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產業

鎖定
沙產業,以發展知識密集型的農業型新興產業。
中文名
沙產業
著名人物
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屬    性
以發展知識密集型農業型新興產業
備    註
這是一項前景廣闊的事業

沙產業定義

沙產業的定義,尚無準確的科學表述。一般是指利用沙地、荒漠半荒漠地區的獨特優勢進行經濟開發,由社會投資並實現自我循環的經濟運行活動。西部“不毛之地”上發展新興產業——沙產業,即利用現代化技術,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技術的全部成就,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轉化太陽能,使用節水技術。沙產業是21世紀的新興產業,自1984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首次提出沙產業以來,經過20多年的實踐證明,這是一項前景廣闊的事業。

沙產業來源

沙產業 沙產業
沙產業、草產業理論是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於20世紀80年代首先提出來的,他預言創建知識密集型沙產業、草產業,將是21世紀在中國出現的第六次產業革命。經過中國西部的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陝西等省區的成功實踐,不僅證明了錢學森先生知識密集型沙產業、草產業理論的科學性、前瞻性、戰略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證明了發展知識密集型沙產業、草產業是推動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選擇。
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預言:“農、林、沙、草、海”5大產業將在21世紀掀起第六次產業革命。其中,沙產業理論是專門針對廣大沙漠乾旱地區提出的。錢學森以一個科學家的創新思維,為中國西部經濟發展描繪了一幅美好藍圖。
錢學森認為,沙產業要充分利用沙漠戈壁上的日照和温差等有利條件,推廣使用節水生產技術,搞知識密集型的現代化農業。由此可見,沙產業正是乾旱沙區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沙漠化防治專家劉恕認為,沙產業有四條標準,一要看太陽能的轉化效益,二要看知識密集程度,三要看是否與市場接軌,四要看是否保護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

沙產業預言

沙產業 沙產業
十八年前,俯瞰着西部中國廣袤而貧瘠的荒原,科技泰斗錢學森拋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預言——西部中國16億畝的沙漠戈壁將會為國人每年生長出幾千個億!而這絕不是神話,它只需要走一條途徑:發展沙產業。
他做出這個預言的理由十分獨特:
沙漠戈壁在中國大約有16億畝,與東部南部的農田總面積相近。傳統農業時代的人們潛心於東部南部的農田,通過精耕細作養育了一個民族;新型農業——21世紀的大農業必須開拓新路子,轉移戰略核心,潛心於我們未知的領域——沙漠戈壁,沙漠戈壁的原始狀態以及人們對它的未知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更加映襯出它所藴藏的巨大潛力。因為,沙漠戈壁並非絕對的“不毛”,只有極少數的地域乾旱不長植物,只要有些降水,沙漠戈壁就有植物生長,甚至有大量多年生植物。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因素,造就了沙漠戈壁植物的獨特性和難以複製性,如特殊藥材,各種習性特別、品質特別的沙生植物等,這些為沙漠生“金”提供了可能。
而事實上,在西北沙區,有着充足的太陽能資源,有着無可比擬的天然、無污染的綠色環境,只需要轉變沙區的常規思維定勢,就可以尋出新型農業的有利條件。於是,錢學森進一步將其沙產業理念昇華,鄭重提出“第六次產業革命”,即以生物技術為核心所引發的大農業革命。

