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汽車構造

(2020年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汽車構造》是2020年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汽車構造
作    者
張春英
類    別
高職高專教材
出版社
中國鐵道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0年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膠訂
ISBN
9787113271091

汽車構造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高等職業教育汽車類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編寫,系統介紹了現代汽車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本書內容包括緒論、發動機基本知識、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汽油機燃料供給系、柴油機燃料供給系、發動機冷卻系與潤滑系、發動機點火系與起動系、汽車的排放淨化、汽車傳動系、汽車行駛系、汽車轉向系、汽車制動系、汽車車身、汽車電氣設備和新能源汽車簡介。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本着實用、好用的原則,重點突出國產轎車結構,內容涉及面廣,並體現了汽車新技術的應用;知識點與技能點要求明確,理論描述簡明,圖文並茂。本書適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等相關專業使用,也可以作為成人高等教育、汽車技術培訓等相關課程的教材使用。

汽車構造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汽車發展概況 1
1.2 汽車定義與分類 2
1.3 國產汽車編號規則 5
1.4 汽車的總體構造 6
1.5 汽車主要技術參數 7
1.6 汽車行駛基本原理 8
小結 9
思考題 9
第2章 發動機基本知識 10
2.1 發動機結構基本術語 10
2.2 四衝程發動機的工作原理 11
2.2.1 四衝程汽油機的工作原理 11
2.2.2 四衝程柴油機的工作原理 13
2.2.3 汽油機與柴油機的比較 14
2.3 發動機的總體構造 14
2.4 發動機的主要性能指標與特性 16
2.4.1 動力性指標 16
2.4.2 經濟性指標 16
2.4.3 速度特性 17
2.4.4 發動機的工況與負荷 17
2.5 汽車發動機的種類與編號規則 18
2.5.1 汽車發動機的種類 18
2.5.2 發動機產品名稱和型號編制規則 18
小結 19
思考題 19
第3章 曲柄連桿機構 20
3.1 概述 20
3.1.1 曲柄連桿機構的功用 20
3.1.2 曲柄連桿機構的組成 20
3.2 機體組 21
3.2.1 氣缸體 21
3.2.2 氣缸蓋和氣缸墊 24
3.2.3 油底殼 27
3.3 活塞連桿組 28
3.3.1 活塞 28
3.3.2 活塞環 31
3.3.3 活塞銷 33
3.3.4 連桿 34
3.4 曲軸飛輪組 36
3.4.1 曲軸 36
3.4.2 曲軸扭轉減振器 39
3.4.3 飛輪 41
小結 42
思考題 42
第4章 配氣機構 43
4.1 配氣機構的功用與配氣相位 43
4.1.1 功用 43
4.1.2 配氣相位 43
4.2 配氣機構種類 45
4.3 配氣機構的組成 47
4.3.1 氣門組 48
4.3.2 氣門傳動組 52
4.3.3 氣門間隙 57
4.4 可變配氣相位 58
4.4.1 可變配氣相位的優點 58
4.4.2 鏈張緊式可變進氣相位 58
4.4.3 葉片驅動式可變進氣相位 60
小結 62
思考題 62
第5章 汽油機燃料供給系 63
5.1 概述 63
5.1.1 汽油 63
5.1.2 可燃混合氣成分及其形成 64
5.1.3 可燃混合氣成分對發動機
性能的影響 64
5.1.4 發動機各工況對可燃混合氣
成分的要求 64
5.1.5 汽油機燃料供給系的功用 65
5.1.6 汽油機燃料供給系的基本組成 65
5.2 汽油供給系統 66
5.2.1 汽油供給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66
5.2.2 各部件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67
5.3 空氣供給與廢氣排出系統 70
5.3.1 主要部件結構與工作原理 70
5.3.2 可變進氣系統 72
5.3.3 廢氣蝸輪增壓系統 73
5.4 電子控制系統 74
5.4.1 電子控制系統的種類 74
5.4.2 電子控制系統功用 74
5.4.3 缸外噴射電子控制系統 75
5.4.4 缸內直噴電子控制系統 82
5.4.5 發動機可變排量技術 84
小結 84
思考題 85
第6章 柴油機燃料供給系 86
6.1 概述 86
6.1.1 柴油 86
6.1.2 可燃混合氣的形成與燃燒 87
6.1.3 燃燒室 88
6.2 傳統柴油機燃料供給系 89
6.2.1 傳統柴油機燃料供給系的組成 89
6.2.2 柱塞式噴油泵柴油供給系統 89
6.2.3 分配式噴油泵柴油供給系統 93
6.3 電子控制柴油機噴射系統 96
6.3.1 電子控制柴油機的優點 96
6.3.2 柴油機電子控制技術的發展 97
6.3.3 電子控制柴油噴射系統的種類 98
小結 102
思考題 102
第7章 發動機冷卻系與潤滑系 103
7.1 發動機冷卻系 103
7.1.1 概述 103
7.1.2 水冷系的組成及水路循環 105
