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全期

鎖定
沈全(佺)期:(656年—約714),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初唐詩人。青少年時代曾事漫遊,到過巴蜀荊湘。上元中進士及第,後任考功員外郎,預修《三教珠英》,任通事舍人,轉給事中。中宗復帝位,殺張易之,其幕僚被流放嶺南。經儋州,過交趾,達州流放地。遇赦量移台州錄事參軍。景龍中入修文館為學士,作文學侍從。其詩多屬應制,帶六朝綺靡文風,然前期模山範水之作,及流放中感時傷懷之章,尚有骨力。與宋之問齊名,世稱“沈宋”。唐代五七言律體至沈宋而定型。
本    名
沈全期
雲卿
所處時代
初唐
出生地
相州內黃
出生日期
656年(丙辰年)
主要成就
《三教珠英》

沈全期人物簡介

沈全期人物生平

少年時代的沈佺期讀過很多書,包括儒家經典和史籍以及道教和佛教經典,並且有很高的音樂才能;十三四歲時,曾西南遊,這時,詩已寫得相當不錯;
由於他知識淵博,才華出眾,年僅十九歲便中了進士;
38歲時,武則天稱帝,沈佺期被召拜為通事舍人,這是他進入仕途的起點;
在以後的十年中,他平步青雲,四次左遷;
後遭人陷害,在獄中及流放途中,寫了不少詩,風格沉鬱,富有真情實感,是沈詩中的上品;
706年,沈佺期遇赦返回長安,以後的八年中勳位漸高,這時他的七言詩,格律臻於成熟;
714年,沈佺期卒,歸葬。

沈全期文學風格

沈全期 沈全期
沈佺期的詩多宮廷應制之作,內容空洞,形式華麗。但他在流放期間諸作,多抒寫淒涼境遇,詩風為之一變。如《初達□州》、《嶺表逢寒食》、《□州南亭夜望》等詩,思念京華和家室,情調悽苦,感情真實,與應制之作迥異。代表作《雜詩》三首,寫思婦與邊塞徵人的兩地相思,有反對窮兵黷武的意義。他還創制七律,被胡應麟譽為初唐七律之冠(《詩藪·內編》卷四)。其中《古意呈補闕喬知之》(一名《獨不見》)一首,語言流暢,氣勢充沛,沈德潛《説詩□語》評為“骨高氣高,色澤情韻俱高”。 沈佺期與宋之問齊名,並稱“沈宋”。他們的近體詩格律謹嚴精密,史論以為是律詩體制定型的代表詩人。中唐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説:“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為律詩。由是而後,文體之變極焉。”錢良擇《唐音審體》説:“律詩始於初唐,至沈、宋而其格始備。”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輯有《沈佺期集》。事蹟見新、舊《唐書》本傳。

沈全期詩文評價

沈全期文學特色

沈全期詩作 沈全期詩作
沈全期曾經被貶謫荒遠之地,他所寫的非宮廷應制的作品中,也有一些優秀的篇章。儘管沈全期還沒有擺脱齊梁的影響,但這些詩都有一定的生活體驗作基礎。語言的錘鍊,氣勢的流暢,和齊梁浮豔之作不同。在格律形式的完整上,更為歷代批評家所推崇。沈全期對詩歌的貢獻,主要是在聲律方面。《新唐書·沈全期傳》説:魏建安迄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之問、全期,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沈全期關於詩律的言論,並未有所。但是,從現存南北朝、隋、唐詩歌來看,南北朝陰鏗的《夾池竹》、《昭君怨》,徐陵的《關山月》、《鬥雞》,庾信的《蒲州刺史中山公許乞酒一車未送》、《舟中望月》等約二十多篇詩,已暗合五律規格。隋及唐初以來,暗合格律的五律更增加了。至於七律,則庾信的《烏夜啼》,隋煬帝的《江都宮樂歌》、《江都夏》等篇已具雛形,到杜審言已完全合格。

沈全期詩壇宗師

由此可見,沈全期在詩律上的貢獻,並不在他們自己制定一套格律,而在於從前人和當代人應用形式格律的各種實踐經驗中,把已經成熟的形式,肯定下來,最後完成律詩“回忌聲病,約句準篇”的任務,使以後作詩的人有明確的規格可以遵循。律詩形式的定型,在詩歌發展史上是有重要意義的。自此以後,近體詩和古體詩的界限有了更明確的劃分,詩人在創作上,專工新體和專工古體也漸漸有了分道揚鑣之勢。這的確是“詞章改革之大機”(《詩藪》內篇卷四)。
沈全期旅遊地 沈全期旅遊地
在俊才雲蒸的安陽曆史上,初唐時期的沈佺期是一位偉大的詩律家兼詩人,他與宋之問一起確定了近體詩的格律,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作出了劃時代意義的貢獻,堪稱詩壇宗師。沈佺期,字雲卿,今安陽市內黃縣西沈村人,大約生於656年。少年時代的沈佺期讀過很多書,包括儒家經典和史籍以及道教和佛教經典,並且有很高的音樂才能。十三四歲時,曾西南遊,這時,詩已寫得相當不錯。由於他知識淵博,才華出眾,年僅十九歲便中了進士。然而,沈佺期和歷史上許多文人一樣,長期懷才不遇。這一時期,他仕途不達而詩名漸高。武則天稱帝后,沈佺期被召拜為通事舍人,這是他進入仕途的起點,這時,他已經38歲了。在以後的十年中,他平步青雲,四次左遷,後遭人誣陷,在獄中及流放途中,寫了不少詩,風格沉鬱,富有真情實感,是沈詩中的上品。706年,沈佺期遇赦返回長安,以後的八年中勳位漸高,這時他的七言詩,格律臻於成熟。714年,沈佺期卒,歸葬鄉里。沈佺期在中國文學史上作出了很大貢獻,近體詩是在沈全期手中定型的。沈佺期的詩,有一部分是奉和應制之作,自述詩,山水詩,戰爭詩佔大部分。應制的作品,也不都是內容空虛、格調低下的。一些描寫人們對戰爭的厭倦,對親人的思念的詩更值得我們一讀。“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白照流黃。”情景交融,悲愴淒涼,深刻反映了那一時期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成為千古不朽的名句。

