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氧氣

(郝蕾演唱歌曲)

鎖定
《氧氣》(又名《做愛》)是郝蕾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廖一梅作詞,張廣天作曲,出自話劇《戀愛的犀牛》,也是婁燁執導、郝蕾主演的電影《頤和園》的配樂之一。 [1] 
中文名
氧氣
所屬專輯
《頤和園》《戀愛的犀牛》
歌曲時長
0時2分38秒
歌曲原唱
郝蕾
填    詞
廖一梅
譜    曲
張廣天
音樂風格
Dream-Pop
藍調
歌曲語言
普通話
發行時間
1999-09-09
別    名
做愛

氧氣創作背景

《戀愛的犀牛》10週年海報 《戀愛的犀牛》10週年海報
《頤和園》海報 《頤和園》海報
《氧氣》在郝蕾參演的話劇《戀愛的犀牛》2003年版中出現。郝蕾在該話劇中飾演女主角明明,並獻唱該話劇主題曲《明明之歌》,即《氧氣》。
婁燁執導、郝蕾主演電影《頤和園》選用大量歌曲作為時代背景音樂, 最特別的是《氧氣》這首歌,原名《做愛》。婁燁沿用此首歌曲,歌詞意境和女主角心境雷同,再加上郝蕾親自演唱詮釋,更別具意義。

氧氣歌曲歌詞

郝蕾 郝蕾 [2]
對我笑吧笑吧
就像你我初次見面
對我説吧説吧
即使誓言明天就變
享用我吧
現在
人生如此飄忽不定
想起我吧
將來
在你變老的那一年
過去歲月總會過去
有你最後和我一起
過去歲月總會過去
有你最後和我一起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湧來
所有的氧氣都被我吸光
所有的物體都失去重量
我都快已經走到了所有路的盡頭 [1] 

氧氣歌曲鑑賞

豆瓣評論(匿名)
看《頤和園》的時候就對這歌印象深刻,但是看完之後完全震撼在電影裏,忽略了這首歌。後來翻出來聽,就一直放不下,單曲重放一遍一遍。你能聽到她很用力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情緒,她在歌裏的情緒和在電影裏的情緒。她是個很容易入戲的演員,也是個感情充沛的歌者。聽這種人唱歌,你會忽視她的聲線她的音域她的轉音是不是完美,你會完全沉浸在那種情緒裏。
當然我不是説她沒有好的聲線,聽她的《再回首》你就知道她絕對勝過很多專業的歌手了,尤其是感覺的拿捏,那種有點慵懶但是卻又很用力的感覺會繞着你,把你帶回電影裏一個個場景,把那個姑娘帶到你眼前你腦海,去無奈她的無奈,憤怒她的憤怒,悲哀她的悲哀,嘆息她的嘆息。 [3] 
豆瓣評論(遊離)
氧氣,在空氣中含量為21%,無色無味氣體,摩爾質量32g,固態為淺藍色,為助燃劑,維持人類基本代謝。
作為一名化學系出來的人我記得這些甚至更多,所有人都知道生命不能缺少氧氣,但是很少有人意識到他的存在,除非你閉氣兩分鐘,你才能感覺到它的存在和你對他的依賴。就像一個很久沒有吸煙的煙鬼或者很久沒有喝酒的酒鬼,當尼古丁和乙醇再次大量湧入他的體內時,那種湧動的快感和迷離的感覺。
然而我想説的卻是一首歌,歌名《氧氣》。我今天在聽廣播時聽到的,然後憑藉依稀記得的歌詞在網上搜索並且找到它,然後下載,一遍一遍的聽。唱這首歌的人叫郝蕾,一位女演員,我第一次看到她演的戲是在2000年前,我十歲出頭,隱約的存在青春的萌動,那部電視劇叫《十七歲不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郝蕾和《甘十九妹》的女主角都縈繞在我的思想和夢中,直到我慢慢的忘卻。
然而我竟然在十年之後又發現了她,因為一首歌,很有穿透力的一首歌。又因為這首歌下載了《頤和園》以及《戀愛的犀牛》。又是一個78年出生的明星,我發現那些能強烈吸引我的藝人都出生在78,他們統一比我大九歲,他們在一段時間內充斥着我的生活,然後又慢慢的淡出。
《戀愛的犀牛》裏這首歌代表身體的快感,那種接近昇仙的感覺,那種閉上眼睛瀰漫開來的快感淹沒一切。我想到了《九歌》,短暫完美卻有註定悲哀。
《頤和園》裏這首歌代表精神的快感,那種最接近自由的感覺,那種閉上眼睛洶湧而來的暢快吞沒一切。那短暫的自由和放肆,像花火、像飛蛾,然後這種瘋狂轉瞬即逝,被打回原型,繼續平凡甚至隱忍的生活。我想到了《燕尾蝶》,絢爛的瞬間膨大的快感和温馨,在痛苦和糾結中盛開的脆弱的美麗花朵。
總有那麼一個時刻讓人想把空氣中所有的氧氣吸光,在我們壓抑太久後短暫釋放的時刻,飲鴆止渴,只為那片刻的輝煌。然而人們卻不能一直追尋這種絢爛,生活就是生活,傾盡所有去追尋這種絢爛換來的註定是生活的悲劇。 [2] 
個人評論(Oscey)
我在2014年重看了《頤和園》,那是正值婁燁導演的《推拿》新面世。當影片的一個小高潮,即學生們坐上卡車,火車,隨着激昂的青春來到天安門的場景發生之時,背景音樂——《氧氣》的高潮,也到來了。一時間,心潮澎湃給我帶來的震撼自不必説,然而,我卻自以為這首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只是某個上世紀90年代具有實驗精神的女歌手的作品,根本沒想到那就是郝蕾的演繹。因為,我甚至不知道郝蕾也唱歌。
我對《氧氣》這首歌的喜愛,源於對《頤和園》這部電影的興趣,這是一部被不少文化上的精英階層所銘記,然而卻被廣大平民所渾然不覺的作品——儘管很多北大畢業生想到郭曉東,還會下意識地把他當作學長。可是我周圍的同學與朋友,在我提起《頤和園》這部電影的時候,也把它當作一部關於頤和園風光的紀錄片而已。我喜歡追根究底,儘管這已讓我麻煩不斷——因為我沒有這麼做所必要的智慧,而執拗確實是傻子的特權。因而當我發現《做愛》這樣的歌曲如此難以被人們瞭解的事實時,難免會有些吃半了撐來的憤慨。
郝蕾演繹的《氧氣》,給人的聽覺以很大的刺激。這不僅是因為生動而簡潔配樂,簡單粗暴的副歌譜,還有暗示性極強的原名及歌詞,更因為郝蕾的表現方式。個人認為郝蕾在本作中使用了不少演唱技巧和演唱方式的組合,頗有炫技的成分,雖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並不是那麼易於接受。當然,一個好的作品必然有其受眾的片面性,普遍的極端便是平庸。
參考資料