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河

(海河流域薊運河支流州河上游支流)

鎖定
沙河,海河流域薊運河支流州河上游支流。由河北省遵化市城東的主沙河與城西的老爪河、清水河、冷嘴頭河、北嶺河、魏進河、馬蘭河等支流組成,源於興隆縣大青山,其支流老爪河源於城北石家口。主支流匯於水平口,出水平口西流經平安城西,南流至蒼山莊與東來的黎河匯合成果(國)河,往西流入於橋水庫。沙河全長70公里,流域面積887平方公里。
沙河水系在1969年以前患多利少。後相繼建成般若院、上關兩座中型水庫及其配套萬畝灌區,變水害為水利。 [1] 
中文名
沙河
別    名
灅水
所屬水系
海河流域薊運河支流州河上游支流
地理位置
河北省遵化市
流經地區
河北省興隆縣、遵化市、天津市薊州區
發源地
河北省興隆縣大青山
主要支流
魏進河
河    長
70 km
流域面積
887 km²
平均流量
1 m³/s
河口位置
天津市薊州區龍虎峪鎮藏山莊村

沙河名稱變遷

沙河古名稱[氵壘]水(灅水)。有“[氵壘]水為十河”的記載。清代稱沙河,清《遵化直隸州志》記載“十河在州城東北,合羅文峪,秋科峪,三道房子,馬蹄峪,五峯山,三台山,九泉山諸水,凡十脈,繞州城南為沙河”。 [2] 

沙河幹流概況

沙河河道走向

沙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沙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沙河發源於興隆縣大青山東側,經長城口山楂峪入遵化市(原遵化縣),經侯家寨南、下石河西、縣城東、西留村南於張七莊南納老爪、清水、冷咀頭三河匯流,再於大埝莊南納大安口(北嶺)河、紀各莊南納魏進河,集於水平口,出水平口經平安城西,南流於劐縣蒼山莊東與東來黎河匯成果(國)河西流,再至於橋水庫區內三叉口納淋河州河。全長70公里,流域面積866.2平方公里,其中遵化市(原遵化縣)內流域面積山區272.7平方公里,平原287.6平方公里。 [2]  [1] 

沙河河道特徵

沙河山區植被較好,河牀由源地至下石河為由漂石為主變為礫石為主,其下為礫、卵石至城南,而後卵、沙至西留村再後為泥底。而水平口至平安城因魏進河匯入為泥、沙間斷,再下又為泥牀。遵化市(原遵化縣)城以上為地上河牀,至西留村逐漸成為地下河牀。沙河由源頭至下石河徑流常年不斷,由下石河至西留村間隙流斷不定。1972年建成般若院水庫才斷流。西留村以下徑流常年不斷。 [2] 
沙河上源興隆縣口門子段 沙河上源興隆縣口門子段
沙河上游遵化侯寨鄉一段 沙河上游遵化侯寨鄉一段
沙河遵化城區段 沙河遵化城區段
沙河堡子店鎮沙河與魏進河在水平口交匯3 沙河堡子店鎮沙河與魏進河在水平口交匯3
沙河下游平安城鎮段 沙河下游平安城鎮段
沙河(上)在薊州區龍虎峪鎮藏山莊村與黎河(右)匯為果河(左) 沙河(上)在薊州區龍虎峪鎮藏山莊村與黎河(右)匯為果河(左)

沙河水文特徵

沙河水系在水平口以上屬季節性河,其下游常年徑流不斷,5月旱枯季節2.5立方米/秒,秋末流量可達4.2立方米/秒。由於上游興建般若院、上關等水庫,沿途開渠灌溉及其大量提取地下水,2003~2005年水平口流量減少至1立方米/秒左右。 [1]  根據水平口1956年~1979年水文資料記載,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2.45億立方米,豐水年為6.5億立方米,枯水年為0.92億立方米。 [2] 

