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汕頭市三身人雕像

鎖定
汕頭市三身人雕像(雕塑),原雕塑命名為“崛起”,位於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坐落在廣東省汕頭市區中山路中段與金新路交界處綠島。該建築於1986年10月底落成,是汕頭市的文化地標之一。 [16] 
汕頭市三身人雕像的外觀為三尊潔白雕像的人形像,三尊人像的人體輪廓各自獨立,底部相連,以輕盈欲飛的姿態,共同舉起一座寫實冠軍獎盃,象徵着舉起了該市的希望與驕傲;下有底座,取其“腳踏實地”。汕頭市三身人雕像的實人原型是汕頭籍水世界冠軍獲得者,包括1981年獲得首枚中國男子跳水世界金牌李宏平。整座建築以寓意取名“崛起”,由於市民多俗稱其暱稱“三身人”,多年的約定俗成,今官方資料及媒體報道等也以“三身人”稱之。
中文名
汕頭市三身人雕像
別    名
崛起
建    成
1986年
地    點
汕頭市金平區
規    模
全高約8.8米,跨度約3.6米
類    別
標誌性城市雕塑,汕頭地標

汕頭市三身人雕像規模概貌

三身人雕像1 三身人雕像1 [1]
汕頭市三身人雕像坐落在汕頭市區鬧市綠島,地處車水馬龍交通要道,整個建築被綠島及其周邊的紅花綠葉環繞,雕塑主體高度5.8米,連底座全高8.8米,最大跨度約3.6米,在車流要道處居高臨下,其拔地而起的大型規模顯得頗為壯觀。 [2-3] 
汕頭市三身人雕像的主要建築材料為白水泥鋼筋混凝土結構,作品採用倒三角形的構圖形式,整座雕塑整體呈圓形狀,其內直徑24.7米,佔地面積為152平方米。汕頭市三身人雕像白色的人體塑像及獎盃像,輔以深紅色大理石貼面基座。雕像外觀為圓形花圃,中心主體部位塑有三位土生土長的汕頭籍世界盃跳水冠軍,即是以上個世紀80年代共創中國跳水輝煌的功臣“金砂三李”:李宏平、李巧賢(女)和李德亮為原形而塑的。“金砂三李”三尊人像身體輪廓各自獨立,聳立在基座上。三尊人像各有朝向,成鼎向之勢,身體略向前傾,似體操運動員完成動作後向裁判、公眾席致意狀,頭部略傾高遠,支立的腿部線條剛健,張揚的雙臂強勁有力。三尊人像各自展開雙臂,伸開右手共同託舉着中間的一座寫實的世界盃冠軍獎盃,左手輕盈舒張,朝向填空,作展翅騰飛狀。 [1-3] 

汕頭市三身人雕像作品原型

“金砂三李”圖片 “金砂三李”圖片 [4]
汕頭三身人雕像(崛起)的原型,是三位汕頭籍跳水運動項目世界冠軍,他們分別是:李宏平、李巧賢、李德亮。李宏平,生於1963年,在1981年6月第二屆世界盃跳水賽上折桂,成為中國跳水第一個男子世界冠軍,拉開了中國跳水“夢之隊”輝煌旅途的序幕。 [5]  李巧賢,女,生於1967年,1985年獲第4屆世界盃跳水賽女子團體、混合團體兩項冠軍,等。 [6]  李德亮,生於1967年,在第6屆世界盃跳水賽中獲男子團體、混合團體冠軍,等。 [7]  他們恰好都是來自同一個村,即是盛產“金砂刺客”的汕頭市區金砂鄉(現為汕頭市金平區金砂街道,據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紀事》附錄.潮汕地區歷史沿革 [8]  )人,於是,這三位世界冠軍便被合稱為“金砂三李”。在20世紀80年代時,汕頭跳水運動項目屢次演繹出中國的跳水“神話”,“金砂三李”的威名也一時響徹全國,事實上,汕頭被譽為“跳水之鄉”,而跳水運動成為該市的優勢體育項目,與“金砂三李”這3位中國跳水功臣也有莫大的關係。 [9-10] 
在現實中,汕頭三身人雕像(崛起)的原型“金砂三李”,其中只有李巧賢是女選手,三身人雕像的三個運動健兒像,卻用了兩個女性的造型,與原型並不相符。這是由於“藝術創作源於生活但並非是要原原本本依據實際”,汕頭三身人雕像的創作者鄭漢輝等認為:考慮到城市雕塑不宜太具體,藝術加工是必須的,如果設計成兩男一女,容易給人對號入座的感覺,因此,雕像創作團隊決定有意模糊;還有就是,創作團隊認為,若從雕塑藝術專業角度而考慮,女性體態更為美好。於是,兩女一男的雕塑主體,就這麼確定了。汕頭三身人雕像,也就是在“金砂三李”的實際生活形象上進行藝術創作,藝術昇華。 [1]  [4]  [10] 
(注:本目錄圖片,系根據汕頭日報《“三身人”與一條村的“威水史”》報道的配圖進行製圖,照片自左上、左下至右,依序分別為:李宏平、李德亮、李巧賢。 [4] 

