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山山脈

鎖定
天山山脈,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於地球上最大的一塊陸地歐亞大陸腹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同時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和全球乾旱地區最大的山系。
天山山脈東西橫跨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四國,全長2500千米,南北平均寬250–350千米,最寬處達800千米以上,最高峯托木爾峯(海拔7443米,位於中國新疆),是一座巨大的國際山系。 [3] 
新疆天山指中國境內的東天山,長達1760千米,佔天山總長度的2/3以上,橫亙新疆全境,跨越了喀什阿克蘇、伊犁、博爾塔拉、巴音郭楞、昌吉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9個地州市,是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天然地理分界,也是新疆地理的獨特標誌。 [33] 
2013年6月21日,新疆天山的托木爾峯(阿克蘇地區)、喀拉峻–庫爾德寧(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巴音布魯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格達(昌吉回族自治州)4個片區以“新疆天山”名稱成功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成為中國第44處世界遺產,申報面積5759平方千米。 [14] 
中文名
天山山脈
外文名
Tianshan Mountains,Tien Shan
別    名
白山
雪山
地理位置
歐亞大陸腹地
走    向
東西走向
長    度
2500 km
寬    度
平均250—350千米
主    峯
托木爾峯汗騰格里峯博格達峯
所在國家
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天山山脈形成演變

天山山脈是既古老而又年輕的山系,具有複雜的地質發展演變歷史。 [18] 
早在震旦紀期間,海陸分佈已有比較明顯的輪廓。天山地區的震旦系相當發育,從海相地層分佈來看,海域北緣到準噶爾古陸,海域南緣到塔里木古陸,其範圍十分遼闊,惟有在中天山地區出露前震旦系構成的東西向延伸的隆起帶。 [18] 
但是,現代天山的形成經過古生代、中生代直到新生代晚期的晚新世–第四紀早更新世強烈的構造運動而定型。這反映了天山山脈地質發展演變歷史的複雜性,也表明了它既古老而又年輕的性質。 [18] 
總體説來,古生代以前是古天山的孕育時期。 [18] 
天山山體的形成演化過程主要經歷了3個大的發展階段,即古生代褶皺隆起階段、中生代和早第三紀剝蝕夷平階段晚第三紀和第四紀初的斷塊隆升階段。 [18] 
在各發展階段中,相對而言,第一階段以內動力佔優勢,第二階段以外動力佔上風,第三階段則以內動力為主導。正是第三階段劇烈的構造運動,形成了現代天山山脈宏偉壯觀的態勢。 [18] 

天山山脈古生代褶皺隆起階段

天山地槽褶皺系是在元古代末揚子旋迴形成的古中國地台基礎上產生的,經過早古生代的加里東運動和晚古生代的華力西運動,尤其是經過華力西運動後期各次強烈的構造活動,最後褶皺隆起成為高大山地。 [19] 
天山地槽褶皺系進一步劃分為4個褶皺帶,即南天山冒地槽褶皺帶、北天山伏地槽褶皺帶、天山中間隆起帶、北山伏地槽褶皺帶。
加里東運動表現最明顯的是中天山地區,北天山西段也被波及。這期間地殼運動形成中國的中天山褶皺隆起帶,走向為北西西到南東東,大致西起現在伊寧和昭蘇之間的烏孫山,向東經那拉提山、艾爾賓山到覺洛塔格山,並向吐魯番–哈密盆地南緣延伸。 [19] 
中天山可能孕育於震旦紀以前,加里東運動褶皺隆起,從而成為晚古生代北天山海槽與南天山海槽的重要界線。正是這一運動引起強烈的地槽分化,使南、北天山地槽朝着兩個不同方向發展。 [19] 
南天山由伏地槽背景逐步變為冒地槽環境,北天山則由冒地槽變為伏地槽環境。
泥盆紀末和石炭紀初,在北天山和南天山地區普遍發生了一次褶皺運動,這次運動屬於華力西運動天山旋迴的第一幕。 [19] 
石炭紀是天山地區地殼構造變動最頻繁的時期,華力西運動天山旋迴的第二、三、四、五幕在各個山段都有表現,惟在各地的運動強度有所差異,每幕運動在某些地區表現為升、降運動性質,某些地區又發生岩漿活動。經過石炭紀的多幕褶皺運動以後,北天山海槽基本回返成陸,南天山海槽也較以前大為萎縮。 [19] 
早二疊世,天山地區海域範圍縮小,陸地面積擴大,海陸相火山活動強烈。
早二疊世末的華力西運動即華力西運動天山旋迴第六幕使天山海槽全部隆起成陸。 [19] 
晚二疊世華力西運動天山旋迴第七幕使天山的一些殘留水域(內陸湖泊)地區褶皺升起,從而結束了天山海槽的生市。 [19] 
天山地槽褶皺隆起後,已經成為高度大、範圍很廣的巨大山體。
在二疊紀末,天山地槽褶皺成陸後,在天山山地南麓發育了庫車山前凹陷和喀什北部凹陷,而在天山北麓形成烏魯木齊山前凹陷,在天山東段內部出現了吐魯番–哈密山間凹陷,在山系西段內部產生了伊犁山間凹陷。這些山前凹陷和山間凹陷成為古生代以後接受山地剝蝕物質再沉積的主要區域。 [19] 
北山伏地槽褶皺帶位於天山東端,呈低山丘陵而出露。
早古生代,中基性噴發顯著,形成伏地槽;晚期加里東運動強烈,造成早古生代地層緊閉褶皺和變質。 [19] 
晚古生代則以中性噴發巖為主,於早二疊世末地槽褶皺隆起,結束地槽沉積。 [19] 
古生代時期,天山地區各地在不同時段的海域大小不一,沉積環境有別,反映在沉積相和地層上具有明顯不同。 [19] 
天山地區的寒武系均為正常的淺海相碳酸鹽巖和碎屑岩。奧陶系巖相在地域上有明顯差異。例如:北天山西段從下而上為海灣相到海相再到淺海相,中天山由濱海淺海相到淺海半深海相沉積。志留系在西段北天山主要為海灣–淺海相碎屑岩,中天山為淺海相碳酸鹽巖和碎屑岩,南天山地區為淺海相沉積。泥盆系在北天山海槽絕大部分屬中、下泥盆統,主要為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上泥盆統屬正常淺海相碎屑岩;南天山海槽中,下泥盆統為濱海–淺海相陸源碎屑岩,中泥盆統為正常淺海相碎屑岩與碳酸鹽巖,上泥盆統轉為濱海–淺海相沉積。石炭系在天山分佈廣泛,巖性複雜,厚度巨大,南北兩個海槽巖相很不相同。北天山石炭紀早期海底火山活動頻繁,多為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晚期才轉為淺海碎屑岩,沉積厚度達7000–10000米;南天山多為濱海–淺海相碳酸岩夾碎屑岩,海域環境比較穩定,沉積厚度為1000–7000米。天山地區早二疊紀的顯著特點是海相堆積範圍縮小,陸相堆積地域擴大,火山岩分佈增多;上二疊統全部為陸相碎屑岩沉積,結束了海槽的生命。 [19] 
古生代,天山地區的岩漿活動相當強烈,但南、北天山明顯不同。北天山岩漿活動十分強烈,從超基性岩到酸性巖都有出露,火山噴發十分頻繁,從奧陶紀開始到古生代末都有火山活動,火山岩在晚古生代地層中所佔比例很大,花崗岩類岩石經同位素年齡測定為250Ma–340Ma;南天山岩漿活動較弱,主要為酸性岩漿侵入,可分兩期:早期為灰色黑雲母花崗岩,晚期為肉紅色黑雲母花崗岩,花崗岩類都屬於華力西期形成,火山活動更微弱。北天山的岩漿活動從加里東晚期到華力西期越來越強烈,為多期次的侵入和噴發;南天山則僅有少量華力西期的酸性岩漿侵入。 [19] 

