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平鎮

(陝西省咸陽市永壽縣下轄鎮)

鎖定
永平鎮,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永壽縣, [1]  地處縣境西北部,鄉政府駐地裕豐村距縣城15.5千米。東鄰渠子鎮,南接監軍街道,西隔漠西河與甘井鎮相望,西北與麟遊縣崔木鎮接壤,北以拜家河與彬縣太峪鄉為界。 [2]  南北最長19.8千米,東西最寬12.6千米,總面積163.45平方千米,常住總人口4528人(2017年)。 [3] 
秦代,永平鎮駐地舊縣城稱麻亭。1949年5月,永壽縣人民政府在境內設永平區,轄舊縣城等鄉。1959年1月,改稱永平人民公社。1984年6月,機構改革時,永平公社改稱永平鎮。2001年10月,撤銷平遙鄉、底角溝鄉,併入永平鎮。截至2005年,設永平鄉。 [2]  2011年,撤永平鄉設永平鎮。 [4]  截至2019年10月,永平鎮轄永合村、裕豐村等11個行政村。 [1]  鄉政府駐地裕豐村。
2017年,永平鎮企業個數共4個,企業從業人數30人,其中工業企業1個。 [3] 
中文名
永平鎮
外文名
YongPing
別    名
麻亭驛、舊縣城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西北地區
地理位置
永壽縣西北15.5千米
面    積
163.45 km² [3] 
下轄地區
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裕豐村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3401
氣候條件
温暖帶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4528人(2017) [3] 
著名景點
金盤城、武陵寺塔、萬畝槐樹林、舊縣城十四景觀
車牌代碼
陝D

永平鎮歷史沿革

永平鎮
永平鎮(2張)
秦代,永平鎮駐地舊縣城稱麻亭。
唐武德二年(619年)至三年(620年)、北宋嘉祐年間(1056~1063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曾3次作為永壽縣治長達650多年。縣治南遷監軍鎮後,將此處稱為舊縣城或老永壽。
清順治四年(1647年),設縣總鋪及底窖(角)鋪。
乾隆五十六年(1791),境內設舊永壽、乏牛(在今鎮政府以北3.3千米處,隸屬東山村)、底窖(角)溝3個市鎮。
永平鎮 永平鎮
民國十九年(1930年),境內設舊永壽、附北、平遙聯保。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舊永壽、平遙聯保合併為永平鎮。
1949年5月,永壽縣人民政府在境內設永平區,轄舊縣城等鄉。
1952年6月,增設底角溝鄉、平遙鄉。
1953年7月,撤銷底角溝鄉、平遙鄉,設立蘇家鄉。
1956年3月,撤銷蘇家鄉,重新設立平遙鄉、底角溝鄉。
1958年10月,舊縣城鄉、平遙鄉、底角溝鄉及蒿店鄉部分村合併建立鋼鐵人民公社。
1959年1月,改稱永平人民公社。
1961年9月,設立平遙、底角溝生產管理區。
1984年6月,機構改革時,永平公社改稱永平鎮;撤銷平遙、底角溝生產管理區,分別設立平遙鄉、底角溝鄉。
2001年10月,撤銷平遙鄉、底角溝鄉,併入永平鎮。
截至2005年,設永平鄉。 [2] 
2011年,撤永平鄉設永平鎮。 [4] 

永平鎮行政區劃

永平鎮
永平鎮 (2張)
2005年,原永平鄉轄永合、裕豐、前進、李家塬、五豐、東山、趙家嶺、方家灣、楊橋、堅固、楊家山、天雲、底角溝、沿路、慢坡、蘇興、何家塬、碾子溝、關要、上堡(讀bù)子、下(讀“哈”)堡(讀bù)子、水渠、草灘、張良等24個行政村、58個自然村、66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19年10月,永平鎮轄永合村、裕豐村、前進村、堅固村、楊橋村、關要村、蘇興村、底角溝村、碾子溝村、平遙村、翠屏村等11個行政村。 [1] 

永平鎮地理環境

永平鎮位置境域

永平鎮地處縣境西北部,鄉政府駐地裕豐村距縣城15.5千米。東鄰渠子鎮,南接監軍街道,西隔漠西河與甘井鎮相望,西北與麟遊縣崔木鎮接壤,北以拜家河與彬縣太峪鄉為界。 [2]  南北最長19.8千米,東西最寬12.6千米,總面積163.45平方千米。 [3] 
永平鎮

永平鎮地質

永平鎮地質構造經寒武、奧陶紀時期海水浸入及地殼顫動,海水沉積物,形成含礫泥岩、頁岩、板岩及隧面帶白雲岩,隨奧陶紀晚期地台高升,出現平緩狀陲起,經加里東運動,抬高成為陸地。中生代二迭紀時期,形成陸相碎屑岩及含煤沉積,局部有礫狀砂岩和鐵礦層。因卯支運動影響,接受沉積,陸地進一步擴大,燕山運動影響,斷裂構造比較發育,形成斷裂構造,褶皺加深,形成殘原斷層,新生代第三紀時期,接受陸相沉積,前期砂礫層發育,中期黃土堆積,後期限風成黃土廣佈,最後形成沖積層,表層多為第四紀上更新世黃土。下伏基石僅零星出露於溝谷中,從南向北分佈有寒武系、奧陶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羅系和白堊系。

