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登縣博物館

鎖定
永登縣博物館(Yongdeng County Museum)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有建築面積1969平方米。 [2] 
博物館成立於1990年12月,截至2022年5月,有館藏文物2952件,其中一級文物9件,二級文物36件,三級文物199件,有《邊塞遺韻》——博物館館藏文物展、《絢麗的彩陶》——永登馬家窯文化彩陶展、永登民俗文化展3個展覽; [2]  根據2023年1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博物館有藏品2952件/套,珍貴文物244件/套,展覽3個,參觀人數6.27萬人次。 [3] 
中文名
永登縣博物館
外文名
Yongdeng County Museum
地理位置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和平街94號
佔地面積
1969 m²
類    別
綜合類
投用時間
2005年5月9日 [9]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正常開放,每週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門票價格
免費
藏品總數
2952件(套)
展廳面積
1121㎡
法人登記機關
永登縣事業單位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
張宇中 [9] 

永登縣博物館歷史沿革

1990年12月,永登縣博物館成立。
2018年5月,永登縣博物館基本陳列提升改造工程完成。 [4] 
2017年底,《回望凝眸》一一永登民俗文化展建成。 [5] 
2022年9月19日,由永登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天津市寶坻區文化和旅遊局、天津市寶坻區合作交流辦主辦,天津市寶坻區文化館和永登縣博物館承辦的文化助力東西部協作交流“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徵程”永登縣博物館館藏文物圖片展在天津寶坻區文化館開展。 [6] 
自2023年8月7日起,永登縣博物館推出“週一不閉館”的措施。 [10] 

永登縣博物館建築佈局

永登縣博物館綜述

截至2022年9月,博物館建築面積1969平方米;有館藏文物2952件,珍貴文物244件,其中一級文物9件,二級文物36件,三級文物199件;共有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5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4項、市級12項、縣級8項,傳習所6個;有《邊塞遺韻》——博物館館藏文物展、《絢麗的彩陶》——永登馬家窯文化彩陶展2個主題展覽和永登民俗文化展;文物類別為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石器、兩漢文物、錢幣、書畫、布絲物、金銀玉器、明清漢藏傳佛教文物及瓷器等。 [2]  [5] 

