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汉景帝(汉景帝)一般指刘启(西汉第六位皇帝)
刘启10岁时被立为太子,期间因弈棋事件误杀刘濞之子,被刘濞怀恨在心,暗中伺机谋反。 [4]后元七年,汉文帝逝世,刘启登基为帝。即位初期,采纳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夺各诸侯王的封地。景帝三年,刘濞联合六位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刘启杀掉晁错企图平息叛乱无果,又任命周亚夫为将,历时三月平定叛乱。刘启乘势下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景帝十六年(前141年),驾崩于未央宫,享年四十八岁,谥号孝景皇帝,安葬于阳陵。 [28]
- 全 名
- 刘启
- 别 名
- 汉景帝
- 谥 号
- 孝景皇帝
- 封 号
- 皇太子 [3](即位前)
- 所处时代
- 西汉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地
- 代宫 [32](位于今山西省平遥县)
- 出生日期
- 公元前 188年 [30]
生平经历
播报编辑
早年经历
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刘恒被拥立为皇帝后,代王后所生四子都相继病死。刘恒即位数月,公卿大臣请立太子,而刘恒诸子中刘启最大,于是就被立为太子,母亲窦氏被立为皇后。 [3]文帝又先后任命张相如和石奋才危为太子太傅。 [21]
登基为帝
平定藩王
刘启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决定先削夺吴国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见朝廷开始动手,不愿束手就擒,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这次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加,史称为“七国之乱”。
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刘启调派周亚夫等将领领兵平叛。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的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叛军,用三个月将叛乱彻底平定。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刘启趁机将各诸侯王国的权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诸侯国的官吏数量。诸侯王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割据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立子立后
刘启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成为皇后,就想把女儿嫁给尚未婚配的太子刘荣。不料刘荣驼甩束生母栗姬因厌恶馆陶屡次给刘启进献美女而拒绝这桩婚事,刘嫖十分恼火,于是为女儿和(刘启和王娡之子)胶东王刘彻订了婚事。
在此之后,刘嫖不时在刘启面前说栗姬的坏话外加称赞刘彻。刘启也认为刘彻德才兼备,所以对他格外宠爱。
有一次,长公主刘嫖和刘启说,栗姬经常让宫女们在背后用巫术诅咒唾骂皇帝喜爱的妃子。刘启听后,对栗姬生出厌恶之心,但是因为以往和栗姬感情深厚,仍旧存有善念。后来,刘启生病时曾试探栗姬,说:“我百岁之后,你要善待其他妃子和她们的儿子啊。”栗姬当时怀有愤恨之心,不但没有答应刘启,反而口出恶言。刘启对栗姬彻底失望,但是隐忍没有发作。
前元七年四月乙巳日(前150年6月3日 [8])篮企希讲,王娡被立为皇后,同月丁巳日(6月15日 [8]),王娡的儿子刘彻被立壳采为太子。 [7-8]刘荣被废时,窦太后想趁机立梁王为嗣,但被大臣袁盎阻止。梁王派人杀了袁盎等人,景帝对梁王的不满达到极点,后因不忍窦太后伤心,并未处置梁王。 [24]
因病去世
刘启很节省,在位时他极少兴建宫殿楼阁。
为政举措
播报编辑
参见词条:文景之治 |
政治
- 削藩
汉景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重用御史大夫晁错,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七国之乱”后,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其实际地位已经降为郡级,国与郡基本上趋于一致。诸侯王国领郡由汉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由汉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汉郡总数大大超过诸侯王国郡数。
汉景帝抑贬诸侯王的地位,剥夺和削弱诸侯国的权力,收回王国的官吏任免权,仅保留其“食租税”之权,并且收夺盐铁铜等利源及有关租税。