永平鎮地形地貌

永平鎮 地形圖 永平鎮 地形圖
永平鎮屬溝壑區,地形複雜。北扼底角溝,南據穆陵關,向為兵家常爭之地。以橫亙中部的永壽梁為軸,向北、向南傾斜,形成中間高、南北低的地形特徵,大部分地域梁谷錯縱。西部黑山最高,海拔1505米;南部的雙鹿塬最低,海拔1124米。 [2] 

永平鎮氣候特徵

永平鎮屬温暖帶大陸氣候,冬季長而幹寒,夏季短而温和。全年總日照時數為2166.2小時,年平均氣温8.7℃,無霜期180天左右,全境降水較多,冬季半乾旱,春季半濕潤,秋季濕潤,一年內半乾旱三個月,前濕潤五個月,濕潤四個月。各季節的風向隨大氣環流的風向變化。全年主導風向是東南風,春季風最大。

永平鎮人口

2005年,原永平鄉共1210户、4534人,人口密度僅為28.3人/平方千米。其中城鎮人口85人,佔總人口的1.87%。 [2] 
截至2017年末,永平鎮常住總人口4528人。 [3] 

永平鎮自然資源

永平鎮林地佔5.82萬畝,以刺槐、油松、側柏等次生林為主,荒山荒坡1萬多畝。植物種類有70科、153屬、367種,野生動物有野羊、山鹿、野豬、野兔、山雞等。礦產資源中,以煤、陶土、鐵礦、石灰岩、石英砂岩。

永平鎮經濟

永平鎮綜述

2005年,原永平鄉生產總值1126萬元,第一產業生產總值911萬元,第二產業生產總值75萬元,第三產業生產總值1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3元。 [2] 
2017年,永平鎮企業個數共4個,企業從業人數30人,其中工業企業1個。 [3] 

永平鎮第一產業

2005年,原永平鄉耕地面積1523公頃,主產小麥、玉米、豆類等。經濟作物有蘋果、油菜、烤煙、洋芋等。土特產有槐蜜、沙棘、核桃等。 [2] 
2005年,原永平鄉僅刺槐林就有1.3萬多公頃。共退耕還林1100多公頃。全鄉養牛4605頭,人均1頭多;養羊6560只,人均1.45只。 [2] 

永平鎮第二產業

永平鎮有個體企業4個,個體户93户。

永平鎮第三產業

永平鎮有外地企業在此興辦旅遊業。 [2] 

永平鎮社會

永平鎮教育

永平鎮有學校8所,其中完小3所(永平寄宿小學、底角溝完小、平遙完小);初小及簡小5所,(堅固初小、蘇興簡小、碾子溝簡小、關要簡小、翠屏初學),共有教職工48人,在校學生640人。
咸陽市教委投資40多萬元修建了1所寄宿制小學,解決了300多名邊遠山區孩子“入學難”的問題。 [2] 

永平鎮衞生

永平鎮有3所醫院(永平、底角溝和平遙衞生院)。

永平鎮社會保障

永平鎮 永平鎮
永平鎮基本實現3G/4G移動互聯網全覆蓋。2018年全鎮及各行政村全部實現FTTH(光纖到户)。
2014年6月1日,開通(永壽-永平古鎮)1路公交線路。

永平鎮交通運輸

永平鎮有G312國道,G70福銀高速公路,西平鐵路,S306省道穿境而過。

永平鎮歷史文化

永平鎮名字由來

永平鎮駐地舊縣城自秦始稱麻亭。因“其南有麻池溝,古多漚麻於此”(《陝西通志》);亭為秦時鄉里建制,大體10裏一亭,故名麻亭。 [2] 

永平鎮武陵寺塔

武陵寺塔 武陵寺塔
武陵寺塔,位於城西南翠屏山上,是原武陵寺的標誌性建築。系北魏平陽王熙建造。1957年省文管會鑑定為唐塔,1983年修復時又被鑑定為宋塔。塔高21.7米,基部直徑6.3米。塔身7層,塔身為8角狀,磚質木式結構,重檐樓閣式,層層有斗拱飛檐,有風鈴,樓門有圓有方,二、四、六層各有4個拱門,門兩側砌成欄杆狀,並雕刻多種圖案,構成樓閣式樣,造型優美。塔身內為兩米見方天井,木質樓梯旋繞直達塔頂。明楊儀《題武陵寺》詩曰:“塔頂煙中出,鐘聲漢外聞;石牀連竹院,借爾卻塵氛。” [2] 
2006年6月,武陵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永平鎮舊縣城遺址