沙產業雛形

沙產業 沙產業
十八年後的2002年,在西部省份寧夏境內的荒原上,觸目所及的依稀是當年錢學森所見過的那片西部荒原,在夜幕即將落下的瞬間,記者再次體味了前人吟詠過的那種無法遏制的、無限蔓延着的荒涼……
從一份發佈的名為“寧夏貫徹實施《防沙治沙法》情況彙報”的文件中,粗略地瞭解到該省份近年在治沙領域的業績:全區沙漠化土地面積為125.7萬公頃,截止2002年累計治理達33.33萬公頃,僅企業治沙為30多萬畝;林地面積由八十年代初的6.87萬公頃增加到42.53萬公頃,個人造林近64.8萬畝;此外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還林還草46萬畝,荒山造林58萬畝。除了這些數字表現出的業績以外,還有一項堂皇的目標:爭取在10年之內治理沙化土地65萬公頃。然而對於沙產業的描述,卻僅限於“做好沙產業基地建設工程”寥寥幾字,要知道,遭沙漠三面圍攻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應該是西部沙產業集中凸顯的區域。因為,依據有關專家的説法,治沙以及發展沙產業的地段一般多集中在沙漠的邊緣和大面積的沙地、乾旱地帶,寧夏在此尤為突出。
但是得到的有關沙產業的介紹令人心涼,“這個沙產業的各種數字統計基本沒有,要説整體規模,這個不好説!周邊的幾個縣都在種檸條,正在研究檸條加工飼料養畜的路子;中草藥主要是種點兒麻黃、甘草,苦豆子種了也長不出來……”的確,在治沙和重點發展沙產業的鹽池縣,看到了呈帶狀沿公路生長的檸條、花棒和沙棘,顯示出人工栽種的痕跡,還有零星片狀的麻黃和甘草,此外就是農民開墾出的不規則的田地裏散播着的灰白色蕎麥。起伏的沙地被圍欄隔開,生畜圈養和輪牧似乎落實得比較到位,但並沒有讓人看出對沙產業的開發有多少刺激。種種跡象表明,在該地區沙產業依然徘徊在起始階段。
一直以來,內蒙古的阿拉善盟亦被視為重點發展沙產業地區,頻有頌揚該地沙產業的文章見諸報端,據説這裏梭梭林的規模達10萬畝之多,還有一個數字説是630萬畝,而肉蓯蓉酒已被傳媒渲染為當地沙產業的最高成就。然而當記者撥通該地區黨委宣傳部一負責人的電話要求實地參觀沙產業基地時,卻遭到了該負責人的一再拒絕,先是説部裏沒有越野車,接下來表示沙產業基地距盟政府所在地太遠,最後告訴記者“其實去了也看不到什麼!”該負責人還舉例説:不久前,當地為了做對沙產業的宣傳,曾請了一批記者到巴彥浩特來,就是因為以上的原因,不得不請記者們的採訪圍繞着“看錄像片和分發材料 ”進行。不過,一篇有關內蒙古沙產業報道中的兩個數據讓記者略感欣幸:據內蒙古自治區計委的初步框算,“十五”期間,內蒙古十大沙產業重點項目建成後,將新增銷售收入超過30個億,利税可能超過10個億。

沙產業發展

沙產業 沙產業
自1984年錢學森提出沙產業的理論以來,中國沙產業受到各地的重視並發展迅速。內蒙古、甘肅、新疆、寧夏等西部省區的沙產業開發如火如荼,已經成為當前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一項激動人心的事業,有力地推動了西部地區生態建設。
中國現有沙漠化土地面積153萬平方公里,幾乎佔國土面積的1/6。儘管各級政府和沙區人民多年來為保護環境和防治沙漠化作出了艱辛的努力,但中國沙化土地每年仍以2460平方公里的面積加速遞增,綠化速度依然趕不上沙化速度。沙產業的興起,使防沙治沙工作由過去的被動防治走向主動開發利用沙地資源,既控制了沙漠化的蔓延,又為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
各地充分利用沙區日照長、温差大等有利條件,推廣使用節水技術,搞知識密集型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向沙地要產出、要效益,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人們的防沙治沙的資金問題,而且解決了沙區人民賴以生存、脱貧致富的物質資源問題,實現了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內容,發展沙產業是沙漠地區開發與發展的正確方略,也是西部地區實現跳躍式發展的一個突破口。可喜的是,隨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國東起科爾沁沙地,西到天山南北,都已經掀起了加快發展沙產業的熱潮。

