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樂大帝

(央視《百家講壇》系列節目)

鎖定
《永樂大帝》是2010年播出的央視《百家講壇》系列節目。
2010年5月10日起,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原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原會長商傳,在百家講壇欄目主講《永樂大帝》。節目引起較大反響。永樂皇帝朱棣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他的豐功偉業足以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媲美,且看明史學家商傳。重新詮釋中國歷史上遠邁漢唐,譭譽參半,最謎樣,最傳奇,最痛苦的帝王。
永樂(1403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的年號。公元1403年至1424年,前後共22年。永樂年間,定都北京、鄭和下西洋、編修中國古代類書之冠的《永樂大典》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一時期。期間,經濟社會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全國統一形勢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鞏固。
中文名
永樂大帝
播出狀態
已完結
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在線播放平台
CNTV [1] 
主講人
商傳
播出平台
CCTV10百家講壇
開播日期
2010年5月10日
語    種
中文

永樂大帝主講人

商傳 商傳
商傳,歷史學家。河北保定人,父親為著名歷史學家商鴻逵先生。196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現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導師為著名歷史學家謝國楨教授。1981年就職於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社會史研究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所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明史,社會史研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7年12月病逝於北京。

永樂大帝目錄

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 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
第一集:永樂盛世
第二集:生母之謎
第三集:初封燕王
第四集:風波四起
第五集:奔喪奇遇
第六集:牛刀小試
第七集:種瓜得豆
第八集:冥冥天意
第九集:投鼠忌器
第十集:真戲假做
第十一集:烽煙北平
第十二集:師出有名
第十三集:老將出馬
第十四集:膏粱豎子
第十五集:勝敗之間
第十六集:兵挫濟南
第十七集:兵臨城下
第十八集:江湖帝影
第十九集:株連十族
第二十集:君臨天下
第二十一集:勵精圖治
第二十二集:祖制難違
第二十三集:重用宦官
第二十四集:通使西洋
第二十五集:人間神界
第二十六集:盛世之典
第二十七集:天子親征
第二十八集:遷都北京
第二十九集:西南風雲
第三十集:帝王家事
第三十一集:最後征途

永樂大帝分集劇情

    第1集 永樂盛世

    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生於亂世,長在皇宮,年輕時封王守邊,卻在盛年時起兵造反,最終從侄子的手中奪下了皇位。他就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朱棣雖然弒君奪位,卻開創了一個輝煌的永樂盛世:永樂時代的中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國,他派鄭和六下西洋,把中華文明遠播海外;他開疆拓土,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的統一與完整。朱棣一生成就斐然,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卻讓他的威名被淡忘在了歷史的紅塵深處?有人説他暴戾成性、殺人如麻;也有人説他心理扭曲、人格分裂。這樣一位皇帝,在他的人生中曾有過怎樣的心路歷程,六百年後的我們,又該怎樣去讀懂他和他所開創的盛世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長商傳先生,新中國朱棣研究第一人。從今天開始,他將帶領我們一同去探尋永樂皇帝朱棣的前世今生。


    第2集 生母之謎

    在永樂皇帝朱棣的一生中,曾經歷過很多大事,其中的是非曲直經歲月淘洗,有的煙消雲散,有的卻凝結成了千古之謎,時至今日仍為歷史學家們苦苦探尋,在眾多的謎案中,有一個非常特殊,那就是朱棣的生母問題。  在明朝二百多年的統治中,朱棣的生母一直是官方宣稱的馬皇后,然而為何在明朝滅亡後,朱棣的生母卻成為了一個謎案,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謎又為朱棣的人生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第3集 初封燕王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中國從此開啓了一個新的時代。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朱元璋開始大肆誅殺開國功臣,並且醖釀着分封自己的兒子為藩王取代功臣,他要創造一個純粹的朱家天下。此時,朱棣和他的哥哥們從隨軍的孩童,變成了人人羨慕的皇子,年幼的他們任重而道遠。然而在分封之前,有一件事情卻更為緊迫,需要朱元璋馬上去辦,這究竟是什麼事呢?