天山山脈中生代剝蝕夷平階段

二疊紀晚期褶皺隆起的天山褶皺帶由一系列復背斜和復向斜所組成,在地貌上形成崇山峻嶺,其相對高度在2000米左右。天山南側原屬塔里木地塊的柯坪塔格和庫魯克塔格也被褶皺抬升並從塔里木地台分離出來,加入了天山山體的行列。它們共同構成山地剝蝕區。 [20] 
中生代的印支運動和燕山運動在天山地區是存在的,但其活動強度較弱,尤其是前者僅在局部地區有所顯示,後者相對較強。這些運動主要形成了山系邊緣的山間凹陷。從中生代初直至早第三紀末,天山山體的演化在內外營力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以外營力占主導地位。在這段時期內,所有隆起的天山古生界山地一直遭受剝蝕,兩側山前凹陷與山間斷陷不斷接受沉積而被基本填平,褶皺隆起的整個古天山被剝蝕夷平成為準平原,形成一個起伏和緩、高差不大的地面。 [20] 
早第三紀末–晚第三紀初的古天山準平原大體上由3種不同性質的地面組成:
第一種是古生界被夷平的地面,即由古生代及以前更老的地層構成的褶皺山地,歷經了中生代和早第三紀漫長的剝蝕—夷平的多旋迴過程,這部分地面最為廣泛。 [20] 
第二種是中生界被夷平的地面。這種地面與第一種地面只在早第三紀期間有過共同經歷。換言之,兩種被夷平的地面形成的時代上限是很不相同的,但下限時代是一致的,都統一在準平原內。 [20] 
第三種是下第三系堆積地面,它們的範圍較小,只在早期準平原外緣佔有一定面積,但也統一在準平原之中。在古天山被剝蝕—夷平的過程中,在山麓地帶的山前凹陷,沉積了巨厚的中生代和早第三紀地層。天山山系中的眾多縱向山間盆地,如吐魯番–哈密盆地、巴里坤盆地、焉耆盆地、大小尤爾都斯盆地和伊犁盆地等,也接受了厚度較大的中生代和早第三紀地層。這些地層在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中也曾先後發生過褶皺,但其強度相對較弱。 [20] 
晚第三紀—第四紀斷塊隆升階段
進入晚第三紀,特別是從上新世以後,原先歷經中生代、早第三紀的剝蝕與夷平作用所形成的準平原在極其劇烈的新構造運動中發生斷塊升降分異活動。斷塊隆升的準平原成為高度巨大的山地,在其兩側形成更新的山前凹陷帶。在山體內部,即原先的山間斷陷,進一步沉降為下陷盆地。這些負地形區普遍接受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堆積。
上新世以來,新構造運動活動劇烈,主要是沿着活動的走向大斷裂帶發生斷塊升降差異運動,使統一的準平原位移、變形而解體。斷塊山地強烈隆升,斷陷盆地不斷下沉,整個天山地區形成山地與盆地對照性十分顯著的形態;山體本身因斷塊隆升的差異性而出現若干不同海拔的梯級面,層狀地貌相當明顯。
對於現代天山的形成,繼承性的縱向大斷裂、尤其是古生界及更老地層構成的主體山地兩側大斷裂帶控制着山體的基本形態。例如:天山北麓的準噶爾盆地南緣大斷裂和山地南麓的塔里木盆地北緣大斷裂以及山系本身若干縱向大斷裂在上新世以來的活動,使天山準平原發生斷塊隆起,形成天山南北坡的梯級地貌。這在整個天山地區都有清晰的顯示。這種斷塊運動使北天山東段形成近東西向的地壘式隆升山地。
山地夷平面沿縱向斷裂帶分3個梯級降落:①最高一級山地夷平面在海拔4000米以,上,為現代冰川所佔據的高山地帶,其中哈爾裏克山的山頂夷平面相當平坦,其上至今分佈着典型的平頂冰川;
②次一級山地梯級面的海拔為3000–3200米,即亞高山和中山帶的山頂面,一般呈環狀分佈在高山帶的周圍;
③最低一級山地梯級面的海拔為1800–2200米,為低山帶的山頂面。
在天山其他地段,山地梯級面同樣廣泛分佈,一般也表現為3級,惟海拔較東部為高。
例如:在汗騰格里山匯地區,最高一級古生界構成的高山帶山頂面海拔近5000米;第二梯級古生界構成的山頂面海拔上升到3400—3600米;最低一級主要為中、新生界構成的低山丘陵帶。這種向下傾斜的山頂面上限海拔超過2200米。
在天山山脈內部的斷陷盆地周邊山地上,如伊犁盆地與昭蘇盆地間的烏孫山、喀什河谷與鞏乃斯河谷間的河吾拉勒山、鞏乃斯河谷與大尤爾都斯盆地間的那拉提山,最常見而又保存很好的山地夷平面(即山頂面)海拔多為3000–3200米。焉耆盆地四周的山地夷平面高度變化很大,盆地西北與小尤爾都斯盆地間的艾爾賓山一帶海拔為4000–4200米,盆地東南即克孜勒塔格與庫魯克塔格西段山地,後者降到海拔2600–2700米,前者降到海拔2000–2200米。其他地段的山頂面已遭破壞,山脊線的海拔高低不一,但同樣能夠反映出夷平面的殘體。
天山古生界主體山地的外側,即前述的山前凹陷地帶,在中生代接受沉積並在燕山運動作用下被褶皺後,在其外側原先堆積了下第三系的區域又發生山前凹陷,接受了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堆積。在天山山系內部,中生代的大型斷陷中,其後同樣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第三系與第四系。
天山地區的斷塊隆升完全是晚第三紀以來、尤其是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新構造運動劇烈活動的結果。這種運動使已被剝蝕夷平而高度僅>1000米的天山山體發生大幅度的斷塊隆升,隆起幅度達3000米或更高。山麓地帶的沉降幅度從上第三系與第四系堆積物的厚度來看,達7000–8000米。
山麓帶的中、新生界受多次構造活動,特別是第四紀早更新世末的構造運動的影響,在主體山地斷塊隆升的同時,發生了強烈的褶皺。這種褶皺在天山南北麓和大型盆地邊緣都有清晰的反映。
天山北麓的烏魯木齊山前凹陷西起精河縣,東至木壘縣,東西長達600千米,南北寬約60千米,是中、新生代疊加的凹陷帶,沉積了厚度達13000米的中、新生界。在這個凹陷中,新構造運動所產生的褶皺在地表形成東西向展布的3排褶皺帶,各自成為低山丘陵,自南向北地勢漸次降低,海拔從1800米下降到700米,褶皺構造的地層也由老變新。這個呈東西向帶狀分佈的低山丘陵的頂面構成天山北坡最低的一級地貌梯級。
天山南麓的庫車凹陷與喀什北部凹陷同樣具有類似於天山北麓的褶皺構造帶。庫車山前凹陷東西長600千米以上,南北最寬約70千米,中、新生代以來堆積了厚度萬米以上的沉積地層,凹陷中新構造運動所產生的褶皺構造自北向南呈階梯狀下降,可以分出4排褶皺,構成的地層依次由老變新。喀什北部凹陷在地表也有3排背斜構造。天山南麓新構造運動所產生的這種地貌構成南坡最低的一級地貌梯級。
從上簡述看出,天山山脈在漫長的地質發展歷史中,主要經歷了3個大的發展階段,對於現代天山的形成來説,上新世更新世的新構造運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不僅將已被剝蝕—夷平的古天山抬升到巨大的高度,而且使山麓凹陷發生褶皺抬升,從而擴大了天山山體的範圍。 [21] 
天山地質構造圖 天山地質構造圖