沙產業舉措

大力發展種植業
沙產業 沙產業
積極培育灌木資源,突出發展特色經濟林種植業,適度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注重發展生態經濟兼用林。通過林草、林藥間作。積極發展市場需求最大的綠色食品等產業。
鞏固發展養殖業
以發展畜禽養殖為重點,積極發展特色養殖業,立足於林木資源,發展林下養殖。要由過去單純追求養殖數量向提高養殖質量轉變,逐步改良牲畜品種,優化畜禽養殖結構,大力發展舍飼養殖業,加強舍飼基礎設施建設,實行規模圈養,提高品種質量。
積極發展精深加工業
搞好木材深加工,提高加工工藝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積極發展以灌木資源為原料的飼料、飲料、人造板及造紙加工業。努力提高貯藏、精深加工水平,大力提升適應國內外市場的加工工藝水平。
適度發展生態旅遊業
合理開發和利用森林、沙漠等旅遊資源,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基礎上,有步驟、有計劃地開發一批獨具特色的森林旅遊、沙區特色旅遊、生態觀光旅遊項目。中國沙漠和沙化土地約佔國土面積的18%,面積相當於農田面積;草地面積近4億公頃,約佔國土面積的42%,是農田面積的4倍,藴藏着巨大的生產潛勢。二者既是中國重要的國土資源,也是維繫中國生態安全和民族地區生產生活的重要載體。但過去我們重視的程度和有效的利用措施有限。

沙產業重點項目

沙產業 沙產業
既要看到西部的沙區、草原區是資源富集的地區,也要認識到這裏也是一個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地區,還是一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邊疆民族地區。應該充分尊重這一地區的特殊規律,換一種思維看西部沙、草資源的優勢和劣勢,“利用陽光,通過生物,延伸鏈條,創造財富”,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的沙產業、草產業;並按錢學森先生的建議,將林、草、沙三業結合起來,開創中國西北沙區21世紀的大農業,實現農工貿一體化的產業鏈,達到沙漠增綠,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的良性循環。
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
在經濟發展較快、水資源豐富、立地條件較好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西遼河平原、嫩江流域等平原區,建設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
沙區灌木原料林
結合重點工程建設,大力營造工業原料林和飼料林。
特色經濟林基地
依靠科技進步和區域特點,積極調整和優化林種結構,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經濟林基地。突出抓好新品種的引進、繁育和技術推廣。
中草藥種植與加工
根據特點和市場需求,沙區中草藥植與開發要以甘草、麻黃、肉蓯蓉、鎖陽為主。適度開發天然資源,穩步發展人工種植。
果品加工
依託經濟林基地和綠色品牌,重點發展杏仁、沙棘、葡萄、枸杞、蘋果等生產加工業。
木漿造紙
重點發展以灌木為原料的箱板紙加工業、以喬木為原料的製漿及造紙業。
人造板製造業
合理開發利用沙區灌木林資源,發展人造板業。
灌木飼料加工
以加工企業為龍頭,充分利用灌木林資源大力發展灌木綠色飼料加工業。重點生產專用化、特種化、保健化、顆粒化複合飼料。
生態觀光旅遊
充分利用沙區的自然景觀,發掘人文景觀,大力加強沙區生態旅遊產業化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經營管理機制,完善服務體系,加大旅遊產品開發力度,逐步形成集旅遊、商貿、文化娛樂於一體的產業化經營體系。