    第4集 風波四起

    洪武十一年即公元1378年,十九歲的燕王朱棣與兩個哥哥秦王朱樉和晉王朱一起,從老家鳳陽來到京師南京,準備接受父皇朱元璋的詔令,前往各自的藩國就藩。可是,詔令下達後卻讓朱棣大吃一驚,因為在詔令中宣佈前去就藩的只有秦王和晉王,而沒有燕王朱棣的份兒,那麼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難以預料的變故?朱棣未來的命運將會因此發生怎樣的轉變呢?


    第5集 奔喪奇遇

    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二十一歲的燕王朱棣帶着奪嫡夢想,來到了封地北平。在這裏,他結交軍士,收買人心,卻又不動聲色,韜光養晦,因此,很得父皇朱元璋的賞識。但此時的朱棣勢單力孤,羽翼未豐,更重要的是,他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和行動規劃,他只能把自己的想法放在肚子裏,默默地做着準備,等待着必要的時機。而就在朱棣來到北平兩年之後,一個人的突然去世,卻讓燕王朱棣遇到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一個人。那麼,去世的人是誰?改變燕王朱棣命運的又是誰?朱棣的命運究竟發生怎樣的轉變呢?


    第6集 牛刀小試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個兒子,朱元璋為了確保朱明王朝能夠千秋萬代地統治下去,一方面加強君主專制統治,把軍政大權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把自己的24個兒子封為親王,分駐全國各個戰略要地,想通過他們來確保王室的穩定。然而,皇子們能否不辱使命,朱元璋決定安排一次真刀真槍的軍事考試,檢驗一下兒子的實戰能力。那麼,一直以來都盼望成為主帥,發兵遠征的燕王朱棣,在這次實戰考試中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第7集 種瓜得豆

    太子朱標的突然去世,讓開國皇帝朱元璋精心佈下的棋局,一下子變得撲朔迷離。怎麼才能保證朱家的天下順利傳承而不出現血腥的權力爭鬥,讓朱元璋大傷腦筋。苦思冥想之後,朱元璋又選定了新的皇位繼承人,幸運者不是他那些能征善戰的兒子,而是他的孫子朱允炆。然而,皇太孫朱允炆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有一塊巨大的心病,壓得他喘不過氣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皇太孫朱允炆憂心忡忡?為什麼商傳先生認為,在選接班人這件重大事情上,朱元璋最終是事與願違、種瓜得豆呢?


    第8集 冥冥天意

    削藩不削藩,真成了朱允炆一塊心病,只有齊泰這些天子近臣能體會到皇帝的苦惱。朱允炆雖然將激烈主張削藩的小人物程濟打入天牢,心裏卻並不因此而平靜。朱允炆當然知道和理解近臣們的焦慮和削藩的急切心情。他不由得想起了當年太祖拿一個滿是棘刺的木棒讓他父親拿的往事,太子朱標因為棘杖扎手而扔下。但太祖皇帝拾起來,親手用刀削去棘刺,他説他要交下來給兒孫的江山社稷該是一根無刺之棒,他才放心。


    第9集 投鼠忌器

    朱元璋在執政三十一年後逝世,他留給了朱家子孫一個龐大的帝國,卻也為新皇帝留下了一個強枝弱乾的局面。面對隔代繼承,叔叔們自然心有不甘,再加上建文帝阻攔叔叔們來京參加朱元璋的葬禮,使得藩王與建文帝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皇太孫建文帝登基之初,比藩王問題更為迫切的,便是需要幫助他治理國家的人。那麼,輔佐建文帝的人會是誰,他們的出現又對整個明朝歷史的走向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第10集 真戲假做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史稱建文帝。即位之後的建文帝,為了消除那些手握兵權的藩王叔父們的威脅,開始實行削藩政策,短短一年內,他就接連廢除了五個藩王。然而,對於建文帝來説,削藩的最終目標還是藩王中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那麼,他將如何對朱棣下手?而面對朝廷的虎視眈眈,朱棣又會採取怎樣的對策呢?


    第11集 烽煙北平

    建文帝繼位之後,開始實施削平諸藩的計策,目標直指對建文帝威脅最大的燕王朱棣。建文元年,建文帝密令北平都指揮使張信對燕王朱棣實施行動。張信雖然是建文帝派往北平的最高軍事長官,但他心向燕王朱棣,不願為朝廷賣命。於是,他在密會燕王朱棣之後單刀直入,面陳利害,希望能追隨燕王揭竿而起。但此時的朱棣為掩人耳目,正在裝病不起。那麼,燕王朱棣是否會相信張信的一番慷慨陳詞?面對建文帝的步步緊逼,朱棣將會如何突出重圍呢?


