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

鎖定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是江蘇大學的二級學院。
學院前身可追溯至1959年南京工學院開設的汽車拖拉機專業和內燃機專業,後歷經調整與演進,於1999年定名為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 [1] 
截至2020年6月,學院有教職工169人,在讀博士後40名,博士研究生48名,碩士研究生600名,本科生1726名;有4個系,開設4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3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3個。 [2-4]  學院現設有車輛工程系、動力機械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運輸系、中心實驗室等五個教學機構。 [11] 
中文名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
創辦時間
1959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江蘇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羅福強
院長:江浩斌
本科專業
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院系設置
車輛工程系、動力機械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運輸系
地    址
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象山街道學府路301號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辦學歷史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建院基礎

  • 江蘇理工大學汽車工程系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
1959年,南京工學院開設有汽車拖拉機專業。
1960年,鎮江農業機械學院在南京工學院部分專業的基礎上建立,開設汽車拖拉機專業。
1964年,汽車拖拉機專業改為汽車專業。
1982年,因校名變更,汽車專業劃歸江蘇工學院農機系。
1990年,江蘇工學院農機系更名為江蘇工學院汽車工程系。
1994年,因校名變更,江蘇工學院汽車工程系更名為江蘇理工大學汽車工程系。 [1] 
  • 江蘇工學院動力系內燃機專業
1959年,南京工學院開設有內燃機專業。
1960年,鎮江農業機械學院在南京工學院部分專業的基礎上建立,開設有內燃機專業。
1982年,因校名變更,內燃機專業劃歸江蘇工學院動力系。
1994年,因校名變更,江蘇工學院動力系更名為江蘇理工大學動力系,設有內燃機專業。 [1]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合併發展

1995年,江蘇理工大學汽車工程系與江蘇理工大學動力系內燃機專業合併成立江蘇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
1999年,更名為江蘇理工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增設交通工程專業
1999年,因校名變更,更名為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
2002年,增設交通運輸專業 [1] 
2011年,獲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5]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0年6月,學院有4個系,開設4個本科專業。 [2] 
本科專業
車輛工程系
車輛工程
動力機械工程系
能源與動力工程(動力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交通工程系
交通工程
交通運輸系
交通運輸 [2]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 博士後
據2020年7月江蘇大學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6]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交通運輸工程 [6] 
  • 學位點
據2020年7月江蘇大學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3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3個。 [3-4]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交通運輸工程 [3]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交通運輸工程 [4] 
  • 重點學科
截至2020年6月,學院有江蘇省優勢學科4個,江蘇省重點一級博士點學科2個。 [2] 
江蘇省優勢學科:新能源汽車、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交通運輸工程
江蘇省重點一級博士點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交通運輸工程 [2]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6月,學院有教職工16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6人,教授34人,副教授69人,具有博士學位108人,有海外經歷者佔35%;特聘國家級高級人才4名,江蘇省“外專百人計劃”特聘專家1名,江蘇省特聘教授1名,“江蘇產業教授”10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8人、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名、骨幹教師4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峯”培養對象40人,江蘇省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1人,江蘇省第12屆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傑青”獲得者1人、“優青”獲得者2人,江蘇省“青年科技人才託舉工程”培養對象1人。 [2] 
國家級高級人才:蔡英鳳
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江浩斌、何仁、汪若塵、汪少華、尹必峯
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徐興
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徐興、尹必峯
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孫曉東、王忠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峯”創新人才培養對象:江浩斌、何仁、汪若塵、汪少華、蔡英鳳、徐興、孫曉東、宮燃、王海、徐曉明、慄歡歡、尹必峯、王忠
江蘇省高等院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羅福強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傑青”獲得者:孫曉東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優青”獲得者:孫曉東
江蘇省“青年科技人才託舉工程”培養對象:孫曉東 [7] 
注:名單不全。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0年6月,學院有國家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計劃”專業1個,江蘇省品牌專業(A類)2個,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 
國家特色專業:車輛工程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車輛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車輛工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與南京汽車集團共建)
教育部“卓越工程計劃”專業:車輛工程
江蘇省品牌專業(A類):車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動力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車輛工程學科綜合訓練中心 [2] 
  • 教學成果
2014年-2020年6月,學院獲得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共4項。
  • 學生成績
2014年-2020年6月,學院學生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金獎1項,“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2]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6月,學院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科研平台多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院級研究所多個。 [2]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混合動力車輛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科技創新團隊:“車輛系統動力學及控制技術”團隊 [8] 
院級研究所:汽車節能與環保研究所、輪胎研究所、發動機研究所、振動噪聲研究所、專用車與傳動研究所、輕量化與安全研究所、綜合交通物流研究所、智能交通技術研究所、交通安全科學研究所 [2]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2014年-2020年6月,學院獲批縱向項目20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專項(任務)子課題2項、任務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項(面上27項,青年32項,聯合基金2項),中國博士後基金21項,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產業前瞻與共性關鍵技術)7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19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傑青”1項、“優青”2項,江蘇省成果轉化項目8項,江蘇省高校自科重大項目11項、面上項目12項;發表科研學術論文1000餘篇,其中,SCI收錄407篇,EI收錄408篇;授權發明專利236項,1項PCT專利獲得美國授權;獲得部省級科技成果一等、二等、三等獎17項。 [2] 
2018年度,學院科研總經費6959萬元,其中,縱向經費2526萬元、橫向課題到賬金額1548萬元;發表科技論文200餘篇;檢索論文142篇,其中,SCI收錄63篇(其中1區2區25篇),EI收錄63篇,申請國家專利281餘項,授權發明專利108項、申請PCT專利5項。獲江蘇省科學技術三等獎2項,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一等獎1項,商業聯合會科技二等獎2項。 [2]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學術交流

截至2020年6月,學院與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奧地利等國家的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 [2]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 學生活動
學生工作
學生工作(8張)
截至2020年6月,學院開展了彩蛋塗鴉大賽、主題徵文活動、知識產權宣傳片製作學習活動、圖書推薦接龍活動、寒假社會實踐、辯論交流賽等學生活動。 [9]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錄
院長
江浩斌
黨委書記
羅福強
副院長
王國林、劉志強、尹必峯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楊建 [10] 

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所獲榮譽

2022年4月,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車輛1806團支部被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