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汪達爾主義

鎖定
汪達爾主義(英文:vandalisme),源於古羅馬帝國時代歐洲生活在北歐的落後日耳曼民族之一汪達爾人,他們被當時的羅馬人認為是“蠻族”。從公元3世紀開始,歐洲的各日耳曼民族在匈人西侵的擠壓下開始向西歐遷移,這就是西歐歷史上著名的“日耳曼人入侵”,這一過程一直持續到公元6世紀。日耳曼人持續的入侵逐漸導致了羅馬帝國的衰落和滅亡。
中文名
汪達爾主義
外文名
vandalisme(vandalism)
概    念
對物質、文化的極具毀滅性的破壞
歷史背景
汪達爾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他們從斯坎迪納維亞半島南端和日德蘭半島以及德國北部一帶開始首先遷往東歐水草豐美的草原,後受匈奴人擠壓開始往西遷徙,沿阿爾卑斯進入意大利以北、由羅馬控制的高盧地區,又從高盧穿越比利牛斯山脈,進入西班牙,後受西哥特人的壓迫,越過狹窄的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非,並在古代腓尼基人的舊地建立起了汪達爾王國,與羅馬人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
日耳曼人的經濟、文化落後於當時的文明中心羅馬,都是屬於遊牧民族,因此對外戰爭往往都會大肆劫掠,如西哥特人就曾經攻入並且洗劫羅馬城,引起羅馬帝國的震動。但這種遊牧民族在奴隸制時期無法避免的劫掠性在汪達爾人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他們不僅將羅馬城劫掠一空,而且縱火將羅馬城焚燒,幾乎將羅馬城連同其輝煌的文明成果從地球上抹掉。而汪達爾主義這一名詞就是起源於此。
406年羅馬帝國撤除萊茵河邊界守軍後,汪達爾人聯合蘇維匯人和薩爾馬特部落的阿蘭人等,越萊茵河涌入高盧地區。他們又一路劫掠,於409年越過比利牛斯山,佔領西班牙半島西部和南部的大部地區。羅馬無力阻止,唯有承認他們為“同盟者”,駐守西班牙。但時隔不久,來自北方的西哥特人又奪取了西班牙大部分地區,使汪達爾人不得不退守半島南端和西北一隅。
公元429年,汪達爾軍政領袖該薩里克審時度勢,率8萬汪達爾人和阿蘭人前往北非,於439年以迦太基為都建立了汪達爾王國。迦太基的陷落對西羅馬的打擊最為嚴重,切斷了它在非洲的財政來源。442年,羅馬終於承認汪達爾王國對北非大部分地區的統治。455年,該薩里克乘羅馬混亂之機,率艦隊渡海,攻陷羅馬,縱兵焚掠兩星期(6月2日—16日)。羅馬古文物遭到嚴重破壞,毀滅文化的“汪達爾主義”由此而得名。
汪達爾主義意味着對物質、文化的極具毀滅性的、徹底的破壞。例如,英法聯軍侵華時對圓明園的破壞,西班牙殖民者天主教徒對美洲印加帝國的毀滅,11、2世紀蒙古興起時期對東亞、中亞東歐地區文明、城市的劫掠都可以説是汪達爾主義。一些有着強烈的破壞慾望、無法控制自己的破壞行為的人,可稱作汪達爾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