    第12集 師出有名

    燕王朱棣僅僅依靠手下的八百名衞士,就在北平起兵造反,並且聲稱自己要奉祖訓進京掃除奸佞、解除國難。然而,長時間以來,為了防止朱棣造反,朝廷已經派重兵駐紮在北平周圍,監視着他的一舉一動,就連本來屬於朱棣的藩王護衞部隊,也已經被化整為零、調往各地。現在的朱棣,僅僅控制了一個北平城,面對朝廷軍隊的重重包圍,面對敵眾我寡、實力懸殊的對陣局面,朱棣怎麼樣才能突出重圍、扭轉乾坤?而他又用了什麼樣的手段得到了全國各地的響應呢?


    第13集 老將出馬

    燕王朱棣舉兵之後,一路凱歌高奏的燕軍,迅速揮師南下。此時,身在南京的建文帝如坐針氈,他終於明白,這場發生在骨肉之間的慘禍不可避免,必須要真刀真槍地對着幹了。但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卻把他難住了,因為由於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地屠殺功臣,導致現在朝廷裏已經很難找到一個能打仗帶兵的名將了。那麼,在如此危難時刻,究竟有誰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成為朝廷和建文帝的救命稻草呢?


    第14集 膏粱豎子

    建文元年,即公元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師出有名,以“討賊”的名義正式起兵征伐叔叔朱棣。由於建國以來朱元璋大肆誅殺開國功臣,使得建文朝廷幾無可用之人才,選來選去,最終任命了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將耿炳文擔任討伐主帥,老將出馬卻首戰失利,朝廷吃了敗仗,於是認定自己用人不當,決定臨陣更換主帥,既然耿炳文年事已高,朝廷就想到換一個年輕人,那麼這個年輕人是誰?他能夠帶領朝廷軍征伐燕王朱棣嗎?


    第15集 勝敗之間

    建文元年,即公元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正式起兵討伐叔叔朱棣的叛軍,首先派出了老將耿炳文,然而首戰真定卻失利,朝廷隨即又派出了小將李景隆,如果説耿炳文還算身經百戰的名將,那麼李景隆就只是徒有虛名的膏粱豎子了。朱棣北上聯手擁有重兵的十七弟寧王朱權,兄弟聯手,大軍南下。李景隆在朱棣回京途中設下伏擊,然而出乎李景隆的預料,朱棣的軍隊卻遲遲不見蹤影,他去哪裏了?朱棣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呢?


    第16集 兵挫濟南

    白溝河大戰,燕王朱棣擊敗了朝廷主帥李景隆,取得了全面勝利。朱棣率軍乘勝南下追擊,又接連攻克了德州、濟陽,最終來到了濟南城下。這個時候,逃到濟南的李景隆部下還有十萬大軍,但由於士氣低落、無心應戰,面對勢如破竹的燕軍很快就潰不成軍、四處逃散。濟南頃刻間成了一座孤城。然而,就是這樣一座孤城,卻讓燕軍接連受挫。那麼,在攻打濟南城的過程中,燕王朱棣究竟遇到了怎樣的麻煩?


    第17集 兵臨城下

    在與朝廷大軍的對壘作戰中,朱棣經受了一連串的失利和挫折,幸好因為朝廷的指揮不力而使燕軍元氣未傷。朱棣調整攻防策略以後,幾經苦戰,才再佔上風。局面剛剛有所好轉,卻有一個壞消息從北平傳來,説朱棣的大兒子正在和朝廷商議歸順投降之事。朱棣怒火中燒,馬上決定要除掉這個內奸。這一次,擅長使用反間計的朱棣,最終能不能識破朝廷的反間計呢?他又用了什麼樣的策略,擺脱了與朝廷軍隊在北方的纏鬥,而迅速打過淮河、打過長江,來到了南京城下呢?


