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陸畫

鎖定
水陸畫,河北省廣平縣民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水陸畫起源於三國時期,自金代至元、明、清時期盛行的佛教寺院為超度亡靈,普濟水陸一切鬼神而舉行的一種重要佛事,是“三教合一”大背景下產生與發展的民俗文化現象。水陸畫是水陸法會上供奉的宗教人物畫。水陸畫題材主要取自儒、釋、道三大教,線描空化豐富,人物造型優美,畫面色彩豐富和諧 [1] 
2014年11月11日,水陸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13 [2] 
中文名
水陸畫
批准時間
2014年11月11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河北省廣平縣
遺產類別
傳統美術
遺產編號
Ⅶ-113

水陸畫歷史淵源

水陸畫
水陸畫(5張)
水陸法會是指開設法會時救度者與被救度者集會於一堂,凡與會者都能得到超度施法與施食同時進行,普度受苦眾生,是一種設齋供奉佛神以追薦超度亡靈眾鬼的大法會,是中國宗教活動中場面隆重、規模盛大、所需時間較長的一種儀式。水陸畫是隨着水陸法會的產生而出現,是寺院或私人舉行水陸法會時懸掛的宗教畫,是舉辦水陸法會不可缺少的聖物之一。清末敦煌藏酮出土的一份中唐時期的《發願文》範本中有云:“故於是日,灑掃庭宇,嚴飾道場,請佛延僧,設齋追福……”在當時的“道場”上,就裝飾着以宗教人物為題材的各種佛幡掛圖,即是早期的水陸畫。據現有的文獻記提早的有關於水陸法會的圖像始見於晚唐、五代,並逐漸形成體系 [3] 
水陸畫經過五代及宋的流傳與發展,已經逐漸形成為一套完整的規模。金朝,佛寺道觀中有水陸殿和成套的水陸畫圖卷,如山西繁峙金代巖山寺正殿原本即是水陸殿,殿中壁畫是在金朝正隆三年(1158年)由御前承應畫匠王逵和王道所繪,可惜現壁畫已毀。元明之時,水陸道場懸掛的水陸畫基本定型,一般寺院修設的大西水陸法會中一堂水陸畫為一百二十幅。朝廷修設的水陸法會用到的水陸畫多達二百餘軸。這些作品內容包攬了民間崇信的所有神祇,它的懸掛幅數依法事規模而定,另外在這一時期除了成套的卷軸水陸畫像外,佛寺道觀中出現了專門的水陸殿,繪有構圖結文完整的水陸壁畫 [3] 
到21世紀保存下來的水陸畫作品多數是明清時期的,特別是山西、河北兩省的寺廟內還存有許多水陸壁畫,這些詩廟的雖然始建年代不一,但其水陸壁畫大都繪製於宋元以後。山西地區現存的水陸畫多為明代作品,如稷山青龍寺腰殿(水陸殿)壁畫保存較完整,從建築、壁畫的風格以及相關紀年的考察,全殿的壁畫當最後完成於明代初年 [3] 

水陸畫文化特徵

水陸畫色彩以赭紅配綠色調,裝飾效果非常強烈,尤以神佛菩薩畫像的畫法最為特點 [4]  。根據不同的藝術形式,水陸畫可分為卷軸畫、壁畫、雕塑等,根據神靈身份品級不同,又有上堂、下堂之分,卷軸畫在法會時期懸掛,懸掛也是按身份品級不同分別掛於上堂或下堂,裝裱的畫軸鑲邊多分上堂與下堂,分黃綾與紅綾,當時的水陸畫被看得很珍貴,只有在法會上才能懸掛,並按神靈或其階段層展示,法會結束時進行收藏保管,平時不能輕易懸掛,也不能單幅懸掛,是水,陸法會的專用品是中國漢化佛教世俗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如青海省西來寺水陸畫的就是卷軸形式的,而河北石家莊毗盧寺水陸畫都是壁畫形式的 [1] 

