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窯洞

鎖定
窯洞是中國北部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在中國陝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米,中國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窯應用較多。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裏操持家務、生兒育女。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人民的象徵,它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
中文名
窯洞
外文名
Cave dwelling
拼    音
yáo dòng
英    文
cave-dwelling
地    區
中國北部黃土高原
特    點
冬暖夏涼
解    釋
土山的山崖挖的洞,供人居住
所屬國家
中國

窯洞詞語簡介

詞目:窯洞
拼音:yáo dòng

窯洞基本解釋

[cave residence; cave-dwelling; loess cave] 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就土山的山崖挖的洞,供人居住

窯洞詳細解釋

就土山的山崖挖成的作為住屋的山洞或土屋。

窯洞相關描述

張鼎丞《整風在延安中央黨校》:“延安的窯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窯洞有馬列主義,延安的窯洞能指揮全國抗日鬥爭。” [1] 
徐遲《哥德巴赫猜想·石油頭》:“石油頭住在 西河壩 的窯洞裏。他身披一件老羊皮,上班穿着,下班蓋着;晴天朝裏,雨天朝外。”

窯洞挖掘方式

窯洞 窯洞
窯洞在建築學上屬於生土建築,其特點就是人與自然和睦相處、共生,簡單易修、省材省料,堅固耐用,冬暖夏涼。但是他的開鑿真的如我們想象中挖個洞那麼簡單嗎?雖然隨着近年來經濟的不斷髮展,棄窯者多,造窯者少,但是我們從實地考察窯洞現狀中可以發現單孔窯洞的寬一般是3.3米到3.7米之間,高3.7米到4米之間,交口0.3米到0.4米。進深有1.7米到1.9米,平樁高有1.8米到2米,拱部矢高1.7米到1.8米。
雖無幸看到窯洞的建造過程,但是碰到了正在修建的窯洞,從中瞭解到現代所修窯洞基本上是在祖輩傳下來的基礎上翻修的。我們從他們修在工人口中和資料中得知他們的挖掘方法。
馬氏莊園 馬氏莊園
首先是挖地基:窯洞的方位確定之後,就開始挖地基,窯洞所指的地基乃是你挖的窯洞類型先確定。如果門前有溝窪,可用架子車把土邊挖邊推進溝裏,這樣扔土方便,就比較省力。如果要挖地坑院,經濟不好的家庭或者地形不利於機械施工的,則完全要靠人力用籠筐一擔一擔地擔上來,非常辛苦。過去人們修莊子,只有利用農閒、雨天挖土運土,起早貪黑移的幹活;飯前飯後的擠時間,能擔一擔是一擔,肩上的皮脱了一回又一回,雙手上的繭子磨起一層又一層;常常是老幼不得閒;這一輩人完不成,下輩人接着幹。地基的大致形狀挖成以後,就要把表面修理平整,當地人叫作“刮崖面子”。刮者的眼力、技藝、手勁和力氣好的話就能在黃土上刮出美妙的圖案。
其次是打窯洞。地基挖成,崖面子刮好後,就開始打窯。打窯就是把窯洞的形狀挖出,把土運走。打窯洞不能操之過急,急了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窯洞打好後,接着就是鏃窯,或叫“剔窯”、“銑窯”。從窯頂開始剔出拱形,把窯幫刮光,刮平整,這樣打窯就算完成了。等窯洞晾乾之後,接着用黃土和鍘碎的麥草和泥,用來泥窯。泥窯的泥用乾土和才有筋,泥成的平面光滑平順。濕土和的泥性粘不好用。泥窯至少泥兩層,粗泥一層,細泥一層,也有泥三層的。日後住久了,窯壁燻黑,可以再泥。
窖洞內部結構 窖洞內部結構
第三步是扎山牆、安門窗。窯泥完之後,再用土墜子扎山牆、安門窗,一般是門上高處安高窗,和門並列安低窗,一門二窗。門內靠窗盤炕,門外靠牆立煙囱,炕靠窗是為了出煙快,有利於窯洞環境,對身體好,婦女在熱炕上做針線活光線也好。
經過這幾步的挖掘修整,窯洞基本挖成。
由人們勞動挖掘出的窯洞,有着獨特的居住價值和文化內涵。它比較堅固、耐用。在當地有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窯洞。民間也流傳着:“有百年不漏的窯洞,沒有百年不漏的房廈。”窯洞拱頂式的構築,符合力學原理,頂部壓力一分為二,分至兩側,重心穩定,分力平衡,具有極強的穩固性。為了住着放心,也往往在窯洞裏使上木擔子撐架窯頂。經過幾輩人,風雨過來,幾易其主,修修補補,仍不失其居住價值。
但是隨着經濟的發展,窯洞的廢棄越來越多,挖掘的很少,這種挖掘方式會越來越不被人知道,這成為一種趨勢。但還是希望在這些窯洞存在的時候,還有一些挖掘窯洞的人時,保存一些資料,希望的是這種精神能被人繼承,讓我們這些中華子孫瞭解我們的文化,熱愛它。

