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求同存異

(中國政府在外交方面一直倡導的方針)

鎖定
求同存異,是周恩來在1955年4月在印尼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上,針對某些國家針對中國、製造矛盾的行徑,為推動會議順利進行、增強與會國的團結、表明中國的立場而提出的一項基本方針。求同存異,意思就是要尋求大家的共同利益,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見。在會議上,周恩來用此句來表明亞非國家有着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基礎是“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不同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的存在,並不妨礙亞非國家的團結,大家應該拋開分歧、擱置爭議,為了共同利益而加強合作。“求同存異”的方針得到了與會絕大多數國家代表的支持和擁護,緩和了大會緊張的氣氛,促使會議取得圓滿成功,“求同存異”從此也成為中國政府在外交方面一直倡導的方針。 [1] 
2021年,“求同存異”入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劉志新編寫的《百年黨史關鍵詞》。 [2] 

目錄

求同存異提出背景

1955年4月18日,亞非會議在印度尼西亞萬隆正式召開,故這次會議也被稱為萬隆會議。4月19日下午,周恩來在大會上作了即席發言。他鮮明地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指出: “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是來求同的而不是來立異的”,“在我們中間有無求同的基礎呢?有的,那就是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並且現在仍在受着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這是我們大家都承認的。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瞭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相互排斥和對立”。他呼籲與會各國撇開分歧,為着反對殖民主義的共同利益而加強團結合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