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

鎖定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簡稱南京中山植物園,位於南京市中山門外前湖後村1號的鐘山風景名勝區內,始建於1929年,年接待遊客30萬人次。南京中山植物園為中國植物學會植物園分會、中國植物園聯盟主要領導單位之一,是一所集科研、科普和遊覽於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的植物所(園)。 [8]  [42]  [68] 
南京中山植物園分為南北兩園,北園以保護、研究、利用中國中、北亞熱帶植物為重點,共建有21個植物專類園。南園(植物博覽園)是以熱帶植物宮為中心的植物博覽園,有盲人植物園、禾草園、蕨類園、森林休閒區等特色專類園。 [8]  南京中山植物園保存植物約12000餘種 [42]  ,其中珍稀瀕危植物約100多種。 [9] 
2022年4月,南京中山植物園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1]  2023年12月,南京中山植物園榮獲2023年中國最佳植物園“封懷獎”。 [20] 
中文名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 [8] 
外文名
Nanjing Zhongshan Botanical Garden
地理位置
南京市中山門外前湖後村1號 [8] 
佔地面積
186 公頃 [8] 
景點級別
AAAAA級 [8] 
開放時間
5月1日—9月30日:上午8:30—下午17:30;10月1日—4月30日:上午8:30—下午17:00。 [8] 
門票價格
北園:15元/人,南園:45元/人;南北園通票:50元/人。 [8] 
氣候條件
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前湖夕照
熱帶雨林
百草畫廊
杉林曲溪
魚響樂苑 展開
著名景點
前湖夕照
熱帶雨林
百草畫廊
杉林曲溪
魚響樂苑
雙亭迎賓
紅楓競秋
梅林尋香
松柏爭翠
薔薇花境 收起
始建時間
1929年 [42]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歷史沿革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山植物園)沿革事記
年份
沿革事記
“總理陵園紀念植物園及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時期(1926年—1934年)
民國十五年
(1926年)
7月27日,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處委員會第41次會議通過陵園內設立中山植物園計劃。
民國十八年
(1929年)
年初,傅煥光與陳嶸勘定明孝陵全部,東至吳王墳,西迄前湖一帶地為植物園園址。又邀錢崇澍、秦仁昌實地勘察,予以規劃,由章君瑜繪製完成“總理陵園紀念植物園設計圖”。
1月30日,中央研究院創辦博物館籌備委員會開會,決定博物館定名為“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下設動物組與植物組。
7月1日,南京東郊正式籌建“總理陵園紀念植物園”,以紀念孫中山先生。
“總理陵園紀念植物園及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時期(1934年—1944年)
民國二十三年
(1934年)
7月1日,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改組為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
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
8月,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因戰亂遷往湖南南嶽。
12月,南京淪陷,總理陵園紀念植物園解散。
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
12月,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從廣西陽朔遷往重慶北碚。
“總理陵園紀念植物園及為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華東工作站”時期(1944年—1950年)
民國三十三年
(1944年)
4月,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兩部分開,植物部獨立為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
民國三十五年
(1946年)
6月,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自北碚遷返上海。
“總理陵園紀念植物園及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時期(1950年—1954年)
1950年
1月,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高等植物研究室改組為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華東工作站,同年11月由上海岳陽路遷至南京九華山。
1952年
11月24日,中山陵園高藝林處長和吳敬立與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華東工作站聯繫,商談陵園所屬植物園移交事宜。