窯洞窯洞類型

窯洞 窯洞
窯洞的修建,莊面子一般高至九米,長十七至二十三米,用钁頭修刮成水波等花紋,正面挖窯三至五孔,側面根據地形也可挖一至三孔窯,前面取土為平空地,一般為三面築牆,修建大門門樓。窯洞一般高四米,寬八尺至一丈,深三丈,正面的主窯比其他窯洞略高,作正堂為長輩居住。窯口砌牆安門窗,一般為一門三窯洞或一門二窗,靠窯頂的窗子稱天窗。窯內靠山牆均盤有土炕,土炕一邊緊接山牆,一邊緊連窯壁,留有炕洞門,“燒柴點炕,滿窯生暖,主窯坐炕,其樂融融”,修窯洞一般以山形走向,避濕就幹,避低就高,避陰就陽。 慶陽窯洞的種類很多,細算可分十多種,但按大類分,有三種,即明莊窯、土坑窯、箍窯。

窯洞莊窯

莊窯 莊窯
也叫崖莊窯,它一般是在山畔,溝邊,利用崖勢,先將崖面削平,然後修莊挖窯。“陶復陶穴”中的“陶復”,指的就是明莊窯,有一莊三窯和五窯,也有五隻以上的,寧縣瓦斜鄉有一個千年大窯洞,佔地200平方米,一門五窗,窯內可容納數百人集會。在董志原、草勝原等大原上,也有利用衚衕修莊的,由於崖勢不高,有得下挖幾米再挖窯,往往形成三面高,一面低,這種莊子被稱為半明半暗莊。

窯洞土坑窯

土坑窯 土坑窯
這種窯都在平原大坳上修建,先將平地挖一個長方形的大坑,一般深五至八米,將坑內四面削成崖面,然後在四面崖上挖窯洞,並在一邊修一個長坡徑道或斜洞子,直通原面,作為人行道。“陶復陶穴”中的“陶穴”即為這種下沉式地坑莊。這種窯洞實際上是地下室,“冬暖夏涼”的特點更為顯著。

窯洞箍窯

箍窯 箍窯
箍窯一般是用土胚和麥草黃泥漿砌成基牆,拱圈窯頂而成。窯頂上填土呈雙坡面,用麥草泥漿抹光,前後壓短椽挑檐,有錢的人還在卜面蓋上青瓦,遠看像房,近看是窯,用長方形或正方形石塊箍的窯洞稱石箍窯。
(慶陽窯洞按用途分還有很多種,在正窯面或在莊子崖面正面兩窯口之間的上部,挖小窯一孔,修階梯而上,可以高瞻遠矚,多為防盜而用,稱為高窯。在窯內一側挖一小窯洞,多為儲藏貴重物品或糧食而用,叫拐窯。住家窯洞因用途不同,名稱也有所不同,有什麼客屋窯、廚窯、羊窯、中窯、柴草窯,糧窯、井窯、磨窯、車窯等等。“土打的窯洞丈二寬,夏天涼來冬天暖”。陝北的窯洞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土窯洞、石窯洞和磚窯洞。利用黃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窯洞叫土窯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寬3米左右,最深的可達20米;石窯洞是用石頭作建築材料,深7—9米,寬、高皆為3米左右的石拱洞;磚窯的式樣、建築方法和石窯洞一樣,外表美觀。另外還有一種接口窯洞,是介於土窯洞和石、磚窯洞之間的窯洞,一般是在土窯洞前開大窯口,加砌石料或磚砌窯面,外觀類似石窯洞和磚窯洞。) [2] 