沙產業意義

沙產業、草產業給中國傳統的生態建設方式帶來了巨大挑戰,但政府部門的現有政策措施、管理方式、思想認識滯後於實踐,存在諸多的不適應。大力發展沙產業、草產業,會使西部成為中國新的戰略能源基地、綠色生態屏障,會為未來新增人口提供生存空間。中國的綜合實力和民族凝聚力也將因此得到可靠的物質保障、生態環境保障。
一是把大力發展沙產業、草產業補寫進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當中。國務院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農業部、林業局等都曾下文強調積極發展沙、草產業。甘肅省把沙產業寫進了“九五”、“十五”計劃,內蒙古連續三年把沙產業、草產業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並列入自治區“十一五”規劃。國家發改委應把“發展沙產業、草產業”明確補寫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一五”規劃。其相關內容包括:1.研究制訂專項規劃,加強對沙產業、草產業優先發展領域、重點發展地區、重大示範項目的前期工作;2.落實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3.加強條塊協調,形成支持合力。
二是把大力發展沙產業、草產業寫進正在規劃、起草當中的國家《西部開發促進法》,以保證西部大開發又好又快地深入進行。
三是要在今後的大部委中設立一個沙產業、草產業的專門管理機構,從促進中國建設生態小康社會建設和保護全球生態安全的角度,舉國家之力,統一規劃、協調指揮、有序推動全國沙產業、草產業的健康發展。錢學森院士1992年就建議:“今後幾年國家體制改革中,在國務院應設沙業部”。
四是在內蒙古、甘肅和其它有條件、基礎好的地區建立試點,作為我國沙產業、草產業健康發展的試驗示範基地,在資金、政策和基礎公益性項目上給予傾斜,激發企業、個人和社會組織參與沙產業、草產業項目開發的積極性。走出一條有別於以色列“貴族農業”的,中國特色的,融合知識農業、陽光產業、高新技術、系統思想、循環經濟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新路來。千方百計實現“生態生計兼顧,治沙致富並重,綠起來、富起來結合”的雙贏目標。
五是支持、鼓勵圍繞沙產業、草產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加強“中國沙產業、草產業網站”建設,利用國際互聯網宣傳、交流沙產業、草產業的成功經驗;完善沙產業人才隊伍的培養機制,在西部高校開辦“錢學森沙產業獎學金班”的基礎上,開設新型專業,編寫專門教材,培養沙產業、草產業人才。在宣傳十七大建設生態文明的內容中,加進科學發展沙產業、草產業的內容。

沙產業發展前景

10年前,錢學森預言沙產業“是高科技農業生產的試驗”, “是未來農業,高科技農業,服務於未來世界的農業” 。宋平同志概括沙產業“是在沙漠乾旱地區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充分利用陽光優勢,實行節水、節能、節肥、高效的大農業型產業。” 時為國務院副總理的温家寶同志,在1995年11月9日批示:“錢學森同志和宋老提出,在我國西部戈壁沙漠發展沙產業,這些重要的理論和意見值得重視。一些地區的成功經驗充分説明,辦好這件事不僅有經濟意義,而且有社會和生態意義。” 沙產業的雖然達到的規模和水平仍屬“雛型”,證明着他們的論述切中要義,預示着美好遠大的光輝前景。
中國18.2%的國土是沙化土地,每年還在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直接受沙化影響的人口有4億多。沙產業使沙區資源“變害為寶”,黃沙產“黃金”,為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大有作為的天地。草產業也潛力很大。國際市場草的需求量很大,中國出口能力較弱,養殖業的發展使國內草產品市場也逐年擴大,前景誘人。
自1984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提出沙產業、草產業的理論以來,沙產業、草產業日益受到各地的重視。隨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及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陝、甘、寧、內蒙古等省區湧動起一股沙產業、草產業發展熱潮。這些新興產業不僅激活了地方經濟,引領農牧民脱貧致富,還為中國生態建設探索出一條新路。近年來,由於中國政府重視採取一系列促進生態恢復的政策措施,“退耕還林還草”,“以草定畜,舍飼圈養”,“封育天然植被”等,已在鄂爾多斯等部分沙漠地區獲得了恢復植被控制沙化的效果。出現了被羣眾稱之為“人退,畜退,沙也退”的良性循環,為中國治沙實踐積累新的經驗。
推進生態環境條件脆弱的乾旱半乾旱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尚存有不少未解的難題。多年實踐表明,只有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下,將防沙治沙措施,融入振興地區經濟總體規劃中,以求獲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贏,這才是具有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的“抽薪止沸”的治沙治本出路。
沙產業、草產業“錢”途無量。

沙產業先進單位

2008年中國沙產業十大先進企事業單位
1、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
3、內蒙古億利資源集團有限公司
4、廣東金沙緯地生態技術有限公司
6、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
7、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
8、北京仁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9、青海柴達木高科技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