沈全期人物評價

沈全期 沈全期
沈全期的一生,雖有才華,但仕途卻不暢通。他的詩作語言精煉,氣勢流暢,和齊梁浮豔之作不同。在格律形式的完整上,更為歷代批評家所推崇。他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近體詩是在沈全期的手中定型的。可以説,沒有沈全期,就不會形成唐詩的高潮。
沈全期其人,與宋之問齊名,被稱為“南沈北宋”,他們一同為中國詩歌的發展做出了劃時代性的意義。

沈全期2雜詩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裏月,長在漢家營。
垂釣圖 垂釣圖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註解】:
1、聞道:聽説。
2、解兵:撤兵。
3、良人:古時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4、龍城:古匈奴祭天的地方,現在蒙古境內。這裏指敵人的首要地區。
【韻譯】:
聽説黃龍岡駐邊的防地,
連年打仗一直未曾罷兵。
這團?可愛的閨中明月,
如今卻常照漢家的軍營。
少婦今夜思夫春心蜜意。
良人也在回想別離柔情。
誰能夠帶領一支好軍隊,
一舉攻取龍城結束戰爭!
【評析】:
這首詩極寫閨中少婦與塞上徵人的兩地相憶。起句先説衞戌黃龍岡邊土,年年不
休。接着寫一對情人各自東西,同披月光:閨中營中,清輝共照,柔情相憶,彼此黯
然傷神。共同的願望是有個名將能率領軍隊,一舉破敵,結束戰爭,使天下親人團
聚。
全詩抒發厭惡戰爭,渴望和平的心緒。情調悽愴,但不消極。語淺意深,耐人尋
味。

沈全期古意

盧家少婦鬱金堂
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
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
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
更教明月照流黃
【註釋】
①盧家句:梁武帝蕭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此句用其意。鬱金:鬱金香,可浸酒塗壁,百合科,舊謂出大秦國,即今小亞細亞。
遼陽:指今遼寧遼陽市附近地區,為東北邊防要地。
白狼河:白狼水,即今遼寧境內的大淩河。兩《唐書》《奚傳》説奚國國境南接白狼河,即此。
④丹鳳城:一説因秦穆公女吹簫,鳳降其城,故名,後便為京城之別稱。按:恐即鳳闕之意。漢建章宮有鳳闕,後世也借指帝城,唐代民居多在城南。
【簡析】
??這首詩是用樂府題目來寫思婦愁怨的七律詩,故蘅塘退士把它編入卷六七言律詩,而不編入卷四七言樂府。詩先寫夫婦雙棲於京都,猶如海燕雙棲玳瑁之梁。然後寫到闊別十載,少婦思夫之苦。一揚一抑,其意自現。在手法上詩人借鐫刻環境,渲染氣氛,以烘托人物心情,達到了增強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雙棲”,烘托少婦獨處;以寒砧木葉、城南秋夜,烘托“十年遠戍”、“音書斷”之思愁;以“月照流黃”烘托“含愁獨不見”的愁緒。語言構思新巧,讀來清新無限。
嘗聞天女貴,家即帝宮連。亭插宜春果,山衝太液泉。
橋低烏鵲夜,台起鳳凰年。故事猶如此,新圖更可憐。
紫巖妝閣透,青嶂妓樓懸。峯奪香爐巧,池偷明鏡圓。
梅花寒待雪,桂葉晚留煙。興盡方投轄,金聲還復傳。
朝日斂紅煙,垂竿向綠川。人疑天上坐,魚似鏡中懸。
逼楫時警透,猜鈎每誤牽。湍危不理轄,潭靜欲留船。
釣玉君徒尚,徵金我未賢。為看芳餌下,貪得會無筌。
這首詩是中國古代一首膾炙人口的垂釣詩,格調流暢、諧趣橫生,內容樸實無華、清麗雋永,既洋着濃厚的生活氣息,又飽含人生哲理。前八句生動地描繪出一幅綠川垂綸、魚躍人歡的遊釣圖,使人讀來妙趣橫生。“猜鈎每誤牽”的情趣,惟有釣者能體味得到;“潭靜欲留船”,正是釣者首選最佳處,非常符合釣魚選址一般原則,這也是他為後世釣魚理論提供的很好註腳、為現代釣魚運動作出的突出貢獻。沈全期巧妙地以魚喻人,為官者敲響警鐘:“為看芬餌下,貪得會無筌。”包含無限的哲理,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銛鈎!
獨遊千里外,高卧七盤西。曉月臨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這是沈全期在流放期間寫的詩。字句清麗,情景並茂,還開了詠銀杏詩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