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集三村

鎖定
水集三村位於萊西市城區,青島路兩側,東靠昌隆市場、西至青島昌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蓬萊路及文化路自東向西從村內穿過。交通便利,是商貿重鎮——水集街道辦事處所在地。
中文名
水集三村
地理位置
萊西市城區
面    積
24.76 公頃
人口數量
2308人

水集三村村莊由來

水集原名水溝頭,元末明初,葛、林等三姓由山西省洪桐縣大槐樹下遷入此地,經過歷代人口繁衍生息,因經濟文化的發展,外來人員也隨之增加。解放初劃為水集一村、二村、三村,水集三村村民基本以務農為主。

水集三村經濟狀況

至2004年末,全村共有飲食服務企業40多家,建築安裝施工隊10餘家,各類店鋪300多個,運輸及客運出租車輛160餘輛,全村經濟總收入24388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841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6281元,是萊西市經濟強村之一。

水集三村自然資源

截至2008年,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89.00畝(其中:田79.00畝,地206.00畝),人均耕地2.68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紅薯等作物;擁有林地1,26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13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861畝。

水集三村特色產業

水集三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林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種植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68萬元;2010年林果全村銷售總收入568.33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核桃產業。其中專業合作組織3個,已登記註冊3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450人 。

水集三村文明建設

水集三村與 “強村富民手拉手”結對子的朝陽區發展計劃委員會,一道開展了爭創首都文明村的活動。通過區計委與區各部委、東壩鄉黨委、鄉政府的大力支持幫助下,通過水集三村幹部羣眾的共同努力,使水集三村的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爭創活動的主要做法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領導重視、創新思路 東壩鄉黨委與計委黨組領導對於共建活動非常重視,親自指導共建活動。針對以往共建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計委黨組書記戴繼樓同志親自帶領計委科長以上幹部到水集三村進行調研,與東壩鄉黨委、鄉政府、水集三村支部的同志共同研討共建方案。經過實地調研和討論,雙方根據水集三村的實際情況確定共建重點,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兩大主題,強調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突出強調三到位,即思想、人員、經費到位),分別確定了爭創首都文明村、文化廣場建設、重點產業發展等重點合作領域。
二、全面落實“三個代表”思想,發揮支部核心作用 根據中共中央決定和市區委的部署,按照東壩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的實施意見的要求,水集三村6名領導班子成員自2001年9月參加了“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通過認真學習、深入剖析,使班子全體成員無論從思想認識上、還是黨性覺悟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轉變,有力的促進了水集三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開展。在整改階段,結合水集三村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班子整改措施。經黨支部研究決定,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把所有整改落實項目作為2002年工作重點,列入村政務公開欄內,切實使整改措施逐條加以落實,利於村民監督。黨支部從抓黨員幹部的模範作用入手,充分發揮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明確責任分工,落實崗位責任制;加強思想政治宣傳力度,充分佔領思想文化陣地。發揮黨員活動室、文化廣場作用,用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好人好事,大力弘揚正氣,嚴厲打擊歪氣邪氣,使村內到處洋溢着健康向上文化氛圍。
三、“加大投入、加強管理、改善環境、樹立形象”力爭把實事幹好,把好事幹實