1953年
1月26日,江蘇省政府批覆同意南京市政府“關於將南京中山陵園的植物園劃交中國科學院管理”的請示。
9月17日,中科院院長辦公會議同意接管南京中山陵園紀念植物園,會議提出:將華東工作站併入中山植物園,抽調人員充實中山植物園力量。
11月10日,中國科學院致函南京市人民政府,同意接管南京中山陵園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時期(1954年—1959年)
1954年
2月,植物園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
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批准中山植物園劃歸中國科學院管理。
1955年
植物園從原華東工作站舊址遷至明孝陵辦公。
3月,正式啓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公章。
11月,植物園新建的3056平方米的辦公大樓落成。
1957年
4月,中國科學院成立“全國野生植物調查利用委員會”。會議決定南京中山植物園負責華東片植物資源調查。同年,植物園成立黨總支部。
1959年
2月6日,中科院(59)院廳秘字第51號文,通告經中國科學院第13次院務常務會議通過,並經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批准,將南京中山植物園擴建為直屬研究機構。
5月25日,中科院頒發“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銅質印章,並於6月6日啓用新印章。
“中國科學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時期(1960年—1970年)
1960年
1月,中國科學院批准南京中山植物園擴建為“中國科學院南京植物研究所”,並保留“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的名稱,實行所園一體化管理。
1966年
12月26日,植物研究所革命委員會成立。
1969年
12月2日,植物園下放六合竹鎮,開展“鬥、批、改”運動。温室和苗圃地被部隊佔用。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時期(1970年—1993年)
1970年
7月,中國科學院機構調整,南京植物研究所下放到地方管理,更名為“江蘇省植物研究所”。
8月,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由竹鎮搬遷至江浦老山。
1972年
3月,江蘇省植物研究所開始由江浦縣陸續撤回南京。
10月20日,江蘇省植物研究所再次被遷往南京農學院(今南京農業大學)。
1974年
鄧小平同志批示退還被部隊同年佔用的江蘇省植物研究所園址。
1978年
在中國科學院第二次植物園工作會議上,南京中山植物園被確定為中國四個重點植物園之一。
1979年
南京中山植物園北大門落成。
1983年
2月28日,江蘇省植物研究所成為江蘇省委兩個研究所改革試點單位之一,試行所長負責制。
3月,植物園正式對社會公眾開放併成立勞動服務站。
1991年
12月,江蘇省植物遷地保護重點實驗室在植物園建立。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時期(1993年—至今)
1993年
10月,江蘇省人民政府[1993]65號文批覆同意“江蘇省植物研究所”實行江蘇省與中科院雙重領導,改稱“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江蘇省·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
11月30日,中科院[93]科管計字1061號文同意江蘇。省“江蘇省植物研究所”實行江蘇省與中科院雙重領導,更名為“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2001年
5月1日,北園水庫邊“橋世界”建成開放。
11月22日,苜蓿園11950平方米的集資房建成並通過驗收。
2007年
10月1日,中山植物園南園項目落成。新建成的南園被命名為“南京中山植物園植物博覽園”,並定10月1日—12月31日為試開園期。
2009年
9月下旬,為紀念中山植物園建園八十週年,由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及其離退休員工集資籌建的紀念亭落成。南京中山植物園已成為一座集科研、科普和遊覽於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
2018年
10月,中山植物園新增1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所(園)申報的“江蘇省落羽杉屬樹木種質創新與繁育工程研究中心”正式獲江蘇省發改委批准。
2019年
10月,“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泗洪碧根果研究院”掛牌成立。
2020年
10月,中山植物園獲批國家石蒜屬植物種質資源庫。
2021年
1月,中山植物園獲批“江蘇省外國專家工作室”。
2022年
11月1日,南京中山植物園加入長三角植物園科普聯盟。
2023年
3月31日,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徐州分所(南京中山植物園徐州分園)正式掛牌。
參考資料: [2-7]  [22]  [59]  [61]  [63]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園區佈局