天山山脈位置境域

天山山脈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於地球上最大的一塊陸地歐亞大陸腹地,東起中國新疆哈密星星峽戈壁,西至烏茲別克斯坦的克孜勒庫姆沙漠,近東西向延伸,橫跨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4國。天山山脈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和全球乾旱地區最大的山系。
天山山脈東西全長約2500千米,南北寬度為250–350千米,最寬處達800千米以上。其中,在中國境內西起國界,東至星星峽以西,東西綿延>1700千米,佔山脈總長度的2/3以上;獨聯體境內長度約為800千米,佔山脈的近1/3。 [16] 
新疆天山擁有天山最高峯托木爾峯(海拔7443米),平均寬度300千米,是中温帶準噶爾盆地和暖温帶塔里木盆地的天然地理分界,南北被塔克拉瑪干古爾班通古特兩大沙漠環抱。 [3] 
中國天山東西地跨22個經度,南北跨6個緯度,橫亙新疆全境,跨越了新疆南疆的喀什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蘇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魯番市、哈密市以及北疆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石河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烏魯木齊市等多個地州市,是新疆地理的獨特標誌。 [14-15] 

天山山脈地理環境

天山山脈地形地貌

天山的平均海拔為4000米,眾多山峯在海拔5000米以上,最高峯托木爾峯達海拔為7443米。天山與南面的塔里木盆地、北面的準噶爾盆地的高差達3000–3500米,地勢反差很大,整個山系顯得非常宏偉壯觀。 [16] 
天山山地現代地貌過程從山頂到山麓,依次為:
①常年積雪和現代冰川作用帶。位於海拔3800–4200米以上的冰雪覆蓋的極高山帶。據統計,天山擁有現代冰川近7000條,面積達1萬平方千米。
②霜凍作用帶。位於海拔2600–2700米以上的山區,堆積了大量古代冰川沉積物,並保留了多種冰川侵蝕地形——古冰斗、冰槽谷、冰坎等。負温期長達半年,僅於盛夏解凍。
③流水侵蝕、堆積帶。位於海拔1500–2700米(或2800米),河網密佈,河谷階地發育。
④乾旱剝蝕低山帶。位於海拔1300–1500米以下,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南坡位於海拔1700–2000米以下,年降水量100–150毫米,外營力以乾燥剝蝕作用為主,南坡尤盛。 [1] 
天山山脈內有眾多的山間盆地,面積較大的,自西向東有伊犁盆地、昭蘇盆地、鞏乃斯谷地、大小尤爾都斯盆地、焉耆盆地、庫米什盆地、吐魯番盆地、哈密盆地等。北天山內部還有賽里木湖盆地、艾比湖低地、達坂城盆地、巴里坤盆地等。出現在南天山內部的盆地有拜城盆地、烏什谷地及哈拉峻小盆地等。這些盆地或谷地的輪廓大多呈菱形或呈條帶狀,其長軸方向多與兩側構造展布和緊鄰的山脊走向大體一致。
天山山間盆地按海拔分為高位、中位、低位3種盆地。高位盆地的海拔在2000米以上,如賽里木湖盆地、昭蘇盆地及大、小尤爾都斯盆地。中位盆地的海拔一般在1000–1600米,如焉耆盆地、巴里坤盆地等。低位盆地海拔在1000米以下或海拔低於鄰近山麓,如吐魯番盆地、哈密盆地、艾比湖低地等。吐魯番盆地最低處的艾丁湖海拔為-155米,是中國陸地上最低的地方,也是世界上僅次於死海低地的第二低地。吐魯番盆地海平面以下的面積為4050平方千米。
天山山麓扇形地或山前傾斜平原主要分佈在天山山地南北山麓地帶,由眾多的大小河流出山谷後堆積的扇形體連接而成。這些地段大多為綠洲之所在,多開闢為農田,成為人類長期繁衍生息的場所。 [17] 
天山北麓的綠洲現已自西向東連成狹長的帶狀大面積綠洲帶,天山南緣自西向東的大綠洲有喀什綠洲、阿克蘇綠洲、庫車綠洲、輪台綠洲及庫爾勒綠洲等。 [17] 