舊縣衙
舊縣衙(7張)
永平鎮自秦時稱麻亭,現遺址為清代“金盤城”遺址,左有東嶺梁,右有山峯勢如虎頭,名曰“虎山”,前有翠屏山環擁,以應朱雀,後有永壽梁,以應玄武;金盤城雄踞其間,宛如架上金盤。經保護性修繕,已完成縣衙遺址和部分古城牆修復。
舊縣城的十四景觀主要有“翠屏朝雲”、“西山夕照”、“東嶺聳翠”、“北泉流清”、“渠聲夜響”、“塔影畫園”、“四圍嵐色”、“兩澗幕煙”、“柏壇垂蔭”、“翰墨香泉”、“橋門擴攬”、“道院奇葩”、“碧峯衲衣”、“浮圖燕集”等。

永平鎮呂公惠民泉

北宋嘉裕年間,縣令呂大防率民眾開山劈石,以陶罐相接,引城五里外山下泉水入城,百姓譽之為“呂公惠民泉”。據考證,這是黃土高原上最早的自來水工程。

永平鎮鐵鍋地形

鐵鍋地形,位於罐南路旁邊五豐村境內。據傳春秋戰國時期,自商鞅變法以後,秦國國力日益強盛,秦國軍隊被稱為虎狼之師,秦王贏政消滅其餘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原六國的大臣貴族出於報復,請了許多風水先生,想用斬斷風水的辦法毀滅秦國江山,經多次實地勘察,在永壽樑上五豐村挖了一個直徑10米的土坑,形如鐵鍋,並在坑底埋了一口大鐵鍋,此後秦人便失去了虎狼之威。雖然歷經千年風雨,歷代耕作,時至今日鐵鍋地形的直徑已增加到近千米,但其形狀依舊未變。

永平鎮天堂寺

永平鎮古建築
永平鎮古建築(8張)
據傳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擴建於崇禎年間,佔地百餘畝。清軍入關後,反清復明勢力“天地會”入住天堂寺,籠絡信徒萬餘人。康熙皇帝微服南巡路過此地時被困於寺內,後經陝西巡撫出兵救駕,才得以脱身。天堂寺毀於文革時期,但遺址仍清晰可見。

永平鎮點將台藏兵洞

唐武德年間,北方狄戎來犯,女將樊梨花奉命率軍抗擊,為誘惑敵軍,駐軍於天雲村和碾子溝村交界的山洞中,在洞口修建點將台。據傳山洞深達萬米,可藏兵五萬。遺址保存較為完整。

永平鎮城隍廟

永壽縣城隍廟坐落於永平鎮(老城遺址)312國道與永林路交匯處西北角的山腰上,規模不大但是每年農曆的四月初八有廟會。

永平鎮穆陵關

穆陵關位於永壽縣永平鎮境內老312國道口處(前進新村南口),分東穆陵關和西穆陵關。因歷代王朝曾幾經在此依山築寨,扼關設營而得名。

永平鎮地方特產

永平鎮有永壽槐花蜜、羊肉泡饃、長壽掛麪、土雞、土雞蛋等特產美食。
永壽槐花蜜,顏色呈水白色、白色及微黃色,清香甜潤,有槐花香味,蜜質粘稠。每年 5 月至 6 月蜜源植物泌蜜期,組織蜜蜂採蜜,在保護區範圍內經蜜蜂自然釀造成熟蜜,人工分離取出後裝入蜜罐儲存。2018年7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永壽槐花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6] 
永壽槐花蜜 永壽槐花蜜
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是永壽的一道特色小吃,先將新鮮的羊肉洗切乾淨煮時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留湯汁備用。饃,是一種白麪的死麪(不用發酵)烙餅,碗是一種看着比較笨重的大老碗。吃的時候把饃掰碎成黃豆般大小放入碗內,然後交廚師在碗裏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湯,並配以葱末、香菜、料酒、鹽、味精等調料,再佐以辣子和糖蒜即可食用。 [7] 
涎水面 涎水面
長壽掛麪,又叫長壽麪,俗稱“細面”,逢年過節或者紅白喜事的餐桌上都能見到,一般都是搭配辣湯佐食。挑一小撮面,澆上沸騰的辣子湯,撒上雞蛋餅和韭菜末,吃的時候只撈麪、不喝湯,將剩下的湯回入鍋中,反覆澆面,當地人管這種吃法叫做“涎水面”。
相傳“涎水面”為周文王所創,又叫和氣面,主要流行於永壽、乾縣地區。周文王曾被囚禁於此,獲釋後,鄉親們拿肉、菜來看望他,文王將所有的肉、菜做成了一鍋鮮美臊子湯,為了使數萬部族都能嚐到臊子湯,規定只吃面,不喝湯,將湯倒回鍋中,故稱涎水面,取和氣團結之意。 [8] 

永平鎮風景名勝

翠屏山景區
翠屏山景區
翠屏山景區(4張)
永平鎮地處永壽梁南麓,海拔較高,翠屏山景區以永壽北部獨有的40萬畝槐林為背景,景區內樹木叢生,是天然的氧吧和自然空調區。20世紀50年代末期,這裏還是一片荒山野嶺,60年代期間,永壽縣每年動員萬名羣眾上山植樹,便成就了這片生態景觀。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