中山植物園分南北兩區,包含植物博覽園(南園)和南京中山植物園(北園)。 [8] 
植物園北園以保護、研究、利用中國中、北亞熱帶植物為重點,建成包括植物系統分類園、薔薇園、球宿根花卉園、藥用植物園、盆景園、樹木園、松柏園等21個專類園。南園(植物博覽園)是以熱帶植物宮為中心的植物博覽園,有盲人植物園、禾草園、蕨類園、森林休閒區等特色專類園。 [8] 
中山植物園導覽圖 中山植物園導覽圖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植物資源

南京中山植物園蒐集保存植物約12000餘種(含品種) [42]  野生植物的引種佔到6000種以上,包括諸多一級保護植物和二級保護植物 [10]  中山植物園擁有專類植物園(區)21個, [11]  ,其中珍稀瀕危植物100多種,例如珙桐(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秤錘樹(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寶華玉蘭(二級瀕危種)、銀縷梅(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同時,中山植物園還擁有館藏植物標本約80萬份。 [9] 
南京中山植物園國家級保護植物名錄
保護級別
物種名錄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8種)
水杉、金花茶、珙桐、人蔘、台灣杉、望天樹、銀杉、桫欏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7種)
肉蓯蓉、篦子三尖杉、筆筒樹、華東黃杉、鵝掌楸(馬褂木)、秤錘樹、杜仲、百山祖冷杉、觀光木、香果樹、夏蠟梅、普陀鵝耳櫪、金錢松、銀杏、荷葉鐵線蕨、鹿角蕨、巨柏
國家三級保護植物(10種)
領春木、香水月季、扇蕨、秦嶺冷杉、朝鮮崖柏、藍果杜鵑、穗花杉、雪蓮、蝟實、紅豆樹
參考資料: [11] 
部分珍惜物種圖片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主要景點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球宿根花卉園

球宿根花卉園於2011年建成,坐落於植物園北園地中海區域的球宿根花卉園,面積約27畝。園區背倚鐘山,南臨水庫,地勢蜿蜒起伏。園區種植了各類球宿根花卉:紫花苜蓿、狼尾草、大花萱草、紫萼、金娃娃萱草、荷蘭菊、八寶景天、芙蓉葵、石竹、鼠尾草、射干、耬鬥菜、大花飛燕草、紫花地丁、毛地黃、火炬、玉簪、假龍頭、花葉玉簪、天人菊、松果菊、金雞菊、宿根福祿考、美國薄荷、千鳥花、桔梗、澳洲藍豆等100多個種類或類型,以及上百個品種的牡丹芍藥園,大面積栽培的不同品種鳶尾,以及古色古香的亭廊可以供遊客休息、暢談。整個園區,從春到秋,花團錦簇,生機蓬勃,宿根花卉與喬灌木、一二年生草花合理配置成各類花壇、花境、花叢等,取得了很好的景觀效果,是植物園別具風格的觀賞區。 [13] 
宿根花卉園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盆景園

南京中山植物園盆景園始建於1994年,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位於植物園北園 [8]  中心區域、中山像旁竹林路。園中盆景大部分秉承海派盆景藝術風格,明快流暢、師法自然,具有金屬絲綁紮、造型快的特點。1997年,為慶祝香港迴歸祖國,香港永隆銀行伍宜孫老先生贈送給中山植物園一批精美的盆景作品。中山植物園一直對這批贈送的盆景進行悉心養護管理。 [14] 
2019年,中山植物園對盆景園進行了提升改造,以“錦繡盆景,如畫金陵”為設計理念,採用中國古典園林南京派的技法,對於盆景的陳列與擺放,也獨具匠心。以白牆為布,盆景為花紋,將南京特色融入植物園,其目的是既可對地方文脈起到傳承作用,也能引起遊客的共鳴。改造後的盆景園於10月1日開園,分為遊覽區、温室冬季保育區和生產養護區,展示150餘盆樹樁盆景、水旱盆景、水石盆景等精美盆景,涉及40餘種盆景植物。各類精美盆景與曲徑迴廊、洞門漏窗,是以集中展示、科普、娛樂為一體的新中式景觀專類園。 [14] 
盆景園的金縷梅盆景 盆景園的金縷梅盆景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薔薇園