永登縣博物館展覽

  • 《絢麗的彩陶》——永登馬家窯文化彩陶展
第一單元 馬家窯類型
第二單元 半山類型
第三單元 馬廠類型
  • 《邊塞遺韻》——博物館館藏文物展
第一單元 封土司民 穩定邊塞
第二單元 駐錫講經 弘揚佛法
館藏文物(部分)
絢麗的彩陶》——永登馬家窯文化彩陶展
第一單元 馬家窯類型
彩陶甕口徑18.5釐米,底徑20釐米,高62釐米。
泥質橙黃陶,敞口,翻唇,鼓肩,雙腹耳,小平底,耳上至頸施黑白彩。頸部飾黑白綵線條紋。肩部飾黑白相間的漩渦紋和草葉紋;四個不規則的三角形內飾黑色圓形圖案,圓心和圓邊飾白色小圓點,狀似太陽;另外四個不規則的三角形內飾不規則的黑色白邊三角形;四個橢圓形內飾對稱的不規則黑色白邊三角形;所有圖案對稱分佈。腹部有雙耳,一條白色和五條黑色線條環繞於耳上腹部。彩陶甕黑綵線條圓潤細緻,白彩與黑彩相間,凸顯圖案的層次感,整體構圖完整美觀。
馬家窯類型雙耳彩陶甕 馬家窯類型雙耳彩陶甕
口徑17.4釐米,底徑8.3釐米,高8釐米。
泥橙黃陶,斂口、弧腹、平底,飾黑彩。彩陶盆質地細膩,口沿內飾圓點紋一圈,盆底內有對稱的變體鳥紋;口沿外飾弧線紋。彩陶盆造型小巧精緻、紋飾線條簡單流暢,是馬家窯類型的典型器物代表。
馬家窯類型變體鳥紋彩陶盆 馬家窯類型變體鳥紋彩陶盆
第二單元 半山類型
口徑11.8釐米,底徑10.6釐米,高35釐米。
泥質,侈口、短頸、鼓腹、雙腹耳。頸部為黑彩網格紋。肩部及腹部飾四個對稱分佈的黑紅彩圓圈紋;圓圈以黑彩為外邊、紅彩為內邊,圓心內分為五個方形和四個扇形,飾網格紋和黑色實心圓點;四個圓圈之間為菱形紋;腹耳下施黑色波浪紋。該器型與紅黑彩合理搭配、線條流暢、圖案層次感強烈,是半山類型的典型特色。
半山類型圓圈網格紋雙腹耳彩陶罐 半山類型圓圈網格紋雙腹耳彩陶罐
口徑14.5釐米,底徑13釐米,高28釐米。
泥質,口內沿施黑彩,為波浪紋和豎條紋;口沿外及頸部施黑彩網格紋;肩部及腹部施黑紅彩網格紋和四個橢圓形圖案,橢圓形圖案外圈施紅彩、圈內為不規則黑彩菱形紋;有雙腹耳。整體圖案密而不繁,有着極強的對稱性,將半山類型的豐富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半山類型菱格紋雙腹耳彩陶罐 半山類型菱格紋雙腹耳彩陶罐
第三單元 馬廠類型
彩陶杯口徑5.3釐米,底徑6.7釐米,高13釐米。
器形為口杯狀,耳與杯沿相連,體型小巧、精緻美觀,胎質細膩,杯體着紅色陶衣,施黑彩。下耳部三條黑色平行線紋將杯分為上下兩部分,上下均為折線紋,黑彩構成的幾何圖案簡單明快,是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中的精品。
馬廠類型單耳彩陶杯 馬廠類型單耳彩陶杯
小口徑16.6釐米,大口徑28釐米,長46.6釐米。
該器型與現在的細腰筒性鼓相似,以黃泥鍛燒而成,兩頭大,中部以筒狀將兩頭相接,一端呈半圓球形,一端為喇叭形,兩端有半環用以繫繩,兩面(或一面)蒙皮以敲(打)擊;喇叭口端外沿有圓錐形凸起,應為固定鼓面之用,飾以紅色線條。彩陶鼓造型古樸、簡單且不失實用與造型之美的完美結合。
馬廠類型彩陶鼓 馬廠類型彩陶鼓
壺高24.2釐米,底徑10釐米。
胎質為夾砂紅陶,壺口為圓形、壺底平,形似鴨故名。壺口一端形似鴨頸,另一端形似鴨尾,尾部較短有凸起,壺體腹部兩側的耳似鴨翼,整體形象極具動感。鴨形壺造型獨特,體現了馬家窯文化馬廠時期豐富的文化內涵。
馬廠類型鴨形壺 馬廠類型鴨形壺
《邊塞遺韻》——博物館館藏文物展
第一單元 封土司民 穩定邊塞
九龍黃袍為黃色緞底,長147釐米,寬146釐米。
黃袍為無領,右衽,鎏金圓扣,寬繡緣有金絲繡制的5條型體較小的龍;袍身共有9條用金絲線繡制的團龍,分別為:雙肩各1條、胸部1條、襟2條、內襟1條、背3條;龍身有龍珠相隨、火焰環繞,五爪圓形排列,形象逼真、似嬉戲狀,極具動感;胸、襟和背繡有蝙蝠(帶卍和不帶)、花籃、寶瓶和魚等吉祥圖案,飾如意雲紋。水腳之上為翻滾的波浪,水浪之上有魚、寶瓶、卍、卐、吉祥結和聳立的山石等,藴含福壽安康、吉祥綿延不斷和“一統山河”“萬世昇平”的寓意。此龍袍為嘉慶皇帝賞賜與十五世土司魯繼勳之物,做工精湛,龍袍原袖前端在徵集入館前已被改。
九龍黃袍 [清(嘉慶)] 九龍黃袍 [清(嘉慶)]
女袍為紅色緞底,長150釐米,寬145釐米。
女袍無領、右衽,寬繡緣,兩袖平直,馬蹄形袖口。肩、胸、襟和背共繡有團花8團,團花中心為菠蘿和桃子,4只飛舞的蝴蝶和4朵盛開的花卉相間環繞;兩袖和衣襟繡緣繡有盛開的花卉、飽籽的石榴和飛舞的蝴蝶圖案;水腳之上為翻滾的波浪,水浪之上有如意、卍、吉祥結、麒麟和聳立的山石等。女袍整體顏色鮮豔,做工精湛,紋飾形象生動,寓含富貴吉祥、多子多福和萬世太平的美好願望。
紅緞福壽團花女袍 [清] 紅緞福壽團花女袍 [清]
盤為木胎,長26.7釐米,寬20.7釐米。
