麻溝村
安陽市林州市石板巖鎮石板巖村東灣村
安陽市林州市石板巖鎮西鄉坪村
安陽市林州市石板巖鎮高家台村
鶴壁市鶴山區鶴壁集鎮西楊邑村
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西頂村
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石門村
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沙鍋窯村
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蔣家頂村
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施家溝村
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鎮中石林村
鶴壁市山城區鹿樓鄉寺灣村
鶴壁市淇濱區上峪鄉柏尖山村
鶴壁市淇濱區上峪鄉老望巖村
鶴壁市淇濱區上峪鄉白龍廟村
鶴壁市淇濱區上峪鄉桑園村
鶴壁市淇縣靈山街道大石巖村
新鄉市衞輝市獅豹頭鄉土池村
新鄉市衞輝市獅豹頭鄉里峪村
新鄉市衞輝市獅豹頭鄉定溝村
新鄉市輝縣市南村鎮西王村
新鄉市輝縣市南村鎮丁莊村
新鄉市輝縣市南寨鎮齊王寨村
新鄉市輝縣市黃水鄉韓口村
新鄉市輝縣市張村鄉趙窯村
新鄉市輝縣市沙窯鄉新莊村
焦作市山陽區蘇家作鄉寨卜昌村
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東交口村
焦作市孟州市西虢鎮莫溝村
濮陽市華龍區嶽村鎮東北莊村
許昌市禹州市鳩山鎮天垌村
許昌市禹州市鳩山鎮魏井村
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鄉曲村
三門峽市盧氏縣文峪鄉大桑溝村
三門峽市靈寶市朱陽鎮兩岔河村
南陽市南召縣雲陽鎮鐵佛寺村石窩坑村
南陽市方城縣柳河鄉段莊村王老莊村
商丘市梁園區謝集鎮西街村老謝集村
商丘市睢陽區李口鎮清河口村劉旬莊村
信陽市光山縣弦山街道同心村黃底下組
信陽市光山縣潑陂河鎮雀村宋橋組
信陽市光山縣涼亭鄉梁衝村晏窪組
信陽市光山縣槐店鄉陳窪村陳窪組
信陽市光山縣文殊鄉花山村周窪組
信陽市新縣沙窩鎮朴樹店村宋衝組
周口市商水縣鄧城鎮鄧城東村
濟源市邵原鎮雙房村
濟源市思禮鎮水洪池村 [8] 

河南省傳統村落第六批

1.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高洞溝村
2.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城伯鎮西武章村
3.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德亭鎮大王溝村
4.河南省鶴壁市淇縣黃洞鄉對寺窯村
5.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石板河村
6.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任村鎮盤陽村
7.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大金店鎮袁橋村
8.河南省洛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諸葛鎮西山張村
9.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山化鎮寺溝村
10.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西張村鎮人馬寨村
11.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任村鎮前峪村
12.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都裏鎮東水村
13.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槐樹鄉源溝村
14.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陳村鄉上南莊村
15.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金城鄉武閣寨村
16.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東姚鎮北坡村
17.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任村鎮陽耳莊村
18.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山化鎮遊殿村
19.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夏李鄉嶽樓村
20.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文殊鄉南王崗村
21.河南省鶴壁市浚縣屯子鎮碼頭村
22.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超化鎮超化村
23.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白坪鄉寨東村
24.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瓦窯溝鄉鳳凰村
25.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狐尾溝村
26.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董家河鎮三角山村
27.河南省洛陽市嵩縣黃莊鄉三合村
28.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許良鎮許灣村
29.河南省濮陽市台前縣後方鄉王樓村
30.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徐家灣鄉鳳凰灣村
31.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金城鄉張茹集村
32.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五里川鎮河南村
33.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古莊店鎮小郭莊村
34.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瓦窯溝鄉觀溝村
35.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任村鎮盤山村
36.河南省鶴壁市淇縣靈山街道涼水泉村
37.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陽平鎮南陽平村
38.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薄壁鎮平甸村
39.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南向店鄉閔衝村
40.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德亭鎮佛泉寺村
41.河南省南陽市南召崔莊鄉糧食川村
42.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五里川鎮北李村
43.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文殊鄉方窪村
44.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晏河鄉帥窪村
45.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茶店鎮辛店村
46.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黃廟溝村
47.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三賢村
48.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官道口鎮果嶺村
49.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官道口鎮石大山村
50.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大槐鎮大隗村
51.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德亭鎮龍王廟村
52.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拍石頭鄉黑溝水村
53.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拍石頭鄉松貢水村
54.河南省洛陽市嵩縣車村鎮明白川村
55.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大章鎮萬村
56.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茶店鎮八里溝村
57.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獅子坪鄉柳樹灣村
58.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橫澗鄉青山村
59.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店子鄉黃塘村
60.河南省南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新店鄉阡陌營村
61.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許良鎮於莊村
62.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田關鎮曹溝村
63.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金城鄉劉村
64.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三間房村
65.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王家後鄉趙裏河村
66.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明港鎮新集村
67.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姬家山村
68.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堂街西村
69.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官道口鎮新坪村
70.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沙河鄉張家村 [1]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