天山山脈氣候特徵

天山山脈屬中緯度大陸性極強的內陸乾旱氣候區。
天山山脈是全球唯一由巨大沙漠夾持的大型山脈,以深居內陸的地理區位、温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山盆相間的地貌格局、眾多的冰川河流、絕妙的自然景色、特殊的生物區系和生態過程等諸多自然特徵,成為全球温帶乾旱區大型山地生態系統的最典型代表。 [15] 
新疆天山擁有全球温帶乾旱區最為典型完整的山地垂直自然帶譜,反映了温帶乾旱區山地生物多樣性和生物生態過程受海拔、坡向與坡度的水熱空間變化影響的分佈特徵和變化規律。 [15] 
天山垂直自然帶譜 天山垂直自然帶譜
温度
天山山地氣候年中明顯分成冷、暖兩季。冷季天氣多晴朗,3000米以下的山地、盆地和谷地積雪深厚,且多霧霜。暖季(夏季)海拔3000米以上多雨雪。3000米以下氣候涼爽。 [1] 
在天山山地,特別在天山西段,冬季往往形成明顯的逆温層結。逆温產生於10月,消失於翌年4月。以1月份的層結為最大,達3000米左右。 [1] 
降水
天山山地的年降水量,同一山坡自西到東,逐漸減少;山地迎風坡(北坡)多於背風坡(南坡);山地內部盆地或谷地少於外圍山地。位於天山內部的巴音布魯克海拔2438米,年降水量僅276.2毫米,比同高度的山地少。天山北坡的年均降水量多在500毫米以上,是中國乾旱區中的濕島。其中以西段的中山森林帶最多,竟達1139.7毫米(1970年記錄)。海拔接近海平面的托克遜年降水量最少,只有6.9毫米。降水季節變化很大,最大降水集中在5、6兩月,以2月份最少。 [1] 
天山地區降水分佈很不均勻,差別很大,最大降水地段與最少降水地段年降水量之差達10多倍。降水分佈的一般特點是:西部多於東部,北坡多於南坡;西段內部多於外緣,森林帶多於低處。
天山地區的降水形態隨高度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化。高山帶終年為固態降水,因此高山地帶普遍分佈現代冰川和永久積雪。 [30] 
據統計,中國天山地區共有現代冰川6896條,面積為9548.45平方千米,冰川儲水量約為3600x108立方米。 [30] 
這種“高山固體水庫”成為河流的穩定補給水源,每年夏季冰雪融化補給河流。
天山地區的降水比較豐富,除高山帶以上終年降雪外,其他中低山帶夏季均為降雨。
天山的中、低山地帶冬半年降雪(即季節性積雪,可形成春汛,有利於農作),夏半年降雨。降雨對河流的補給以天山西部伊犁地區和天山北坡為最多,降水補給佔河流徑流量的比重也最大,一般為50%–80%。 [30] 
降雨在天山河流補給中佔有重要地位,一般佔河川年徑流量的50%以上,許多河流達70–80%。地處乾旱區中的天山濕島,其降水量一般在400–600毫米之間,不少地段超過800毫米,使天山某些地段具有半濕潤地區的特點。所以,天山地區比較豐富的降水對河流的水量影響很大,降水量的多寡直接影響着綠洲區農業的豐歉。 [23] 
冰川融水
冰川融水在河流水量補給中所佔的比重,各個地段相差甚大。 [30] 
一般情況下,山地南坡河流冰川融水補給所佔比重較大,北坡河流所佔比重較小。例如:南坡木扎爾特河的冰川融水佔河流水量的70%以上,北坡瑪納斯河冰川融水佔河流徑流量的35%左右,博格達山北坡河流水量中冰川融水所佔比重都在10%以下。 [30] 
很明顯,天山山地中海拔高、冰川面積大的地區冰川融水補給河水所佔比重就大,反之冰川融水所佔比重則小。降水多的地區,如伊犁河流域,冰川融水所佔的比重也較小,僅為14%左右。 [30] 
春汛
季節性(即冬春季)積雪主要出現在天山北坡及其他山段的高山地區。天山北坡冬半年降雪很多,佔全年降水量的30%左右,常形成厚度達數十釐米的穩定雪層,山麓帶尤其如此。每年3、4月份,隨着氣温的升高,積雪從低處向高處逐漸融化,形成所謂的“小春汛”,對農田起着春灌的作用。山麓平原區的積雪層不僅可以保護冬麥不致凍死,而且對春天小麥返青起到極好的滋潤作用。 [23] 

天山山脈水系水文

天山山脈主要河流有楚河、錫爾河、伊犁河等。 [9] 
楚河
楚河位於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河流。古稱碎葉水。源出泰爾斯凱山和吉爾吉斯山,是一條內流河。河流向東北流,經伊塞克湖盆地(在洪水期,其部分徑流通過支流庫捷馬爾迪河排入伊塞克湖),後轉向西北流,成為吉爾吉斯斯坦與哈薩克斯坦的界河,繼續向西北流,在比什凱克西北50千米處進入哈薩克斯坦境內,繼而橫穿穆雲庫姆荒漠,最後匯入阿克扎伊肯湖。
楚河全長1067千米,流域面積6.25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61立方米,徑流量19.2億立方米。流域地理位置為東經67°26′–77°22′,北緯41°52′–45°。主要支流右岸有卡拉庫朱爾河、瓊克明河、厄爾蓋蒂河、卡克帕塔斯河等,左岸有阿拉梅金河、阿克蘇河、庫拉加蒂河等。
楚河為冰川雪水補給型,地下徑流起重要的作用。最大徑流量出現在7–8月。7月底至8月初,下游河道乾涸,12月徑流重新恢復。在下游,從12月至次年3月為結冰期。楚河上建有奧爾託託科伊科耶水庫和3座攔河壩。 [10] 
錫爾河
錫爾河發源於天山山脈,包括納倫河與卡拉達里亞河兩個源頭。其中納倫河為正源,發源于吉爾吉斯斯坦。兩個源頭在納曼幹附近匯合後向西流入費爾干納谷地,在塔吉克斯坦苦盞出谷,流至別卡巴德後轉而向西北,流經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最後注入鹹海。
錫爾河全長2212千米,流域面積21.9萬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500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370億立方米。錫爾河主要支流有阿漢加蘭河、奇爾奇克河、克列斯河和阿雷西河。 [11] 
伊犁河
伊犁河是中國水量最大的內陸河,也是新疆水量最豐富的河流。
伊犁河主源特克斯河發源於汗騰格里峯北側,由西向東流,在東經82°左右折向北流,穿過喀德明山脈,和鞏乃斯河匯合,又折向西流,在伊寧和喀什河匯合,穿越國境,進入哈薩克斯坦,最終進入巴爾喀什湖。 [9] 
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是發源於塔里木盆地周圍山地,向盆地內部流動的內陸河流,構成向心水系。其主要支流有葉爾羌河、和田河、阿克蘇河、克孜河、蓋孜河、克里雅河、開都河、渭幹河等。
塔里木河長度如從葉爾羌河源算起,至台特瑪湖,全長2137千米。其長度僅次於長江、黃河、黑龍江,居全國第四位。流域面積19.8萬平方千米(狹義)。
習慣上所説的塔里木河,係指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及和田河交匯處至台特瑪湖的河段,長約970千米。
塔里木河幹流分為上、中、下3段:
①羊吉巴扎以上為上段,此段河牀不分叉,側蝕強烈,曲流發育,河牀不穩定。
②羊吉巴扎到羣克為中段,這裏分汊河道、湖沼眾多,洪水期水流漫溢分散,主流常改道。
③羣克以下為下段,河道復歸統一,河水經上、中段滲漏、蒸發及引用灌溉後,所剩不多,又因羣克至鐵幹裏克之間興建了大西海水庫,故只有少量河水可以流到英蘇,英蘇以下至台特瑪湖間曾長期斷流。
塔里木河的水源來自天山山脈、崑崙山脈等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混合補給,徑流的年際變化較小,但年內變化很大,夏季(6–8月)高度集中。
由於夏季河水流量急劇增長,加之河道含沙量大,衝淤變化頻繁,致河流經常改道,南北擺動,遷徙無定,在中游地區造成南北寬100千米左右的沖積平原,河道曲折,漢流眾多,蘆葦水草叢生,加上河流兩岸胡楊林濃廕庇日,形成天然綠色長廊,沃野千里。
歷史上,主流河道最後一次在1921年東流入孔雀河注入羅布泊。1952年在尉犁縣附近築壩,同孔雀河分離,河水復經鐵幹裏克故道流向台特瑪湖。
葉爾羌河
葉爾羌河是塔里木河最長的支流,發源於喀喇崑崙山脈海拔7464米的特力木坎力峯東南麓的特拉木坎力冰川,自西南向東北流入塔里木河。
葉爾羌河全長1289千米,山口以上集水面積5.02萬平方千米。在山區水量豐富,出山後穿過漫長的沙漠,因耗於灌溉、滲漏及蒸發,水量損失很大,故其下游枯水期河牀乾涸,只有洪水期才有餘水泄入塔里木河,年均向塔里木河輸水2.7億立方米。
和田河
和田河源自崑崙山西段的喀拉喀什河和玉龍喀什河,兩河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匯合後始稱和田河,和田河再自南向北橫穿沙漠後入塔里木河。
和田河全長1127千米,喀拉喀什河和玉龍喀什河集水面積分別為1.99萬平方千米(烏魯瓦提)、1.46萬平方千米(同古孜洛克)。和田河下游為沙質河牀,滲漏強,故洪水期才有餘水流入塔里木河,年均向塔里木河輸水10.5億立方米。
阿克蘇河
阿克蘇河有昆馬力克河及託什幹河兩個河源,均出自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天山山脈,兩河匯合後稱阿克蘇河。阿克蘇河自西北流向東南,注入塔里木河。全長530千米,流域面積3.6萬平方千米。 [12] 
阿克蘇河有高山冰川融水的補給,水量豐富,不穿過沙漠地區,且距幹流較近,因而成為塔里木河的主要水源,平均流量195立方米/秒,年均向塔里木河輸水36.5億立方米。 [12] 
天山地區的湖泊並不多,較大的湖泊有博斯騰湖(面積1001平方千米)、艾比湖(面積552平方千米)、賽里木湖(面積457平方千米)、巴里坤湖(面積113平方千米)、柴窩堡湖(面積29平方千米)、艾丁湖(面積23平方千米)、達坂城鹽湖(面積15平方千米)等。 [23] 
這些湖泊除博斯騰湖水能灌溉農田外,其他均為鹹湖或微鹹湖。 [23]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