薔薇園位於植物園北園 [8]  ,始建於1982年,佔地5310平方米。薔薇園於2019年完成景觀提升改造,種植了薔薇科、木蘭科、豆科等觀賞植物100餘種,打造成集薔薇科研究、栽培、觀賞於一體的專類園,景觀提升後的薔薇園,利用歐式景亭、水池、廊架構成的軸線,結合遠處明孝陵、紫金山的借景,佈局更加合理,景觀層次更加豐富。 [15] 
薔薇園的月季種植區位於薔薇園的中央,結合改造收集、展示大花月季、豐花月季、灌木月季、藤本月季、樹狀月季、地被月季、微型月季、薔薇、玫瑰等300餘種,中間有風格迥異的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月季品種區,東西兩側將不同類型的月季組合種植,另外,將珍貴的“恩鈿女士”月季和藍紫色系月季、薔薇、玫瑰種植在同一塊區域,以方便公眾更直觀地對比三者區別。 [15] 
薔薇園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荷園

荷園面積約700平方米,位於植物園北園。荷園最早的品種蒐集於上世紀80年代,現保存蓮屬核心種質400餘份,包含蓮屬僅存2個種:亞洲蓮(N.nucifera)和美洲蓮(N.lutea)的典型種質。有千年古蓮子播種而來的“中國古代蓮”,花瓣數達上千枚的“千瓣蓮”,花色為嵌色、重瓣型的“大灑錦”,美國引進的美洲蓮品種“美洲黃蓮”,泰國引進的熱帶型品種“粉紅凌霄”,世界首個重瓣、黃色、大花亞美雜交蓮“友誼牡丹蓮”,還有江蘇省自主培育的複色、黃色、深紅色優異品種“艾江南”“秣陵秋色”“攝山丹葉”等。
荷園的荷花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紅楓崗

紅楓崗面積約5000平方米,由一字排開的四個小崗組成,地勢綿延起伏,景色清幽。紅楓崗收集、保存槭樹科植物60餘種,並搭配有楓香、榆樹、櫸樹等彩葉樹種,是江蘇地區紅葉種類較為豐富、景觀頗具特色的賞紅葉景點。亦為保存和展示槭樹資源、欣賞楓葉景觀的特色專類園。深秋時成為遊人和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勝地。
紅楓崗 紅楓崗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熱帶植物宮

  • 綜述
熱帶植物宮面積約10000平方米。從紫金山上俯瞰,似三片綠葉靜卧在前湖邊。整個場館分為3大展區,蒐集珍奇植物2000餘種。熱帶雨林植物區展示植物界絞殺、獨木成林、板根、空中花園等熱帶雨林中獨有的奇特景觀。熱帶經濟植物區展示了與人類生活有密切關係的熱帶果樹、熱帶經濟植物和熱帶花卉。多肉多漿植物區展示了睡布袋、猴麪包樹、百歲蘭、大蒼炎龍和光棍樹等約1000種珍奇的多肉多漿植物。 [16] 
  • 熱帶經濟植物區
熱帶經濟植物區面積約2000平方米,收集熱帶觀賞植物和熱帶經濟植物450餘種(含品種)。色彩絢麗的熱帶花卉與高大挺拔的王棕,搖曳多姿的檳榔配植具有濃郁的熱帶風情。熱帶珍果圃裏遊客可親眼觀察芒果、荔枝、檸檬、蛋黃果、蓮霧、柚子等熱帶水果如何開花結果,瞭解神秘果如何使檸檬由酸變甜。 [16] 
熱帶經濟植物區的水果
  • 熱帶雨林植物區
熱帶雨林植物區面積約3500平方米,收集植物1000餘種(含品種),熱帶雨林是人類重要的植物基因庫,是地球的綠肺,但由於人類的過度開發和破壞,目前世界上的熱帶雨林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展區通過人工模擬雨林生態環境,再現了“絞殺”“獨木成林”“板根”“老莖開花”“老莖結果”和“空中花園”等熱帶雨林中獨有的奇特景觀,使參觀者在遊覽中感受植物對人類的重要意義。 [16] 
熱帶雨林植物區 熱帶雨林植物區
  • 多肉多漿植物區
面積約1600平方米,收集植物550餘種,展示了在熱帶乾旱荒漠地區生態環境下,植物長期適應環境而形成的特殊形態。仙人掌科、大戟科等植物的葉片退化成針狀,莖幹變態成球狀或柱狀,諸如球形的金琥、柱形的瓶幹樹、象腿樹等。這種形態表面積少,體積大,可加大儲水量,減少水分蒸騰,適應嚴酷的乾旱環境。展區裏有中國最大的睡布袋,通體渾圓,表皮光滑堅硬,以利於保有水分,還有樹幹膨大如瓶的瓶幹樹雨季能儲水約2噸,以度過漫長的旱季。 [16] 
多肉多漿植物區 多肉多漿植物區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禾草園