窯洞頂門窗土窯

頂門窗土窯 頂門窗土窯
地基就緒後開高3米、寬0.7米的長方形土口,1~2米後旋成拱形,掏空三四米左右。留土炕,挖炕洞和煙洞。自然乾燥後,上安0.7米見方的一個窗子,下安一扇門,麻紙糊以後便能居住,冬暖夏涼。但光線太暗,泥糊抹面,亦不雅觀。

窯洞大門窗石窯

石窯洞 石窯洞
純粹用石頭圈成高3.4米左右、寬3米至3.5米的拱形窯洞,多為6~10米深。火炕另盤,形式自取,定有“尺八的鍋台二尺的炕”之高低規格。“狗窩,卧下狗,煙洞轉開鬥,出煙一袖口,風颳如雷吼。”這是煙洞的標準。此種窯洞大門大窗,經久耐用,光線好。吳堡鄉比較多。用料和門面的好壞,主要取決於鑿面子粗細。解放前富户多一寸三鏨,特富者上馬頭石,蓋廈檐,頂“露明柱”。窮者手錘科四正即可,甚至有壘“人”字牆面的。全縣以宋家條村的石窯為最。宋家川、南山上、磚窯山有天才石, 自然白色花面,不需要鏨刻,只要鑿四正即可。門窗以平檣為主樑,上面是半圓,下面方形窗子和門。門有單扇和雙扇兩種形式。

窯洞大門窗接口土窯

接口磚窯 接口磚窯
沿黃河一帶,膠土多,質硬而油性大,取石也容易,先鏟開崖面,留下土楦。接1.7米左右深的石窯口,大小同純石窯。隆冬時節,倒楦,跟上窯口的方向、高低、寬窄打窯洞,留土炕。深淺隨便,以土質好壞、人口多少而自定。淺窯為撐炕,深窯為廂炕。三條炕洞,直通煙囱,連接灶膛。面石好壞,差別也很大,土窯洞一般要上箍,防止土質乾裂下塌。麥秸泥抹數次,後用麥殼子軟泥抹一次,幹後便能居住。內部多用石灰或白堊土粉刷。此種窯洞,土石摻半,耐風雨侵蝕,冬暖夏涼,二八月温和,勝過純石窯,多為農家喜愛。專家也認為,山區的土窯洞冬夏室温適中,有利於人的身體,故長壽老人多出在山區。但要紅壤土山,黃土山切不可打窯洞。

窯洞大門窗泥結窯

吳堡三道塬,取石不易,黃土又不可打洞,過去只能用麥秸土摻水作坯,曬乾後圈窯。這種窯洞,純土結構,最怕秋雨綿綿。現在新修,多為磚石結構。吳堡富户講究,“四合院”,或者三孔一院,或者五孔一院。有的另做廂窯,倒座窯或馬棚。擇向建大門,俗稱“樓門”。舊社會,大門按身世決定式樣和裝飾。

窯洞地區分佈

陝西窯洞主要分佈在陝北,指陝西省延安、榆林等地的窯洞式住宅。它建在黃土高原的沿山與地下,是天然黃土中的穴居形式,因其具有冬暖夏涼,不破壞生態,不佔用良田,經濟省錢等優點,被當地人民羣眾廣泛採用。陝北窯洞有靠山土窯、石料接口土窯、平地石砌窯多種,一般城市裏以石、磚窯居多,而農村則多是土窯或石料接口土窯。主要形式有地坑窯、沿崖窯、錮窯。
據初步統計,自解放,中國的窯居羣眾總數達一億一千萬,仍採取窯方式者則有四千萬人之多。其分佈區域以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為主,很多貧困户居住的土窯,年久失修,由於暴雨洪水、滑波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造成窯洞房屋年久失修瀕臨倒塌,廣大窯居人民羣眾隨時面臨着生命危險,希望知情者告知羣眾,不讓他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窯洞建築藝術