因盤狀似海棠故名。盤面通體施朱漆,口沿飾連續花紋,盤面以菱花紋襯底;內外層用浮雕海棠紋分隔。外層為浮雕的荷花、菊花和梅花等。內層為浮雕山水人物圖,其中五老人騎馬;一老人騎虎,虎尾上翹;一老人騎牛,一人左肩扛扁擔行走在左邊,面向老人似在説話;一男子依屋牆觀望,屋門呈開狀,門上有環;人物周邊飾以蒼松、草和山石。盤外壁飾纏枝、浮雕牡丹。底為圈足,施黑漆。此雕剔盤器形獨特,色澤潤亮,雕刻精細,整體佈局和諧自然,寓意深刻,是明代雕剔盤中的精品。
海棠型人物故事雕剔盤 [明] 海棠型人物故事雕剔盤 [明]
銅鏡直徑10.6釐米,手柄長9.8釐米。
銅鏡為圓形,鏡面光滑、略呈弧形;鏡背邊緣略高鏡面,髹黑漆底,飾纏枝菊紋,枝葉纏繞自然有序。手柄質地為象牙,雕刻有山水人物圖安,佈局錯落有致;豎刻行書字“明月松間照”,並有印籤。鏡面配有圓形棉質鏡套,為半開狀,鏡套正面刺繡為花卉和如意圖案,刺繡古樸雅緻。
山水人物帶柄銅鏡 [明] 山水人物帶柄銅鏡 [明]
酒藍釉膽瓶口徑6.5釐米,底徑12.9釐米,通高39.3釐米。
膽瓶通體施酒藍釉,直口,頸細長,削肩,肩以下漸碩,腹下部豐滿圓潤,圈足。膽瓶因器型如懸膽而得名,為花器,由於膽瓶造型典雅優美,是陶瓷器型中的經典。
酒藍釉膽瓶 [清] 酒藍釉膽瓶 [清]
第二單元 駐錫講經 弘揚佛法
為銅質鎏金,嘎烏寬2.5釐米,高3.4釐米,厚1.8釐米。法王高3.2釐米。
秘密成就法王為閻摩天造像的一種,此像牛頭、忿怒相;法王寶冠額頭五葉、額後三葉,法王嘴唇塗紅色,頭後有青色和紅色痕跡;雙臂當胸,左手持顱缽,右手持金剛鉞刀;左展式踩一動物;下為覆蓮座,蓮座上端和下端刻劃連珠紋。嘎烏兩側有係扣,嘎烏與法王像貼合嚴密。
秘密成就法王像嘎烏 [明] 秘密成就法王像嘎烏 [明]
造像為銅質鎏金,寬4.2釐米,高6.4釐米,厚3.1釐米。
造像焰發、唇和火輪施紅色顏料;造像為焰發、四面(頂為化佛)、三目、八臂,二主臂當胸結手印,餘左手分持金剛鈴、印和羂索,右手則分持骷髏天杖和寶劍;舞立姿勢、右足踏火輪;下為覆蓮座,蓮座上端和下端刻劃連珠紋;尊格有待進一步考證。
忿怒神像 [明] 忿怒神像 [明]
唐卡棉布、設色、描金。全幅長101.5釐米,寬53釐米;畫心長62釐米,畫心寬47釐米。
畫面主尊薩迦派上師,上師戴紅帽,硃紅色田相袈裟,雙手施説法印,趺坐於覆蓮座上;上師左側為一身紅衣落髮人物,右側為白衣披髮人物;下部的須彌座束腰部分表現綠鬃雪獅;畫面上部表現大成就者和尊神等共十一身,下部則有五部護法神像。
薩迦派上師像唐卡 [明] 薩迦派上師像唐卡 [明]
唐卡棉布、設色、描金,全幅長102.8釐米,寬56.5釐米,畫心長62.5釐米,寬47.3釐米。
畫面主尊為格魯派上師,頭戴尖頂黃帽,身穿華美田相袈裟,垂右手,左手施結定印並捧寶瓶。畫面頂端是典型的五方佛;主尊頭兩側均有持劍和梵夾的格魯派上師;左邊頂髻尊勝佛母,右邊是妙音天女,其餘可見金剛手、綠度母和白度母等神像;下方有吉祥天母、旃巴拉等護法神像。
格魯派上師像唐卡 [明] 格魯派上師像唐卡 [明]
永登縣博物館所藏《大藏經》由南京“聚寶門來賓樓姜家印行”刊印,刻工有姓名及只有姓者達五十多人,從整體上來看,該套經書是由不同版本集合而成,應該是在流傳過程中不斷補充的,多函中的圖、紙質、字體均有明顯差異。其中一卷有明確題記為元代印經,其他均無確切刊印年代,但在經書中發現有明代正統、嘉靖、成化、清代道光、民國等年間誦讀者的題記。該經書按千字文排序,雕版印刷,扉頁內佛教人物、場景插圖線條纖細流暢、形象生動。
《大藏經》之一 《大藏經》之一
《大藏經》之二 《大藏經》之二
《磧砂藏》(1冊)為《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四百四十二卷(“玉”字函)。該冊經書為經摺裝,首尾完整,書品較好。每版折為五個半葉,半葉6行,行17字。卷首有“釋迦説法圖”及“皇帝萬歲萬萬歲”龍牌,尾題處有寫版人“道山劉彌老書”、刻工“高桂刊”字樣。尾題後有助緣刊經題記:“大檀越成忠郎趙安國一力刊經一部六百卷。”冊尾又附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陝西臨洮府史福孫夫婦一家施經供養題記六行。
《磧砂藏》零本 《磧砂藏》零本
  • 永登民俗文化展
2017年底建成了《回望凝眸》一一永登民俗文化展,展廳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以實物、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集中展示了永登縣內國家級非遺項目一一苦水高高蹺、蘭州太平鼓:省級非遺項目一一永登皮影戲、中堡何家營滾燈、永登硬獅子舞、苦水下二調;市級非遺項目一一苦水二月二龍抬頭、苦水木偶戲、連城牛站高蹺、苦水老調、魯士司傳奇故事、武勝驛手抓、永登燒餅、苦水致瑰栽培加工技藝、苦水李佛傳奇、石家灘故事長歌;縣級非遺保護項目一一永登民間刺繡、永登絹人制作技藝、紅城清明城隍出府民俗活動、柳樹薛家灣“吉普賽人”民俗與信仰,展覽較為全面的展現了永登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5] 