汕頭市三身人雕像創作背景

三身人雕像2 三身人雕像2 [2]
汕頭三身人雕像為團隊共同創作,雕塑作者一共有4人,都是任職於汕頭工藝美術研究所,分別為:鄭漢輝 [15]  、譚存、林任強、郭中奮。在1986年初,汕頭工藝美術研究所接手這個任務時,鄭漢輝才剛過而立之年,雖然當時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地標”、“城市雕塑”等名詞尚未普及,人民對藝術雕塑也普遍顯得陌生,但他們都明白,在汕頭市區的主幹道,中山中路上豎立這樣一座雕塑絕對是一個盛事。他們接到任務後,甚覺興奮,又深感壓力重大,不敢怠慢,即刻進行前期勘測採風及設計構思,並於2008年4、5月就着手進行方案創作。 [4]  [11] 
在開始進入汕頭三身人雕像雕塑實際創作階段後,過程一直很是順利,從描繪作品細稿、分析放樣、打雕塑骨架、重力分析、承重支撐、至創作出坯胎,再到石膏定型等,各道工序都順風順水,鄭漢輝、譚存、林任強、郭中奮遂進行實地創作。他們投入緊張作業,起初也未有意外,至造型主體及雕塑大部大致完成、作品只需再作最後工藝美化及穩固處理便可告竣工時,卻碰上1986年第14號強颱風,狂風暴雨之後,整座雕塑被風雨刮倒在地上,遭到了極其嚴重的損壞。一直到強颱風過後,鄭漢輝他們才能重新“返工”,由於損毀程度極稿,這一返工過程幾乎是進行了工藝重塑。於是,至1986年10月底,“崛起”才真正竣工,矗立在汕頭市區的交通要道上,展現在汕頭市民面前。 [4]  [10] 

汕頭市三身人雕像涵義寓意

三身人雕像3 三身人雕像3 [12]
汕頭三身人雕像原型“金砂三李”,在20世紀80年代,不僅讓金砂鄉揚名,也給汕頭添彩,更是為國爭光。雕塑創作團隊,正是以此為出發點及創意,借用凝固的藝術留住這段光輝的汕頭體育界歷史。這一方面是主要是激勵汕頭市民,另一方面,汕頭三身人雕像原名為“崛起”,便是取原型“金砂三李”的拼搏、奮鬥、進取精神,希望該市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早日騰飛。由於“崛起”兩字在潮汕方言中讀起來較為拗口,市民乾脆稱為“三身人” [11]  ,“身”在潮汕方言中有量詞義項,相當於“個”、“尊”等,“三身人”口語中意為“三個人”、“三尊人(像)”——並非説1頭3身 [13]  。由於二十多年漸成約定俗成,紙媒電視、官方報道等也頻繁出現“三身人”字眼,遂積非成是,逐漸取代了原來的“崛起”名稱。而原來略顯書面化的“崛起”內涵,也被汕頭市民以親切的口語“三身人”作為“暱稱”代替,當然,雕塑的寓意仍在。 [2]  [10]  [11] 
汕頭三身人雕像的具體構件及整體構造上,主題造型的“金砂三李”,肌肉結實,筋骨線條充滿力量感覺,以生動的藝術語言上,呈現出一股生命力向外膨脹,這象徵着“力量”、“勇氣”。而汕頭三身人雕像鳥瞰圖成圓形態貌、“金砂三李”底下相連,結合一起,皆象徵圓融、和諧、團結;主體人物腳踏約3米高的基座,基座以深色象徵堅實土地,其造型寓意着腳踏實地。這三尊潔白的人形雕像以輕盈欲飛的姿態,各伸一手共同託舉起一座獎盃,寓意是舉起了汕頭人民沉甸甸的希望與驕傲,另一手各自輕揚張翼,頭部略傾遠方天際,則寄託着汕頭經濟特區志存高遠、展翅欲飛之美好願景。 [1]  [10]  [11] 

汕頭市三身人雕像社會影響

三身人雕像4 三身人雕像4 [4]
作為汕頭代表性城市地標之一,在汕頭眾多城市雕塑中,汕頭三身人雕像堪稱是最為“親民”的,不少汕頭媒體都有類視的報道:一提起“三身人”,不少汕頭人的心裏總是暖乎乎的,有更多温馨的記憶,更多的親切。或許,從藝術方面和歷史文化角度來看,汕頭三身人雕像所能達到的高度,尚未能與另外一些名師大作相提並論,但是,在更多的汕頭人心眼中,它們卻更倍顯親切,“三身人”,在人們的口中説出來,就是它們的俗名與暱稱,彷彿已是汕頭人生活中和睦共處的朋友了。因此,三身人旁邊的商户、飲食店等,也紛紛以“三身人XX”命名並逐漸打響品牌,而只要是在汕頭市區,幾乎無人不識“三身人”,也因此,百度搜索上,能搜到含有汕頭“三身人”的信息,也比其它汕頭城市雕塑的信息要多。 [2]  [4]  [10]  汕頭當地電視台曾有報道:一個城市得城市雕塑,其實它就應該成為普通市民的朋友,朝夕相伴,廝伴久了,在精神上氣脈相通,親切和諧;它又應該是城市文化藝術之光,彰顯美的力量,潛移默化中可以提升審美水平,讓人們得到藝術的薰陶。汕頭三身人雕像,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汕頭三身人雕像,於平凡中顯示其不平凡之處,這才是千千萬萬汕頭人的“地標”。 [4]  [10]  [14] 

汕頭市三身人雕像旅遊信息

汕頭三身人雕像為汕頭的城市雕塑,位於汕頭中心城區,為街頭建築,免費開放。 [14] 
汕頭三身人(崛起)雕像交通信息
名稱
汕頭三身人雕像
地點
汕頭市區中山路中段與金新路交界處綠島
公交線路1
公交車23路、35路
站點
紅領巾路東,步行191米
公交線路2
公交車105路、19路
站點
金園實驗中學,步行338米 [10]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