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汗騰格里峯

鎖定
汗·騰格里峯(Khan Tengri)位於東經80.2°,北緯42.2°,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斯坦國界線上。它是天山山脈的第二高峯,在天山山脈中科克沙勒嶺與哈爾克山的結合部位,海拔6995米。東鄰托木爾峯,西鄰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伊塞克湖盆地,北鄰伊犁河谷地,南鄰塔里木盆地北緣的阿克蘇綠州。汗騰格里峯一帶地勢高峻,山嶺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6000米以上的高峯多達40座,山地大面積突出於雪線之上。
中文名
汗·騰格里峯
外文名
Khan tengger peak
地理位置
新疆伊犁 [8] 
海    拔
6995 m

汗騰格里峯地理位置

汗·騰格里峯(Han-t'eng-ko-li Peak,亦作Hantengri Feng或Khan Tengri),天山的高峯。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界線上。海拔6,995米(22,949呎),為天山主峯之一。周圍有巨大的山谷冰川,其中南依諾勒切克冰川長59公里,上游在中國境內,下游在哈薩克境內,是天山第一大冰川。鐵米爾蘇冰川(36公里)、土格別裏齊冰川(34公里)和卡拉格玉勒冰川(36公里)全部在中國境內。冰川末端下降到2,500∼2,800公尺的森林帶。汗·騰格里峯與哈雷克套山之間的南北向冰槽谷自古為南疆與伊犁間的通道。其間有木札特冰川阻塞,旅行者須攀越這條冰川,經過積雪深厚的達坂。其艱難險阻之情,唐玄奘早有記述。 [1] 
汗·騰格里峯,海拔6995米,位於東經80.2°,北緯42.2°。它是我國境內天山山脈的第二高峯,在最高峯托木爾峯以北20公里處。汗·騰格里峯坐落在南天山的主脊線上,主要有5條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北山脊、東北山脊和東南山脊。西山脊和東北山脊為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國境線,其南側在中國境內。 汗·騰格里峯峯體高峻而雄偉,終年積雪,冰雪崩頻繁。特別是南壁,寬闊而多斷層峭壁和溝壑,冰雪坡像一堵玉壁高聳於蒼穹之下,使人望而絕步。汗騰格里峯的地質情況也較複雜,屬褶皺斷裂復背斜的核部,由此而造成了此峯山勢壁立,陡峯險峻,溝塹縱橫的地形。因而,直至登山活動已較發達的今天,其南坡中國一側至今都還沒有登山家們拜訪的足跡。 [2-3] 
天山山脈中科克沙勒嶺與哈爾克山的結合部位,是托木爾-汗·騰格里山匯地區的高峯之一,海拔6995米。位於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國界線上。東與天山山脈最高峯──托木爾峯(7435.3米)相鄰,西鄰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伊塞克湖盆地,北鄰伊犁河谷地,南鄰塔里木盆地北緣的阿克蘇綠州。

汗騰格里峯山名含義

汗·騰格里峯,在西天山。蒙古語,“汗”為“王”,“騰格里”為“天”,即“(頂)天的汗王峯”。

汗騰格里峯地勢地貌

汗騰格里峯 汗騰格里峯
汗·騰格里峯區出露為奧陶紀砂岩、礫岩、大理岩化灰巖千枚巖泥岩、炭質頁岩等,屬加里東褶皺帶,在其南北兩側為華力西褶皺帶,依次向外為中、新生代褶皺,最後現代山體升起於第三紀末至第四紀初的喜馬拉雅運動之後。汗·騰格里峯一帶地勢高峻,山嶺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6000米以上的高峯多達40座,山地大面積突出於雪線上,形成中國境內天山和整個天山山脈的最高部分。山體高大,面迎西風氣流,降水較豐富,在海拔3200米處年降水量500毫米,5000米以上地區年降水量達900毫米左右;海拔3200米以上地區年均温為負值,為大規模冰川發育提供了極其優越的條件,故在托木爾-汗·騰格里山匯地區,形成天山山脈現代冰川作用的最大中心。

汗騰格里峯山谷冰川

汗騰格里峯 汗騰格里峯
中國境內天山山脈有現代冰川6896條,總面積為9548平方公里,其中53%集中於此,以山匯為中心呈不對稱放射狀分佈。在托木爾峯與汗騰格里峯之間,發育了最大冰川──南依諾爾切克冰川,長61公里,下游伸入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此外還有台蘭峯東側的土蓋別裏齊冰川,長37.8公里,西瓊台蘭冰川長25公里(雪線4200~4300米,冰川作用下限3084米)等。這些冰川以長大的樹枝狀山谷冰川最為發育,擁有多級支流和狹長的冰舌,冰面表磧密佈,熱喀斯特發育,形態上有其獨特之處,因此有“土耳其斯坦型”冰川之稱,中國則稱為“托木爾型”冰川。眾多冰川和大面積的積雪消融,是其南北坡阿克蘇河、木扎爾特河和特克斯河等的主要補給來源,並孕育着南北片片綠洲。