天山山脈植被條件

天山山脈南麓和北麓的植被分佈不同。 [1] 
北坡由山腳至山頂植被依次為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針葉林,高山草原,高山墊狀植被,積雪冰川。 [1] 
南坡由山腳至山頂依次為:荒漠荒漠草原、乾旱山地草原、山地草原、剝蝕高山、積雪冰川。 [1] 

天山山脈自然災害

天山地區的災害主要為地質災害和氣象災害,前者包括地震、泥石流、崩塌與滑坡,後者主要有乾旱、大風、雪害、凍害、暴雨洪水等。這些都是自然災害。土地鹽鹼化與沙漠化是自然與人為活動共同作用的產物。 [29] 

天山山脈山脈

天山山脈主要山脈

天山山系由三列山脈組成,由北往南,分別稱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其中,北天山有阿拉套山婆羅科努山依連哈比爾尕山,中天山有烏孫山那拉提山額爾賓山,南天山有科克沙勒山、哈爾克他烏山科克鐵克山霍拉山。另外,東天山有博格達山、巴里坤山和喀爾力克山等。 [4-5] 
“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各自又包括若干條山地及山間盆地。
天山山脈包括主體山地、山間盆地、前山帶及山前傾斜平原等部分,總面積為57×104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積為近32×104平方千米,山間盆地為9.1×104平方千米,山前傾斜平原為16×104平方千米,分別佔天山山脈總面積的56.1%、15.9%和28.0%。
北天山東西長約1300千米,以烏魯木齊—吐魯番一線為界分為東段和西段。西段走向為北西西到南東東,從西向東主要有阿拉套山、別珍套山、科古琴山、博羅克努山、依連哈比爾尕山、天格爾山等,山地平均海拔約為4000米,最高山段為博羅克努山到依連哈比爾尕山,其中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峯有2座,最高峯達5289米;東段的整體走向為北西西—東西—南東東,從西向東主要有博格達山、巴里坤山、哈爾裏克山和梅欣烏拉山,山地平均海拔約為3500米,不少山峯超出海拔4000米,最高的博格達峯海拔為5445米,附近還有3座山峯超過5000米。
中天山長約800千米,山脊走向近乎東西,山勢時起時伏。自西向東主要有烏孫山、比奇克山、那拉提山、艾爾賓山、包爾圖烏拉山、覺洛塔格山。山地海拔約為3000米;最高峯位於艾爾賓山,海拔達4835米。
南天山西起克孜勒蘇河源,東到博斯騰湖,全長1100千米。在汗騰格里山以西,稱“天山南脈”,走向近於北東,包括最西的阿賴山,向東為科克同套、麥丹塔烏山、闊克沙勒山。在汗騰格里山以東,從西向東依次為哈爾克他烏山、科克鐵克山、霍拉山、庫魯克塔格山,山文走向由北東東轉向南東東。南天山汗騰格里山結最為高峻,一般海拔在5000米以上,主峯托木爾峯達7435.3米,是天山的最高峯。位於托木爾峯正北的汗騰格里峯為天山的第二高峯,海拔為6995米。山結區還有6000米以上高峯40座。從汗騰格里山向西或向東,山勢有所降低,平均海拔多維持在4000米左右,不少山峯在5000米以上。庫爾勒以東的庫魯克塔格山走向近乎東西,山勢較低,部分山峯在海拔3000米左右,大部分地段的海拔下降到2000米以下,為低山岡丘。 [17] 

天山山脈主要山峯

博格達峯
博格達峯,海拔5445米,位於東經88.3°,北緯43.8°,坐落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市境內,是天山山脈東段的著名高峯。山峯3800米以上是終年不化的積雪區,白雪皚皚,故有“雪海”之稱。 [6] 
托木爾峯
托木爾峯位於阿克蘇地區温宿縣境內的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國境線附近,屬天山山脈中天山區,是山系橫亙新疆2500多千米的天山山脈的最高峯,海拔7443.8米,也是吉爾吉斯斯坦的最高峯。
“托木爾”,維吾爾語意為“鐵”。其主峯及周圍共10萬公頃山地於1980年被列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高山冰川及下部森林,生物羣落及生態環境。托木爾峯為天山第一峯,被列為國家綜合自然保護區。
除壯觀的冰川奇景外,托木爾峯地區還有許多温泉。位於北木扎爾特河谷東側的阿拉善温泉,便是其中之一,已成為新疆著名的療養區。阿拉善的泉水呈季節變化,冬春基本乾涸,6—8月,泉水量最大。温泉水中含有微量的硫化物和蘇打等礦物質,對很多疾病有一定療效。 [7] 
汗騰格里峯
汗騰格里峯位於東經80.2°,北緯42.2°,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國界線上。它是天山山脈的第二高峯,在天山山脈中科克沙勒嶺與哈爾克山的結合部位,海拔6995米。東鄰托木爾峯,西鄰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伊塞克湖盆地,北鄰伊犁河谷地,南鄰塔里木盆地北緣的阿克蘇綠洲。汗騰格里峯一帶地勢高峻,山嶺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6000米以上的高峯多達40座,山地大面積突出於雪線之上。 [8] 
天格爾峯
天格爾峯北側有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位於烏魯木齊南山地區天山中段喀拉烏成山,距烏魯木齊118千米。該冰川形成於第三冰川紀,距今已有400萬年曆史。冰川形狀為雙支冰山冰川,冰川上限海拔高度為4474米,冰舌末端,海拔高度3790米,冰川長度為200米,面積1.74平方千米。 [8] 
天山山系圖 天山山系圖

天山山脈資源狀況

天山山脈綜述

天山地區的自然資源,無論是地表資源還是地下資源都比較豐富。高山帶白雪皚皚,冰川滿布;山區草場廣闊,為畜牧業的生產基地;山間盆地、山麓地帶及河流沿岸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温和,宜於種植業發展。天山地區礦產資源眾多,煤、石油、鐵等儲量豐富。 [22] 

