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安橋

(遼寧省瀋陽市永安橋)

鎖定
永安橋,俗稱大石橋,位於瀋陽市于洪區馬三家街道永安村。該橋始建於清崇德六年(1641年),是瀋陽市現存比較完整的一座石拱橋。
永安橋為三孔石拱橋,全長37米,外寬14.5米,路面寬8.9米 ,橋頭寬12米。橋身兩側分別立着十九根石欄杆,橋端的石柱上是圓雕的獅子,其它為荷葉狀柱頭。橋頭兩側各有一對雕刻精美雌雄相望的大石獅。橋的欄板上裝飾着柿蒂花紋和捲雲紋,端柱外的抱鼓石上刻有鹿、虎、麒麟、犀牛、羊、蝶等圖案。橋身的北側有二龍探首,橋身南側則露出一對龍尾,從遠看,呈二龍馱橋之勢,造型生動,別具匠心。
中文名
永安橋
別    名
永安石拱橋、大石橋
地    點
瀋陽市于洪區馬三家街道永安村
投用時間
1641年(清崇德六年)
類    型
石拱橋
文物級別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規    模
三孔石拱橋
寬    度
14.5 m
長    度
37 m
路面寬度
8.9m
橋頭寬度
12米

目錄

永安橋位置

永安橋位於瀋陽市于洪區馬三家街道永安村。

永安橋發展歷史

永安橋在清初是一座重要橋樑,是清朝各代帝王東巡的必經之路。康熙乾隆等四代皇帝東巡16次走過永安橋。
清朝從順治元年(1644)入主中原後,凡經十位皇帝,其中有四代皇帝十次東巡,16次走在盛京御路上,並從永安橋上通過,往返於京師與盛京。
他們是:東巡康熙皇帝3次,乾隆皇帝4次,嘉慶皇帝2次、道光皇帝1次。
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皇帝第二次東巡,駐蹕在永安橋西,猶記得十年前曾從此經過,放眼一望雨後消塵,春催柳綠便知盛京在即,題詩《過永安橋口占》:
夾路飛塵宿雨消,
十年曾此駐龍鑣。
春風城闕知非遠,
幾處輕寒變柳條。
乾隆皇帝東巡以詩紀行,題詩四首寫過永安石橋:《雪中過永安橋》《前題再詠》《永安橋》《題永安橋》。
在清代康熙年間的“留都十六景”中,有“永安秋水”一景。説的是在碧空萬里的金秋時節,來往於盛京和京師(北京)的旅人,駐足在宏偉壯觀的永安橋上,瞻望前程,俯看橋下流淌的清亮亮的蒲河水,瞧着四野的風光,見景生情,胸中湧起無限美好的詩意,因而吟詠書懷。
在此後的“盛京八景”或“奉天八景”中,又有“御路神橋”一景。這只是“永安秋水”的景同名異而已。
但它確實是突出或彰顯了坐落在由北京通往盛京的皇帝東巡的大御路、御路上由先皇皇太極敕建的“神橋”,以及它的非同一般橋樑的顯赫地位和作用。

永安橋現狀

1963年該橋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永安橋經歷了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橋面損壞嚴重,1979年瀋陽市文物管理辦公室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將其修葺一新。
2019年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于洪區永安橋位列其中,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