永登縣博物館文物保護

永登縣博物館館藏《大藏經》,數量大、種類多,為佛教珍貴典籍,現存有603函,共計4895冊,保存完整,品相良好,涵蓋了中國佛教的大部份經典。明弘治八年(1495年)明孝宗為表彰長期鎮守西北邊陲的魯土司而敕賜紅城感恩寺並由五世土司魯麟主持修建完工後,魯麟攜其夫人、家眷共同修造了這套《大藏經》供奉於紅城感恩寺。後因該寺院為藏傳佛教寺院,住院僧人多誦藏文經卷,該經被轉移到位於永登縣城的宏善寺,1958年宗教改革,宏善寺拆除,該經卷移交到縣文化館存放。由於條件限制,該經一直封存,直到2004年搬入新館後,改善了存放條件,得到妥善有效保管。2008年在首都師範大學故宮博物院專家的指導下縣博物館工作人員進行詳細的登記造冊,分類整理,發現了珍貴版本、題記,給這部經書打開了塵封的記憶。

永登縣博物館所獲榮譽

2006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縣級精神文明單位稱號。 [1] 
2018年9月,博物館被中共蘭州市委宣傳部授予“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永登縣博物館參觀信息

永登縣博物館地理位置

永登縣博物館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城關鎮和平街94號。

永登縣博物館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正常開放,每週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7] 

永登縣博物館參觀須知

1、所有參觀人員請全程佩戴口罩,體温超過37.2度或有咳嗽等異常症狀的觀眾,謝絕入館。
2、參觀時請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1米以上),避免人員聚集。
3.疫情防控期間博物館實行錯峯出入,不扎堆,不聚集。永登縣博物館疫情防控期間單日人流量限額100人以內,參觀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
4、博物館堅持每日消毒,在參觀區域安排專人,分早中晚三次進行嚴格消毒消殺,並做消毒記錄,隨時做好衞生保潔工作,確保消毒消殺全覆蓋、零死角、無縫隙。
5、請廣大遊客自覺遵守館內各項規章制度,配合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引導。對不聽勸阻、擾亂秩序情節嚴重者,由公安機關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