7.1.3 水冷系的主要部件 106
7.2 發動機潤滑系 113
7.2.1 概述 113
7.2.2 潤滑系的組成 115
7.2.3 潤滑系油路 116
7.2.4 潤滑系的主要部件 118
7.2.5 曲軸箱通風 124
小結 125
思考題 126
第8章 發動機點火系與起動系 127
8.1 汽油機點火系 127
8.1.1 點火系的功用 127
8.1.2 點火系的種類與組成 127
8.1.3 微機控制點火系 129
8.1.4 點火系的主要部件 130
8.2 發動機起動系 131
8.2.1 起動系的功用與組成 131
8.2.2 起動機 132
8.2.3 控制裝置 135
小結 136
思考題 136
第9章 汽車的排放淨化 137
9.1 概述 137
9.1.1 汽車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害 137
9.1.2 汽車排放污染源 138
9.2 汽油車的排放淨化 138
9.2.1 汽油機排放污染物的成因 138
9.2.2 汽油機排放污染物的主要影響因素 139
9.2.3 降低汽油車廢氣排放的措施 140
9.3 柴油車的排放淨化 144
9.3.1 柴油機排放污染物的成因 144
9.3.2 柴油機排放污染物的主要
影響因素 145
9.3.3 降低柴油車廢氣排放的措施 147
小結 148
思考題 149
第10章 汽車傳動系 150
10.1 概述 150
10.1.1 傳動系的功用 150
10.1.2 傳動系的佈置形式 150
10.2 離合器 153
10.2.1 離合器的功用與分類 153
10.2.2 膜片彈簧離合器 154
10.2.3 離合器操縱機構 157
10.3 手動變速器 159
10.3.1 變速器的功用與種類 159
10.3.2 普通齒輪傳動的基本原理 160
10.3.3 二軸式變速器的變速傳動機構 161
10.3.4 三軸式變速器的變速傳動機構 166
10.3.5 同步器 168
10.3.6 變速器操縱機構 171
10.3.7 分動器 174
10.4 自動變速器 176
10.4.1 自動變速器的功用與種類 176
10.4.2 電控液力自動變速器 176
10.4.3 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 183
10.4.4 電控機械無級自動變速器 184
10.5 萬向傳動裝置 185
10.5.1 萬向傳動裝置功用與組成 185
10.5.2 萬向節 186
10.5.3 傳動軸 189
10.6 驅動橋 190
10.6.1 功用、組成、種類 190
10.6.2 主減速器 191
10.6.3 差速器 192
10.6.4 半軸 194
小結 195
思考題 195
第11章 汽車行駛系 196
11.1 概述 196
11.1.1 行駛系的功用 196
11.1.2 行駛系的組成 196
11.2 車架 197
11.2.1 邊梁式車架 197
11.2.2 中梁式車架 198
11.2.3 半車架 198
11.2.4 承載式車身 199
11.3 車橋 199
11.3.1 轉向橋 199
11.3.2 轉向驅動橋 201
11.3.3 支持橋 203
11.3.4 轉向輪定位 203
11.4 車輪與輪胎 207
11.4.1 車輪 207
11.4.2 輪胎 209
11.5 懸架 212
11.5.1 懸架的作用、組成與分類 212
11.5.2 懸架的主要部件 213
11.5.3 非獨立懸架 218
11.5.4 獨立懸架 220
11.5.5 電控懸架 224
小結 224
思考題 225
第12章 汽車轉向系 226
12.1 概述 226
12.1.1 轉向系的功用 226
12.1.2 轉向系的類型 226
12.1.3 轉向中心、轉彎半徑、轉向盤
自由行程 227
12.2 機械轉向系 228
12.2.1 轉向操縱機構 228
12.2.2 轉向器 228
12.2.3 轉向傳動機構 230
12.3 動力轉向系 231
12.3.1 動力轉向系的功用與類型 231
12.3.2 常壓式液壓動力轉向系 232
12.3.3 常流式液壓動力轉向系 232
12.3.4 動力轉向系部件 235
12.3.5 電子控制動力轉向系 236
小結 237
思考題 238
第13章 汽車制動系 239
13.1 概述 239
13.1.1 制動系的功用、組成及類型 239
13.1.2 對制動系的要求 240
13.1.3 制動系的工作原理 240
13.2 液壓制動系 241
13.2.1 液壓制動迴路 241
13.2.2 制動主缸 242
13.2.3 制動輪缸 244
13.2.4 真空助力器 245
13.2.5 車輪制動器 247
13.3 氣壓制動系統 253
13.3.1 氣壓式制動迴路 253
13.3.2 空氣壓縮機及調壓閥 254
13.3.3 制動閥 254
13.3.4 制動氣室 256
13.3.5 凸輪式制動器 259
13.4 制動防滑轉系統 260
13.4.1 附着係數與車輪滑移率的關係 260
13.4.2 防滑控制系統 261
13.4.3 制動防抱死系統 261
13.4.4 電子穩定程序 264
13.5 電子駐車制動系統 265
13.5.1 電子駐車制動系統的功能 265
13.5.2 電子駐車制動系統的結構與
工作原理 266
小結 267
思考題 268
第14章 汽車車身 269
14.1 概述 269
14.1.1 車身的功用與組成 269
14.1.2 車身的種類 269
14.2 車身殼體結構與門窗 272
14.2.1 轎車車身 272
14.2.2 客車車身 273
14.2.3 貨車駕駛室和車廂 274
14.2.4 車門、車窗及附件 275
14.3 車身內部裝置 27
顯示部分信息

汽車構造作者簡介

張春英,中國汽車集團公司技術中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