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地人

鎖定
沙地人來源為,海門籍的文學翻譯家卞之琳先生使用過沙地人一詞,方言中“沙裏”和“沙地”的發音很近似,誤將沙里人寫成“沙地人”為杜撰的“沙地”概念。 [1] 
中文名
沙地人
來    源
南靠長江受其衝擊形成一塊塊沙土
分    佈
江海匯成沖積平原和黃海圍墾海灘
定    義
在沙地生長繁衍的後代

沙地人沙地形成

從漢代到公元11世紀,南通先後有扶海洲胡逗洲東布洲等沙洲與大陸連接,18~20世紀初,又有一批沙洲連上了大陸。四次大規模的沙洲並接,南通境域基本形成。 南通市是我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現轄如皋海安海門啓東4市(縣級),如東1縣,崇川、港閘、通州3區和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有146個鄉鎮。其中的海門、啓東、通州,地理位置受三角洲的影響,北依黃海的地區形成一片片的蘆圍蕩,以後當地俗語稱之為“北蕩”;南靠長江受其衝擊形成一塊塊沙土,後當地俗稱之為“沙地”。

沙地人沙地人分佈

由此形成了由江海匯成的沖積平原和黃海圍墾海灘,土地的肥沃引來一羣遷入的人們,首先遷入通地的是南面帶有滬地口音的各姓户族,在此生根繁衍,安居樂業。也就是這一部分人,還帶有滬地口音,隨着時間的變遷,在語言語法結構,居住就俗交流,帶有滬地口音變音的人,在沙地生長繁衍的後代,後稱之為沙地人。

沙地人沙地人的分類

沙地人以語言劃分為純流派滬地方言系沙地人和夾雜通東方言(吳語通東話)的變滬地方言系沙地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