禾草園坐落於南京中山植物園南園東側,佔地30餘畝,是中國國內第一家收集展示禾本科植物的專類園。收集植物40餘科80餘屬100餘種,其中觀賞草40餘種。以草坪和觀賞草為主進行整體造景,並對糧食作物、牧草、草坪草、觀賞草以及其他禾本科植物種類進行了集中展示。園中配植有大樹和花灌木,可謂四季常綠、三季有花。該園不是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禾本科植物研究成果的展示基地和青少年科普基地,被命名為“百草畫廊”。 [17] 
禾草園 禾草園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蕨類植物園

蕨類植物園面積約4000平方米。始建於2007年,收集保存地生、石生、附生蕨類植物近300種,露地栽培有90餘種,還有國家重點保護蕨類金毛狗、福建觀音座蓮和中華水韭等。蕨類植物園設有蕨類景觀石牆、枯木水景、古老的磨盤石路、旋轉種植梯等景觀。該園不僅是中國華東地區野生蕨類收集保存的重要場所,也是一個集科研、教學、科普旅遊功能等為一體的專類園。 [18] 
蕨類園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盲人植物園

盲人植物園面積12000平方米。於1998年在南京愛德基金會、江蘇省科委及華飛彩色顯示系統有限公司等資助下建成並向公眾開放。該園在植物選擇和設施方面都充分考慮了盲人的特殊需求,栽植了一些無毒、無刺的、具有香氣、葉形奇特的植物,可充分調動他們的嗅覺、觸覺等去感受植物的魅力,為盲人朋友提供了一個置身自然懷抱、感受自然神奇美妙的樂園。 [19] 
盲人植物園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組織機構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機構設置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設有所長辦公室、黨委辦公室、紀委辦公室(審計處)、人事教育處(離退辦)、科技管理處(鄉村振興辦)、財務處(招標辦)、建設管理與後勤保衞處等相關部門。 [24]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園區領導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現任領導團隊
姓名
職務
分管工作
姚東瑞
所長
黨委副書記
主持所全面工作。主管組織工作、人才工作、財務工作、國內外合作交流工作。分管所長辦公室、財務處(招標辦)。聯繫觀賞植物研究中心、植物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
宇文揚
黨委書記
副所長
主持所黨委全面工作。分管黨委辦公室、離退辦。聯繫草業研究中心、果樹研究中心。
金健
紀委書記
省監委派駐所監察專員
主持所紀委、省監委派駐所監察專員辦公室全面工作。分管統戰、宣傳工作,法務及所規章制度建設工作。分管紀委辦公室(審計處)、監督檢查處(審查調查處)。聯繫植物多樣性與系統演化研究中心。
梁呈元
副所長
黨委委員
主管規劃建設工作、後勤安保工作、研究生教育工作。分管建設管理和後勤保衞處、園藝和科普教育中心。聯繫藥用植物研究中心。
汪仁
副所長
黨委委員
主管科研工作、學會工作、人事勞動工資、職工社會保險、職工培訓工作。分管人事教育處(離退辦)、科技管理處(鄉村振興辦)、植物標本館(圖書信息中心)。聯繫工會。聯繫天然產物化學研究中心。
湯詩傑
黨委委員
協助分管統戰、宣傳工作。
孫小芹
黨委委員
掛職任鹽城市鄉村振興科技鎮長團團長。
參考資料: [25]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歷任領導