汗騰格里峯山峯景色

汗騰格里峯 汗騰格里峯
站在山腰間,向下俯視,眼簾忽然閃現一幅生動的畫卷:遼闊的牧場綴着星星點點的氈房,馬羣在草原上奔騰;錯落有致的農舍間,鵝羣在村頭追逐;潺潺緩緩的河流繞過鬱鬱葱葱的林海,流向遠方的雪山深處。回望眼前的兀山險峯,溝壑萬丈,迴環繞轉,鬼斧神工,峭壁上山花爛漫,蝶飛蜂舞,綠苔茵茵,鳥鳴婉囀,草被清翠,綿緞蜿蜒,讓人賞心悦目;參天林木遮蓋,穹廬蔽蔭,山風呼嘯,松濤咆哮,蒸騰的氣流徐徐升騰,嫋嫋娜娜,宛若一條白練直掛雲天。被陽光反射着的冰川雪峯,透射出七彩斑斕,幻化成大小均勻的光環,蝕在半空中不消不散。一隻鷹隼顯得格外俊逸,在大氣蒸騰的雲層裏盤旋,久久而不肯離去。人們懷着虔誠的嚮往,忘記一路疲憊,趕到昭蘇縣夏特鄉,再騎上當地牧民早已為我們備好的馬匹,沿着崎嶇的山路,顛簸前行。騎馬大約走了一個時辰,人們被腳下的懸崖峭壁所阻擋,不得不下馬徒步攀行,翻過一座峭壁,眼前就是仰慕已久的直插雲霄的汗騰格里山峯。仰望跌宕起伏的莽莽羣山,千仞攢空,層巒疊嶂,陽光把整個西天山照射得巍峨壯觀,使頭頂的雪山斜射格外晶瑩剔透。
汗騰格里峯雲霧繚繞 汗騰格里峯雲霧繚繞
山中春雨傾盆而下:艱難地攀行二十多分鐘,直達汗·騰格里山的中峯。腳下皚皚白雪晶瑩渾然,陽光反射到雪壁上,奪目刺眼。此時此刻,知覺告訴着自己,山頂的空氣明顯稀薄,氣温急劇下降,雲層在瘋狂地翻動,一場傾盆大雨就要立刻潑向巍峨的汗·騰格里山峯。這時中間有人要求立即下山,也有人要堅持等到這場大雨過後繼續向上攀登。大約不到五分鐘,整個西天山籠罩在黑壓壓的雲層裏,瓢潑大雨傾盆而下,人們只好找到一個凸起的崖壁下躲雨。時下已是仲春,昭蘇當地有一句農言,“春雨綿綿,連陰半月”,但人們來時聽當地的老鄉説春季的昭蘇高原春雨比起往年少之又少,整個春天幾乎是乾旱。時間隨着眼前的傾盆大雨而過,人們只能躲在崖壁下盼着雨停下來。似乎老天故意捉弄我們,一點也沒有停下來的徵兆。兩個多小時過去了,漸漸地停了下來,天空中飄着星星點點的毛毛細雨。
山若水洗一塵不染:雨過天晴,陽光分外妖嬈,大地更加嬌美,整個西天山宛若水洗一樣,塵埃不染。這時已是下午6點一刻,時間已不允許我們繼續攀登頂峯,到了夜晚也不可能住在山上,再説各方面的條件都不允許人們滯留,經過大家一番商議,還是決定下山。常言道,登山容易下山難。這話使人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並不誇張。等到人們下了山,回到鄉政府所在地,已是深夜12點多。鄉上用當地哈薩克族最熱情的禮儀招待了人們。儘管人們最終沒能登上汗·騰格里山峯,但當地民俗的純樸和老鄉的善良好客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4] 

汗騰格里峯主要景點

汗騰格里寺 汗騰格里寺
汗·騰格里寺位於烏魯木齊市南門。1987年前,在原來南關清真寺的基礎上加以擴建,改用今名“汗·騰格里”(王中之王的意思)。該建築為雙層樓式,下層為商場,上層是清真寺,樓外部兩側皆設半環形登樓台階,集伊斯蘭傳統藝術與現代建築藝術於一身,風采別具。
1902年進行過重建,1987年前,在原來南關清真寺的基礎上又加以擴建,改用今名“汗·騰格里”(王中之王的意思),是市內較大的維吾爾族清真寺之一。
重建後的大寺,位於南門臨街,坐西向東,外觀壯麗,造型美觀,四座高大尖塔,簇擁着中間的大圓屋頂,兩側另有兩個小圓頂陪襯,具有濃郁而典雅的伊斯蘭建築風格。
大寺整體為塔樓型,由4層組成,地下兩層,地上兩層;底層為寺院商場,二層即地面層,是寺院生活用房,第三層為禮拜大殿,四層則是經學班教學樓。全寺格調明快,濃郁的伊斯蘭藝術風格與現代化建築融為一體,拱頂塔樓,月牙塔尖,莊嚴、肅穆、宏偉、壯麗,引人注目。