    第18集 江湖帝影

    朱棣兵臨城下,想要一舉攻下南京,奪位登基。南京作為京師,有重兵駐守,經數十年的修建,城牆堅固,原本以為會有一場惡戰燕王朱棣,先派騎兵千餘人前去偵察,卻發現南京城裏並沒有什麼防備,朱棣大喜過望,決定帶領軍隊直攻南京。  朱棣進入金川門後,宮中起火,建文帝不知去向。究竟建文帝是否死於火中,不僅成為了困擾朱棣一生的心病,也成為數百年來人們爭相猜測的一樁謎案。那麼,宮中着火之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對於建文帝的下落,史書上又是如何記載的呢?


    第19集 株連十族

    朱棣率領燕軍自北平起兵,經過了三年艱苦的拼殺,終於在公元1401年攻入南京,悲苦的建文帝見大勢已去,用一把大火終結了他的時代,也燒出了一個千古之謎。 朱棣“靖難“雖已成功,接下來的局面卻更需努力。相比於建文帝的不知所終,滿朝的建文遺臣卻亟待朱棣處理。那麼,面對當初政治上的宿敵、戰場上的對手。已經改天換地的朱棣會有什麼樣的手段?在朱棣終於能夠如願當皇帝時,有一件事情卻比他登基更重要,這究竟是什麼事呢?


    第20集 君臨天下

    朱棣在登基之後,除了派人尋找建文帝的下落之外,對當年的政敵們進行了大肆的誅殺,不僅殺掉政敵齊泰、黃子澄,甚至空前絕後地製造了方孝孺“株連十族”、以及“瓜蔓抄”的慘案。但是,登極做皇帝光靠殺人不行,在他清理了建文遺臣後卻面臨着朝廷的空虛,朱棣急切需要一批人才充實到他的身邊,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夠被朱棣賞識?他們又是如何成為了朱棣的一朝臣呢?


    第21集 勵精圖治

    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比較大的一位帝王,有人認為他以武力“篡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是個殘忍暴虐、來路不正的皇帝。對於這種説法,有學者認為,長期的非議和攻擊嚴重影響了對明成祖朱棣的公正評價,朱棣在位22年,以他的雄才大略將明朝推向鼎盛,他知人善任、為政勤勉,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有作為的帝王。那麼,拋開歷史上有偏頗的評價,朱棣皇帝真實的一面究竟是怎樣的?對於他的是非功過又該如何來客觀解讀呢?


    第22集 祖制難違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為達到控制皇權、獨斷朝綱的目的,通過製造“胡惟庸案”,廢掉了沿襲多年的丞相制度,並且在《祖訓》裏規定,子孫後世永遠不許設立丞相,如果有人建議立丞相,必須嚴懲。在廢除丞相之後,朱元璋雖然可以做到大權獨攬,卻從此陷入了事無鉅細的繁雜政務之中,在他的身後,他的皇太孫建文帝朱允炆也無法擺脱這個困擾。同樣,朱棣在奪得皇帝之位後,他也面臨這樣一個大難題。那麼,朱棣將怎樣解決這個困擾幾代帝王的難題呢?


    第23集 重用宦官

    朱棣登極後,在治國上同樣面臨着他父親朱元璋,和侄兒朱允炆所遇到的問題,既怕皇權被瓜分而不敢設置丞相,又苦於每日政務的繁雜。朱棣最終用成立內閣的方式,成功解決了這一矛盾。內閣大學士是皇帝的私人秘書,他們品級並不高,但位置卻非常重要。天長日久,容易產生新的專權。那麼,朱棣為了防止內閣權力的過分集中,又不得不任用宦官來制約。在明朝,太監多了一項特殊的使命,有了一個令人害怕的名字:東廠。那麼,東廠究竟是一個什麼機構呢?


    第24集 通使西洋

    從公元1405年開始,永樂皇帝朱棣派鄭和六次下西洋,航程萬餘里。在中東方向,鄭和船隊最遠航行到沙特阿拉伯的麥加城;在非洲方向,最遠航行到莫桑比克的貝拉港。甚至有學者認為,鄭和船隊比哥倫布提早九十年到達美洲。然而,由於鄭和的航海檔案早已去向不明,使得鄭和創造的這一海上奇蹟留給後人太多的難解之謎。那麼,究竟朱棣一而再,再而三地派鄭和下西洋?六百多年前所造的寶船究竟是什麼樣子?在沒有現代化通訊設備的明代,鄭和的船隊又是如何步調一致穿洋過海的呢?