所(園)歷任領導(1929年—1978年)
所屬機構時期
職務
姓名
任期
總理陵園紀念植物園
園林組主任
傅煥光
1929—1933
植物科主任
葉培忠
1933—1937
園主任
盛誠桂
1946—1947
園主任
鄭萬鈞
1947—?
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
所長
王家楫
1934.7—?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
所長
羅宗洛
1944.4—?
中科院植物分類研究所華東工作站
主任
裴鑑
1950.4—1954.2
中科院南京中山植物園
主任
裴鑑
1954.2—1960.6
副主任
陳封懷
1954.4—1957.7
副主任
黨總支書記
周曉春
1957.7—1960.6
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
所長
裴鑑
1960.6—1968.12
副所長
黨總支書記
周曉春
1960.6—1963.5
副所長
周光庭
1960—1963
副所長
章鉞
1960—1968.12
副所長
黨組副書記
理明
1963.12—1968.12
黨委書記
楊萍
1966.5—1966.12
副所長
單人驊
1964.6—1968.12
副所長
董保田
1966—1968.12
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革命委員會
副主任
王振亞
1968.12—1970.7
副主任
劉以祥
1968.12—1970.7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革命委員會
副主任
副所長
王振亞
1970.7—1978.3
副主任
劉以祥
1970.7—1978.3
副主任
副書記
夏亞
1970.3—1978.3
副主任
副書記
劉毅
1970.3—1978.3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核心領導小組
組長
周炎
1972.5—1972.12
組長
封行
1972.12—1978.3
參考資料: [26] 
所(園)歷任領導(1978年—1994年)
所屬機構時期
職務
姓名
任期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
黨委書記
封行
1978.3—1983.7
黨委副書記
劉毅
1978.3—1983.2
黨委副書記
夏亞
1978.3—1983.1
黨委副書記
理明
1978.3—1983.2
所長
單人驊
1978.3—1983.2
副所長
盛誠桂
1978.3—1983.2
副所長
王振亞
1978.3—1983.6
黨委書記
陳秉基
1982.7—1983.2
副所長
李茂元
1980—1983
副所長
賀善安
1982.7—1983.2
名譽所長
單人驊
1983—1986.12
名譽園主任
盛誠桂
1983.3—2002.10
所長
賀善安
1983.3—1994.7
黨委書記
陳秉基
1983.3—1988.11
副所長
柳鎏
1983.3—1988.11
黨委副書記
柳鎏
1988.11—1994.7
黨委副書記
楊志斌
1983.3—1988.11
副所長
楊志斌
1988.11—1994.7
副所長
宗建海
1983.3—1990.6
副所長
顧生明
1990.12—1994.7
參考資料: [26] 
所(園)歷任領導(1994年—2022年)
所屬機構時期
職務
姓名
任期
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園)
所長、黨委副書記
賀善安
1994.7—1998.9
黨委副書記
顧生明
1994.7—1998.4
副所長
夏冰
1994.7—1998.7
副所長
龐自潔
1994.7—
副所長
郭忠仁
1994.7—
所長、黨委副書記
夏冰
1998.8—2008.12
副所長
龐自潔
1998.4—2006.12
副所長
郭忠仁
1998.4—
副所長
李維林
2002.12—
黨委副書記
郭扣生
2002.12—2008.12
副所長
宇文揚
2006.12—2008.12
所長
莊娛樂
2008.12—2017.3
黨委書記
夏冰
2008.12—2017.6
副所長
郭忠仁
2008.12—2017.6
副所長
李維林
2008.12—2017.6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宇文揚
2008.12—2014.4
副所長
馮煦
2008.12—2017.6
副所長
姚東瑞
2012.6—2017.6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江南
2014.4—2017.6
所長
薛建輝
2017.3—2022.7
黨委書記、副所長
宇文揚
2017.7—
副所長
馮煦
2017.7—2022.7
副所長
姚東瑞
2017.7—2022.7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江南
2017.7—2022.3
黨委副書記
江南
2017.7—2022.7
紀委書記
金健
2022.3—
參考資料: [26]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文化活動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科學研究

