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井坡村

(雲南富源縣墨紅鎮下轄村)

鎖定
水井坡村隸屬於墨紅鎮麼山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山區(壩區、山區或半山區)。位於墨紅鎮西邊,距離村委會8公里,距離鎮25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8.56平方公里,海拔2246米,年平均氣温19 ℃,年降水量12毫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有耕地475.4畝,其中人均耕地1.17畝;有林地10316畝。
全村有1個村民小組,有農户113户420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為主。有耕地總面積475.4畝(其中:田0畝,地475.4畝),人均耕地1.6畝,主要種植烤煙、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31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43畝;荒山荒地1700畝,其他面積300畝。有等資源。 [1] 
中文名
水井坡村
行政區類別
自然村
下轄地區
1個村民小組
地理位置
墨紅鎮西邊
面    積
8.56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420人
隸    屬
墨紅鎮麼山村委會行政村
海    拔
2246米

水井坡村農村經濟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2張)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4萬元,佔總收入的 40.25%;畜牧業收入49萬元,佔總收入的30.82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50頭,肉牛26頭,肉羊300頭);漁業收入0萬元,佔總收入的 0%;林業收入2萬元,佔總收入的1.26 %;第二、三產業收入6萬元,佔總收入的3.77%;工資性收入32萬元,佔總收入的20.13%。
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烤煙等為主。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國外(縣內、省內、省外、國外)。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0 %。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煙玉米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產業。擁有企業0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0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0人。

水井坡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 ,無路燈。全村有90户通自來水,有8户飲用井水,有0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0%)。有113户通電,有0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100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 %、0%和88.5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90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90户(分別佔總數的79.65%和79.65%)。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1輛,摩托車4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0户;裝有太陽能農户0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有效灌溉率為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户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2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5户居住結構住房;有26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水井坡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5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62.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3615元(人均15元),一事一議籌勞80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萬元,有固定資產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

水井坡村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8 人,女黨員0人。該村黨小組 年被評為 先進基層黨小組; 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等。該村設有團支部0個,團員9人。
該村團支部 年被評為 先進團支部; 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

水井坡村自然資源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8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無其他結構的住房。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人畜飲水困難;2.鄉村道路不通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發展黑山羊養殖。2.抓好烤煙產業的發展。

水井坡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
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核桃產業。擁有企業0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0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0人。

水井坡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地塊不集中,人畜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核桃、竹子產業。(如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6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150頭、牛10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9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3026元增加到3480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