天山山脈水資源

天山地區的水資源比較豐富,包括高山冰川、降水、河川徑流、湖泊與水庫以及季節性積雪等。
中國天山高山地區普遍發育現代冰川,冰舌末端海拔多在3300–3500米,共有現代冰川6896條,面積為9548.45平方千米,約佔中國冰川總面積的16.92%,冰川儲水量約有3600X108立方米。天山冰川的分佈,西段多於東段,北坡多於南坡。
天山山脈雪線的海拔西段低,東段高,北坡低,南坡高。西段別珍套山北坡雪線海拔為3600米左右,東段博格達山北坡海拔為3860米,最東段的哈爾裏克山北坡為3900–3950米。天格爾山北坡烏魯木齊河源一號冰川20年的平均雪線海拔為4050米,該山南坡的雪線海拔在4300米以上。托木爾–汗騰格里山結南坡雪線海拔為4500米。托木爾–汗騰格里山是天山山系最高山段,海拔超過6000米的山峯達20多座。 [23] 
這裏是天山冰川分佈最集中的地區,冰川面積達2800平方千米以上,佔中國天山冰川總面積的29%,最長的汗騰格里複式山谷冰川長約60千米。 [23] 
天山最大河流伊犁河最長支流特克斯河、塔里木河主源阿克蘇河都發源於這裏。天山冰川都是各河的源頭,起着高山“固體水庫"的作用,是河流的穩定補給來源。 [23] 
天山地區、尤其是南北麓建有眾多水庫,全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為農業灌溉而修建的。僅天山北麓已建成的大中小型水庫達200座,以平原水庫為主,主要攔蓄洪水和秋冬季剩餘水。這些水庫除灌溉農田外,發電、養魚等綜合開發者也不少。 [23] 

天山山脈土地資源

天山山脈擁有遼闊的範圍,山地起伏懸殊,土地面積很廣,山區土地利用的分層結構非常明顯。
年降水量不到400毫米的低山帶,上部為良好的乾草原(如伊犁地區的鞏乃斯草原),下部則為荒漠草原。
年降水量400–600毫米的天山北坡中山帶,形成稠密茂盛的森林帶,為新疆木材的主要來源,佔據着海拔1700–2800米的垂直空間。高山與亞高山帶為高山草甸草原,為良好的夏季牧場。天山內部高寒的大小尤爾都斯盆地海拔著名的巴音布魯克草原和賽木裏湖盆地西部的海西草原等都是天山良好的牧場。
山區種植業的上限,天山北坡海拔為1500–1700米,南坡海拔為2000–2200米。天山北坡及伊犁盆地邊緣低山帶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的地區發展有一部分旱地農業。
天山南北山麓傾斜平原是主要綠洲區,土地肥沃,水源較為充足,交通便利,灌溉農業發達,大型綠洲區及其城市都集中在這裏,發展工業的條件較好。 [24] 

天山山脈草場資源

天山地區有巴音布魯克草原鞏乃斯草原、賽里木湖海西草原、巴裏坤草原以及廣大山地草原。
天山的山地草原從高山到山麓分為高山荒漠草原、亞高山草甸草原、森林草原、中低山乾草原—半荒漠草原、山麓荒漠草原等。高山荒漠草原的牧草生長期很短,利用價值很低,為盛夏短期牧場。山麓荒漠草原比較缺水,利用價值也低。山地草原垂直分佈範圍大,牧草優良,生長茂密,產量穩定,可發展多種牧畜。 [25] 
天山南北坡山地草原的分佈高度具有一定差別,南坡主要在海拔2400–3800米之間且垂直高差達1400米,北坡主要在1300–3300米之間且垂直高差2000米,其間森林草原以森林為主。 [25] 

天山山脈森林資源

天山山脈的中山帶、尤其在山地北坡廣泛分佈原始森林,幾乎全部是針葉林,除北天山東段的巴里坤山和哈爾裏克山森林帶上部為西伯利亞落葉松林外,其他均為雪嶺雲杉純林。
森林帶的分佈高度,天山北坡為1500–2800米且垂直帶高差達1300米左右,天山南坡為2300–3000米且垂直高差僅700米,且多為片狀森林,並不構成完整的林帶。
天山北坡有些地段針葉林下部還有楊樹林或者柏樹林與雲杉的混交林。天山西部的新源和霍城一帶,山地中還有大片野蘋果林,鞏留縣南面的那拉提山北坡還有成片的野核桃林。天山南北河流谷地中生長荒漠河谷林,主要樹種為胡楊、灰楊、柳、榆、沙棗及沙棘、檉柳、梭梭等喬灌木。人工林主要分佈在居民點附近,主要為農田保護林帶以及果樹林等。
天山地區藥用植物不少,主要有生長在高山帶的稀有植物雪蓮,中低山帶分佈着貝母、麻黃、黨蔘、紫草、甘草等。伊犁河谷、天山北坡是新疆主要藥材的生產基地,麻黃主要分佈在天山南坡,甘草集中分佈在塔里木河及其支流兩岸。 [26] 

天山山脈動物資源

天山地區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主要分佈在山地森林草原地帶和平原荒漠河谷林區。珍稀動物列入重點保護的有巴音布魯克的天鵝、霍城的四爪陸龜以及賽加羚羊和野驢,其他受保護的還有馬鹿、紫貂、盤羊、雪雞、雪豹、猞猁等。
天山地區已有多處被列入自然保護區,如天池自然景觀保護區、巴音布魯克天鵝保護區、托木爾峯保護區等。
天池保護區的珍稀動物有雪豹、馬鹿、猞猁、北山羊、石貂、三趾啄木鳥等。
巴音布魯克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等。
托木爾峯保護區主要保護動物有雪豹、雪雞、馬鹿等。有的動物已經開始人工馴化,在天山地區已有多處馴養鹿羣。
另外,在伊犁河塔里木河和博斯騰湖及一些水庫還有不少水生生物。新疆有魚類50多種,有些是名貴品種,如鱘鰉魚、青黃魚、河鱸、塔里木裂腹魚等。 [27] 
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期間,在額爾齊斯河流域,科考隊員發現了特有鈎蝦新物種,通過與全球3180個鈎蝦遺傳和分佈數據對比分析,證明天山及其周邊地區是世界冷水性生物的起源地之一。 [34] 