沙河主要支流

沙河由東起城東的主支沙河,往西有老爪河、清水河、冷咀頭河、大安口(北嶺)河、湯泉河、魏進河、馬蘭河,以扇狀位於遵化市(原遵化縣)北半部縣中間。除老爪河源於本縣城北石家口、湯泉河源於城西北湯泉北溝外,其它均源於興隆縣植被較好的南部山區。匯流於扇軸水平口。 [2] 
老爪河:發源於遵化市(原遵化縣)城北石家口,經小王莊東,馬家窪西、小河南,穿遵京公路五里橋稱五里橋河,南流繞黃莊東至莊南於鄂莊子北入於西來的清水河(以下有時稱蒲池河)。全長14.54裏,流域面積為48.3平方公里,其中山區31.6平方公里,馬家窪以下始為地下河。該河1960年前為常年徑流。五里橋下水草常年碧綠,並有魚蝦浮游不斷。到1970年後,黃莊以下有徑流,其它處為間斷徑流。其河牀馬家窪以上為卵、沙。其下游沙逐浙變細至小河南為泥底。 [2] 
支流清水河遵化城區一段 支流清水河遵化城區一段
清水河:發源於興隆縣外沙坡峪北,由長城沙坡峪口入遵化市(原遵化縣),經興旺寨北,張各莊西,黃莊西於鄂莊子北納老爪河後始稱蒲池河再南流,經鄂莊子、蒲池河村西村南於武莊子東入西來的冷咀頭河,西南流於張七各莊西南入沙河,由源頭至武莊子全20長公里,流域面積51.3平方公里,其中興隆縣山區13.3平方公里,遵化市(原遵化縣)山區28.6平方公里和平原9.4平方公里。興旺寨以北徑流不斷,其後至黃莊子乾枯,其下又徑流不斷。其河牀沙坡峪長城口處,以漂石為主,口內至興旺寨逐為礫卵石,其下至武莊子卵沙,再後為泥牀。 [2] 
冷咀頭河:發源於興隆縣大青山南麓,由長城口冷水頭入遵化市(原遵化縣),經興旺寨西,西南流穿遵京公路,經前王莊北,武莊子東匯清水河(蒲池河)於張七各莊西南流入沙河,全長21.5公里,流域面積70.6平方公里。有興隆縣山區23.3平方公里,遵化市(原遵化縣)山區25.2平方公里和平原22.1平方公里。興旺寨以北徑流不斷,其下至前王莊為季節性河,再下水復出。興旺寨以北河牀為漂、礫石,其下至前王莊由礫、卵逐浙為沙,再下為泥底。 [2] 
大安口(北嶺)河:發源於興隆縣小水泉,穿長城大安口入遵化市(原遵化縣),經西下營,堡子店東至大埝莊南入沙河。全長24公里,流域面積99.3平方公里,有興隆縣深山區23.3平方公里,遵化市(原遵化縣)淺山區32.9平方公里和平原45.1平方公里。1970年以前由源頭至郝各莊徑流不斷。其下至温家莊為季節性河。由1970年後,因發展灌溉由西下營北至郝各莊亦成季節性河。由源頭至郝各莊河牀為漂,礫石,其下至堡子店礫、卵石,再下至温家莊為卵,砂,再下為砂、泥。 [2] 
支流魏進河下游一段 支流魏進河下游一段
魏進河:是沙河水系中最大的支流。發源於興隆縣八品葉花林子。由長城上關口入遵化市(原遵化縣)南流於大湯河村南納馬蘭河至中道山北麓的寒河莊折向東流,在紀各莊南水平口入沙河。從源頭至水平口只有魏進河村至寒河莊之間為季節性幹河。因河水在魏進河村變為潛流至寒河莊後復出而有搿魏進寒出”之説。全長48.5公里,流域面積268平方公里,其中興隆縣深山區166平方公里,遵化市(原遵化縣)淺山區35平方公里和平原67平方公里。全河由源頭至大湯河為漂、礫石,再下至水平口為卵石。該河是遵化市(原遵化縣)歷史上有名害河之一,每年山洪暴發,上關以下洪水橫衝直撞,尤其魏進河至寒河莊之間受災更甚。河道左右徒遷不定,河東的北窯與河西的大渤海寨之間河寬達2.5~3.0公里,1956年興建魏進河渠始興利,1958年建上關渠,建成上關水庫後,控制了洪水災害。1985年建成上關萬畝灌區始變水害為水利。 [2]  [1] 
馬蘭河:發源於興隆縣江湖峪,穿長城馬蘭關入遵化市(原遵化縣),經馬蘭峪東至大湯河南入魏進河。全長18公里。流域面積70平方公里。其中興隆縣深山區18平方公里。遵化市(原遵化縣)淺山區28平方公里和平原24平方公里。該河屬季節性河。源頭至馬蘭峪為少量漂石大部為礫、卵石。其下為礫、卵石。該河域是遵化市(原遵化縣)礦金、沙金並存的主要產金區。 [2] 
湯泉河:位於遵化市(原遵化縣)大安口河與魏進河之間,發源於湯泉北溝,經關山口,孟家鋪村西,由西新店村穿京遵公路後擴散海漫無一定河牀。該河由源頭至關山口徑流不斷。其下為幹河,全部河牀為卵、沙。該河過京遵公路後,無一定河牀,每年雨季河水至此變為潛流成遵化市(原遵化縣)的內陸河一。因此1960年後,公路以南被開墾墊地改為農田。 [2] 

