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污色綠鸚嘴魚

鎖定
污色綠鸚嘴魚,Chlorurus sordidus (Forsskål, 1775) ,又名白斑鸚嘴魚,俗名鸚哥、青衣,為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嘴魚科綠鸚嘴魚屬的一種魚類。屬草食性,以藻類為主。廣泛分佈於印度-太平洋區。
中文名
污色綠鸚嘴魚
拉丁學名
Chlorurussordidus(Forsskål, 1775)
別    名
白斑鸚嘴魚
外文名
Daisy parrotfish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鱸形目
鸚哥魚科
綠鸚嘴魚屬
污色綠鸚嘴魚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隆頭魚亞目
亞    綱
輻鰭亞綱
分佈區域
印度-太平洋區

污色綠鸚嘴魚物種介紹

污色綠鸚嘴魚 污色綠鸚嘴魚
污色綠鸚嘴魚Daisy parrotfish (Chlorurus sordidus),又名白斑鸚嘴魚,俗名鸚哥、青衣,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屬草食性,以藻類為主。廣泛分佈於印度-太平洋區。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污色綠鸚嘴魚物種數據

體長Length
身高Height
體重Weight
壽命Life
40釐米
-
-
-
食性Feeding habits
繁殖Reproduction
習性Habit
分佈Distribution
草食性,以藻類為主
-
日出集體覓食
印度-太平洋區

污色綠鸚嘴魚外形特徵

污色綠鸚嘴魚形態
污色綠鸚嘴魚形態(6張)
污色綠鸚嘴魚體長可達40釐米。
魚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不完全被上唇所覆蓋;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3-4;頰鱗2列,上列為4鱗;下列為4-5鱗。胸鰭具14-16軟條;尾鰭於幼魚時圓形,成體為稍圓形到截形。稚魚(大約 8 公分以內)體呈黑褐色,體側有數條白色縱紋。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的雌魚體色多變異,體色為一致為暗棕色到淡棕色(有些個體之背、腹側為紅色);體側鱗片具暗色緣,尤其在體前半部之鱗片更是顯著;尾柄部有或沒有淡色區域;尾鰭基部具一大暗斑點(有些個體沒有);胸鰭暗色,但後半部透明。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的雄魚體色亦多變異,體藍綠色,腹部具1-3條藍或綠色縱紋;各鱗片具橙黃色緣;有時臉頰部及身體後部分具黃色大斑;背鰭及臀鰭藍綠色,具一條寬的橘黃色縱帶;尾鰭藍綠色具較淡色之輻射狀斑紋。

污色綠鸚嘴魚生態習性

污色綠鸚嘴魚棲息在珊瑚礁區,每天日出集合出發至覓食場,傍晚再集合游回休息。會吐黏液泡囊將自己裹住,以防敵人入侵,屬草食性,以藻類為主,具性轉變。

污色綠鸚嘴魚地理分佈

污色綠鸚嘴魚廣泛分佈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南至南非的納塔爾起,東至夏威夷羣島萊恩羣島迪西島,北至琉球羣島,南至柏斯、新南韋爾斯、羅得豪島與拉帕島。台灣東部、東北部、西部、南部及各離島均有記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