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中

(《聊齋志異》篇目)

鎖定
《江中》是清代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主要內容是,王聖俞在江的中心遇見的鬼神,常常於夜裏在船隻附近出沒,忽隱忽現給人一種詭異的感覺。
作品名稱
江中
作品別名
江中鬼
作    者
蒲松齡
創作年代
清朝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文學體裁
小説

江中原文

王聖俞南遊(1),泊舟江心。既寢,視月明如練(2),未能寐,使童僕為之按摩(3)。忽聞舟頂如小兒行,踏蘆蓆作響,遠自舟尾來,漸近艙户。慮為盜,急起問童。童亦聞之。問答間,見一人伏舟頂上,垂首窺艙內。大愕,按劍呼諸僕(4),一舟俱醒。告以所見。或疑錯誤。俄響聲又作。羣起四顧,渺然無人(5),惟疎星皎月,漫漫江波而已。眾坐舟中,旋見青火如燈狀,突出水面,隨水浮游;漸近舡(6),則火頓滅。即有黑人驟起,屹立水上(7),以手攀舟而行。眾噪曰:“必此物也!”欲射之。方開弓,則遽伏水中,不可見矣。問舟人。舟人曰:“此古戰場,鬼時出沒,其無足怪。”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1] 

江中註釋譯文

江中詞句註釋

(1)王聖俞:《蒲松齡集·聊齋文集》七,有《六月為沈德甫與王聖俞書》,稱其為“琅琊望族”,知為山東諸城一帶人。其他待考。
(2)如練:月光灑瀉,如匹練垂天。練,白色熟絹。
(3)按摩:中醫療法之一種,可治療疾病、解除疲勞、幫助入睡。
(4)按劍:手撫劍靶,準備自衞的警戒動作。
(5)渺然:水天遠闊的樣子。渺,遠貌。又通“淼”。
(6)舡(xiāng香):船。《廣雅·釋水》:“舡,舟也。”
(7)屹(yì義)立:矗立不動。 [1] 

江中白話譯文

王聖俞南遊,一夜船停在江心。睡下後,見江中明月如練,他睡不着,便讓童僕為他按摩。忽聽船頂上蘆蓆發出聲響,像小孩走路的聲音,從船尾過來,漸漸接近船艙門口。王聖俞懷疑是盜賊,急忙起來詢問童僕,童僕也聽見有動靜。二人一問一答間,見一個人伏在船頂上,垂下頭來往艙裏窺視。王聖俞很驚愕,拔劍呼叫僕人們,一船人都醒了。王聖俞講了剛才看見的情形,有人懷疑他看花了眼。一會兒,腳步聲又響了起來,眾人四下裏尋視,渺無人影,只有疏星皎月,漫漫江波而已。
眾人正坐在船上,忽見一朵燈籠狀的青色火苗冒出水面,隨波飄遊。漸漸靠近船時,火一下子熄滅了,卻有一個黑人驟然冒出,屹立在江面上,用手攀着船走着。眾人鼓譟吶喊,説:“一定是這個東西了!”想用箭射它。剛要開弓,黑人忽然鑽進水中,看不見了。眾人詢問船家,船家説:“這裏是古戰場,鬼時常出沒,沒什麼奇怪的。” [2] 

江中作品鑑賞

《聊齋志異》中的作品並非篇篇都是佳作,有些篇什與六朝志怪並無多大差別。這不僅表現在短小的篇幅上,也體現在“神道設教”的性質上。《江中》即為一例。
本篇僅二百餘字,並且文中所述,只不過是月夜水上遇怪罷了,與六朝志怪中“稱道靈異、張皇鬼神”的作品無異。
但是。它仍有勝過六朝志怪的地方。例如篇中注重夜景描寫,就沒有停留在“粗陳梗概”的階段。“月明如練”,用詞恰切而形象;“羣起四顧,渺然無人,惟疏星皎月,漫漫江波而已”,則使人如身臨其境,略感寒意。雖只寥寥數語,稍加點染,卻很好地烘托了江夜遇怪的氛圍。
王聖俞是真實人物,《聊齋文集》卷七有《六月為沈德甫與王聖俞書》。本篇顯然是一則傳聞的記錄,並非出於蒲松齡的虛構。 [3] 

江中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4] 
參考資料
  • 1.    江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1-12]
  • 2.    江中  .新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1]
  • 3.    馬振方編.聊齋志異評賞大成 上,:灕江出版社,1992.12:第455頁
  • 4.    徐波,李惠文,雷家桓等編寫.中外文學名著簡介: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