沙河治理開發

沙河水系在歷史上有害無利,每遇大雨山洪暴發,衝淹壓沿河兩岸農田甚多,為防止水患,自唐、元、明代曾在遵化市(原遵化縣)城東的由張家坎至南關沿河砌築防洪石壩長2.5公里。1952年在其支流清水河上沙坡峪甜引水過樑”始興利灌溉,1954年春在主河沙河的北下營東北開渠引水灌溉,1955年在水平口左岸興建水平口灌渠,設計引水流量2.0立方米每秒,澆地2萬畝。1958年在右岸建五一灌渠,並興建大河局小型水庫。1969年以後相繼建成般若院、上關兩座中型水庫及其配套的萬畝灌渠,變水害為水利。 [2] 
沙河水系在1969年以前患多利少。後相繼建成般若院、上關兩座中型水庫及其配套萬畝灌區,20世紀90年代水庫及灌區配套工程進行加固維修,變水害為水利。 [1] 

沙河水庫

大河局水庫 大河局水庫
大河局水庫,(縣辦)位於遵化市(原遵化縣)縣城北偏西9.2公里處沙河上游,因地處大河局而得名。始建於1958年,1959年攔洪蓄水。壩長400米,高21.45米,頂寬4米,設有防浪牆。溢洪道在大壩北端西側,寬57米。大壩南端有放水洞。由興隆縣天高地厚河集水而成,匯水面積30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為252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10萬立方米,最大水面積500畝,最大水深23米。 [3] 
般若院水庫 般若院水庫
般若院水庫,位於遵化市(原遵化縣)縣城東北8.1公里處,地處沙河峽口處,般若院村北。1959年始建,其作用是防洪、灌溉、養魚、發電。1960年汛後,因處於困難時期,停建。1969年開始續建,至1972年7月竣工。總投資137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962萬元,其餘縣自籌。總工程量為294.93萬立方米.水庫大壩長1157米,壩高26米,頂寬4米,設防浪牆高1.2米,濫洪道在大壩東側,1978年由寬40米擴建成寬70米,最大泄洪量2250秒立方米,大壩東部設放水洞。庫水由大河局水庫、羅文峪河、秋科峪河、馬蹄峪河、小廠河等水彙集。匯水面積130平方公里,總庫容5457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685萬立方米。設計洪水位107.03米。1973~1980年,最高洪水位達104.47米。1985年有水面積3930畝。般若院水庫修成後,攔洪蓄水,對控制南部平原水災發揮了重要作用。1973~1980年,利用庫水澆地35.7萬畝。其中1978年最多澆地面積為5.8萬畝。下游利用河灘造田3000畝。1980年產魚苗20萬尾,產魚近10萬市斤。 [3] 
上關水庫 上關水庫