天山山脈礦產資源

新疆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礦種比較齊全,儲藏量大,已發現礦產120多種,佔中國已發現礦種的81.3%。
探明儲量居中國首位的有鈹、白雲母、鈉硝石、長石、陶土、蛇紋石和膨潤土;居中國第3位的有銫、熔劑白雲岩和鑄石輝綠岩;居中國第4位的有天然氣、石棉、自然硫、鉻、鋰;居中國第5位的有石油、煤;居中國第6–10位的有油頁岩鉍、芒硝、鉭、錳、鎳、磚瓦粘土、水泥用頁岩、鹽、鈮和鈦等。這些礦產資源在天山地區多有分佈,而且有的儲量很大。
天山地區的煤炭資源分佈廣、儲量大、質量好,主要產於早、中侏羅紀地層中。
天山南北麓山前凹陷和山間盆地中都有煤炭分佈,最大的有烏魯木齊煤田、哈密三道嶺煤田、伊犁盆地煤田等。
天山北麓煤炭資源分佈最廣,東起吉木薩爾,西至烏蘇以西,東西長達數百千米都有分佈,煤層多,單層厚度大且穩定,煤質好,適於煉焦。
烏魯木齊煤田的可採煤有30多層,煤層厚達160米,有些地方每平方千米面積內儲量達1000×104噸。哈密盆地北緣已查明的煤炭儲量達幾十億噸,大多是可煉焦的優質煤。
新疆地區的石油資源地區分佈很廣,儲量很大。除年產量已達>600×104噸的克拉瑪依老的大型油田向北擴展外,勘探表明塔里木盆地儲藏着極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準噶爾盆地東部也發現並已開採油氣資源。這些大型油田大多分佈在天山南北山麓和山間盆地中,如南麓的輪南油田、北麓的三台油田等。新近探明並已開採的吐魯番–哈密油田,儲量也很豐富,油層層位淺,易於開採,靠近蘭新鐵路,交通運輸十分方便。天山中的其他盆地中也有油氣田發現。
新疆的鐵礦主要分佈在天山地區,哈密雅滿蘇鐵礦已經開採,以磁鐵礦為主,且伴生有銅、鈷礦物,可綜合利用。尾埡的釩、鈦磁鐵礦,釩的品位高,利用價值可能大於鐵。伊犁地區的新源和昭蘇鐵礦儲量約有2000×104噸,工業儲量佔一半以上。天格爾山南坡和靜巴侖台附近的鐵礦可能有可觀的遠景儲量。拜城盆地西部老虎台的鐵礦有銅、鋅、鎢伴生。天山西段的昭蘇和中段的庫車大澇壩等地已發現錳礦。
銅、鉛、鋅、鎳、鉬等礦產在天山中段和西段都有發現,有待進一步查明。金礦在天山西段(脈金)和天山北坡(砂金)都有分佈。
建材和非金屬礦產在天山東段、天山南脈等地分佈較廣。化工原料礦產多出現在山間盆地和山麓地帶,第三紀紅層中的岩鹽廣泛分佈於山麓,池鹽、灘鹽在達坂城、七角井等地儲量均很豐富。 [28] 

天山山脈自然景觀

天山山脈的現代自然景觀既有水平地帶性的差異,更有非常明顯的垂直地帶性結構。天山山地跨經度22°、緯度6°以上,地域十分廣闊,山地南坡與北坡、東坡與西段自然條件的差異導致其自然景觀具有明顯的差異。
天山北麓的年降水量為150–200毫米,年均温為6–7℃,≥10℃的年積温為3000–3500℃,屬北疆中温帶半荒漠區域,表現為乾旱草原景觀;天山南麓的年降水量僅為60–100毫米,年平均温度在10℃左右,≥10℃的年積温在4000℃以上,屬暖温帶荒漠區域,因而表現為荒漠或半荒漠景觀。它們構成山地南北坡的基帶。
天山山脈的垂直自然景觀帶非常明顯。一般情況下,從山麓到山頂可分為5個景觀帶,即山麓荒漠–半荒漠景觀帶、山地草原景觀帶、山地森林(草原)景觀帶、亞高山草甸草原景觀帶、高山冰雪礫漠景觀帶。這些景觀帶間還可以分出某些亞帶或過渡帶。整個山地的自然垂直帶譜、尤其是南坡具有中緯度温帶大陸性乾旱氣候的色彩。
1.山麓荒漠–半荒漠景觀帶
這是山地景觀帶的基帶。這一景觀帶主要出現在極端乾旱和石質化的天山南北麓以及吐魯番–哈密等大型山間盆地的邊緣地區。這個帶的土壤為強度礫質和石膏質的棕色荒漠土。
山麓荒漠–半荒漠帶的下部被超旱生的小半灌木植被佔據,構成景觀帶的基部。其建羣植物有琵巴柴、假木賊、天山豬毛菜、鹽爪爪、合頭草等,並常有裸果、麻黃等荒漠植物等。這個帶的上部向乾草原過渡。
在山麓有黃土覆蓋的地段,植被表現為蒿類荒漠,土壤為山地灰鈣土或棕鈣土。在伊犁地區某些千旱山麓(北緣)帶的蒿草荒漠中,混生着多種矮生植物。在吐魯番—哈密盆地北部山麓傾斜平原地區,土壤為石質性很強的石膏棕色荒漠土,大部分為裸露地面,少數地段有鹽生植被。
這個帶在天山北麓一般分佈在海拔900米以下扇形地帶,在天山南麓大都分佈在海1500米左右的扇形地或低丘帶。
2.山地草原景觀帶
這一景觀帶在天山北坡低山帶普遍發育,而在天山南坡由於荒漠帶—半荒漠帶分佈很高,這一景觀帶被迫上升,幾乎佔據了整個中山帶乃至亞高山帶。
天山山地草原景觀帶可以分為荒漠草原和真草原兩個亞帶。
荒漠草原亞帶位於山地草原帶的下半部,以草原旱生禾本科草類佔優勢,因而亦稱“乾草原”。這個地段主要為石質山地,土層很薄,植被稀疏,發育不佳,天山南坡廣泛分佈。這個帶的土壤為山地棕鈣土或為淡慄鈣土。
真草原亞帶一般分佈於天山北坡中山帶下部或山地內部較大河谷中游的兩側山坡上。這裏降水較多,土層較厚,土壤為山地慄鈣土,植被覆蓋大,植物生長茂盛。建羣植物主要為禾草與雜草類,其中有針茅、狐草、冰草等。
這個山地草原帶在天山北坡分佈於海拔900–1700米前山帶,而在天山南坡分佈的海拔是1500–2600米。 [31] 
3.山地森林景觀帶或森林草原帶
天山 天山
這一景觀帶在天山地區的分佈一般是與最大降水帶相吻合的。在天山北坡,大部分地區出現在河谷深切的中山帶。在天山南坡,僅在亞高山草原景觀帶中局部出現於濕潤谷地的陰坡上,呈現小片森林。
天山地區森林帶的組成比較單純,幾乎全部為針葉林(雪嶺雲杉)。只有在温曖濕潤的伊犁河谷兩側的某些山坡下部才有成片闊葉林帶。例如:在伊犁盆地北部的科古琴山南坡,海拔1100–1500米的一些局部地段分佈着野蘋果、野杏闊葉林。在伊犁盆地南部的那拉提山北坡,海拔1100–1600米的低山帶溝谷坡面上常有野蘋果與山杏構成的成片闊葉野果林;在同一山地北坡的鞏留縣胡桃溝還生長着古老野胡桃的小片叢林。這些森林帶下部的闊葉林多半發育在厚度較大的黃土狀粉砂土質上,土壤為森林黑棕色土。
天山廣大地區的針葉林帶大部分為雪嶺雲杉純林,林木高大,鬱鬱葱葱,十分茂密,一般樹高30–40米,最高者超過60米,胸徑大多數在1米左右,最大者可達2.3米。在北天山東段的巴里坤山和哈爾裏克山則不同,那裏森林帶的上半部,自上而下,先是西伯利亞落葉松純林,繼而是西伯利亞落葉松與雪嶺雲杉組成的混交林;林帶下半部則是雪嶺雲杉純林。森林帶的土壤為灰色森林土或生草灰化土。
森林帶的分佈高度不僅南北坡差別很大,而且同一坡的東段與西段也有一定差異。天山北坡東段森林帶的分佈,如巴里坤山北坡海拔在2200–2850米,而西段的依連哈比爾尕山的分佈在海拔1700–2800米。天山南坡雲杉片林的分佈在海拔2600–3000米。
4.亞高山草甸草原景觀帶
這一景觀帶在天山北坡一般分佈於海拔2800–3500米,其下部主要為亞高山匍匐生長的圓柏灌叢和闊葉灌叢。在天山南坡,這個灌叢帶基本消失。此外,在天山的某些地段,在相同高度上還可見到獨特的鬼見愁灌叢。
在天山各個地段,亞高山草甸草原帶廣泛分佈。在草甸成分中,旱生植物種佔有相當數量。然而,在伊犁盆地南側的那拉提山北坡和北天山北坡的某些地段,草甸主要由茂盛而花麗的中生雜草類和禾草構成,佔優勢的是斗篷草、老鸛草等。天山地區的亞高山草甸草原帶是夏牧場的所在,這裏的土壤為亞高山草甸土。
5.高山冰雪礫漠景觀帶
這個景觀帶在天山北坡位於海拔3500米以上;天山南坡位置更高,一般在3900米以上,個別地段如托木爾峯等地達4500米。該帶的下部為高山礫漠亞帶,寒凍風化作用十分強烈,遍佈倒石錐、岩屑坡。
在這個亞帶中,植物稀少,種類單一,為天山雪蓮生長地段,其他以蘚類地衣為主。此外,在高山凍原地面上還出現一些短命耐寒草類。高山帶佔優勢的植被類型是青藏高原型的山蒿草草甸以及碎屑石質坡上的高山坐墊植物。
高山冰雪礫漠帶的上部為無植物生長的裸露岩石和冰川、永久積雪亞帶,大部分地區在海拔3900–4000米之間,現代冰川在那裏發生刻蝕作用,冰川侵蝕與堆積地貌到處可見。這個地帶人類足跡罕至,景色十分荒涼。這個地帶的現代雪線海拔各段差異較大,天山北坡一般為3700–3950米,南坡為4000–4500米。 [32] 
天山天池風景區
天山天池風景區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3] 
天山天池風景區以天池為中心,以完整的4個垂直自然景觀帶和雪山冰川、高山湖泊為主要特徵,以遠古瑤池西王母神話以及宗教和獨特的民族民俗風情為文化內涵,融森林、草原、雪山、人文景觀為一體,風光別具一格。 [13] 