    第25集 人間神界

    在上一講裏,商傳先生講到鄭和下西洋是永樂年間的一大壯舉,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大壯舉。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跟秦始皇派徐福出東海有着不同的目的。這朱棣剛剛做皇帝的時候,就有人給他獻《道經》。大家知道,長生不老藥是道士煉的丹,給他獻《道經》。獻《道經》目的是什麼呢?


    第26集 盛世之典

    永樂皇帝朱棣一生文韜武略、才具過人。在他登極後,用二十年的時間開創了一個永樂盛世。在軍事上,他開疆拓土,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的統一與完整;在政治上,他為明朝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外交上,他揚帆海外,遠播中華文明;在文化上,朱棣更因為編撰了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類書《永樂大典》而名垂青史。那麼,《永樂大典》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它是由誰來主持修撰,又是如何完成的呢?


    第27集 天子親征

    永樂五年,歷時三年、耗費大量人財物,精心編纂的盛世之典《永樂大典》終於大功告成,可是成書之後,身為大明天子的朱棣卻無暇審讀這部曠世奇書,因為他此時的精力開始集中到北方的戰事上去了。如果説永樂初年,朱棣由於剛剛登極稱帝,時局尚未穩固,他對北方局勢還力不從心的話,那麼如今,天下大局已定,國庫充盈,兵多將廣,此時的朱棣面對日益複雜的北方局勢時,有了更強的自信心。正在朱棣緊鑼密鼓地謀劃北方格局的時候,一個突發的大事件瞬間將他推到了風口浪尖,那麼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情?他將如何應對這一突發事件?


    第28集 遷都北京

    永樂十二年即公元1414年,朱棣開始了他登極之後的第二次親征,他親率大軍五十萬,最終擊敗了蒙古瓦剌部。自此,大約在七年多的時間裏,大明王朝的北部地區基本保持了穩定。然而,本來就此可以高枕無憂的朱棣,卻做出了一個幾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重大決定。那麼,這會是一個什麼決定?做出這個決定的背後,究竟隱藏着朱棣怎樣的想法呢?


    第29集 西南風雲

    從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始,西南邊疆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其中,兩位美麗的少數民族女人,為邊疆的穩定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到了朱棣時代,他更是加強了對西南的管理,設立了貴州省和交阯省。其中“開設貴州”這件大事,讓朱棣備受後人稱頌,而“開設交阯”這件事,卻讓他被後人批評決策不當、思慮不周。  上一講我們講到了朱棣經歷了千辛萬苦,在多少人的反對聲中他仍然堅持最終完成了遷都,把國都從南京遷到北京了。當時我們提了一個問題,國都遷到北京了,那南方就遠了,南方的事怎麼辦呢?


    第30集 帝王家事

    朱元璋在生前大肆分封藩王,卻把皇位隔代傳給了皇太孫朱允炆,使得國家出現了強枝若干的局面。建文帝與叔叔們心生嫌隙,最終導致了朱棣“靖難之役”,奪位登極。按理説,親歷了骨肉相殘、同室操戈的悲劇後,朱棣應該吸取經驗教訓,解決好他自己的皇位繼承問題。但是,事非經過不知難,立太子卻同樣成為朱棣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這是為什麼呢?皇位繼承既是帝王的家事,更是國事。滿朝大臣面對新一輪的皇位爭奪,又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大明王朝是否要再次陷入權力爭奪之戰呢?


    第31集 最後征途

    朱棣從年輕時起就患有疾病,多年來身體上的難言之隱,內心的孤獨與落寞,使得朱棣終其一生都在追尋成就感。而最能帶給他滿足的,莫過於親自率兵出征蒙古了。永樂十八年,明朝的國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天子親自為國家駐守邊疆,明朝建國將近半個世紀以來,蒙古邊患問題始終未徹底解決。此時的朱棣已是一位疾病纏身的花甲老人,那麼,他還能夠親自率兵出征嗎?這位英武蓋世的永樂皇帝,在他人生的最後歲月,他會有什麼樣的感悟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