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和鎮

(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下轄鎮)

鎖定
永和鎮,隸屬於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地處安陽縣東部,東隔安陽河與呂村鎮相望,南與辛村鎮、瓦店鄉毗鄰,西與白璧鎮、崔家橋鎮相連,北與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接壤。 [8]  區域面積46.7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55006人。 [7] 
永和鎮,原為漢代內黃縣地,晉於此置長樂縣,北齊廢長樂併入臨漳縣 [3]  民國為永和集,屬河南省安陽縣第二區。 [6]  1958年,改鄉為社,置永和公社。1983年,改社為鄉。2013年,永和鄉改永和鎮。 [10]  截至2020年6月,永和鎮下轄40個行政村。 [9] 
2018年,永和鎮有工業企業18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6個。 [7] 
中文名
永和鎮
外文名
Yonghe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
地理位置
安陽縣東部
面    積
46.73 km²
下轄地區
4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東街村
電話區號
0372
郵政編碼
455113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豫E
人    口
55006人(2018年户籍人口)

永和鎮建置沿革

永和鎮,原為漢代內黃縣地,晉於此置長樂縣,北齊廢長樂併入臨漳縣 [3] 
開皇十年(590年),分臨漳、洹水二縣於此重置長樂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長樂縣為堯城縣(治在今安陽縣永和鎮),隸屬相州(今安陽市)。 [3] 
大業三年(607年),廢州改郡,堯城縣改屬魏郡
武德元年(618年),置相州總管府,堯城縣復屬相州。
天寶元年(742年),相州又改為鄴郡,堯城縣屬河北道鄴郡。
乾元元年(758年),鄴郡復改為相州,堯城縣復屬河北道相州。
天祐三年(906年),改堯城縣為永定縣。
後梁開平年間(907年~911年),永定縣改為長平縣。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複名永定縣。 [4] 
宋仍為永定縣,屬河北西路真定府相州(也稱鄴郡)。
天聖七年(1029年),避真宗山陵名,改永定縣為永和縣。
熙寧六年(1073年),降永和縣為鎮入安陽縣 [5] 
金明昌三年(1192年),相州升為彰德府,永和鎮屬河北西路彰德府安陽縣。
明代為永和三里(110户編為1裏),屬河南彰德府安陽縣。
清代為永和鎮,仍屬河南彰德府安陽縣。
民國為永和集,屬河南省安陽縣第二區。 [6] 
1947年,永和集改屬鄴縣(分安陽東部、臨漳漳河以南置,駐辛店集)。
1951年,永和為鄴縣第九區政府駐地。
1954年,鄴縣併入安陽縣,永和為安陽縣第十二區政府駐地。
1955年,並區設鄉,置永和中心鄉,屬安陽縣瓦店區。 [6] 
1958年,改鄉為社,置永和公社,下轄39個行政村,直屬安陽縣。
1983年,改社為鄉,永和公社改為永和鄉,轄村未變。
2013年,永和鄉改永和鎮,仍屬安陽縣 [10] 

永和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永和鎮轄鐵爐、田營、王小莊、朱小莊、馮村、王家口、陶村、慄村、後油房、後李、後榮、何營、西榮、東榮、劉莊、陳市、關村、賀莊、永和北街、永和東街、永和西街、楊家堂、沙裏、後刺頭、東邢濟、西邢濟、伍莊、小百官、牛房、小寒、裴莊、史莊、龐灣、沿村台、趙奇、程奇、蘇奇、張奇、王奇、郭奇4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28個村民小組。 [8] 
截至2020年6月,永和鎮下轄40個行政村。 [9]  鎮人民政府位於永和集。 [8] 
東街村
後李村村
北街村
小寒村
鐵爐村
後榮村村
西街村
裴莊村
田營村
何營村
楊家堂村
史莊村
王小莊村
西榮村村
沙裏村
龐灣村
朱小莊村
東榮村村
後刺頭村
沿村台村
馮村村
劉莊村
東邢濟村
趙奇村村
王家口村
陳市村
西邢濟村
程奇村村
陶村村
關村村
伍莊村
蘇奇村村
慄村村
賀莊村
小百官村
張奇村村
後油房村
郭奇村村
牛房村
王奇村村

永和鎮地理環境

永和鎮位置境域

永和鎮地處安陽縣東部,東隔安陽河與呂村鎮相望,南與辛村鎮、瓦店鄉毗鄰,西與白璧鎮、崔家橋鎮相連,北與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接壤。 [8]  區域面積46.73平方千米。 [7] 

永和鎮地形地貌

永和鎮境內地勢平坦,西北略高於東南。平均海拔61米。 [8] 

永和鎮氣候

永和鎮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温13.6℃,1961年氣温最高,平均14.6℃,1956年氣温最低,平均12.5℃,極端最高氣温41.7℃(1955年7月24日),極端最低氣温-21.7℃(1951年1月12日),年平均日照數2525.7小時。年總輻射114.67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556.8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852.9毫米(1998年)。極端年最少年雨量275.7毫米(1986年)。 [8] 

永和鎮水文

永和鎮境內有沮河穿境而過,自西向東直入衞河,河槽寬50米,深5.5米,流量為18~25立方米,流速為0.5米/秒。境內河長8千米。春夏兩季流量較少,常因上游灌溉截水而斷流。境內還有沮南渠,沮南渠有沮南、沮東兩個渠系,兩大渠系共有幹、支渠45條,長19.63千米。 [8] 