天山山脈人文景觀

西王母祖廟
西王母祖廟位於天山天池東岸,博格達峯西北方向,海拔2000米左右,是新疆最古老海拔最高的道觀之一。傳説王母娘娘就是在此修道成仙的,故稱之為西王母祖廟。 [8] 

天山山脈歷史文化

天山山脈東天山文化

距今四千年發達的史前文化,月氏烏孫等早期遊牧民族活動的遺蹟,以及古老的遊牧文化和農業文化不斷地交流、融合、發展和演變,都在東天山文化的版圖中。
哈密是東天山的一個標誌,南邊是以哈密盆地為中心的沙漠、戈壁和綠洲。北邊,有巴里坤、伊吾草原,不同的自然環境,使哈密既有草原文化,又有綠洲文化,還有農耕文化,加上它是新疆乃至中國與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多民族、多樣文化在這裏匯聚,使東天山在哈密表現出了多民族、多樣文化的特徵。

天山山脈故事傳説

據《穆天子傳》記載,3000年前的周穆王曾乘坐“八駿馬車”西行天山,西王母在天池接見了他。穆王贈送大批錦綢美絹等中原特產,西王母則回贈了天山的奇珍瑰寶,並邀請穆王遊覽天山名勝。穆王親書“西王母之山”,留作紀念。臨別時,西王母勸飲再三,即席歌曰:“祝君長壽,願君再來。”

天山山脈生態保護

新疆托木爾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温宿縣境內,地理座標為東經79°50'–80°54',北緯41°40'–42°04',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東西長105千米,南北寬28千米,總面積23.76萬公頃。
新疆托木爾峯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0年6月,2003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天山
天山(2張)
西天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天山西段伊犁地區境內,南北長28千米,東西寬14千米,總面積約28000公頃。年降水量達800–1000毫米,達到亞熱帶的降水水平,是新疆降水量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乾旱荒漠中的“濕島”。保護區內形成了7個分屬寒帶、温帶的垂直自然景觀帶,使得保護區內物種十分豐富。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雲杉林及其生境。 [2] 
2013年,新疆天山成功申請成為自然遺產,成為中國第44處世界遺產。
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新疆天山”指中國境內天山的托木爾、喀拉峻–庫爾德寧、巴音布魯克博格達4個片區,長達1760千米,總面積5759平方千米,佔天山總長度的3/4以上,橫亙新疆全境,跨越了喀什阿克蘇、伊犁、博爾塔拉、巴音郭楞、昌吉、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9個地州市。
參考資料
  • 1.    天山山脈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網[引用日期2014-07-20]
  • 2.    新疆西天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搜狐新聞[引用日期2014-07-20]
  • 3.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新疆天山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5-30]
  • 4.    中亞山脈的成因:遠離板塊碰撞的構造復活  .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引用日期2023-05-30]
  • 5.    新疆天山天池:美甲一方的高山湖泊  .新疆文明網[引用日期2023-05-30]
  • 6.    天邊的美麗:新疆天山  .大西北網[引用日期2023-05-30]
  • 7.    托木爾峯:天山第一峯 吉爾吉斯斯坦最高峯  .中國小康網[引用日期2023-05-30]
  • 8.    紅馬甲志願行動 天山站  .日照市技師學院[引用日期2023-05-30]
  • 9.    天山腳下好風光 · 伊犁是個好地方  .人民號[引用日期2023-05-30]
  • 10.    楚河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5-30]
  • 11.    錫爾河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5-30]
  • 12.    塔里木河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5-30]
  • 13.    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引用日期2023-05-30]
  • 14.    世界自然遺產:新疆天山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3-05-30]
  • 15.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780.
  • 16.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780.
  • 17.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781-783.
  • 18.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784.
  • 19.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785-786.
  • 20.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786-787.
  • 21.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787-788.
  • 22.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802.
  • 23.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803-804.
  • 24.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804.
  • 25.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803-804.
  • 26.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804-805.
  • 27.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805.
  • 28.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805-806.
  • 29.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807.
  • 30.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790-791.
  • 31.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794-795.
  • 32.    張立權等編著,《中國山河全書(上下卷)》卷二 中國的山系/第八章 天山-陰山山系[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795-796.
  • 33.    1760公里新疆天山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時政--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3-06-23]
  • 34.    摸清多條河流水量 發現特有新物種!第三次新疆綜合科考成果多多  .央視新聞客户端.2023-08-13[引用日期2023-08-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