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覲宜

鎖定
沈覲宜(1895—1969),字來秋,為沈黻清第三子,沈黻清系沈葆楨長子沈瑋慶次子。1920年留學德國法蘭克福大學,1924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是中國現代第一批經濟學家之一。曾任廈門大學教授、同濟大學教授、教務長,雲南大學教授、經濟系主任,福州大學、福建農學院教授、系主任等。遺著《鶯喚軒剩稿選》。
來秋
出生日期
1895年
逝世日期
1969年
本    名
沈覲宜

沈覲宜人物生平

青島大學、同濟大學畢業,留學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海軍造艦少監、福州船政局制機主任、軍需主任。民國15年(1926)與王助等人發起成立海軍制造研宄社;翌年,編輯發行《製造》季刊,傳播艦艇、飛機制造技術。“九一八”事變後,力主抗日,支持“福建事變”。任商務印書館分館經理、商務印書館駐香港代表;後轉任福建省金庫庫長,又任福建學院、廈門大學教授,同濟大學教授兼教務長,雲南大學、華中大學教授兼經濟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任福州大學、福建農學院教授等職,譯著頗多。 [2] 

沈覲宜主要成就

海軍制造研究社的成立是經過很長時間醖釀的。其主要發起者是陳兆鏘、巴玉藻和沈來秋(即沈覲宜)等人。 [3]  沈來秋於1916年在上海同濟大學機械電工專業畢業後不久,即到福州船政局任造船少監、工程師、海軍制造學校教員等職並參加了“海鴻”、“海鵠”號炮艦的製造。1920年,沈來秋考取公費留學德國。他就讀於德累斯頓大學機械工程系,在一年半後取得了攻讀博士學位的資格。為了探索中國工業化的道路,他轉學到西方研究經濟的中心、聞名於世界的法蘭克福大學經濟系學習併兼攻機械製造專業。他於1924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他在德國刻苦學習造就了他既是機械製造專家又是經濟學專家的雙料人才。1924年回國後他任福州船政局制機主任。 [3] 

沈覲宜親屬成員

陳兆鏘女陳任君。子祖莊,女沈蘇(適林覺民侄孫林榮)。 [2] 
妻陳秀瑩,是中國第一個海軍中將,曾任上海造船所所長、福州船政局局長陳兆鏘的長女。女兒沈蘇,1915年生。婿林濚將軍曾任台灣三軍大學教育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