上關水庫,位於遵化市(原遵化縣)縣城西北21公里遵化,興隆兩縣交界鮎魚池村西北鮎魚池口處,因上關村(原村被水庫淹沒)而名。該水庫作用是防洪,灌溉、發電、養魚.建於1974年,1979年完工。國家投資1100萬元:縣自籌1000萬元。完成工程量為403萬立方米,用905萬工日。攔洪壩長642米,高36米,頂寬6米,防浪牆高1.2米。溢洪道在大壩東側,寬40米,最大泄洪量2620秒立方米,放水洞在大壩西側。庫水由興隆縣掛蘭峪河、西草廠河水彙集,匯水面積175平方公里。總庫容量為3502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634萬立方米,1985年有水面積1778畝,最大灌溉面積為g萬畝,1980年實澆2萬畝。因工程難度大,1985年仍在續建。該水庫建有發電站,年發電量120~130萬度。1979年併入國家電網,水庫年養魚百萬尾。 [3] 

沙河水電工程

沙河理論藴藏量6193千瓦,可開發的15處2069千瓦。已開發3處1330千瓦。即上關水電站及上關東干渠湯泉電站,大河局水庫電站8處。佔可開發量的64.3%。計劃主要可能開發的兩處有700千瓦,即般若院水庫500千瓦及大河局水庫渠道的十里鋪陡坡處200千瓦。 [4] 
上關水庫水電站:1978年12月建成。電站利用水庫放水洞中間另開叉管引水入電站廠房再入各水輪機的形式,電站裝3台HL260—WJ-60型水輪機,配TSWN85/39—10型發電機。三台裝機容量750千瓦,年發電量145萬千瓦小時。 [4] 
湯泉水電站:在上關水庫東灌渠輸水乾渠湯泉村西。利用渠道流量8立方米每秒,落差18米,設壓力管道入電站廠內衝擊水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電站於1980年7月批准,1982年4月土建工程竣工,安裝2台與上關水庫同型號機組,容量共500千瓦。7月機電機組安裝完畢並進行試運轉。8月正式併網運行送電。 [4] 
雙泉寺水電站:於1977年冬建成。水輪機為立軸式,引水流量0.19立方米每秒,裝機容量5千瓦。年發電量可達5400千瓦小時。但建成後,改做為農村米麪加工動力。 [4] 
大河局水庫電站:位於水庫放水洞尾端,於1980年建成。電站裝機容量為1台7r5千瓦的HL300~WJ一35型水輪機。配TSWN一59/37—8型發電機。年發電量可達21.6萬千瓦小對。建成後試運行併網發電。因設計選用機組偏大,不合理,需另選新機組。 [4] 

沙河水庫灌區

般若院水庫灌區,已建成3條幹渠:東干渠,南北走向,流經下石河,崔家莊、雞鳴村,至謝莊子止,長14931米,有支渠38條,長4592米,縱坡五千分之一,流量每秒5立方米,最大灌溉面積2.5萬畝;南乾渠,南北走向,流經崔家莊、嶽各店子3個鄉,由黃台口跨黎河渡槽東經馮各莊、嶽各莊、魏井至西南宅,長12583米,有支渠12條,長1715米,最大灌溉面積2萬畝;西於渠,東西走向,流經下石河,大劉莊、西三里3個鄉,到胡莊子止,長17855米.有支渠35條,總長3957米,縱坡三千分之一,最大灌溉面積為2.5萬畝。 [3] 
上關水庫灌區,配套的灌渠有:東干渠,東西走向,長1.57萬米,堡子店、西下營,湯泉、義井鋪4個鄉鎮受益。有支渠4條,分別到義井鋪、西新店子.堡子店,西下營。西乾渠,北南走向,長9000米。在營房鄉趙家溝建南支渠,長7000米,到鍾莊止。馬蘭峪、營房、東陵、南新城4個鄉鎮受益。 [3] 
大河局水庫灌區,南北灌渠兩條,北乾渠流經侯家寨鄉,自西向東長5500米,建渡槽1座,長800米;南乾渠由北向南大劉莊受益,長1.13萬米,設計澆地面積9000畝。 [3] 