水陸畫製作工序

製作水陸畫所用畫布是白色純棉布,顏料為天然礦植物原料。製作水陸畫分如下四個步驟:
1、裁剪畫布:按繪畫所需尺寸,將優質白色純棉布進行裁剪。
2、漿制畫布:將裁剪好的畫布釘在牆上或畫板上,用白麪、明礬加水適量,攪拌成稀糊狀,放在火上加温至開鍋,待稍涼後,用刷子在預先釘好的畫布上均勻地塗刷兩遍,晾乾即可。
3、調色:將天然礦物質顏料用膠礬水按比例精心調製成所需色彩即可。
4、繪畫:作畫時先用乾土塊打底稿,再用鉛筆勾線條,然後用小楷筆勾描紋線,最後用1—12號排筆上色、勻色,直到完成 [5] 

水陸畫題材作品

中國水陸畫題材豐富多彩,內容有佛教方面大量的人物畫,如佛菩薩、緣覺、祖師、明王、護法諸天、天王、力士、夜叉、飛天、印度古仙人等;還有天人阿修羅、山嶽江海諸神、儒教、先聖、六道輪迴等等許多密宗題材。如位於中國青海省樂都縣碾伯鎮的佛教寺院西來寺,現今還遺存24軸“水陸道場”的卷軸絹網,這些工筆水陸畫共繪有儒、釋、道三教人物故事78組,各種人物502身,主要內容有反映“神界”的佛教系統的諸佛菩薩、明王尊者、護法韋陀等,有描繪神道的日月星辰三官大帝、風雨雷電等;還有繪製各色人等的帝王太子、后妃宮嬪、將帥士兵、賢婦烈女等像;也有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畫像,如饑荒餓殍、橋樑路倒、投河落井、客死他鄉、獸咬蟲傷、馬踏車輾、別妻離子等悽慘的人間景象,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6] 

水陸畫傳承保護

水陸畫傳承價值

水陸畫為佛教史研究提供資料。水陸法會從起源到興盛,滲透了許多道教、儒教、民間眾神的內容,從中可以得知佛教中國化的歷程,唐宋以來歷代君王在建國初期,登基之時,修設水陸法會追薦忠臣烈士死難民眾的亡靈,藉以安撫民心,祈求社會太平;水陸畫也為儒、釋、道三教融合史研究提供資料。隋唐之後,宋元之時,儒、釋、道三教合流,但人們多從抽象的文字資料中研究,水陸畫給人們提供了十分具體的形象資料,從中可以看出儒、釋、道三教的神佛、仙,按層次、按職能,有條不紊地組織於一個神話系統之中,既不互相矛盾,又合乎情理;水陸畫為信仰民俗研究提供資料。水陸畫中的佛、神、仙都是中國老百姓所敬奉的,從水陸畫中可以研究出中國人的信仰民俗和信仰心理。明代的水陸畫更為規範化和世俗化,畫中不僅可以賤隊物畫、山水畫的技法,而且可以看到許多民俗方面的內容。畫面將社會風俗繪入其中,為現代人研究歷史提供了直觀生動的形象資料;水陸畫為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提供資料,水陸畫將當時的人物服飾的款式、顏色做了細緻的描述。古代的畫師除了佛、神、仙的畫像,依照粉本進行描繪外,一般古聖先賢的俗世服飾都是按照當時社會的服飾制度繪製的,為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提供了具體形象的資料,現代中國戲劇中的服飾與水陸畫中的人物服飾十分相似,也可為中國戲劇史研究提供資料 [7] 

水陸畫傳承現狀

由於水陸畫精微博大,對畫師的技藝能力要求甚高,且耗力耗時,專研者甚少,水陸畫的傳承和延續已面臨嚴重危機,亟待搶救和保護 [8] 

水陸畫傳承人物

張貞美,女,漢族,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河北省廣平縣申報,項目名稱:水陸畫 [2]  [9] 

水陸畫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水陸畫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河北省廣平縣文化局獲得保護單位資格 [10] 
2023年10月31日,水陸畫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河北省廣平縣文化局獲得保護單位資格。 [13] 

水陸畫社會影響

  • 重要展覽
2017年12月12日,由黑龍江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山丹縣博物館共同舉辦的“藝術與信仰——甘肅河西地區水陸畫展”在黑龍江省博物館展出 [11] 
2019年8月2日,北京魯迅博物館舉辦了一場中國水陸畫作品展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