但是诸侯王势力并未彻底解决,以致后来汉武帝不得不继续采取相应的措施。 [10]
- 提拔外戚
汉景帝即位时,母亲窦太后的兄长窦长君己死,景帝只好封舅舅窦少君(窦广国)以及窦长君的儿子窦彭祖分别为章武侯、南皮侯,而窦长君、窦彭祖叔侄皆未有功劳,《汉书·外戚恩泽侯表》云二人封侯皆是因为是皇太后(窦太后)的姻亲之故。所以历史上真正以姻亲封帝舅为侯始于此。国舅以姻亲封侯,违背了白马之盟“无功不得封侯”的规定,由此开启了汉代以姻亲封外戚为侯的先例。 [33]
军事
对于匈奴的小股骚扰,景帝也没有大规模地反攻,而是以大局为重,注重的是积极的防御。在不多的反击匈奴的战斗中,涌现了李广、程不识和郅都等一批将领,匈奴侵入上郡,李广率百骑追击匈奴3名射雕手,射死2人,俘获1人,忽与匈奴数千骑兵相遇。匈奴兵以为李广等是诱敌之兵,遂于有利地形布阵。李广部众惧,欲纵马驰还,李广以为如确驰还,匈奴骑兵会予追杀。于是前进,距匈奴阵2里多,令军士下马解鞍休息,以示不去。匈奴有骑白马之将出,李广率10余骑射杀之。战回,复解鞍,纵马而卧。至傍晚,匈奴疑有伏兵,终不敢击,半夜而去。 [42]
经济
景帝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同时,还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
前元元年(前156年),景帝即位伊始就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也就是将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从此,这一新的田租税率成为西汉定制。
景帝即位之后,继续进行马政建设。他下令扩大设在西边(如北地郡)、北边(如上郡)的马苑,而且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由于景帝时期养马业的大发展,军马生产颇具规模,属于官府的马匹发展到了40万匹,民间的尚且未计。 [11]
法律
实行“卖爵令” [12]及“黩罪之法”。这两项措施都是在文帝时由太子家令晁错提出,并被文帝批准实行的。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了这些被证实是有效的措施,并使它更为完善。大批徙民充实于边地,成为一支兵农混一的垦戍队伍,不但减轻了内地百姓的徭役,而且争取到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文化
对于思想,景帝也不再严厉禁止其他学派的发展。当时的西汉初期,朝廷流行的黄老学派,即以黄帝和老子命名的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景帝在提倡黄老的同时也让包括儒家学说的其他各派存在、发展,这为后来董仲舒学说的发展以及被汉武帝的重视采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外交
历史评价
播报编辑
- 司马迁:
- ①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13]
- ②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 [14]
- 司马贞:景帝即位,因脩静默。勉人於农,率下以德。制度斯创,礼法可则。一朝吴楚,乍起凶慝。提局成衅,拒轮致惑。晁错虽诛,梁城未克。条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黥,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後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 [13]
- 苏辙: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文帝宽仁大度,有高帝之风。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帝之为太子也,吴王濞世子来朝,与帝博而争道,帝怒以博局提杀之。濞之叛逆,势激于此。张释之,文帝之名臣也,以劾奏之恨,斥死淮南。邓通,文帝之幸臣也,以吮痈之怨,困迫至死。晁错始与帝谋削诸侯,帝违众而用之,及七国反,袁盎一说,谲而斩之东市,曾不之恤。周亚夫为大将,折吴、楚之锐锋,不数月而平大难,及其为相,守正不阿,恶其悻悻不屈,遂以无罪杀之。梁王武,母弟也,骄而从之,几致其死。临江王荣,太子也,以母失爱,至使酷吏杀之。其于君臣、父子、兄弟之际,背理而伤道者,一至于此。原其所以能全身保国,与文帝俱称贤君者,惟不改其恭俭故耳。《春秋》之法,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然陈侯平国、蔡侯般,皆以无道弑,而弑皆称臣,以为罪不及民故也。如景帝之失道非一也,而犹称贤君,岂非躬行恭俭、罪不及民故耶?此可以为不恭俭者戒也。 [37]
- ①错之罪在欲自守,然此际断不可诛之。至其赞画,纵不得为合宜,然其识过明代方(孝孺)、黄(子澈)辈甚远。景帝既与定计,旋为仇口所动,斩谋臣以谢叛人,及知其无济,而又悔之,其识见卑鄙,不更出建文下乎?