永和鎮自然災害

永和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暴雪、冰雹、大風等。乾旱發生次數較為頻繁,對農業生產危害極大。據1981~2000年氣象資料統計,共出現乾旱11次。 [8] 

永和鎮人口

2011年末,永和鎮轄區總人口4.8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萬人,城鎮化率20.6%。總人口中,男性2.54萬人,佔52.3%;女性2.32萬人,佔47.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 [8] 
2017年,永和鎮常住人口48473人。 [2] 
截至2018年末,永和鎮户籍人口55006人。 [7] 

永和鎮經濟

永和鎮綜述

2011年,永和鎮財政總收入327.73萬元,比上年增長8.3%。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118.6萬元,增值税54.23萬元,企業所得税10.32萬元,個人所得税2.86萬元,城市維護建設税2.3萬元,印花税6.37萬元,非税收入133.05萬元。 [8] 
2018年,永和鎮有工業企業18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6個。 [7] 

永和鎮農業

永和鎮有農業耕地面積5萬畝,人均1.06畝,全部為水澆地。2011年,農業增加值79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6%,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9.7%。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16萬噸,人均885千克,其中小麥1.96萬噸,玉米2.2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主要品種有白菜、豆角、黃瓜、大葱、西紅柿等。 [8] 
永和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末,生豬飼養量2.6萬頭,年末存欄0.95萬頭;羊飼養量0.31萬隻,年末存欄0.12萬隻;家禽飼養量約49萬羽,年末存欄約36萬羽。 [8] 

永和鎮工業

永和鎮工業以化工、食品加工、內衣加工、建築材料為支柱產業。2011年,工業增加值2711萬元,比上年增長22%,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8.1%。工業企業18家,職工82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300萬元。 [8] 

永和鎮商業

2011年,永和鎮有商業網點10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12420元,比上年增長9%。 [8] 

永和鎮社會事業

永和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永和鎮有幼兒園18所,在園幼兒3000人,專任教師100人,小學16所,在校生5000人,專任教師20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600人,專任教師13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904.12萬元,比上年增長8.8%,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73%。 [8] 

永和鎮科技事業

2011年末,永和鎮有各類科技人才389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46人,農村實用人才143人。 [8] 

永和鎮文體事業

2005年7月,建成永和有線電視台。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3800户,入户率37%。 [8] 
2011年末,永和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5個,各類圖書室38個,藏書12萬冊。 [8] 

永和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永和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31個,其中鄉衞生院1個;病牀40張,固定資產總值10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26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5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8] 

永和鎮社會保障

2011年,永和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9户,人數49人,支出7.2萬元;城市醫療救助621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127户,人數1528人,支出159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48萬元。敬老院1家,牀位7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2人。社區服務站40個。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6萬人,參保率95.9%。 [8] 

永和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永和鎮有郵政局1個,郵政業務收入200萬元,其中純收入35萬元。報紙、期刊累計發行2.3萬份(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7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0.64萬門,固定電話用户0.4萬户,移動電話用户1.9萬户,寬帶接入用户0.18萬户。 [8] 

永和鎮交通

永和鎮境內有省級公路3條:安楚路、安林高速公路、219省道;總長22千米,縣級公路3條:縣北環路、伍柳路、瓦永路,總長24千米。 [8] 

永和鎮歷史文化

永和鎮地名由來

永和鎮因鄉人民政府駐永和村得名。 [8] 

永和鎮文物古蹟

永和鎮境內留存有省級文化保護單位永和大石橋及小朝寺、劉李堂等歷史遺蹟,擁有蘇奇燈籠畫、印花布等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 永和石橋
永和石橋位於安陽縣東20公里的永和集西頭,橫跨洹河故道上。橋下部為宋時建築,橋面系明代重鋪,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永和石橋 永和石橋
該橋東西向,為三孔曲拱,全長39.5米,寬6.8米,橋面弧長31.5米,高8米。全橋通用青石構築。橋面用長1.5米、寬1米的條石270塊鋪成。橋墩為長方體,面闊3.7米,進深6.05米。橋拱用肩形石砌成。中間大拱寬7米,兩側小拱寬4.5米。兩側鐫有高浮雕龍頭。拱券面石上刻有云龍、天馬、海獅、牛、羊等圖案。刀工粗放,線條蒼勁。橋面的青條石,因年深日久過往車輛傾軋,留下兩道車轍,深8釐米,寬13釐米,兩轍相距1.27米。橋面兩側有青石欄板。欄板長2米,寬1.3米,厚20釐米,用28根望柱銜接固定,上刻歷史故事和花卉圖案。橋兩端由抱鼓石擺成八字形,柱頂雕有雄獅和仙桃。1986年11月公佈為河南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 1.    永和鄉志編纂委員會.永和鄉志: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 年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298頁.
  • 3.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中華書局,1983年
  • 4.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中華書局,1985年
  • 5.    (宋)王存等.元豐九域志:中華書局,2004年
  • 6.    亢耀勳.安陽縣誌: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年
  • 7.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第306頁.
  •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張克強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河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年3月:1059-1060.
  • 9.    2020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4-03]
  • 10.    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縣以下行政區劃  .民政部[引用日期202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