  • 科研部門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設有10個研究中心,分別為江蘇省植物遷地保護重點實驗室 [27] 藥用植物研究開發中心 [28] 植物多樣性與系統演化研究中心 [29] 果樹研究中心 [31] 草業研究中心 [32]  觀賞植物研究中心 [33] 植物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 [34] 天然產物化學研究中心 [30]  園藝和科普教育中心(植物引種保育中心) [35]  、植物標本館(圖書信息中心)。 [36] 
  • 科研成果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的部分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分類
具體成果內容
論文成果
在植物次級代謝響應全球氣候變化的模式及潛在機制方面發表高水平綜述論文
在磷酸化調控植物養分吸收的分子機制領域發表高水平綜述論文
在藥物遞送領域權威雜誌發表高水平綜述論文
科普著作
《悦讀草木·歲時姑蘇》
《中國薯蕷科(中英文對照彩圖版)》
《中國遷地栽培植物誌·金縷梅科》
科研進展
在芳香羧酸類化合物抗卵菌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續隨子甲氧基丁香酚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在傘形科變豆菜屬植物系統發育關係中取得重要進展
在青梅多酚提製技術及抗腫瘤活性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聚乙烯微塑料對土壤氮素循環影響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在提高中山杉406耐鹽適應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在薄殼山核桃採後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在冬青屬植物質體基因組比較分析及耐寒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在水生植物及其資源化在環境污染物處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滸苔資源化利用及電容去離子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參考資料: [37]  [55-56]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科普活動

  • 綜述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是國家、省及南京市三級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承擔以提高公眾對植物和環境保護意識為主要內容的科普教育。 [42] 
  • 部分科普活動記錄
2020年10月10日,南京中山植物園舉辦“板栗品鑑暨親子採摘”主題科普活動。 [62] 
2020年12月7日上午,南京中山植物園開展視障人士“一起聽風景”公益活動。 [60] 
2021年3月14日上午,南京中山植物園開展“探秘森林”自然教育及“趣味植物”科普活動。 [46] 
2021年3月24日下午,南京中山植物園開展科普遊園和壓花書籤製作科普活動。 [47] 
2021年3月28日,南京中山植物園成功舉辦“花海星空”主題科普活動。 [48] 
2022年6月,南京中山植物園開展品讀《南京野花圖鑑》系列活動。 [49] 
2023年4月12日,南京中山植物園應邀為南京金陵小學(仙林湖校區)開展植物知識科普講座。 [45] 
2023年5月20—31日,南京中山植物園成功舉辦“保護珍稀瀕危植物”主題科普活動。 [43] 
2023年9月2日,南京中山植物園園藝和科普教育中心科普部聯合營地教育機構在園區內舉辦了“我與自然親密接觸之夜觀”露營科普活動, [39] 
2023年10月15日上午,南京中山植物園舉辦了“走近小小草”主題科普活動。 [40] 
2023年12月3日下午,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山杉項目組聯合南京廣電集團教育發展部和南京廣電愛特森林成長中心組織來自南京多所小學的20餘名小學生開展了一場《瞭解中山杉的前世今生》的科普活動。 [38]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合作交流