窯洞建築特點

陽光照射圖 陽光照射圖
窯洞建築最大的特點就是冬暖夏涼,傳統的窯洞空間從外觀上看是圓拱形,雖然很普通,但是在單調的黃土為背景的情況下,圓弧形更顯得輕巧而活潑,這種源自自然的形式,不僅體現了傳統思想裏天圓地方的理念,同時更重要的是門洞處高高的圓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時候可以使陽光進一步深入到窯洞的內側(見圖),從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陽輻射,而內部空間也因為是拱形的,加大了內部的豎向空間,使人們感覺開敞舒適。我的導師劉加平先生曾經這樣評價窯洞建築:窯洞冬暖夏涼,住着舒適,節能,同時傳統的空間又滲透着與自然的和諧,樸素的外觀在建築美學上也是別具匠心。 [3] 

窯洞歷史由來

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窯應用較多,它是建築在山坡,土原邊緣處,常依山向上呈現數級台階式分佈,下層窯頂為上層前庭,視野開闊。下沉式窯洞則是就地挖一個方形地坑,再在內壁挖窯洞,形成一個地下四合院
隴東黃土高原是天下黃土最深厚的地方,而慶陽地處典型的隴東黃土高原區,是居民窯洞最多最稠密的地方。窯洞密密層層,鱗次櫛比,有人曾喻為:如掛在雲霧中的洞天神府,似鑲嵌在黃土高原上的顆顆明珠。
上至周先祖時期,土窯洞就遍佈山原谷地。《詩經》稱為“陶復陶穴”,唐宋時期,窯洞種類增多,每個窯洞有了明確分工,有暗莊、明莊和四合院莊,明清時期出現了小城堡,高大土牆將一組窯洞或土炕圍起來,以防禦兵荒和盜賊,俗稱為堡子。

窯洞建築藝術

陝北窖洞外觀 陝北窖洞外觀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作為地下空間生土建築類型的洞,其建築藝術特徵又與一般建築大異其趣。窯洞建築是一個系列組合。窯洞的載體是院落,院落的載體是村落,村落的載體是山或川、或原的黃土大自然。所以這種建築造型藝術特色從宏觀的窯洞聚落的整合美到微觀細部的裝飾美,無不打上“窯”字號的印記。 [4] 
窯洞村落的“田園風光”情趣,要在於在蒼涼和壯闊的背景中化呆板單調為神奇。黃土溝信用看有沒有露評的壑梁峁區靠崖窯洞建築羣落(村落)以峯迴路轉、漸次感受的變化美感受於人。或以院落為單元,或以成排連成線,沿地形變化,隨山頂勢,成羣、成堆、成線地鑲嵌于山間,構圖上形成台階型空間,給人以雄渾的壯美感受。民國本《宜川縣誌》説抗戰時期,邑東興集鎮“就溝崖為窯,溝之雙方,均倚坡重疊窯孔三四層。入夜,各窯燈火齊明,遠望之如西式樓房,一時人皆比之為上海四馬路雲”。把這種階梯式空洞的防空功能和夜景的主觀層次感受美寫得淋漓盡致。 [5] 

窯洞窯洞文化

窯洞 窯洞
慶陽,地處黃土高原甘肅省東部,氣候温和。古稱北豳,習稱隴東。歷史悠久,“周道之興自此始”。是中華農耕文化的發祥地,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更是絢麗多彩。有着悠久歷史的慶陽,他的文化是經過長期積累豐富的,要了解窯洞發展就要追溯到遠古農耕時期。經過幾千年的風雨洗禮,窯洞像一位母親,親歷着朝代變遷,看着她的土地成長,看着農耕文化的開創發展,有着深厚的農耕文化的痕跡,農耕文化的發展也帶動了她的發展。早在二十萬年前,已經有人類在慶陽這塊土地上生存繁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