1、按首都文明村的標準和鄉黨委、鄉政府工作要求,水集三村加強了對東葦路兩側、村主要街道路口環境的整治。對東葦路兩側的“東方帝恆”、“培訓基地”等水集三村域內的企業單位進行説服動員,使其拆牆透綠。對其在建的“田華攪拌站”提出先綠化後營業的要求。
2、投資1.5萬元疏通排水溝2000多延長米、平整、翻挖路兩側近13畝、清運渣土200立方米、動用機車台班20個、人工230個、種植各種樹木483棵、花1050株。投資12萬元,新建4個配電室,以解決村民用電難的問題。投資87萬元在村西興建佔地達一萬一千多平方米的集休閒、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大型文化廣場,廣場於五月開放使用,滿足了村民意願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根據現實情況投資35元,建公廁5個、水衝式公廁2個、垃圾池4個、垃圾房1個、垃圾箱15個、購垃圾專用車1輛,徹底解決了垃圾暴露問題。投資36萬元,對村內襯砌排水溝350延長米;復修、新修4條主街道,進行硬化,面積達3410平方米;鋪設暗排400延長米;對4條主街道兩側建築物進行粉飾,粉飾面積1萬平方米,全年用於文明村建設投資190萬元。
3、隨着硬件的投入,與此同時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也緊隨其後,並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首先,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村民建房已成全鄉熱點問題,為了確保不出現侵街佔道違章建築發生,水集三村採取利用廣播、標語、下發鄉政府致全鄉一封信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共張貼標語60多條,發信300多封,做到宣傳到位,家喻户曉,有效防止侵街佔道違章建房的發生。在8月份環境整治工作中,水集三村共拆除店外經營棚子15個,非法廣告牌21塊。
4、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該村與轄區各單位簽定安全生產、防火、衞生責任區綠化美化、外來人口務工管理責任書、計劃生育等責任書。要求各單位按責任書具體內容嚴格加以落實。村委會採取定期不定期相結合方式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檢查,對做得不好的及時指出,並限期加以改正。由於嚴格管理,在水集三村轄區範圍內沒有出現重大事故的發生。
5、在保潔工作中,水集三村除不定期組織黨員幹部義務勞動外,並動員廣大村民共同投入到文明村的建設中來,從自家的小環境入手,清理門前堆物堆料,做好門前三包,營造優美的家庭環境,以小環境的改變帶動全村整體環境的改善。另外,水集三村還增加了保潔人員,對村域內的花草樹木、文化廣場、東葦路兩側、主要街道、共廁等進行專人負責管理,建立了崗位責任,確保了村內乾淨整潔,垃圾做到日產日清,使村民生活在優美的環境中。
6、充分發揮文明學校、文化廣場、閲覽室、生殖保健服務站等作用,廣泛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培訓班。如青年幹部培訓班、普法培訓班、育齡羣眾生殖保健指導等。圖書閲覽室定時供閲報刊、雜誌,定期更換。使廣大青年不斷要求進步;村民更好的學法、懂法、守法;使育齡羣眾成為計劃生育的主人,自覺的參與到計劃生育中來。
7、5月文化廣場開放使用以來,在全村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熱潮。廣大村民積極參與,成立了秧歌隊、籃球隊、高蹺隊。每天來文化廣場健身達六百餘人次,滿足了羣眾對文化的渴求,豐富了村民業餘文化生活。這半年多的時間先後在文化廣場組織多次大型活動,“創建首都城區消夏晚會”、“民族秧歌交流會”、“籃球比賽”等。通過讀書、培訓、指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增進了村民之間的團結。講文明、樹新風氛圍更為濃厚,為推動全村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促動作用。 “爭創全國文明城區”的消夏晚會,觀看文藝演出的觀眾達千餘人,區農委、區計委、區精神文明辦、水集三村主要領導及各部委的有關領導都親臨現場給予了指導,並觀看了演出。整場演出始終以“新北京、新奧運、新朝陽、新東壩”為主題,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為載體。大部分是水集三村村民自己創作的,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創新性,反映出了東壩鄉人民的精神風貌,倡導廣大村民和家庭積極參與到創建中來,從我做起,從家庭做起,為全區爭創全國文明城區做貢獻。
8、“手拉手共建綠色家園”,區計委、水集三村黨支部組成60多名黨員義務植樹活動,在水集三村掀起“建綠色家園”的高潮。不管是幹部還是村民,利用節假日,在自家門前屋後種花栽樹,綠化美化,而且積極參加村裏組織的義務勞動,人人都為自己能為美化工作盡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
9、2002年5月16日由區計委組織召開的“朝陽區涉農收費公示現場會”可以説,通過此次試點活動,為水集三村樹立了形象。且不説在全區所取得的推動作用,在水集三村的影響就非同小可,得到村民羣眾的信任和支持,密切了幹羣關係。“涉農收費公示”使廣大村民明白了哪些是自己該交的費用,村集體每年都在為村民承擔的有多少,進一步增加了透明度,明確了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以往的抱怨情緒迅速減少。