  • 綜述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山植物園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60多個國家600多個單位保持着種苗、標本和圖書資料的交換關係;與美國密蘇里植物園建立了中國第一對國際友好姊妹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彼得·雷文(PeterH.raven) [12]  博士被聘為南京中山植物園名譽主任。同時,還與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植物園、日本東京大學植物園等建立了友好往來關係。 [11] 
  • 部分對外交流記錄
2018年8月22日上午,中山植物園與阜陽市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67] 
2018年9月7日—14日,中山植物園代表團參加BGCI第十屆國際植物園教育大會並訪問匈牙利羅蘭大學植物園。 [65] 
2018年10月10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向秋雲教授來中山植物園訪問交流。 [66] 
2018年10月12—16日,中山植物園代表團赴德國植物園訪問交流。 [64] 
2021年6月28日,中山植物園與華東有色海洋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54] 
2023年2月15日,上海辰山植物園科普部來中山植物園進行座談交流。 [51] 
2023年4月20日下午,中山植物園與安徽鷂落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簽署合作協議。 [53] 
2023年5月14日,美國喬治亞大學冬青科植物研究專家張冬林教授一行來中山植物園進行考察交流。 [41] 
2023年5月31日下午,江蘇省社會科學院老幹部處鄭永輝處長一行到中山植物園開展主題教育調研交流。 [44] 
2023年11月10日,中山植物園與浙江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簽署合作協議。 [52]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所獲榮譽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資質榮譽

南京中山植物園是中國植物學會植物園分會、中國植物園聯盟主要領導單位之一。是中國最早加入“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的植物園,為IUCN瀕危植物委員會成員;是國際植物園協會、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中國科學院植物園工作委員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的重要成員單位。 [42]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獲獎情況

2019年7月,中山植物園被江蘇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佈為2018年度優秀專業科普館。 [23] 
2021年1月,南京中山植物園獲得第九屆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獎。 [57-58] 
2022年4月,南京中山植物園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1] 
2022年9月,南京中山植物園科普視頻《走進中山植物園》榮獲第十三屆江蘇省優秀科普作品獎。 [50] 
2023年12月,南京中山植物園榮獲2023年中國最佳植物園“封懷獎”。 [20] 
南京中山植物園榮獲2023年中國最佳植物園“封懷獎” 南京中山植物園榮獲2023年中國最佳植物園“封懷獎”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參觀信息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地理位置

南京中山植物園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前湖後村1號的鐘山風景名勝區內,座標北緯31°14′—32°37′,東經118°22′—119°14′ [1]  ,佔地186公頃。 [8]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氣候情況

南京中山植物園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温14.7℃,極端最高氣温41℃(1988年),極端最低温度23.4℃(1969年),氣候温和。年平均降雨量1000.4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佔全年降雨量的59.2%。無霜期237d。 [1]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開放時間

南北園(5月1日—9月30日):上午8:30—下午17:30。
南北園(10月1日—4月30日):上午8:30—下午17:00。
植物博物館:9:00—16:30,雙休日開放(小長假除外)。
説明:週一植物園南北園閉園(法定節假日除外) [8]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門票價格

北園:15元/人,南園:45元/人;南北園通票:50元/人。
優惠政策:南北園1.4米以下兒童、殘疾人免費;南園學生:23元/人;南北園軍人、60歲以上(江蘇省內)、江蘇省外70歲以上老人免費;南北園持植物園年卡、南京市遊園年卡,刷卡免費入園。
説明:禁止開車、騎車、攜帶寵物入內。 [8]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外部交通

公交:20路、315路至“中山植物園”站下車;
地鐵:地鐵2號線苜蓿園站轉20路、315路;地鐵3號線雞鳴寺站轉20路;地鐵4號線崗子村轉315路。
自駕:導航至南京中山植物園南園停車場(明孝陵1號門對面)。 [8]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遊覽路線

北園:入口—科普館—紅楓崗—薔薇園—球宿根花卉園—松柏園—藥物園。
南園:入口—禾草園—前湖烏桕道—熱帶植物宮—蕨類園。 [8]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園區服務

南北園門口提供志願者服務(週六、週末)、提供免費輪椅、提供團體接待(團體遊客需提前電話預約,經工作人員確認後方可享受對應優惠票價和講解服務)。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