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廷芳

鎖定
沈廷芳(1702年-1772年),原名慎旃,字椒園,一字畹叔,又字萩林,別號古柱下史、盥蒙居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中國清代散文家、官員。
沈廷芳幼正直有志,乾隆元年(1736年),由監生舉博學鴻詞科,試二等,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入直武英殿,同修起居注,總理宗人府各學。乾隆三年(1768年),充《一統志》纂修官,兼校勘《明史》。乾隆六年(1741年),補山東道監察御史,累官至山東按察使。晚年迭主鰲峯、端溪、樂儀、敬敷四書院山長。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沈廷芳於京師去世。
沈廷芳在京師時,曾學文於方苞,得古文法。倡言“文以載道,猶驅車而即康莊也”,強調“不通經,則不能文”,文不出入於經,則不能本乎道而得其體要。為文盡得方苞之傳,出入唐宋,規矩森然,文辭精潔,衝融和懿,無纖佻之習。尤以碑傳、雜記、銘贊成就突出。著作有《隱拙齋集》50卷,《續集》5卷,《理學淵源》10卷,《古文指授》4卷等。 [2] 
畹叔,一字荻林,
椒園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日期
1702年
逝世日期
1772年
主要作品
《隱拙齋文集》
本    名
沈廷芳
籍    貫
仁和(今杭州

沈廷芳沈廷芳的介紹版本之一

畹叔,一字荻林,號椒園,仁和(今杭州)人。乾隆元年(一七三六)舉博學鴻辭,官山東按察使。風流儒雅,詩筆亦同,書法在蘭亭、丙舍間。卒年七十一。著《隱拙齋集》,見《湖海詩傳小傳》、《清朝書畫家筆錄》。
沈廷芳(1692—1762),字畹叔,號椒園,清仁和(今杭州)人。初以國子生為《大清一統志》校錄。乾隆元年(1736)舉博學鴻詞科,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出任山東道監察御史。在任7年,開常平倉賑濟淮、徐、鳳、泗四府饑民,深得百姓擁護。又以古代諫臣自勉,朝廷起用原尚書彭惟新為侍郎,他就上書諫阻。八年改巡江南道,巡視山東漕運,兼理河務。次年,奏請原先被官府圈佔的東平湖地的十分之二給貧民耕種,又將衍聖公300頃地劃給湖旁貧民。十年,在兗州建祠立碑,紀念唐代詩人杜甫。後轉任登萊青道,招集流民,給予資金,讓他們墾荒種糧以自給。當地小清河河道狹窄,遇到山洪暴發,常常決口淹沒良田。他就發動民工疏寬河道,增築堤堰。官至山東按察使,由於他為政清正、有功於民,離任之日,當地父老鄉親數千人相隨遠送。
廷芳出身世家,從小篤志於學,先後隨查慎行學作詩文、桐城方苞學作古文,能詩善文,尤精於古文。晚年曾掌教於粵秀、敬敷等書院。著述有詩文集《隱拙齋詩集》30卷、《隱拙齋文集》20卷,還有《輿蒙雜著》4卷、《古文指綬》4卷、《鑑古錄》16卷、《下學淵源》10卷、《十三經注疏正字》80卷(《四庫全書》題作沈廷芳,實為浦鏜作,沈廷芳抄錄,詳見葉純芳《中國經學史大綱》第461頁)、《續經義考》40卷等。此外,與桑調元合輯有《餘山遺稿》。

沈廷芳沈廷芳的介紹版本之二

沈廷芳,(1702~1772)清學者、藏書家。字畹叔,一字萩林,號椒園。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元年(1736年)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遷河南按察使,以母老乞歸。再補山東按察使,以老致仕。他以經學自任,古文宗方苞,詩效查慎行,於經學多有闡述。嗜藏書,建有藏書樓名“隱拙齋”,藏書豐富,藏書中以南宋刊本《黃山谷集》為珍貴。 [1]  他以“古柱下史”自稱。後家境漸貧,藏書散失。藏書印有“古杭忠清裏沈氏隱拙齋藏書印”、“古柱下史”、“購此書甚不易,遺子孫勿輕棄”等。
著有《十三經注疏正字》、《續經義考》、《古文指授》、《鑑古錄》、《理學淵源》、《隱拙齋詩文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