沙河自流灌渠

水平口灌渠,位於遵化市(原遵化縣)城西南20公里的北營村西北的水平口東側,灌渠引沙河水。該渠興建和醖釀較早,1945年侵華日軍投降後,冀東行署建設廳曾擬於在水平口開渠引水澆地,並已完成勘測,選好渠線,因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區而中斷,並失去全部資料。1954年,由唐山地區專署水利局組織勘測設計,新中國後唐山地區第一個萬畝以上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萬畝。1955年春開工,汛前完成輸水渠及下游乾渠主要建築物,秋後冬前完成攔河壩、輸水渠、西乾渠和西北乾渠的土方工程,當年澆地3000畝。1956年春完成了賈莊子到蓮藕池南乾渠的土方開挖工程。1957年春為配套合理,補做了全灌區的地形測量。對原西北乾渠做重新配套工程,對南乾渠做了5個支渠及其灌溉面積5000畝配套工程。1958年將西乾渠由後所屯到平安城東段改為沿公路邊。1962年將水平口原打樁編柳鉛練籠拋石攔河壩,在此基礎上,加蓋混凝土外殼,後經多年對於渠、支渠進行配套、防滲工程,但因1958年在水平口西側又興建五一渠,水源被分用,水平口.灌溉引水量不足,實澆地面積1.3萬畝。1974年灌區範圍內地上水源不能灌溉的地方,改為打機井依靠地下水灌溉,全灌區已達到井渠雙灌。 [5] 
五一灌渠,位於水平口西側,因5月1日通水而得名。該渠在1958年春開工,當年5月1日通水。原設計灌溉一萬畝。因東側已有水平口渠,水源不足,只能澆地5000畝。原渠由水平口西側引水,經果各莊北、蔣辛莊南到劉官屯南分西於渠和南乾渠。西乾渠到出頭嶺莊西排入天然無名河,全長7公里。南乾渠經朱官屯西到蒼山莊西,全長6公里。到1960年代中期,因水源不足下游得不到水,將朱宮屯以南全部廢棄。西乾渠下游由出頭嶺村東起被當做泄水尾水渠。乾渠能澆的有果各莊東及莊南山南的地區。果各莊到蔣辛莊段均為深2~4米地下渠,不能自流灌溉。沿渠靠機械進行揚水灌溉。由蔣辛莊東始可自流澆地4000~5000畝。·由於果各莊到蔣辛莊東段為深挖方段,側坡開挖不足,年年塌方淤積需年年治理,而底部護襯段為直牆,受土壓作用常倒塌,經常翻修。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護砌全部倒塌,震後重砌,因原土渠窄小,擴寬工程量太大,佔地不能解決,只側牆按擋土牆進行護砌。 [5] 
參考資料
  • 1.    遵化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遵化市志 . 九州出版社. 2012:132
  • 2.    遵化縣水利志編纂委員會 . 遵化縣水利志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4 : 28-30
  • 3.    遵化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遵化縣誌 .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0:280-283
  • 4.    遵化縣水利志編纂委員會 . 遵化縣水利志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4 : 39-41
  • 5.    遵化縣水利志編纂委員會 . 遵化縣水利志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4 : 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