- ②景帝之治,远不逮文,而失德之事屡矣。独其休息爱民,尚不失蒙业而安耳。史臣以之并拟成、康,未免失实。 [22]
- 蔡东藩:
- ①文帝即位改元,便立皇子启为太子,彼时太子尚幼,无甚表见,至文帝二次改元,太子年已逾冠矣。吴太子入朝,与饮可也,与博则不可。况为区区争道之举,即举博局掷杀之,虽未始非吴太子之自取,然其阴鸷少恩,已可概见。 [44]
- ②薄皇后为栗姬所排,无辜被废,而王美人又伺栗姬之后,并栗太子而捽去之,天道好还,何报应之巧耶?独怪景帝为守成令主,乃为二三妇人所播弄,无故废后,是为不义;无端废子,是为不慈。且王美人为再醮之妇,名节已失,亦不宜正位中宫,为天下母,君一过多矣,况至再至三平!太子荣既降为临江王,欲求免祸,务在小心,旧有王宫,居之可也,必欲鸠工增筑,致有侵及宗庙之嫌,未免自贻伊戚。但晁错穿庙垣而犹得无辜,临江王侵庙地而即致加罪,谁使苍鹰,迫诸死地?谓其非冤,不可得也。夫有栗太子之冤死,益足见景帝之忍心,苏颖滨谓其忌刻少恩,岂过毁哉! [45]
轶事典故
播报编辑
弈棋事件
刘启为太子时,吴王刘濞的世子刘贤入京,陪伴刘启喝酒下六博棋。刘贤的师傅都是楚人,从而使他养成轻佻、剽悍的个性,平时又很骄矜,与刘启博弈时,为棋路相争,态度不恭敬,刘启就拿起棋盘打刘贤,不料把他打死了,汉文帝派人将其遗体送回吴国去埋葬。从此刘濞怨恨刘启, [4]后世学者认为,“濞之叛逆,势激于此。”为后续刘濞发动七国之乱埋下了祸根。 [37]
劾奏之恨
刘启为太子时,与梁王刘揖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却不下车,违反了宫卫令。当时张释之担任公车令,掌管宫门事宜,就追上刘启和梁王,阻止他们进宫,并以“过司马门不下车为不敬”的罪名,向汉文帝弹劾刘启和梁王。汉文帝只得摘下帽子自责道:“教儿子不谨。”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亲自下达特赦令,刘启、梁王才得以进入宫中。文帝觉察到张释之刚正不阿,不避权贵,就提拔他为中大夫。后来汉文帝去世,刘启即位,由于张释之因此事得罪了刘启,一年后,就被贬为淮南王的国相,而后过世。 [38]后世学者评价刘启时指出:“张释之,文帝之名臣也,以劾奏之恨,斥死淮南。” [37]
腰斩恩师
刘启的恩师晁错与刘启共同谋划削弱诸侯势力,刘启便力排众议采用了晁错的建议。刘启削藩,激起了吴王刘濞等以“清君侧”为名发动的七国之乱,于是七国之乱爆发时,刘启立即腰斩晁错于东市,企图平息七国的愤怒,丝毫不体恤晁错,然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37]
吮痈之怨
汉文帝曾得痈病(毒疮发作),其宠臣邓通经常为汉文帝吮吸毒疮。汉文帝不开心,从容地问邓通说:“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邓通回答说:“宜莫如太子(刘启)。”于是,太子刘启来到文帝寝宫探病,汉文帝便让刘启帮自己吮吸毒疮,但刘启始终下不去嘴。后来听说邓通经常为汉文帝吮吸毒疮,便怨恨邓通。等到汉文帝驾崩,刘启即位,当即将邓通罢官归家,没收邓通所有家产。馆陶长公主只好私下赐邓通财物,然而刘启却让官吏立刻没收,还让邓通“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馆陶长公主只好借给邓通衣服穿。邓通被刘启剥夺地身无分文,最终饿死在其他人家中。 [39]
冤杀周亚夫
汉文帝临终前,劝诫刘启说:“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将兵。” [41]周亚夫作为西汉大将,数月之间便率兵帮助刘启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的大难,于是刘启拜他为丞相。周亚夫担任丞相期间,过于守正不阿,多次违背刘启意愿,刘启厌恶周亚夫“悻悻不屈”的风格,最终在没有罪名的情况下处死了周亚夫。 [37]对此,有观点认为,刚能睡稳觉的刘启就把大功臣周亚夫治罪,使其饿死狱中,其性情、品格、见识、政治智商不高。 [40]
家庭成员
播报编辑
父母
后妃
子女
- 儿子 [18]
爵位 | 序列 | 姓名 | 生卒年 | 母亲 | 简介 |
---|---|---|---|---|---|
临江闵王 | 长子 | ?- 前148年 | 原为太子,后废为临江王。 | ||
河间献王 | 次子 | ?- 前130年 | 一生好学修古,以治国为念 | ||
临江哀王 | 三子 | ?- 前153年 | 没有后代继承王位,封国废除 | ||
鲁恭王 | 四子 | ?- 前128年 | 立为淮阳王。七国之乱平定后,封为鲁王 | ||
江都易王 | 五子 | 前168年 - 前128年 | 七国之乱自请击吴,被任为将军,吴破,徙为江都王 | ||
长沙定王 | 六子 | ?- 前129年 | |||
赵敬肃王 | 七子 | ?- 前92年 | 原封广川王,赵王刘遂谋反后改封为赵王 | ||
胶西于王 | 八子 | ?- 前108年 | |||
中山靖王 | 九子 | ?- 前113年 | |||
汉武帝 | 十子 | 前156年 - 前87年 | 汉景帝即位后出生 | ||
广川惠王 | 十一子 | ?- 前135年 | 汉景帝即位后出生 | ||
胶东康王 | 十二子 | ?- 前120年 | 汉景帝即位后出生 | ||
清河哀王 | 十三子 | ?- 前136年 | 汉景帝即位后出生 | ||
常山宪王 | 十四子 | ?- 前114年 | 汉景帝即位后出生 |
- 女儿
陵墓
播报编辑
史书记载
播报编辑
影视形象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