10、水集三村是多年的區級文明村,在不斷提高村民優惠待遇、養老保險等方面,黨支部、村委會結合實際,先後實行了“獨生子女家長上養老保險村出資一半、獨生子女入園免費、育齡婦女實行計劃生育獎勵制度、發放老年人生活補助金、村民入合作醫療看病免四費”等。今年又增加了“村民大病住院藥費報銷制度、糧食補貼制度、免費收視有線電視”等等,為部分村民解決了實際困難,解除了後顧之憂,使得全體村民都能自覺遵守《村民自治章程》,積極參加支持村委會工作。
11、每年春節“五好文明家庭”、“雙十佳”(即好婆婆、好媳婦)、“計劃生育好家庭”的評選活動,把水集三村“講文明、樹新風”爭做文明家庭、文明村民氛圍推向高潮,家家户户踴躍參加評選活動。户户都以講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榮。崇尚科學、移風易俗更在水集三村充分體現,多年來,喪、喜事從儉,從沒有吹打現象。村裏先後成立了志願者服務隊伍、學雷鋒小組為村內孤寡老人、殘疾、軍烈屬義務服務,給予生活上的關心和幫助,得到村民的好評。
四、搞好文明村建設,堅實的經濟基礎是保障 以上所有項目的投入、提高村民優惠待遇、各項活動的開展,都要有堅實的基礎作保障。水集三村黨支部、村委會始終把發展經濟增加收入作為首要任務來抓。一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隨着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水集三村制定的經濟工作指導思想:“發揮土地資源優勢,擴大區域經濟,以農業機構調整、興綠為突破口,全面推動水集三村各業與精神文明建設有序發展”。對650畝地進行了大膽的結構調整。把興綠、精品、高效作為水集三村的主導產業來抓,以種植蔬菜、苗木等增加收入。二是,盤活資產,積極引進。對閒散廠房、場地進行改造維修,引進新企業租賃,合理調整租賃合同,增加了經濟效益。三是,加強管理、加大服務及扶持力度。在企業經濟發展上,水集三村認真搞好對下服務,使其租賃、聯營企業得以正常、穩步發展。對集體企業建築隊在管理和資金上進行扶持,使其快速發展,增加經濟收入,預計建築隊收入可突破1000萬元。 綜上所述,水集三村全年經濟總收入可達7415萬元,比上年增加3454萬元,增加87.2%;全年實現利潤總額601.7 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6.7萬元,增長52.3%;全年提留積累274.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8.5萬元,增長76%;全年實現增加值179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0萬元,增長26.8%。 [1] 

水集三村基礎設施

截至2009年底,水集三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67户通自來水。有367户通電,有354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354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96.46%和96.4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359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248户,分別佔總數的97.82%和67.57%。
據有關資料顯示,水集三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拖拉機7輛,摩托車6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42.76畝,有效灌溉率為60.3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42.7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7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102户;裝有太陽能農户120户;建有小水窖6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82户。全村有4個村民小組已通自來水;有4個村民小組已通電;有4個村民小組已通路;有4個村民小組已通電視;有4個村民小組已通電話。該村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3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5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水集三村發展重點

水集三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落後,農田水利建設跟不上。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僅有的2個小水庫已成為病險水庫,無法滿足該村農田澆灌需要。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一、以楚雄源泰公司為依託,打造非公經濟區;
二、以蠶桑生產、生豬養殖為重點發展農業;
三、打造三木小集鎮野生菌聚散市場;
四、加大以水利設施、道路交通、電力改造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