汗騰格里峯攀登記錄

汗騰格里峯夜色 汗騰格里峯夜色
1937年,前蘇聯登山隊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
2004年8月10日在吉爾吉斯斯坦汗·騰格里峯遭遇雪崩的登山者中有4人在8日獲救。迄今,已有11人遇難,數十人仍下落不明。獲救的4名登山者分別來自烏克蘭和捷克。根據吉爾吉斯斯坦緊急情況應對部門掌握的情況,另有40名俄羅斯登山者也曾來到該峯,但至今仍未與他們取得聯繫。位於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邊境的汗·騰格里峯海拔7000米,5日開始發生雪崩,持續到週末才結束,至少有11人已被確認在這次災難中喪生。 [5] 
深秋的昭蘇高原,天高雲淡,風景如畫。這天,天氣十分晴朗,我與朋友相邀,走進神秘的昭蘇夏特溝,去攀登號稱“天山之父”的汗騰格里峯。
我們從縣城向西驅車70餘公里,趕到夏塔鄉,再騎上當地牧民早已為我們備好的馬,沿着崎嶇的山路,顛簸前行。大約走了一個時辰,路變得非常難走,我們不得不下馬徒步前行。翻過一座十分險峻的山,直插雲霄的汗·騰格里峯出現在我們眼前。
大家顧不上休息,小心翼翼地朝山頂爬去。頭頂上的太陽火辣辣地烘烤着我們,幸虧有山風吹過,送來些許涼爽。
進山路線圖 進山路線圖
站在山腰向下俯視,眼前閃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卷。遼闊的牧場上點綴着星星點點的氈房,馬羣在草原上奔騰;湍急的河水繞過鬱鬱葱葱的密林,流向遠方;峭壁上的山花清香四溢;陽光下的冰川晶瑩剔透。我們又艱難地攀登了20多分鐘,大家都累得喘着粗氣,渾身被汗水浸透了。山頂的空氣明顯變得稀薄,氣温急劇下降。雲層在山頂瘋狂地翻滾,肆虐的秋風吹得人眼睛流淚,一場大雨即將來臨。這時,有人建議立即下山,也有人説等大雨過後繼續向山頂攀登。不到5分鐘,整個西天山都被籠罩在黑壓壓的雲層裏,瓢潑大雨傾瀉而下。我們只好到一個崖壁下躲雨。老天好像故意捉弄我們,一刻也沒有停下來的徵兆。我們坐在崖壁裏的石頭上,感到渾身發冷,凍得人直哆嗦。兩個多小時過去了,雨漸漸地停了下來。雨過天晴,整個西天山宛若水洗過一樣,一塵不染。時間已晚,大家決定下山。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難,這話並不誇張。等我們回到夏塔鄉政府時已是深夜。
這次登山,雖然未能登頂,但卻讓我們享受了登山的過程,磨鍊了我們的意志。 [6] 
中新網烏魯木齊10月23日電(王軍 孫浩)
在新疆特克斯河畔的濕地保護區旁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七十六團麥地裏,一羣灰鶴翩翩起舞、覓食喜戲,灰鶴、天山雪域與金黃的麥地構成一幅和諧的自然圖。
金秋時節,昭蘇高原的原生態美景吸引成千上萬的灰鶴、野鴨及天鵝在此聚集南遷。在雪域之巔的汗·騰格里峯下,東至昭蘇解放橋,西至七十六團蘇木拜河,沿特克斯河一帶的灌木林聚集,天籟之音不絕於耳。
每年秋天,這裏天高雲淡、羊肥水美,紅柳、薔薇、沙棘等次生林呈現一片金黃,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吸引了上千只灰鶴、野鴨和天鵝在此棲息,被遊客們稱為“鳥類天堂”;獨特的高原綠洲生態景觀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吸引外地遊人駐足觀看。
20世紀80年代,人們生態意識淡薄,將野沙棘、紅柳等砍伐作柴燒,次生林、植被遭受破壞,飛禽走獸日趨稀少;針對這一不良現狀,20世紀90年代,國家不斷加大對天然植被的保護力度,將特克斯河、蘇木拜河沿岸數萬畝河谷次生林作為國家重點公益林保護起來,禁止不法分子對次生林砍伐、放牧、狩獵等,經過7年封育,沿岸數萬畝河谷次生林得到恢復。
據瞭解,每年秋收時節,成千上萬只野鴨、灰鶴等彙集在特克斯河畔、蘇木拜界河的濕地保護區。它們互相嬉戲親暱地叫着,在草叢和田間地頭覓食玩耍,往返於麥田次生林之間,以水草、野草種子、穀物、昆蟲以及水生動物為食,數量之大、品種之多實數罕見,場面蔚為壯觀,在當地堪稱一絕,引來外地遊客競相觀看。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