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沁園遺址

鎖定
沁園遺址位於濟源市東北17公里的五龍口鎮化村南200米處,東西長720米,南北寬110米,總面積為79200平方米,文化層厚1.5米左右。上世紀70~80年代,村裏為了種地把崗推平,現在地中還可看到甕、缽、石斧、石鐮、罐、盆、鬲等器物殘片,是一處仰紹至漢代的文化遺址。
中文名
沁園遺址
地理位置
濟源市東北17公里
年    代
漢代
屬    性
文化遺址
沁園遺址,位於河南濟源市區東北15公里的化村與留村以南的高崗上。東漢明帝劉莊之女致,永平三年(公元60年)被封為沁水公主。據傳,因沁水公主的花園建在此崗上,故名。後為竇憲所奪。唐宰相裴休在園北建化城寺,沁園為寺之花園。金代為官僚遊宴之所。
1987年11月,原新鄉地區文物普查工作隊在化村西南2米高的土崗上調查,發現有陶缽、陶甕、石錘、貝殼等殘存遺物,文化層深約1.5米,東西長80米,南北寬40米。接着,又在緊鄰化村的留村東南,發現一高約1米的土崗中有石斧、石鐮、石鏟、石鑿,以及灰陶片、彩陶片、白衣彩陶片等。此遺址系沙壤土質,呈長方形,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80米。1984年11月原濟源縣文物普查組赴上述兩地深入調查,又採集到彩陶缽、罐、灰陶鬲、大口盆、小口尖底瓶等,紋飾多為粗、細繩紋,大方格紋等。從整體看,化村西崗彩陶遺存較為豐富,留村東崗較少,東崗和西崗中間相隔約500餘米,地勢平坦,但耕地也發現有彩陶遺存。從東到西共長720米,南北平均寬110米,總面積為7.92萬平方米,系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
2006年6月公佈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