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莞

鎖定
江莞,工學博士東華大學特聘教授,先進玻璃製造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東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科院百人計劃、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1] 
中文名
江莞
職    稱
教授
研究方向
納米複合材料原位反應快速燒結製備技術
畢業院校
日本東北大學
學    位
博士
職    業
教師

江莞社會兼職

《Asia Materials》、《無機材料學報》、《耐火材料》等期刊編輯委員會委員
中國硅酸鹽學會特陶分會第理事會理事、中國材料研究會青年委員會理事會常務理事

江莞研究方向

1. 陶瓷複合材料微結構可控制備及性能研究;
2. 多場耦合作用下結構功能材料的性能評價;
3.石墨烯功能化複合材料

江莞榮譽獲獎

中科院百人計劃、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曾在1997年獲得日本金屬學會技術發明獎(排名第一)、2003年獲得中國硅酸鹽學會年會優秀論文獎、2009年獲得上海市嘉定第二屆傑出人才獎、2010年獲得上海領軍人才稱號。迄今為止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上共發表研究論文150餘篇,獲得授權國際發明專利13項(其中美國專利3項,德國專利3項,日本專利6項,歐洲專利1項),中國專利近20項。
近年來主要主持了包括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重點項目、中科院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等多項重大重點課題。擔任《Asia Materials》、《無機材料學報》等期刊顧問委員會與編輯委員會委員,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會理事、中國硅酸鹽學會測試技術分會副理事長、中國硅酸鹽學會特陶分會理事等學術兼職。
2020年11月,獲得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二等獎。 [2] 

江莞個人經歷

1983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88年起在日本東北大學攻讀研究生,1994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1994~2000年作為研究員和主任研究員在日本理研從事粉末冶金方面的材料研發工作;
2000~2009年在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作為百人計劃、研究員從事複合材料可控制備方面的研究;
2009年作為校特聘教授調入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江莞個人簡介

江莞,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東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獲得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983年7月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材料工程專業,1988年10月國家教委公派赴日留學,1994年3月在日本東北大學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同年任職於日本理研研發中心,1996年4月升任主任研究員。2000年8月回國進入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研究方向為納米複合材料原位反應快速燒結製備技術的研究;利用小樣品評價陶瓷基複合材料力學性能方法的研究;以及柔性成形技術在製備陶瓷基複合材料產品方面的實用化研究。

江莞科研項目

近年來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有: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重點項目等。迄今為止,在J.Am.Ceram.Soc.、J.Mater.Res.、Scripta Materialia、J.Eur.Ceram.Soc.、Mater.Sci. & Eng.A等期刊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60餘篇,EI收入40餘篇。申請專利35項,已獲得授權美、歐、日等國際發明專利13項,中國專利4項。合作編著《新材料概論》一本。曾獲日本金屬學會1997年度技術開發獎(排名第一)。中國硅酸鹽學會特陶分會第7屆理事會理事,中國材料研究會青年委員會第5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無機材料學報》、《耐火材料》、《中國鉬業》等期刊編輯委員會委員。
近年來負責完成了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重大裝備研發項目、中科院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上海市科委標準化專項等多項課題

江莞課題

於2000年組建的光電元件材料與技術課題組,以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為基礎,結合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和上海市科委等部門的直接資助,致力於複合材料微觀結構設計、製備及性能表徵;電熱、電光等功能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開發。逐步形成了基礎研究和開發應用相結合,理論探索與生產轉化並重的發展特色。至2002年底為止,在編職工5人、學生8人、累計科研經費600多萬元。

江莞研究成果

迄今為止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上共發表研究論文150餘篇,獲得授權國際發明專利13項(其中美國專利3項,德國專利3項,日本專利6項,歐洲專利1項),中國專利近20項。

江莞主要論文

1. Yuchi Fan, Jianlin Li, Xia Liu, Lianjun Wang, Xihong Chen, Shikuan Sun, Akira Kawasaki and Wan Jiang, Carbon,2011, 49[4]:1439 –1445.
2. Yuchi Fan, Lianjun Wang, Jianlin Li, Wan Jiang, Lidong Chen, Carbon, 2010, 48 : 1743.
3. Jianlin. Li, Lianjun Wang, Ting He, Wan Jiang, Carbon, 2009, 47: 1135.
4. LianJun Wang, Wan Jiang, Lidong Chen, Zhijian Shen, J. Mater. Res., 2009, 24:3241.
5. Hongtao Li, Jiwei Feng, Wenqing Zhang, Wan Jiang, Hui Gu, John R. Smith, Phys. Rev.B, 2009, 80: 205422-1.
6. Jianfeng Zhang, Ting Wu, Lianjun Wang, Wan Jiang and Lidong Chen, Compos. Sci. Technol., 2008, 68: 499.
7. Jianfeng Zhang, Lianjun Wang, Wan Jiang and Lidong Chen, Compos. Sci. Technol., 2008, 68: 1531.
8. Jianfeng Zhang, Lianjun Wang, Lu Shi, Wan Jiang and Lidong Chen, Scripta Materialia, 2007, 56: 241.
9. Jianlin Li, Lianjun Wang, Ting He and Wan Jiang, Carbon, 2007, 45: 2636.
10. Jiwei Feng, Wenqing Zhang, Wan Jiang and Hui Gu, Phys. Rev. Lett., 2006, 97: 24610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